首页 > 社会·法治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业界代表共探国际传播创新实践

2023-07-13 16:3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7月13日电(向一鹏)7月12日,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国际传播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以“讲好中国故事 共塑中国形象”为主题,知名媒体人、专家学者、出海品牌企业代表等领域相关人士分享了各自面向海外受众发出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创新实践、成功经验和睿智思考。

  发挥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杜占元认为,一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故事的记录者、讲述者、传播者,真实展现中华优秀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二是提升外文网络传播能力,以中央重点国际传播网站为基础,构建覆盖网站、移动端、海外社交媒体等多种形态的综合性、权威性外文网络平台。三是拓展新技术应用,适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拓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应用。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玉红介绍,近年来,中国记协积极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中国记协自身职责定位和优势,团结服务引领国际传播新闻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努力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表示,坚信通过本次论坛,一定能为“讲好中国故事 共塑中国形象”打开一个引发共鸣的传播新窗口,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中国声音”叫得更响,更加精彩生动地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华网总编辑钱彤认为,近年来,各级地方媒体、出海企业等各方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深入探索。“国际传播这台大合唱,队员越来越多,声部越来越丰富,旋律也越来越绚丽。”

  “谁的故事讲得好,国家形象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更强,谁就能得到世界上更多人的认同。”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建议,强化技术赋能,在传播创新中让中国形象更可视可感;升级“借嘴说话”模式,在他视角中让中国形象更可亲可信。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经理徐蓉介绍,湖南广电在海外发行了大量影视作品,其中《理智派生活》作为2021年国内首部被全球最大在线视频平台奈飞采购的作品,登上了奈飞全球热度榜。湖南广电还巧妙运用流行艺术形式,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组织国内外明星登台表演,叩开海外主流市场大门。

  当天的论坛现场,与会中央和地方媒体代表还共同向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者发出《马栏山倡议》,来自中国新闻网等四家媒体的代表领读倡议,呼吁全国“国传人”秉持中国立场,展现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挥融媒优势,助力破圈出海;弘扬中华文明,促进文明互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外籍媒体人打卡内蒙古博物院 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史

      中国日报网7月13日电(记者齐磊 陈昕钰)7月12日,“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内蒙古站火热开启。中外记者首站打卡内蒙古博物院,参观展陈的馆藏珍品,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形成的历史脉络。  内蒙古博物院展陈的件件珍品背后都有悠久的历史,吸引着外籍媒体人时时驻足,得以窥见这片...

    时间:07-13
  • 中国有约|敕勒川草原焕新颜 生态“数智”变富民“药方”

      中国网7月12日讯(记者 刘桢珂)盛夏,雨雾蒙蒙的敕勒川草原,花香、草香扑面而来,翻滚着的绿色波浪和各色特色花朵勾绘出一幅壮丽的草原图景。  敕勒川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据史料记载,过去这里曾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所限,加之无...

    时间:07-13
  • “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内蒙古站启动

      中国日报网7月12日呼和浩特电 7月12日上午,“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内蒙古站在内蒙古博物院启动。本次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主题为“文明交流互鉴 经济互利共赢”。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日报网等负责同志,以及采访团的中外媒体记者、“中国故事...

    时间:07-13
  • 高温下的劳动者│无惧“烤”验 用汗水“筑就”城市之美

      央广网合肥7月13日消息(记者鲍玉婵)7月11日,入伏的第一天,在合肥市包河区南二环与西递路的交口的一处施工现场,建设者们顶着烈日坚守一线,挥汗如雨,努力确保当日工作计划的完成。  9时许,当记者到达建设工地上时,木工师傅谭林正准备从工地楼顶下来。  头戴安全帽,手提大水壶。这样的配置,在工地上属...

    时间:07-13
  • “10+3青年科学家”南宁共话国际卫生健康合作

      中新社南宁7月13日电 (韦佳秀)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13日表示,该部将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促进各国青年科学家加深了解,互相学习,激发创新灵感。  当天,第5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戴钢在该论坛上作上述表示。本届论坛是第1...

    时间:07-13
  • 拓宽渠道 完善服务 各地方各高校推出务实举措促就业

      央视网消息:除了专门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宏志助航培训,面对青年就业压力,各地方、各高校近期都在加强促就业的力度。  北京市教育部门牵头制定66项工作措施,通过开展就业指导系列直播活动、走访企业等,开拓就业岗位4.1万个 。  宁夏开发学前教育、城乡社区、司法协理、乡村医生等岗位,并将岗位补助...

    时间:07-13
  • 11国青少年上海体验中医文化

      中新社上海7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品茶、用六神丸粉末制作精油皂、体验针灸……正在此间参加第17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的近70名中外青少年,13日走进东方绿舟,感受海派中医文化的魅力。  在当日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旅中,茶艺师通过茶艺表演和解说,带着青少年们了解茶的泡饮过程、品茶的礼仪。新...

    时间:07-13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打造首都文化新名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盛夏午后,走进位于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戏楼,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百年戏楼曲调悠悠,仿若昔时繁华重现眼前。  “这里原是明代的寺庙,康熙年间,浙江银号商人集资建了祠堂。”胡同里的老人家,对正乙祠的过往如数家珍。  祠堂里藏着的二层...

    时间:07-13
  • 甘肃夏河泥石流灾害失联人员遗体均已找到 搜救工作结束

      记者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委宣传部了解到,7月13日18时许,夏河县“7·10”山洪泥石流灾害失联人员遗体均已找到。至此,夏河县“7·10”山洪泥石流灾害人员搜救工作已结束。本次灾害共导致4人遇难,7人受伤。  目前清淤和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总台记者 张磊 马凌峰)...

    时间:07-13
  • 11国青少年上海体验中医非遗 感受千年传承中医妙法

      中新网上海7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品茶、用六神丸粉末制作精油皂、体验针灸……正在此间参加第17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的近70名中外青少年,13日走进东方绿舟,在非遗体验中,感受海派中医文化的魅力。中外营员在制作六神丸粉末精油皂。 陈静 摄  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是由上海市人民对外...

    时间:07-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