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12站:再从兰州出发,畅游展里汲取“甘肃宝典”

2023-07-13 16:56: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7月13日电(闫姣)7月,正值“丝路游”旺季,丝绸之路贯穿全境的甘肃为不少游客青睐。如何游?去哪儿游?不妨先畅游进“展”里,汲取“甘肃宝典”,再从兰州出发,奔赴西北。

  从古丝绸之路千年的石窟,跳跃到黄河畔的巍峨石林;从古时的驼铃商道,翻转至今日的鸣笛班列;从黄沙漫天的西北边陲,穿越至彩衣与绿洲点缀的贸易长廊;从驰骋沙场的少年将军,梦回扶贫助困的陇原好儿郎……跟随中新观陇走进展里,一时阅览多篇丝路新语。

  连日来,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合展在甘肃省城兰州持续展出。展里有千秋,吸引了政界、学界、商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在书法之韵、绘画之美、影像之意、新闻之真交融的版图里,品味、探索岁月积淀后勃发的新甘肃。因参观人数多,原计划一周时间的联展,延后4天至7月13日结束。

联展期间,兰州市多家单位组织党员参观展览,习传统文化,赏“新闻+”艺术,进行主题党日活动。 九美旦增 摄

  在政界参观者眼中,联展破于守旧,立于创新;既有阳春白雪,又兼下里巴人;采访视角独特,报道观察入微。兰州市西固区委书记赵同庆说,“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宣传,有意思,一下子吸引大家。”

  酒泉市肃北县县长巴成说,“展览特别接地气,突破了传统,很具有创新性。”

  在学界参观者看来,联展融“百家之长”,将甘肃风俗文化、工农业、科技教育等成就于一体,整体“打包”向外界推广甘肃,让更多人了解甘肃、认识甘肃、传播甘肃。

  “以书法、绘画、摄影、新媒体为载体,不断挖掘、创新、整合,提升传播效能。让世界全方位、深层次认识一个全新的、美丽的甘肃和具有前景的甘肃。”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包国宪如是说。

联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者透过“新闻+”作品,赏析传统书法和古诗词。 闫姣 摄

  林少杰是一位南方人,他印象中的甘肃都是黄沙戈壁,而从展览里,他窥见了这里的婉约山水与人杰地灵。尤其《二十四节气》板块,将每个节气和地方饮食、特色美景、民俗风情结合起来,令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原来甘肃,也有像瑞士一样的地方。”林少杰感慨道,看了关于甘肃甘南州的摄影作品,刷新了对甘肃的认知,也对此前游历过的“东方小瑞士”郎木寺印象更加深刻。

  中新社甘肃分社耗时一年,联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巴子画话等机构和业界人士,邀请全国多位书法家和绘画师结合中新社日常采写的新闻作品,探索创新报道和传统书画艺术的融合表达,并将联展分为《每周一词》《周周有画》《二十四节气》《影像作品》《国际传播》五个篇章,在甘肃全省巡展。

甘肃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包俊宗(右二)和甘肃科技集团董事长吴树宏(左二)一行,参观联展并交流。 路晓瑛 摄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而今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和装备制造基地。近几年,甘肃提出“强省会”行动,根据规划,要把发展壮大兰州和兰州新区作为加快甘肃省发展的战略抓手,建设要素聚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物流输转中心、区域消费中心等。

  联展的《每周一词》系列中有7个主题呈现了兰州发展的缩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讲述兰州市政人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情怀;“立根破岩”取意郑板桥《竹石》的内容成词,中新观陇围绕兰州高新区的30年发展,选取“90后”至“60后”等各个年龄阶段的普通人物,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不同视角,回顾了兰州高新区从低矮残破的乡村起步,如何发展成为如今聚集诸多高科技产业的现代化园区。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展览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新闻结合起来,让新闻更具有历史深度,更引人关注,古诗词在新闻中也得到传承。”甘肃省委政法委宣传教育处干部胡艳芬说,中新社甘肃分社在新闻报道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上找到了新路径,值得尝试并继续探索下去,效果特别好,让人从古诗词中对甘肃有了新认识。

联展《二十四节气》及《周周有画》绘画作者巴子,在展厅接受采访,讲述观后感和创作心路历程。 王牧雨 摄

  兰州市人社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有俊称,单独的书画展览看过不少,这种将书画和新闻报道结合起来还从没看过。甘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需要用独特的形式展示出来,“我是民勤人,看到绘画中的民勤蜜瓜非常亲切。”

  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尹旭东表示,作为陇南人,看到展览中涉及陇南武都、康县、文县的照片和书法很自豪。他将每篇视频和文图内容都进行了收藏。他说,今后遇到来甘肃的朋友和同学,可以把它当作介绍名片发给他们。

  此次联合展由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甘肃分公司承办,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协办,甘肃银行、红川酒业全程支持。巡展的书法作品由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提供,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兰州展览结束后,还将赴临夏、甘南,以及兰州新区展出。(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外籍媒体人打卡内蒙古博物院 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史

      中国日报网7月13日电(记者齐磊 陈昕钰)7月12日,“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内蒙古站火热开启。中外记者首站打卡内蒙古博物院,参观展陈的馆藏珍品,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形成的历史脉络。  内蒙古博物院展陈的件件珍品背后都有悠久的历史,吸引着外籍媒体人时时驻足,得以窥见这片...

    时间:07-13
  • 中国有约|敕勒川草原焕新颜 生态“数智”变富民“药方”

      中国网7月12日讯(记者 刘桢珂)盛夏,雨雾蒙蒙的敕勒川草原,花香、草香扑面而来,翻滚着的绿色波浪和各色特色花朵勾绘出一幅壮丽的草原图景。  敕勒川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据史料记载,过去这里曾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所限,加之无...

    时间:07-13
  • “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内蒙古站启动

      中国日报网7月12日呼和浩特电 7月12日上午,“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内蒙古站在内蒙古博物院启动。本次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主题为“文明交流互鉴 经济互利共赢”。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日报网等负责同志,以及采访团的中外媒体记者、“中国故事...

    时间:07-13
  • 高温下的劳动者│无惧“烤”验 用汗水“筑就”城市之美

      央广网合肥7月13日消息(记者鲍玉婵)7月11日,入伏的第一天,在合肥市包河区南二环与西递路的交口的一处施工现场,建设者们顶着烈日坚守一线,挥汗如雨,努力确保当日工作计划的完成。  9时许,当记者到达建设工地上时,木工师傅谭林正准备从工地楼顶下来。  头戴安全帽,手提大水壶。这样的配置,在工地上属...

    时间:07-13
  • “10+3青年科学家”南宁共话国际卫生健康合作

      中新社南宁7月13日电 (韦佳秀)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13日表示,该部将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促进各国青年科学家加深了解,互相学习,激发创新灵感。  当天,第5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戴钢在该论坛上作上述表示。本届论坛是第1...

    时间:07-13
  • 拓宽渠道 完善服务 各地方各高校推出务实举措促就业

      央视网消息:除了专门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宏志助航培训,面对青年就业压力,各地方、各高校近期都在加强促就业的力度。  北京市教育部门牵头制定66项工作措施,通过开展就业指导系列直播活动、走访企业等,开拓就业岗位4.1万个 。  宁夏开发学前教育、城乡社区、司法协理、乡村医生等岗位,并将岗位补助...

    时间:07-13
  • 11国青少年上海体验中医文化

      中新社上海7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品茶、用六神丸粉末制作精油皂、体验针灸……正在此间参加第17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的近70名中外青少年,13日走进东方绿舟,感受海派中医文化的魅力。  在当日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旅中,茶艺师通过茶艺表演和解说,带着青少年们了解茶的泡饮过程、品茶的礼仪。新...

    时间:07-13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打造首都文化新名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盛夏午后,走进位于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戏楼,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百年戏楼曲调悠悠,仿若昔时繁华重现眼前。  “这里原是明代的寺庙,康熙年间,浙江银号商人集资建了祠堂。”胡同里的老人家,对正乙祠的过往如数家珍。  祠堂里藏着的二层...

    时间:07-13
  • 甘肃夏河泥石流灾害失联人员遗体均已找到 搜救工作结束

      记者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委宣传部了解到,7月13日18时许,夏河县“7·10”山洪泥石流灾害失联人员遗体均已找到。至此,夏河县“7·10”山洪泥石流灾害人员搜救工作已结束。本次灾害共导致4人遇难,7人受伤。  目前清淤和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总台记者 张磊 马凌峰)...

    时间:07-13
  • 11国青少年上海体验中医非遗 感受千年传承中医妙法

      中新网上海7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品茶、用六神丸粉末制作精油皂、体验针灸……正在此间参加第17届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的近70名中外青少年,13日走进东方绿舟,在非遗体验中,感受海派中医文化的魅力。中外营员在制作六神丸粉末精油皂。 陈静 摄  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是由上海市人民对外...

    时间:07-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