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北京导游酷暑日记:俩月没休息,年轻导游累哭了

2023-07-11 13:33:5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调查| 北京导游酷暑日记:俩月没休息,年轻导游累哭了

  入夏以来,天气热,旅游更热。

  7月2日,北京一名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发声,游客和从业人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记者跟踪采访了几名北京的导游,记录下他们在高温中奔忙的身影。

  凌晨两点,闹钟响了

  夜还深,梦正香,闹钟就响了,此时是凌晨2点多钟。地接导游赵广秋简单洗漱,打车赶往天安门广场。“早上4点40多升旗,3点多就要排队往里进。”他在半个月里已经带了七八次升旗团,几乎隔天就要来一趟,“每天都是高峰日,广场上全是人。”

  看完升旗以后,赵广秋又给客人讲了讲周边的建筑。忙到七八点,简单吃了点早饭,就直奔故宫去接另一个团。

  “相比起过去的大团来说,今年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包团要更多一些。客人会选择在网上报两三天的当地游,这样更灵活。”赵广秋说,大团相对减少也跟订票难有关。“传统的跟团游都会提前把所有门票都订好,但今年行程里面一些热门景点没办法保证订到票。特别是故宫,真的是一票难求。”有时候,赵广秋刚带完一天的团,晚上还要去网上抢票。“如果一个团30人,只抢到25人的票,这个团就去不了,只能第二天继续抢。”

  上午9点,赵广秋终于在人海中找到了报团的客人。“早上在故宫排队的人特别多,上万人挤在午门那边的检票口。”赵广秋目睹身边一个孩子体力不支,几乎倒下去。“好多孩子平时都是在教室里坐着,突然在高温天过来拉练,身体根本吃不消。”赵广秋带着客人以五分钟走一步的速度向前挪动,“我从2008年开始带团,经历过不少旅游旺季,可从没见过这场面,比往年的‘十一’黄金周还要夸张。”

  赵广秋希望,故宫能够根据淡旺季的客流情况,动态调整检票口和安检通道的数量,在游客疏导方面增派人手。“细节上也可以做一些优化,比如,执行分时段入场,在参观路线和时长上做一些引导,尽量让游客分散开来。”

  两个多小时后,赵广秋终于进了故宫。“正赶上大中午,故宫里面没有多少能遮阳的地方,再加上四周都是宫墙,热浪不断蒸腾翻涌,在太阳底下讲三分钟,客人就扛不住了。”赵广秋觉得,如果能增加一些风扇等通风设施,促进空气流通,游客的体验感或许会有所改善。

  一个上午,喝十瓶水

  从早上看升旗,到中午逛故宫,赵广秋喝掉了十来瓶矿泉水,却几乎没去过一次卫生间。“出门的时候包里还要装好多给客人用的讲解器,所以只能带两瓶水,剩下都在景区里买。”赵广秋发现,动作如果慢些,可能连水都买不到。

  回想过去这几年,赵广秋唏嘘不已。“大起大落。”赵广秋曾经眼睁睁看着一家家旅游餐厅倒闭了,旅游车队解散了,宾馆不干了,好多导游因为长时间没收入,不得不转行。“真是前所未有的惨淡,整个行业灰暗到了极点。”而如今,旅游市场需求暴涨,导游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但凡有导游证的,都会被叫来救场。

  “12点刚带完一个团,只要在导游群里说一声‘我下团了’,不到半小时就会有新的团找来。”赵广秋说,一些紧急找导游救场的情况,甚至能开出日薪1500元的高价,但这只是个例。大多数导游的日薪还是在五六百元左右,比起之前300元左右的日薪来说是要高出不少,但这也是拿超负荷工作换来的。”

  不到半个月时间,赵广秋已经变得又黑又瘦。“长期睡眠不足,再加上高温天暴走,很容易出现心律不齐、大脑缺氧等症状,都得拿药顶着。像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会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一些身体弱一点的年轻小姑娘,要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真正带团的时候,赵广秋很少感觉到累,“因为要一直提着神儿,密切观察客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好客人的情绪。”

  等到送走客人,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浑身像散了架。接下来整个七八月份,都会是这种高强度,基本上一天都休息不了。看到有同行在颐和园中暑离世的新闻,赵广秋心里格外不好受。“这样的高温天气下,无论游客还是导游,身体都在经受考验,希望景区可以多一些人性化的措施,让旅游体验得到进一步改善。”

  下午三点,树下躲躲

  下午3点,气温逼近40℃,地表温度更高。圆明园南门外,密密麻麻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暴晒之下,已经经历了大半天游览的游客们,有些疲乏,步幅谨慎地往园内挪。人群中,能看见几个鲜艳而倔强的小旗,在精神抖擞地摇摆,那就是地接导游们。

  老万一身漆黑,墨镜黑、肤色黑、衣服黑,还戴着黑色的防晒护袖。他把团里的游客,全部送进了园内,自己用衣服擦了擦汗,就到南门外广场上的树荫底下休息。“太热了,也太累了,但是没办法,咱就是干这份工作的。”

  北京很多室外景区,缺乏遮阳设施,圆明园南门外这几棵大树,成了导游们的好朋友。好几个举着小旗的导游,在这里休息。“地上太烫,要不然我还能坐会儿。”老万试了试地上的温度,还是选择靠着树站会儿。干导游十几年,今年夏天是最特别的。“以往暑期也忙,但没像今年这么忙,而且这高温,我在北京这么多年也没经历过。”

  家人提醒老万,注意补水,抽空休息。到一个景区,他就赶紧去买瓶矿泉水。“我想要冰的,但是到下午,冰水已经供应不上了,哪儿哪儿都是‘没冰的了啊’。”

  和老万一身黑不同,女导游小梁一身白。她把团送进园之后,也找了棵树休息。“三四天,我就得来一次。送走一波又是一波。”小梁说,今年门票难抢,圆明园算是比较好抢的,有历史感,很多外地游客喜欢。

  正和小梁聊着,又一个导游带着队从大树间穿过。“嗨,这儿凉快点儿,大家集中一下,听我说。”导游把游客招呼到身边,“现在啊,12点半,哦,不对,3点半,我忙晕……一会儿5点钟,咱们还是原地集合,去坐车,好吧。”

  电话那头,导游哭了

  忙完一天的活儿,夜已经很深了。自己经营旅行社的导游老朱,看了眼表,自言自语:“到点儿了,准备抢中国科技馆的票。”

  再热、再累,老朱都可以克服,今年暑期最难的是预约门票。“我们旅行社也跟广大散客一样,在一个票池里抢票,大家抢不到,我们也抢不到。有些必看的景点,抢不到票,就面临退团。”退团的情况,老朱最近已经遇到过,为了尽量避免,他发动还能坚持的导游,用能用的手机,一起抢票。“我们脑子里有一个时刻表,到哪个点,抢哪个景点的门票,脑子里的闹钟,就自己响了。进入抢票的那几分钟,所有的电话,我都不接。”

  正在踌躇满志准备抢票,老朱的电话响了,接通之后,他听到了哭声。皱着眉聊了十分钟,老朱叹了口气:“小姑娘刚刚拿证,实在扛不住了,嚎啕大哭,两个月没休息一天。我只能安抚她先调整调整,想再找人没那么容易。”

  这几年,很多导游转行,新导游补充少,导致今年暑期,北京旅游接待力量面临严峻考验。每一个坚持下来的导游,面对突然暴涨的需求,都需要承受身心压力。“导游比游客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把游客送到酒店后,自己再坐地铁回家。一个团三天到四天,连轴转。”(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毅 宗媛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专家:2023年或成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中新社西安7月1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有关专家11日在西安提出,目前全球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未来厄尔尼诺现象还将进一步加剧,2023年或2024年将打破2016年记录,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嬴11日在西安举行的“迈向COP28:全球气候适应行动的中国贡献——早...

    时间:07-11
  • 广西瑶乡欢度“祝著节” 特色民俗盛宴引游人

      中新社河池7月11日电 (黄艳梅 陈沿佑)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11日举办2023年布努瑶“祝著节”庆祝活动。射弩、抛绣球、打陀螺、民族风情表演……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与体验。7月11日,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举办2023年布努瑶“祝著节”庆祝活动。图为民众表演《瑶族敬...

    时间:07-11
  • 湖北五峰山体滑坡灾害现场又发现2名失联人员

      中新网湖北五峰7月11日电 (记者 董晓斌)记者11日晚从湖北五峰“7·8”山体滑坡灾害救援处置工作指挥部获悉,经过现场全力搜救,当天又发现2名失联人员,其中1人于上午搜救出时已无生命体征,另1人正在连夜施救,经初步判断,已无生命体征。  11日,现场统筹各方救援力量,调度挖掘机、装载机、救援车、土石转...

    时间:07-11
  • 湄洲岛:“和美海岛”养成记

      湄洲岛南北狭长、状如峨眉,位于福建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口,是莆田市第二大岛。全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4公里,环绕着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和5公里长的海蚀地貌奇观,分布着各类风景名胜30多处,大小岛、屿、礁30多个,以妈祖文化和滨海风光著称于世,素有“南国蓬莱”的美称。  “过去,岛上...

    时间:07-11
  • 北京专家走进西藏寺庙 开展医疗公益活动

      中新网西藏昌都7月11日电 (陈建新)来自北京的10余位医疗专家11日走进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边坝寺,为近40名僧人开展医疗公益活动。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同心·共铸中国心”健康诊室揭牌仪式。图为7月11日,来自北京的10余位医疗专家在边坝寺开展义诊活动。 陈建新 摄  “同心·共铸中国心”2023西藏昌...

    时间:07-11
  • 第二十届中国彭祖伏羊节开幕 江苏徐州以羊肉“出圈”

      中新网徐州7月11日电 (记者 朱志庚) 7月11日上午,在江苏徐州淮海环球港七百岁羊汤馆,第二十届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举行羊肉汤开喝仪式。现场站满闻讯前来喝羊肉汤的市民,都想喝上一碗有“徐州仪式感”的羊肉汤。鸣锣之后,先敬彭祖,后敬众人,徐州烹饪协会会员们与市民一起喝下冒着热气的乳白色羊肉汤...

    时间:07-11
  • 浙江丽水宋代千年古莲再度开花 紫里透白娇艳欲滴

      中新网丽水7月11日电(周健)连日来,在浙江省丽水市博物馆里,一朵宋代古莲盛开绽放,其花蕊呈淡黄色,共有四瓣花萼,十四瓣花瓣,花瓣呈淡紫色,紫里透白,娇艳欲滴。宋代古莲盛开绽放 丽水市博物馆 供图  古莲子的寿命一般在830岁至1250岁之间,有的甚至达2000多岁。据丽水市博物馆原文博研究馆员、古莲爱好者...

    时间:07-11
  • 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调度过程结束

      中新社郑州7月11日电 (记者 阚力)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调度过程结束,实现了腾库迎汛、水库排沙、生态补水的既定目标。图为6月21日启动的小浪底调水调沙现场。 (资料图)霍亚平 摄  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11日通报上述消息称,6月21日至7月11日,黄委通过联合调度干流万家寨、三门...

    时间:07-11
  • 西藏阿里:玛旁雍错湖畔唱响警民“和谐歌”

      中新网西藏阿里7月11日电 (汤子龙 余汉芝)购买生活用品、送衣服、嘘寒问暖……近日,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霍尔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来到曲珍家中走访慰问,为家中的孩子们送上适合夏季穿的新衣服,带去了牛奶等生活用品。  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的玛旁雍错湖畔,驻守在此的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霍...

    时间:07-11
  • 四省市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四川自贡:感受“恐龙之乡”“中国灯城”魅力

      中新网自贡7月11日电 (王利文)“地面上有恐龙脚印!”11日,西南民族大学印度尼西亚籍学生李亚芳走进被誉为“东方龙宫”的自贡恐龙博物馆,为展馆地面的脚印“巧思”惊叹。展厅中,众多恐龙骨骼交错堆积,镶嵌在岩中。来自也门的西南民族大学学生萨利赫正在制作花灯。 王利文 摄  11日,第二期“文化中...

    时间:07-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