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当心肌梗死找上青壮年

2023-07-11 06:35: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孩子刚刚结束当天的高考,夫妻俩接他一到家,父亲就出意外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于扬记得6月8日的场景,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猝死,而他的孩子是附近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

  当天,于扬作为心内科的三线值班医生,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的总负责人。傍晚,她刚接班巡视完就接到电话:急诊科接诊了一名胸痛患者,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在冠心病中死亡率最高。”于扬说,冠心病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的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在冠心病类型里最为严重。当病人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在急性期特别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同时容易引起心脏的机械并发症,如心梗面积大时,会出现心脏破裂或者心脏穿孔,需要尽快救治。

  于扬立刻通知心内科监护室、急诊介入手术团队进行准备,第一时间启动了心内科导管室,呼吸机、除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设备也都开机备用。完成准备工作后,于扬等医护人员紧张地等待着患者转运,却再次接到急诊的电话——患者发生猝死,正在抢救。

  好在经过抢救,患者恢复了生命体征,下一步则是急诊手术。“心脏是全身的输血泵,给全身器官送血,冠状动脉则给心脏供血。一旦冠状动脉发生堵塞,人就完了。”于扬说,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必须尽早、尽量完全地把闭塞的血管开通,恢复心脏的灌注,挽救缺血的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别急,家属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于扬指出,一些年轻患者没有冠心病病史,第一次发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个病死亡率高,急性期并发症几率大,抢救难度大,加上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容易造成医患沟通上的不顺畅,医生的压力也会更大。”

  于扬负责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她至今还记得看到患者家属时的场景:母亲一眼便可以看出刚刚哭过,头发被汗水和眼泪打湿,一缕一缕地粘在脸颊。一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安静地站在旁边,神态懵懵的,还没有缓过神来。

  按照医患沟通的原则,于扬应把患者具体情况如实告知,同时客观说明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和抢救成功率。但看到男孩身上的校服,她先问了一句:“今年高几?”得知是高三考生时,于扬犹豫了,“孩子本身考试就面临压力,如今又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天降横祸。”

  患者的生命以及这个家庭的未来,各种纠缠的情感一下子涌进了于扬的脑海。“我深知,作为一名医生需要冷静果断,但就在此时此刻,我们很难不产生共情。”

  “我们可能无法让他一点都不受影响地继续考试,这不现实,但我想帮他减少一点压力,能帮一点是一点。”面对临床的种种不确定,承诺抢救一定会成功是很不现实的,但看着无助的母子俩,那一刻,于扬决定打破医患交流的“规矩”。她对男孩说:“你现在回去,好好准备考试。放心,我们会治好他的,我保证。”

  虽然话语里满是冷静和从容,但实际上于扬当时也紧张得几乎要哭出来。“我也有孩子。高考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人生节点,我不忍心看到他在这时受到影响。”

  好在最后手术很成功。手术团队在黄金抢救时间之内成功开通了患者的血管。孩子已回家休息继续备考,母亲依然在监护室门口守护。于扬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她,开始术后的接续治疗和监护。

  “高考那几天,天气炎热,家长们心理压力又大,这都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于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史,这些都是引发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据于扬观察,心肌梗死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设急性胸痛绿色通道,在2022年因为胸痛来排查的1300余例患者中,确诊心肌梗死的有180例。

  发病年龄提前,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压力密切相关。喝酒、抽烟、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是公认的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对心血管内壁有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吸烟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还可通过烟中的尼古丁等缩血管物质,使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斑块脱落和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发生。

  相较于老年人,中青年群体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更大,更容易发生猝死。老人往往有心绞痛病史,出现心绞痛症状后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及时做介入治疗,有时能为医生争取一定时间,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年轻人通常没有心绞痛病史,多为首次发病即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冠脉系统缺乏侧枝循环的建立,因此心肌梗死面积大,再加上胸痛症状常被忽视,延迟就医,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年轻人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于扬指出,首先要控制危险因素。譬如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时,要定期吃药,定期随访,把血压控制好,减少血管损伤。同时,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除此之外,尽量少熬夜。“现代人压力大,实在要熬夜的话,别喝咖啡和浓茶。熬夜对心脏和血管本就不好,这时候再喝咖啡浓茶,更容易加重心脏负担。”

  “当你确实感觉累了,能休息就休息,别说‘我累了,我再挺一挺’。”尤其是当胸前区突发大片的压榨感、撕裂感,或胸口发紧时,一定要警惕,及时就医。“心肌是不可再生的,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脏功能受损越严重。”

  于扬在心内科工作10余年,早已习惯了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也无数次披星戴月与死神赛跑。“一次次抢救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和温馨的家庭。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给了我们莫大的勇气,大家并肩在这场面对突发疾病的高难度‘考试’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台胞青年行走天津:感受有“范”又亲切的“津味”魅力

      中新社天津7月11日电 题:台胞青年行走天津:感受有“范”又亲切的“津味”魅力  作者 孙玲玲  “这是我第一次来天津,之前都是通过抖音、小红书了解天津,网友们都说天津小孩生下来就会打快板,非常有趣。这次近距离感受,感觉这是一个很有‘范’的城市,天津这座城市很美,人情更美。”台胞青年孙乔瑄向...

    时间:07-11
  • 巴西青年钟情辽南鼓乐 用纪录片讲述中国民俗文化故事

      中新社沈阳7月11日电 题:巴西青年钟情辽南鼓乐 用纪录片讲述中国民俗文化故事  中新社记者 韩宏  “唢呐的声音是我听过最美妙的声音之一。”巴西青年本杰明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将唢呐的声音收录下来并以影像作品的形式呈现,展现东西方音乐的和而不同。  21岁的本杰明是巴西圣...

    时间:07-11
  • 华北平原高温蔓延 多地游客入晋“上山寻凉”

      中新社太原7月11日电 题:华北平原高温蔓延 多地游客入晋“上山寻凉”  中新社记者 李新锁  华北平原高温蔓延,多地达40℃以上。表里山河的山西清凉地成了稀缺资源,多地游客入晋“上山寻凉”。  11日,中国正式入伏。当天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11日白天,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局...

    时间:07-11
  • 北京海关今年已截获进境“异宠”128只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近日在旅检渠道截获旅客违规携带的活体蛙1只。海关关员在对一架入境航班所搭载旅客及行李进行监管时,发现该旅客携带的行李X光机过机图像异常。现场关员随即开箱查验,查获活体蛙1只,经实验室鉴定为花狭口蛙。  花狭口蛙是脊索动物门姬蛙科狭口蛙属...

    时间:07-11
  • 走进“湘中煤海”斗笠山:屋场焕新颜 厂房似公园

      中新网娄底7月11日电 (曾向阳)走进湖南涟源市斗笠山镇,只见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流水潺潺,稻田里一片郁郁葱葱,交织成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秀美乡村画卷。“现在的环境与十几年前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以前天全是灰蒙蒙的,到外面打一转一身煤灰。现在空气好了,道路整洁了,家门口漂漂亮亮的。”斗笠山...

    时间:07-11
  • 台湾大学生赴疆交流 感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11日电 (胡嘉琛)“相较几年前,支教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得到大幅提升,新疆近年来对基层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让我大为惊叹。”台湾微客公益行动协会创办人朱永祥日前在回访支教学校时感触颇深,他动情地说:“新疆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敬业精神...

    时间:07-11
  • 湖南一养猪场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故 已致5死2失联

      中新网7月11日电 湖南省醴陵市应急管理局11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称,2023年7月11日4时许,醴陵市板杉镇竹花山村中山组一养猪场发生一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目前已完成现场搜救与清理,确定造成5人遇难,另有2人失联,仍在进一步核实中。涉嫌非法生产有关责任人已经被公安机关控制。  ...

    时间:07-11
  • 宁夏银川:三年,让十万大学生留下就业创业

      中新网银川7月11日电 (记者 李佩珊)“我通过‘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招聘会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还申请到了本科毕业生生活补贴。回到家乡的那一刻起,便被无数暖心举措包围了。”宁夏籍学子陶兴宇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今年4月,他收到了共享集团机械工程师一岗的录用通知,回到家乡工作已近三...

    时间:07-11
  • 实探“私搭浮桥收费被判刑”风波中的洮儿河:便民桥已开建

      实探“私搭浮桥收费被判刑”风波中的洮儿河:河道宽水流急,便民桥已开建  近日,“吉林洮南一村民因在洮儿河上私搭浮桥收费,一家18口被判寻衅滋事”引发关注。7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洮南市了解到,洮儿河临时浮桥已经开始动工建设。  11日早晨,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洮儿河边,看到两辆挖掘机停在现场,准备...

    时间:07-11
  • 贵州六盘水首届城市灯光美食节启幕:消夏避暑新“夜”态催热“夏日经济”

      中新网贵阳7月11日电 (蒲文思 黄庆松)10日晚,“2023六盘水城市灯光美食节”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盛大启幕。科技时尚、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幻光灯会,惊艳味蕾的特色美食等体验场景,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集华灯展示、创意互动、潮流市集、节庆演艺为一体的消夏避暑文化盛宴。  本次城市灯...

    时间:07-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