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录取通知书寄往下一个“钱学森”

2023-07-10 06:17: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7月8日起,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录取通知书将寄往400名本科新生。这封录取通知书中多个设计跟“7”有关:7粒黄豆,排列出“北斗七星”图像,经过了超过7年的选种培育……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这7粒种子可以在祖辈认为“长不了大豆的盐碱地”上茁壮成长。研究员冯献忠和他的团队研发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从上万个大豆中选材,于百万级后代中实现耐盐碱和高产基因的组合,将优良品系选育的周期从10年缩短到2年,通过7年的努力获得了大豆新品种——“东生118”,为利用盐碱地解决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品种。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科学精神的传承是国科大录取通知书最厚重的底色。从2019年起,一封封“硬核录取通知书”曾嵌入中科院自主研发、打破技术垄断的“龙芯”CPU;曾附上当今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收集到的宇宙回响;曾在最坚硬的CVD金刚石单晶中刻入“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也曾利用国家授时中心技术精准记录“金榜题名”时刻……

  今年7月,在给2023级本科新生的信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浩瀚苍穹,北斗璀璨。希望你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已在心中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把‘科技创新’作为永恒的理想追求,把‘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作为一生的前行方向。”

  来自前沿科学的召唤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华罗庚数学实验班)张一笑,是2022年全国首位收到国科大本科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在他的手机里,存着一张“金榜题名”的时间戳,其中精准记录着录取时间为2022年7月8日19时48分15.738秒。

  对科学的幻想与录取通知书的召唤不谋而合。早在中学时代,张一笑就曾去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参观。而录取通知书里的时间戳,正是运用了授时中心的中国应用可信时间溯源技术和电子加密技术。各国相争,中国领先。这一张时间戳带着“底气十足”的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成绩单:我国标准时间与国际标准时间的偏差保持在3纳秒以内,对国际原子时贡献权重国际前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一个务实的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张一笑对国科大的第一印象是,“他们能做出什么成果,就送给我们什么礼物。”

  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40多年的国科大,从诞生起便被赋予了崇高使命。为回应“钱学森之问”,2016年1月教育部同意该校加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这些科学家们要在祖国培养出自己的学术大师。

  一封小小的录取通知书,如何能体现出科学家们“钻研科技,情笃家国”的气质?

  2019年,国科大招生办曾跟招生组的科学家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科学家们思考有什么元素可以体现国家科学战略?有什么物品可以传递科学院情怀?一位在场者灵机一动说:“用龙芯。”那时美国中国芯片不断实行限制,而中科院就有自主研发的芯片——龙芯。

  一项项方案被推翻:芯片被装在精致盒子里,芯片上附上贴纸,芯片从录取通知书包装盒里弹出来……最终,没有任何装饰,从生产线上走下来的芯片被直接嵌入进校长给新生的一封信中。

  “国科大的录取通知书从来不是为了追求新奇,而是一份有科学含义、科学精神的纪念品。”在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看来,录取通知书最底层的寓意是想要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有一年,国科大招生办副主任尹伊在一场中科院的科学成果展览中看到了CVD金刚石单晶片,当时开玩笑道,“现在可以把金刚石装进录取通知书里。”2022年,在寄往新生的录取通知书礼包之中,一块CVD金刚石单晶片上被刻入了国科大“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

  “金刚石代表着永恒、坚定。录取通知书里的CVD金刚石单晶片希望鼓励青年学生在科研道路上有着坚定的意志,汲取科学殿堂里的宝贵知识。”从事金刚石相关研究30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江南见证了国内此领域研究因严重依赖国外设备而被制约的困局。

  10余年的时间,他带领团队攻克设备难题,把设备成本降低到原本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建立起国内首条自主研发设计的克拉级CVD(即化学气相沉积)大块单晶金刚石生产线和超精密金刚石加工线,推动了相关材料、电子行业发展

  “我们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很多。”江南感慨人才可贵,“如果要在科技自主创新领域不断地追赶,需要召唤有创新力、毅力的青年一代。”

  那一年,江南曾带着一位由浙江考入国科大的本科新生,参观了宁波材料所科技成果展厅。他说:“科研是一种乐趣,未来希望你能在科研中苦中作乐,成长成才。”

  远不止一张纸那么简单

  在202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芦溶民的抽屉里,始终放着一个文件袋,里面装着一封录取通知书和大学4年来获得的奖励证书。

  录取通知书里的“龙芯”是她了解国科大的第一课,后来,龙芯团队的负责人成了她的硕博导师。而她的毕业论文《龙架构高性能浮点功能部件的设计研究》,也与龙芯息息相关。

  在龙芯团队,大师风范细微可见。让芦溶民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在某个芯片物理设计环节中,同事们大都建议用较为成熟的EDA软件工具生成版本进行产业化制造,而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却坚持要进行人工审核。由于项目时间紧,时年已达75岁的老人将原先一周的工作量压缩到三天三夜内完成,发现了设计中存在的供电问题,避免了芯片后续产业化使用的大问题。

  “接触了龙芯才能理解,精神硬才能技术硬,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找到了前行的理想信念。”在科研学习的过程中,若是遇到了困难,芦溶民就拿出校长的信读一读,时常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做科研。

  在龙芯团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龙芯研发的不易:那时中国芯片遭到西方的刻意打压,苦于没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处处受制于人。

  挺过资金断供、研发方向跟市场不匹配、人才流失等难题,龙芯走出了困局。2002年8月,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流片成功,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困局。

  龙芯团队负责人胡伟武,既是国科大浙江招生组组长,也是该校博士生导师,他想透过一张录取通知书告诉学生们3个深意:第一,要做注重创新的人,过去信息产业主要掌握在美国的手中,如今中国也要做自主创新的信息产业;第二,国家的科技战略转向了硬科技,需要把握前行方向。第三,国家在高科技领域遇到困难,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站出来说,“国有疑难可问我。”

  作为一所瞄准科技战略前沿的大学,国科大创造性地采用了学业导师制,让科学家成为本科生学业与人生导师,让录取通知书里科研成果的负责人、参与者,成为本科生的“引路人”;“三段式”培养方式让学生在一年半时间里主攻数学、物理、语言文化类课程,之后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导师。

  一封录取通知书只是一种形式,引领学生揭开国科大背后科学家故事背后的一角。从录取的第一刻起,它引导18岁左右的青年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在科学精神的浸润下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成才。

  作为一名常年跟种子打交道的科学家,冯献忠希望新生在收到大豆种子的时候,能理解要潜心静气做科研,通过自己的智慧为祖国的强大做出真正有用的事情,“一个民族多一些经常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就有大希望。”

  要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一群人

  在国科大录取通知书的背后,还有一群站在招生一线的大师。

  国科大老校长丁仲礼院士常常出现在招生宣传的工作现场。每年招生季,当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副所长、教授都被拉入招生组的工作群里。

  “科学家们是有教育情怀的。为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科学家们希望能打造一个科技领军的钢铁后备军。”杨国强说。

  目前,国科大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7000余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万余名。但在本科生招生名额上却极为“吝啬”。目前共授予1724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2023年,国科大将在北京、江苏、陕西、四川、河南、湖南、云南、浙江、山东、辽宁、湖北、福建12个省市及内地西藏班和新疆班共预计招收400名本科生。

  “学生是聪明的、有志向的、有潜力的。”杨国强十分看重本科生的培养,“只要有好的教育和方法,通过科学家们的言传身教,这些学生一定能接下新一代长征的‘接力棒’,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

  2023年5月,在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27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ESI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地球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19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在国科大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没有科学的巨人,但是我们有科学的大个子,站在大个子肩膀上,学生就有可能成为科学的巨人。

  站在“科学的大个子肩膀”上,立志报考国科大天文学专业的牛牧童,如今可以看得更高了。小时候,他只是在百科全书里了解宇宙奥秘,如今他把录取通知书里的宇宙回响制成了一个小时循环版本的光碟,可以随时听到“宇宙的声音”。

  在国科大,他感受到了校园里弥漫着对科学的“认真、热爱”。一堂课上,头发花白的老师王华宁,为了跟学生解释清楚光栅知识点,做了一个观测器模型,演示其与一般性太阳观测器的不同。“要知道这门课只是一门选修课。”牛牧童感慨,站在国科大校园里,40余年浸润的科学氛围感染了他,“自强不息,脚踏实地”是他记忆最深刻的教导。

  18年前,“钱学森之问”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在国科大,中国科学家们在用毕生所学竭力回答“钱学森之问”,孕育新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江南期待或许再过20年,国科大的毕业生能站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在国际科技竞争赛场上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领跑者。

  5年来,在一封封国科大校长致本科新生的信中,“领跑”等词汇也反复出现。“这是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在2019年,时任国科大校长李树深给本科新生的信封中留下了这么一段话:从追跑、并跑再到领跑,这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体现,是时与势的呼唤,也是中国当代青年的使命责任。

  这个暑假,牛牧童准备去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展开科研实践,但他觉得远远不够。未来他要去智利天文台、夏威夷天文台,他想去世界上大型的天文台看一看,看看中国的天文设施好在哪里,还差在哪里,看看未来中国要如何去追赶。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球升温为何导致高海拔森林向更高扩张?物候学证据找到了!

      中新网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孙自法)过去100年,全球升温导致多数高海拔森林向更高海拔爬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何证据?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7月1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称,该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找到高海拔森林向更高海拔扩张的物候学证据表明,在全球变暖...

    时间:07-10
  • 广州增城与西安华清宫共赴“荔枝之约”

      中新网广州7月10日电(记者 蔡敏婕)荔枝为岭南四大佳果之首,自古便是广东的著名物产。西安5A级景区华清宫《长恨歌》中的“杨贵妃”近日把在广州采摘的荔枝带回西安,3万多名入园游客共同参与了“‘荔’经千里,‘宫’候真情——从广州到西安,当增城荔枝遇见华清宫”主题活动,在炎炎夏日里,品尝来自广州...

    时间:07-10
  • 新疆投入30辆执勤执法摩托疏通独库公路“堵点”

      中新网新疆克拉玛依7月10日电(刘哲 唐星)近日,新疆独库公路警用执勤执法摩托车配发仪式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独库公路大本营举行。30辆警用执勤执法摩托车沿着独库公路向天山缓缓驶去。  “摩托车快速、机动、灵活,遇有突发警情能够帮助警察快到达、快处置、快速恢复交通,还能缓解执法车辆不足,提...

    时间:07-10
  • 网民指“结婚登记必须提供户口簿”违背婚姻自由,民政部:将关注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有网民在民政部网站留言称,现在婚姻登记必须提供户口簿不合理,很多年轻人往往因为父母粗暴干涉而拿不出户口簿,这与宪法规定的“结婚自由”原则相违背,建议对此规定进行修订。  这位网民6月27日留言称,根据《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等,办理结婚登记,内地居民应当出...

    时间:07-10
  • 导游不让游客车上睡觉?丽江文旅局通报

      中新网7月10日电 据云南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消息,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10日发布情况通报,7月9日,网传“女子跟团旅游车上睡觉被叫停”引发网民关注,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处置工作。  通报称,目前,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

    时间:07-10
  •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发生火灾 官方通报:已扑灭

      中新网7月10日电 7月10日上午,网传贵州黔东南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一栋木质结构建筑发生火灾。据雷山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10日消息,贵州雷山县应急管理局发布通报称,10日上午09时50分左右,雷山县西江村发生一起火情。事件发生后,消防、应急、公安、急救队伍等力量迅速到现场开展救援。截至10时2...

    时间:07-10
  • 江苏邳州回应“垃圾桶里捡到人头”:是疑似头盖骨,法医正在查证

      7月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江苏徐州邳州疑似有人在垃圾桶捡到人头。10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获悉,发现的疑似是人的头盖骨,警方正在组织进一步查证。  视频显示,在一条马路上,有众多居民正在马路一侧驻足围观,马路对面停着一辆警车,警车旁有一排整齐摆放的垃圾桶。有网友配文称:“据说是徐州邳州四院附近垃圾...

    时间:07-10
  • 青海:三年将投近20亿元治理117条重点山洪沟

      中新网西宁7月10日电(记者 张添福)记者10日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青海省山洪沟治理实施方案(2023-2025)》已批复实施,计划到2025年投资19.5亿元,完成117条重点山洪沟治理。  据悉,夏秋季局地短时强降雨,易引发山洪灾害。而山洪灾害是青海省乃至全国人员伤亡最大的自然灾害。  目前,青海山洪沟存在...

    时间:07-10
  • 女子欲带折叠椅进上海迪士尼,被制止后激动大喊,园方:明文规定禁止携带

      7月8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名女子想要将一张折叠椅带进上海迪士尼乐园,被工作人员制止,女子情绪激动大喊。8日,上海迪士尼乐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园区有明文规定,禁止携带折叠椅入内。  现场视频显示,一名女子手上拿着一个折叠椅,情绪激动朝一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喊叫,“打死我,我们家孩子这...

    时间:07-10
  • 你的岗位,是多方的牵挂

      【稳就业促就业】  原标题:各地千方百计促进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引题)  你的岗位,是多方的牵挂(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丹青  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招募计划、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时间:07-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