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将“绿美”绣入蓝图 广东为何“值”此青绿?

2023-07-09 10:40:3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盛夏七月,广东湛江金牛岛,潮水涨退间,一片片红树林宛如散落的绿色宝石镶嵌在浅海。行到水穷处,但见白鹭蹁跹——在地球上不少角落已悄然消失的红树林,如今却在中国岭南找到了它们繁衍生息的乐园。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为后代计,为长远谋。在岭南山水间下好这盘绿色发展大棋,广东念兹在兹,举棋落子间,在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开篇即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个领域。“生态优先”如今已经成为广东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得以一以贯之。

  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广东在展示一个经济大省“绿色担当”的背后,擘画着怎样更加深远的“绿色考量”?

  向绿色要“纵深”

  推窗见绿更具深意

  就在几天前,新修订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大到提高森林保护管理工作法治化水平,“小”到古树名木受到损害时应如何处理,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时隔26年的再次修订,更加精细的保护条例,折射出的是广东更加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的生态观念新转变。

  “经济第一大省”“制造业大省”这些都是广东最为鲜明的标签。然而,从气象卫星的角度看,珠江奔腾而下,南岭气势磅礴,粤港澳大湾区也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广东,同样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生态岭南、森林大省。

  “原始森林”与“城市森林”并存,如何确保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出现“人进林退”的现象?

  “绿美广东建设在更高视野下提出,正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绿色底色,向纵深发展,不再局限于‘量’,而是提高生态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说,绿美广东,眼光不再局限于一树一木的葱郁,而是着眼于整片森林的繁茂;不再只专注于“含绿率”的提高,而是针对尚存的森林质量总体不高、结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从更宏观的视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如何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成为先行广东的破题关键。从去年12月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愈发明晰。

  “广东不少村镇的山地资源、林业资源其实相当丰富,但是缺乏合格的治理主体、经营主体,由此导致林业经济总体发展偏弱。”广东省林学会林业经济与碳汇专委会秘书长段伟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后,广东大部分村镇的林业经济有了规划,有人经营,在统筹协调之下,有望迎来发展“爆发期”。以广东现在的1.42亿亩林地来计,如果2/3用于蕴蓄“绿水青山”,1/3用于现代林业开发,则有近5000万亩林地可以变成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十年磨一“绿”

  是绿色也是发展“底色”

  “这张照片,是在距离广州5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座城市——江门拍摄的,大家能够清晰看到广州塔,这说明我们广东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去年年底,粤港澳三地首次联手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除了经济相关部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徐晓霞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大会宣讲环节,向全球客商推介广东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当作招商“卖点”,这在全国招商热潮中并不多见。

  徐晓霞开篇就用“跳出广州看广州”的形式,让来宾直观感受大湾区大气环境治理的转变。而感受广东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化,同样需要跳出广东,从全国维度来比对观察。

  曾几何时,广东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9%的常住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造成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环境承载力,广东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之重可见一斑。

  看得见的广州塔背后,是看不见的治理恒心。

  广东是全国最早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的省份,率先推动珠三角城市间的联防联控,统筹推进珠三角大气污染。

  久久为功下,去年,广东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在全国“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19微克/立方米)。

  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广东态度更加鲜明:不仅要继续将“绿美”进行到底,还要撬动绿美观念深入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在全产业中贯彻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如今,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现货交易规模已经连续十年居全国试点第一。通过金融手段,挖掘森林碳汇价值,广东也探索出了点“绿”成金的新路径。在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地区,通过科学造林护林以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已被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机制先行、治理创新的溢出效应正日益转化为广东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红利: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国,重要湖库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优良......广东亮出“生态好牌”,以“含绿量”赋能“含金量”,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近悦远来”中频频出彩。今天,绿色已然成为广东发展新底色,深深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向绿色要动能

  未来产业锚定“绿美”谋“破圈”

  不久前,被誉为“湾区后花园”的广东河源万绿湖迎来开渔。50多艘渔船扬帆出“湖”,当天即满载而归。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起筷分享了这份丰收的喜悦。

  与传统养殖不同,这里的鱼获大部分来自禁渔期的增殖放流,其关键作用在“鱼”不在“渔”:不投放饲料,人放天养,以鱼净水,最大限度发挥鱼类对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功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少了些“人定胜天”,多了些“道法自然”。看似随性,实则是近年来,广东生态发展观念的重要转变。

  四季皆绿、处处皆绿,全国极少数位于城市边缘的生态旅游区,数十年间维持优质水源,以一湾清水滋润南粤……对于整个广东而言,万绿湖可谓“只此青绿”。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却又不能“只有青绿”:环境的优化和保持,也推动了包括“开渔节”在内的多种生态旅游形态在这里落地兴旺。万绿湖畔的这场生态探索,让人们看到了广东绿美生态建设中的新探索: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找到发展机遇。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今天已经成为绿美建设中,广东最为深邃的思索。

  进入7月,汕头南澳海域海风劲掠,万顷碧波间,数十台风电机组整齐列阵,白色扇叶迎风转动,顷刻间将阵阵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在广东沿海地区,这样的海上风电项目延绵千里,几乎筑起了一道白色海上屏障。

  在这个中国海岸线最长、海疆最广的省区,海上风电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乘“风”起势一批批大湾区的零碳智慧工厂、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以行业龙头的绿色工厂为端点不断向上下游延伸,牵引出一整条绿色低碳的产业链广东以“绿”探路,孕育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纵观这场发生在南粤大地上的绿色变革,不仅“风”光无限好,在产业发展路径上,同样“绿”意盎然,展示出旺盛的产业生命力。焕发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广东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4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以绿美广东为引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水青山间抉择发展,广东用绿色撬动未来产业,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广东,“值”此青绿。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孙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滚滚热浪中,他们仍在岗位坚守

      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在北京、南昌、长沙和青岛等地,实地探访外卖骑手、环卫工、建筑工以及空调维修工,体验他们在高温下的坚守与不易,倾听他们对于高温劳动保护的诉求和呼吁。  北京外卖骑手:  天气越热,订单越多  6月30日14...

    时间:07-10
  • 对于人类来说,多热才算“太热”?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7月4日,地球记录到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天。那么,人类可安全容忍的温度极限是多少?6日,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人类存在一个上限临界温度(UCT),可能在40℃—50℃之间。了解导致新陈代谢率增加的温度值,以及不同个体温度如何变化,可能对工作、运动、旅游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时间:07-10
  • 电力“AI军团”备战亚运会

      ◎本报记者 江耘 实习生 卢馨怡 通讯员 钱英  “石桥变10千伏朝湖州9419线跳闸。”7月6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调控大厅内,供服虚拟数字员工智能监屏员发出响铃并告警。与此同时,数字员工“抢修专家”迅速锁定停电区域并通知抢修人员快速前往处...

    时间:07-10
  • 第二次青藏科考:珠峰顶部积雪厚度精确测出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杨雪)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了解到,他们利用雷达剖面测量方法测得珠峰顶部最新积雪厚度为9.5±1.2米。该成果于2023年7月7日发表在国际杂志《冰冻圈》上,为研究极高海拔冰冻圈及珠峰顶部岩石圈动态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

    时间:07-10
  • 报修空调,来了个“假师傅”?

      近日,南京的一位读者高先生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反映,家里的大金空调柜机出故障后,74岁的妻子通过手机搜索找了一名自称是售后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在没有更换任何配件的情况下,一共收费将近5000元。事后,高先生经了解得知,上门者并非该品牌官方售后维修人员,而且维修也并不...

    时间:07-10
  • 研究发现海鸟接触塑料垃圾风险区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一项发表在4日《自然·通讯》杂志上研究,揭示了濒临灭绝的海鸟接触塑料垃圾的风险地区,其中风险最大的地区是地中海。研究还表明,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威胁超出了国界,1/4的塑料暴露风险发生在公海。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环流(旋转...

    时间:07-10
  • 社交平台上有群“公交旅行爱好者”

      炎炎夏日,出游却盛,有的人沉迷于打卡网红景点,而有的人则想深入旅游目的地的大街小巷感受当地风情民俗。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看到,公交旅行爱好者们忙着分享在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  有人说,在一座城市,公交旅行的体验很特别,比如地铁就像传送门,而地面公交则可以细细地品...

    时间:07-10
  • 没领取销售许可证,就已开始卖房?

      还没有领取销售许可证,就已经开始卖房,交5万元定金可以保留房号。近日,扬子晚报96096新闻热线接到南京一市民投诉,反映南京栖霞楼盘五矿信托璀璨云著涉嫌无证收筹。记者调查发现,该市民反映的情况属实。  没有销许就开始交钱定房  市民蔡先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在南...

    时间:07-10
  • 清华北大暑期开放 吸引游客“打卡”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身份证……”7月8日清晨,清华大学西门已经有大量游客排队等候。当日是清华大学向社会公众开放2023年暑期校园参观首日,9点整准时开放,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游客们手持身份证有序排队入校。  日前,清华大学发布2023年暑期校园参观管理公告,在保障校园正...

    时间:07-10
  • 郭刚堂:希望镜头给到更多寻亲家庭

      电影《失孤》主人公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有新进展。7月7日上午,呼富吉、唐立霞拐卖儿童一案在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法院宣布将择期宣判。  从1997年9月21日郭刚堂时年两岁半的儿子郭新振在家门口被拐至今,郭刚堂终于等到这一天。  如同电影《失孤》...

    时间:07-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