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答好“必答题” 争做“加分题” 垃圾分类“四周年考”成绩出炉

2023-06-30 15:34:22

来源:新民晚报

在碳汇体验馆骑自行车可以看到里程数、速度及碳减排量
杨浦区江湾国际公寓社区的垃圾投放点改造升级后加装了“翅膀”形顶篷,还设立了有爱回收点,有偿回收,变废为宝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灵新小区的垃圾箱房改造后整洁多了,还添加了智能干粉灭火器等设施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文

  本报记者 周馨 图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亲切回忆五年前在沪考察时的情景,对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提出殷切期望。明天,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四周年的日子。四年来,垃圾分类正逐步成为上海人“日用而不觉”的好习惯,今年更是在投递、收运、监管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新气象。“四周年考”之际,在答好“必答题”的同时,越来越多人正在争做“加分题”。成绩如何?不妨来看看“考分”——

  ■1—5月,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7391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1.76吨/日,湿垃圾分出量8843吨/日,干垃圾清运量16915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

  ■6月,新民晚报与市绿化市容局联合开展市民调查。12.84万市民参与,95.7%的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给予五星好评。

  ■推进功能不健全的投放点、垃圾箱房升级改造,全市超过80%的投放点规范配置洗手、除臭装置。

  ■在公交和轨交站点、特色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完善废物箱设置,全市废物箱总数现为44671个,比之前增加4712个。

  ■针对部分社区小包垃圾落地、非定时期间投放点垃圾满溢、异味扰民等问题,全市共梳理排摸问题点位1223个,明确整治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人员。

  ■今年将打造“五个一批”示范亮点,包括一批标准化垃圾箱房、一批精品示范居住区、一批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一批精细化分类公共场所示范区域、一批市民线上线下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线路。

  ■已发布54项垃圾分类配套文件,完成2.1万余个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2.7万组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在233个商圈、交通枢纽、公园绿地、旅游景点设置超过1000组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容器。

  新设备 标准化垃圾房颜值高

  小区里的垃圾箱房曾令人避之不及,但四年前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后,不少垃圾箱房都经过了一轮改造,变干净了。今年,上海推动垃圾箱房提标改造,不少小区的垃圾箱房再度升级——添洗手池,装除臭机,换感应门……居民纷纷感慨“越来越精细了”!

  有害垃圾细分为五类

  本周,记者来到长宁区安顺路上的纺大小区,看到垃圾箱房已改造一新,面积从22平方米扩大到35平方米。空间变大后,所有垃圾桶都能推入箱房内,投口则是感应式的,居民只要站在投口前,箱门就会自动打开。

  走进垃圾箱房内,几乎闻不到异味,奥秘就在墙上的挂壁式智能空气消毒喷雾系统,定时喷出由植物萃取的除臭剂。垃圾箱房边,崭新的洗手池取代了简陋的水龙头,还配了洗手液。

  洗手池下方更藏着巧思,柜体被做成有害垃圾桶,细分为废旧灯泡、含汞废电池、含汞废弃物、废药品、有机溶剂类包装物五类,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我们还在定制可回收物五分类柜,可回收物投放也将更精细化。”天山路街道管理办副主任张浩说。

  收集居民意见后改造

  采访时,恰逢新垃圾箱房启用首日,居委会干部和小区内保洁人员正在指导居民操作。“现在科技发达了,垃圾箱房也干净多了。”居民胡阿姨笑着说。

  纺大居民区主任蒋薇说,小区800多户居民大部分为东华大学教师。改造前,征询了居民意见,大家提到最多的两点,一是要装洗手池,二是要将敞开式变为密闭式垃圾箱房。方案几经调整,最终选择了感应门。

  打造精品示范居住区

  对垃圾箱房进行改造的还有不少小区。比如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的江湾国际公寓社区共有74栋高层建筑。小区内6台智能回收设备及7处生活垃圾投放点均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部更新为最新的四代智能柜,并在顶部加装有灯带的“翅膀”形顶篷,夜间灯带亮起,既方便扔垃圾,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居民对投放环境期望的提高,今年上海将按一系列技术标准,推动一批老旧破损、功能不健全的生活垃圾箱房提标改造,打造一批标准化垃圾箱房。同时,本市还将按照分类管理精细化、投放环境精致化、科技赋能精良化、回收服务精制化、特色亮点精品化的“五精”标准,打造一批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

  新气象 中转站里开出科普馆

  原本是两网融合中转站,如今“变身”为徐汇区首个碳汇科普体验馆,不仅能了解“双碳”知识,还能在交投可回收物时直观了解自己为减碳所做的贡献……在徐汇区凌云街道老沪闵路,一个崭新的“徐汇区碳汇科普体验馆”已建造完毕,即将与市民见面。

  本周,记者提前探营这个碳汇体验馆,“打卡”一系列好玩的互动装置。

  骑车可了解碳减排量

  走进馆内,最吸引人的要数两辆自行车,骑行时不仅能欣赏虚拟城市美景,还可以看到里程数、速度及碳减排量。点击墙上的“圆台面”,即可看到白斩鸡、四喜烤麸等菜肴的二氧化碳当量及几十种常见食物的碳排放量。

  在展示区,“衣食住行”与减碳间的联系更是一目了然。“回收1kg废旧织物可减少0.98kg碳排放”“平均每次在线会议可减少27.932kg碳排放”“少用一个一次性纸杯可减少20g碳排放”“生产1kg塑料袋产生8.21kg碳排放”……数据直观地让参观者了解到,自己能为减碳做些什么。

  交投可回收物可积分

  更有趣的是“自助交投区”,这里可以回收“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纺织物、家电”六大类物品,每一类还细分为多个小类,回收价格各不相同。

  点击屏幕上的可回收物类别,将要交投的物品放在自助称重台上,就能称出物品重量。将物品投放至对应投口,就完成了一次投递,金额即时到账,还能获得碳值和积分。碳值可在“碳汇沙龙”借书、换咖啡,也能换环保再生产品、环保工艺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方巧妙地将两网融合中转站与科普馆相结合,可回收物交投箱的另一面,就是改造一新的中转站。工作人员可以在另一边,方便地将每个投口的可回收物收集起来,在中转站进行压缩、捆扎,再分类送到下游处置企业

  设全新标识颜值更高

  据悉,这个中转站承载着凌云街道所有小区可回收物中转暂存的任务,每天交投的可回收物都能将场地堆满。“一方面,我们通过‘旧物再生’小程序,接收居民的预约投递。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车辆定时定点去小区内回收。”该站点负责人、上海际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明宽介绍。

  新改造后的中转站,在“颜值”上也更高了。今年,上海将“沪尚回收”标识更新和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工作纳入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项目,并发布了《可回收物体系标准化改造提升细则》。记者看到,这家中转站已新装上绿色的“沪尚回收”店招和侧招,浅绿色的门头和墙面清新干净。

  徐明宽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实施4年来,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比刚开始时已经翻了一倍。此外,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科普及体验的需求也更高了,“就在今天上午,还有位路过的家长进来参观,打算在暑假里组织孩子们来参观体验。今后,科普馆将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不定期举行垃圾分类科普相关的活动。”他说。

  新技术 监管向“技防”模式转变

  小区和街面的小包垃圾屡禁不止,一直以来都是上海推进垃圾分类中的“顽疾”。如今,通过摄像头拍摄、AI识别和自动派单,就能将小包垃圾“一网打尽”,从发现到消灭最多仅需15分钟。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率先完成垃圾分类“一网统管”智能识别社区场景应用,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监管从“人防”向“技防”模式转变。

  工单结案时间大大缩短

  在天山路街道城运中心,记者看到一套智能派单平台。大屏上,街道内各小区的小包垃圾散落情况一目了然,通过监控画面,还能看到所有53个小区垃圾箱房周边的情况。当摄像头拍摄到垃圾房外有散落的小包垃圾时,AI系统能自动识别并生成工单,城运中心第一时间通过政务微信App自动派单到居委相关责任人收集,并在工作群内提醒。责任人处置后,在自己手机上点击“已处置”,AI会再次自动识别是否合规并结案。

  “5分钟内处置人接单,10分钟内到现场整改,15分钟内处置完毕,系统自动核查,一张工单15—20分钟即可处置完毕,平均结案时间缩短到1—2小时。”天山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吴光宇介绍。而在以前,小包垃圾不仅难以发现,工单流转也较费时,平均结案时间要达12—24小时。

  53个小区摄像头全覆盖

  吴光宇介绍,天山路街道辖区面积1.91平方公里,下设18个居委会、53个小区,户籍人口7.3万。目前,街道共有144路智能监控,其中18路固定摄像头和12路移动摄像头用来抓拍街面暴露垃圾,53个住宅小区则做到了垃圾房智能监控探头全覆盖,用来捕捉垃圾房违规投放的小包垃圾。

  据悉,该系统上线后,今年已对垃圾分类执法检查623次,办理垃圾分类案件206件,处罚金额达17500元。后续,街道还将完善“天山智眼”系统,在各大商圈商场的垃圾房也将增设探头,计划今后做到“居民区、街区、商务区”三区治理全覆盖。

  街面偷倒垃圾无处遁形

  街面垃圾,同样也可用这套系统来识别。吴光宇说,街道在玉屏南路天山茶城、紫云路53号(近尚嘉中心)、美天玉屏菜场等易偷倒、乱倒垃圾的点位,都已部署了监控设备设施,并接入24小时预警系统,第一时间将实时状态反映到“一网统管”后台和联机的执法人员手机上,在全社区布下了打击违法行为的“天罗地网”,让偷倒垃圾现象无处遁形。(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Z世代”马拉维青年:触摸藏式建筑中的中国故事

      中新社云南迪庆6月30日电 题:“Z世代”马拉维青年:触摸藏式建筑中的中国故事  作者 罗婕 陈静  “在藏式民居中,我看到藏族人古老的建筑智慧和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来自马拉维共和国的“Z世代”青年伊诺(CHITOSI ISIDORE INNOCENT)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参观藏式民居时如是...

    时间:06-30
  • 泉州举办应急演练提升海上危化品事故应急能力

      中新网泉州6月30日电 (吴冠标)30日,“泉海强安”海上危化品事故应急综合演练在福建省泉州市斗尾港区举行。此次演练是泉州市首次举办海上危化品事故应急综合演练,也是近10年来泉州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应急演习。  近年来,泉州沿海石化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泉州进出港船舶4.4万艘次,港口货物吞吐量1...

    时间:06-30
  • 福建省老区苏区县首批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试点工作启动

      中新网福州6月30日电 (郑江洛)30日,福建省农科院老区苏区县首批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据悉,2023年至2025年,福建省农科院探索老区苏区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新模式,选择寿宁县、政和县、建宁县、光泽县、宁化县,作为老区苏区县首批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试点县。  福建省农科院将...

    时间:06-30
  • 青海初步完成全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基础条件建设

      中新网西宁6月30日电(祁增蓓)记者30日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日前,科技部公布新一批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审批结果,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保藏样本库、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重大慢性心血管疾病生物样本库成功获批。至此,青海省共获批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5家,初步完成全省人...

    时间:06-30
  • 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开工 江西南昌打造“环鄱阳湖”旅游线路

      中新网南昌6月30日电 (朱莹)30日,记者从2023年南昌市“十桥同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鄱阳湖旅游公路新建桥梁工程已开工,江西南昌将推进滨湖文旅景点建设,支持鄱阳湖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的南昌位于鄱阳湖西南岸,“依水而建...

    时间:06-30
  • 青海海东“村转居”民众“迁”出幸福路

      中新网海东6月30日电 题:青海海东“村转居”民众“迁”出幸福路  作者 潘雨洁 张添福  夏日午后阳光正好,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盘绣园内,绣娘们三三两两在门廊前席地而坐,手中的针线上下盘飞,一会儿绣布上便现出精美花纹。  “绣娘都是六七十岁的,家离这儿几步路,她们每天有补...

    时间:06-30
  • 西藏推出首款注册藏医专门器械

      中新社拉萨6月30日电 (记者 江飞波)“一次性使用藏医放血包”注册证授证仪式30日在拉萨举行,这是西藏自治区推出的首款注册藏医专门器械。  西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苏东辉称,长期以来,藏医专用器械一直沿用传统生产加工模式,其安全性、可追溯性难以保障。为确保藏医器械和藏医外治疗法的传...

    时间:06-30
  • 湖北启动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交流

      【港澳台专线】湖北启动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交流  中新社武汉6月30日电 (梁婷 乐开亮 石柏安)“今年以来,我们以更大力度精准实施港澳台青年大学生实习交流计划,为港澳台生在鄂来鄂实习实训、交流交融、筑梦圆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青联主席林桢栋30日在武汉如是表示...

    时间:06-30
  • 甘肃摸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底数:启首批排污口整治

      中新网兰州6月30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王涛30日在兰州表示,去年以来,甘肃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和污染现状调查,完成黄河流域甘肃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基本摸清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底数。第一批兰州、白银、临夏3个市州正在有序推进排污...

    时间:06-30
  • 青海:现有吸毒人员连续6年下降 复吸率连续5年下降

      中新网西宁6月30日电 (祁增蓓 凌慧)30日,记者从青海省戒毒管理局获悉,青海省吸毒人员复吸率连续5年下降,现有吸毒人员连续6年下降,毒品诱发的盗窃、抢劫、抢夺等次生犯罪连续5年下降,戒毒人员所内毒瘾戒断率达到100%,全省禁毒戒毒形势整体向好。  近年来,青海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围绕戒毒中心工作,在专...

    时间:06-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