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圣婴”驾到 全球进入“烧烤模式”

2023-06-28 15:33:36

来源:齐鲁晚报

  “圣婴”驾到 全球进入“烧烤模式”

  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将创新纪录,会打开“潘多拉魔盒”吗

  记者 于梅君

  厄尔尼诺来了 明年或史上最热

  进入6月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生”。6月15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较常年平均首发日期提早13天。

  事实上,被“炙烤”的不是只有我国,而是全球。

  更坏的消息是,从气象意义来说,2023年并不是一个“好年”。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经初步研判,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将呈现多发、强发态势。

  加剧2023年极端天气发生的,还有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厄尔尼诺”卷土重来。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自2020年开始,全球经历了持续3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到今年3月,本轮拉尼娜正式结束,厄尔尼诺开始登场。二者循环周期一般为2年至7年,平均周期为4年。厄尔尼诺通常在夏季开始,让全球趋于更暖。

  据国家气候中心观测,厄尔尼诺将在今年7月、8月大概率发生,带来比过去30年平均温度高0.5摄氏度到1摄氏度的夏季高温。接下来的秋天,厄尔尼诺持续增强,一直到冬天达到顶峰。今年冬季,预计“比过去30年(冬季)平均温度高1.5摄氏度。”

  另据世界气象组织4月发布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预测意见,今年5月至7月出现厄尔尼诺的概率为60%。据赤道太平洋海域附近检测到的变暖的水,未来很可能出现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届时,海洋就像被打开了瓶盖,所有储存在海洋表面以下的热量都将跑出来。”

  此次厄尔尼诺发展比较快,比预计时间提前一到两个月。从今年5月份算起,至少会持续8—10个月。

  不过,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海洋专家表示,受厄尔尼诺影响,更需警惕的是极端天气发生。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大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出现的次年。

  “厄尔尼诺正在推高全球变暖幅度,很可能带来全球变暖新高峰。”周兵认为,如果此次发展为强厄尔尼诺,2024年可能将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未来会越来越热吗?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在温室气体和厄尔尼诺的共同推动下,几乎可以肯定,2023年至2027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约1.15℃。预计2023年至2027年,全球年平均温度,将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温度高1.1℃至1.8℃。

  若持续变暖,半数以上冰川或消失

  本轮厄尔尼诺事件,或将加剧全球升温步伐。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北极变暖程度将过高。预计未来五年,北极温度异常,将是全球平均异常的三倍以上。

  由于气候持续变暖,全球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化。一项发表在《科学》上的最新研究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冰川,预计会在本世纪末完全消融。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其中的理想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

  2021年10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称,有些国家并未采取积极行动兑现减排承诺,因此无法实现全球升温1.5℃的目标,照此发展下去,全球气温会至少上升2.7摄氏度。

  消失近一半的冰川,是按照全球气温上升1.5℃计算的。如果按上升2.7℃来计算,到本世纪末,全球约68%的冰川将消失殆尽。如果按上升4℃的相对极端条件计算,那么到2100年,全球约83%的冰川将不复存在。

  作为主宰北极圈食物链的“白色君王”,北极熊的生存,也将受到北极气候变化和海冰融化的影响。发表于《自然气候变迁》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北极熊恐怕会在80年内面临灭绝危机。

  随着北冰洋无冰区域越来越大,无冰时间越来越长,北极熊生存堪忧。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2015年全球北极熊数量约为26000头;2018年约为23000头;2019年则下降至2万头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

  此外,冰川消融的另一个后果,是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科学家推算,全球升温1.5℃、2.7℃和4℃的情况下,海平面升高幅度将分别达到9厘米、11.5厘米和15厘米。

  无论是哪种情况,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脉和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上的冰川,都会在本世纪末接近“完全消失”。冰川的消融或影响淡水资源的供应,可能波及全球20亿人口。

  除了北极,南极也难逃升温厄运。近几个月来,人们越来越担心南极海冰减少,因为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仅为179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上海冰面积最小纪录。此外,南极西格尼岛上的多种植物已开花,植被变化会改变土壤酸碱度,从而加剧碳排放和永久冻土的破坏。

  极端高温“超长待机”,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引发野火,造成电力短缺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全球六分之一物种面临濒危风险

  当谈论气候变化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或许对一些人来说,它只是一个遥远话题,与自己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但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各种生命而言,气候变化真的意味着家园的消亡。

  2019年,澳大利亚正式把生活在大堡礁的珊瑚裸尾鼠,从濒临灭绝的物种名录,转移到“灭绝”类别。

  这是有记录以来,首个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科学家认为,未来几个世纪,可能有三百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会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遭此厄运。

  科学家指出,裸尾鼠的灭绝,只是气候变化导致动物灭绝的冰山一角。发表在《科学》的一份报告指出,物种灭绝风险,随着地球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且灭绝风险呈加速趋势。全球六分之一的物种面临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濒危灭绝。

  联合国正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力争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按照康涅狄格大学的估算,即便将升温幅度控制在这一范围内,届时全球物种的灭绝风险也会从目前的2.8%增加至5.2%。

  科研人员指出,如果地球升温幅度从2℃提高到3℃,物种灭绝风险就会增至8.5%。假如各国不采取措施,全球变暖保持目前趋势,那么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达4.3℃,约1/6的物种将面临灭绝风险。

  部分热带和南极海域是潜在的物种灭绝高风险区。在海洋动物当中,鲸鱼、海豚、海豹等哺乳动物面临的灭绝风险最大。

  一项研究指出,来自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以及其他地方的716种动植物中,已经有近半物种,在其传统活动范围内发生了局部灭绝,原因很简单,天气对它们来说太热了。

  其中,淡水生态系统受到了更大影响,在被观测的31种淡水物种中,与气候相关的局部灭绝概率明显更高,达到了74%。

  愈加频繁出现的反常天气及消失的物种不断提醒我们,气候变化真的不是在谈论“别人的事”,全球共此冷暖,人类难以独善其身。(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嗅树干、贴镜头、找水喝……四川平武野生大熊猫萌态十足

      中新网绵阳6月28日电 (唐雪梅 刘辉)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老河沟片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时收集到两段野生大熊猫活动画面。  两段大熊猫视频均拍摄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老河沟片区赖肚子石处,这里海拔2900米左右,属于大熊猫活动较多的区域。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

    时间:06-28
  • 罕见皮肤病靶向生物制剂广州首方开出

      中新网广州6月28日电 (记者 蔡敏婕)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一种罕见的、复发性或持续发作的皮肤疾病,该病创新靶向生物制剂圣利卓(佩索利单抗注射液)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开出广州地区首张处方。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因其反复发作和对容貌造成的损害,不仅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给患...

    时间:06-28
  • 达菲林六月剂型获批用于前列腺癌治疗 专家吁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近日,达菲林(注射用双羟萘酸曲普瑞林)六月超长效剂型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

    时间:06-28
  • “Z世代”巡护员的理想: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推动者

      中新网吉林珲春6月28日电 (张瑶 吴林锡)“记得第一次上山巡护,我穿的是旅游鞋,同伴说得换鞋子,我没听,寻思旅游鞋不就是上山穿的吗?结果鞋底像涂了油,很滑很滑,根本踩不住。”1998年出生的于少鹏,是大荒沟林场最年轻的巡护员。生长在平原地区的他,从小对大山既陌生又充满幻想。  2022年7月,于少鹏考入珲...

    时间:06-28
  • 上海各方携手启动专项行动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网络环境

      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为期2个月的“清朗浦江·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28日正式启动。  该专项行动将重点聚焦有害内容隐形变异、网络欺凌、隔空猥亵、网络诈骗、不良内容、网络沉迷、新技术新应用风险等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拦截清理侵害未成年人身心...

    时间:06-28
  • 第十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癫痫病因复杂 需规范诊疗

      中新网广州6月28日电 (蔡敏婕 伍晓丹)今年的6月28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癫痫专病中心首席专家、小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宏表示,癫痫症状多样、病因复杂,涉及人的生命全周期,不同阶段发病状况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多学科的共同诊治和管理。 ...

    时间:06-28
  • 让教师敢管能管愿管 江苏法院为教育惩戒权划“标尺”

      中新网南京6月28日电 (记者 申冉)教师对学生实施罚抄、罚站、停课等惩戒措施,合法合理合情吗?教师面对违规违纪学生敢管、能管、愿管吗?28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了一批行政审判典型案例。其中,近年来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惩戒权如何界定问题,司法机关也通过具体案例给出明确“标尺”,...

    时间:06-28
  • 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铁正式通车

      中新网合肥6月28日电 (韩新亮 陶冶 许无疾)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铁(滁州段)28日正式开通运营。滁宁城际铁路是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滁州开放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铁正式通车 卢志永 摄  滁宁城际铁路西起安徽省滁州市滁州高铁站,止于...

    时间:06-28
  • 海口为外卖“小哥”等设置驿站提供暖心服务

      中新网海口6月28日电 (萧海山)海口市28日设置一处暖心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环卫工人等提供“冷可取暖 热可纳凉 渴可喝水 累可歇脚”的“避风港湾”。  该驿站位于海口龙华区金贸街道,由闲置核酸采样亭改造。走进驿站,入眼是缤纷活泼的蓝黄色彩,露天区域设有桌椅等供快递员歇脚的设施,并设...

    时间:06-28
  • 50年来中国(江西)援外医疗队累计提供临床服务780万人次

      中新网南昌6月28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孙常翔28日下午在南昌表示,自1973年开展援外医疗工作,50年来,江西向突尼斯和乍得累计派出45批援外医疗队共1468名医疗队员,为非洲人民提供临床服务780万人次。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也是中国(江西)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

    时间:06-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