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上海打造“家在上海”城市民族工作品牌 推进“三交”史料汇编

2023-06-27 21:4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6月27日电(记者 范宇斌)27日,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召开“家在上海”主题实践活动现场会暨上海“三交”(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工作推进会,并举行上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签约和证书颁发仪式。

  会上,上海市长宁区、徐汇区、杨浦区、嘉定区江桥镇、静安区“白领驿家”作交流发言。

  记者了解到,长宁区以“家在华阳”为引领,依托地校共建,打造社区的“家”;以“团结创建”为抓手,推动社区融入,打造身边的“家”;以“蓝天筑梦”为重点,深化结对认亲,打造远方的“家”,不断探索建设城市民族工作。徐汇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努力为城市民族工作提供徐汇实践。杨浦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统领,以推动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探索推进“家在上海,心安杨浦”民族工作品牌建设。

  嘉定区江桥镇围绕“家在上海”品牌建设,以“HONG石榴”民族工作品牌为发力点,不断拓展“籽”品牌,多举措、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静安区“白领驿家”积极探索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让“两新”组织和青年白领成为推动沪疆两地各民族发展的有生力量。

“美美与共”上海市徐汇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专题展。 范宇斌 摄

  编纂分地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一项国家级的重大意识形态建设及学术项目,从属于国家层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程。其中,史料汇编是整个“三交”史编纂工程的基础工作。会上,复旦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邹诗鹏介绍了上海“三交”史料汇编推进工作和上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情况。

  邹诗鹏表示,上海既有开埠之前的诸民族的交流汇集,开埠之后随着上一世纪初的快速崛起、红色城市的形成、抗战的洗礼,世界级都市的形成,都包含着值得挖掘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乃至于对世界诸多民族的吸纳融凝史资料。课题组将注重突出上海的区域尤其是都市性质,发动复旦大学的学科力量,吸纳各方研究资源,反映出上海在中华民族“三交”史上应有的特色与丰富性。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上海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有56.6万。其中,流动来沪少数民族有36万多,占比超过六成。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表示,要努力帮助暂居上海的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同“上海是我家”,并逐步达到“我在上海有个家”,让他们既感受到上海城市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温馨,也能感受到具体的上海人民给他们家人一般的关心关怀、鼓励支持,助力他们在上海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

  据介绍,“家在上海”主题实践活动要锚定互嵌共融,落实好开展结对共建、推动社区融入、注重亲情关爱、促进文化交融、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六项重点任务,努力建设好上海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同时,要深化理论研究,持续推进上海“三交”史料汇编工作,加强流动来沪少数民族人口研究,为“家在上海”主题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会前,与会人员在徐汇区徐家汇书院考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集中展示、宣传、教育平台,在长宁区华阳社区考察凝聚力工程展示暨“家在华阳”社区民族工作主题微展厅。(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游客自陷风险,救援费用谁来出

      游客自陷风险,救援费用谁来出  专家解读遇险救援费用承担问题  □本报记者 孙天骄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两名中国登山者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发现一名女性登山者遇险,他们在尚有体力冲击顶峰、距峰顶不到400米的时候,放弃登顶计划选择救援。然而,事后被救女子却表示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

    时间:06-28
  • 保障灵活就业者“清凉权”需要“新解法”

      对于北京的外卖小哥李凡(化名)来说,今年夏天的送餐工作格外“有挑战性”,“拿上餐食走出商场大楼,就像走进了大火炉,感觉呼吸都不顺畅,电动车车座坐上去烫得人难受。”  高温天气持续不断,户外劳动者能否及时享受到高温津贴?灵活就业人员的高温“清凉权益”又如何维护?对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采...

    时间:06-28
  • 北方强对流南方强降水 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再起

      中新网6月2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28日消息,6月28日至30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四川盆地、江汉、华北、黄淮南部、江淮、贵州及东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地区局地伴有明显强对流天气过程。7月1日至4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四川盆地、江汉、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及内蒙古东...

    时间:06-28
  • 强对流蓝色预警!京津冀等11省区市部分地区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中国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6月28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6月28日08时至29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南部、陕西东南部、河北东部、北京东部、天津、山东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局地风力可达11级;内蒙古...

    时间:06-28
  • 网暴“面具”背后,可能是缺乏媒介素养的孩子

      网络暴力是一种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对他人进行肆意人身攻击的狂热盲从行为。相比于传统暴力所造成的物理伤害,网络暴力主要通过线上的言语攻击、散布谣言、人肉搜索、恶意诽谤等形式,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层面的消极影响。  网络暴力的发生固然与互联网技术特征有关联,但问题根源,还在于每一个“口无遮...

    时间:06-28
  • 惩治“键盘伤人”要做到“法也责众”

      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为网络暴力提供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所言,这个“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借由网络的魔力,一张图片、一段视频,就可能引发潮水般的指摘、谩骂、挖苦、讽刺、侮辱等。  ...

    时间:06-28
  • 网暴者的自我认知往往出了问题

      由多部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再次引起人们对网暴问题的关注。网络暴力行为,可谓几乎人人厌弃,它对受害者身心伤害巨大,对于社会秩序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看待网暴现象,我们不妨从网暴者的心理中寻找“问题根源”。在心理学视角...

    时间:06-28
  • 治理网暴并非“猫捉老鼠”的游戏

      网络暴力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严重社会问题,其危害有目共睹,轻则造成受害人心理痛苦,重则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轻生等严重后果。维护网络秩序,建设良好网络生态,必须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在有关遏制网络暴力的讨论中,常常有观点强调,网络暴力的发生源于平台管理不周,只要平台认真防范,就可以消除网络暴力。事实...

    时间:06-28
  • 越憎恨网暴越要反对“以暴制暴”

      近年来,由网络暴力所引发的社会性悲剧时有发生。桩桩件件之间,网络暴力之害早已人尽皆知。面对那些冷漠、自私、残忍、卑劣,怀着阴暗心理躲在屏幕背后“按键伤人”的网暴分子,任何怀有朴素正义感的网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厌恶。而对善于共情的人而言,看着无辜的受害者因为网暴蒙受巨大创伤,甚至付出失...

    时间:06-28
  • 直播重启24岁的老天涯:脑袋一热,“这很天涯”

      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一间临时改装的直播间,不少人在干杂活儿,有打包发货的、有订盒饭的,这些打杂的,有国家博物馆某研究院的院长、小米公司的副总裁、某软件公司的高管。  这些行业大佬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回到了天涯的江湖。  成立于1999年3月的天涯社区,曾号称“全球华人网上家园”,...

    时间:06-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