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强制关注”该治治 技术赋能非赋权

2023-06-25 06:21:30

来源:扬子晚报

  每到节假日,都是大家休闲消费的好时机。但一些现象不容忽视且令人不快:购了一次物,逛了一趟街,下了一次馆子,手机里就被“强推”了几个公众号,“被迫”添加了数个企业微信联系人、甚至注册电子会员卡。近日中消协在官网发文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此举引发普遍叫好。无他,消费者苦“强制关注”久矣。

  “强制关注”,优化服务还是隐性侵权

  停车缴费、点餐、购物……如今在上述消费场景中,手机扫码代替人工服务已很常见。这种方式若实施得当,本可以帮经营者赢得“提高效率”“周到贴心”的赞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常碰到的却是这样的进退两难——扫码同时往往意味着关注各类公众号、小程序、注册会员,不关注吧,别说获取优惠了,甚至还没法顺利消费;关注吧,就有一种“心不甘情不愿”的纠结,占用手机空间不说,还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后续收到不堪其扰的广告推送。

  从消费者的烦恼,不难看出“强制关注”现象具有新的特点和维权难点。跟发生在传统消费场景的强制消费不同,让用户在消费过程中不得不关注、添加、注册的公众号、企业微信、小程序、会员卡,究其实质,就是把“强制关注”,作为消费者享受服务甚至行使权利的前提。而且一旦在商家要求下关注各类号,消费者往往被迫授权个人信息,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隐患,尤其是企业微信,可点对点发送信息、在朋友圈推送广告,涉足消费者私域空间。

  然而,此类侵权现象又具有一定迷惑性,因为“强制关注”通常打着为消费者提供福利的旗号,以优化体验之名大行其道,让消费者苦恼于无法拒绝。

  商家的经营自由,不能牺牲顾客的消费自由

  中消协此次开展监督,实际并非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第一次发声了。此前,多地地方消协组织就曾围绕着“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

  以江苏省消保委为例,在2021年6月与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餐饮业“扫码点餐”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倡议》,其中提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时,不得向其发送广告等商业性信息。2023年4月,针对消费者扫码点餐后“被强制”添加企业微信的新花样,江苏省消保委再度提醒:莫让科技异化为“入侵”消费者个人空间的工具。

  此番中消协“亮剑”,进一步普及了“反对强制关注”的法理依据: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

  客观地说,在互联网时代,小程序、扫码支付等技术手段,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服务。通过公众号下单、结账、开具发票,也有助于经营者增强用户黏性。但任何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商家不能将经营自由无限放大,不能让顾客牺牲消费自由,成为商家经营自由的“垫脚石”;更不能打着方便消费者的幌子,从网络公共空间“入侵”消费者的私域。无论从法理还是经营理念看,商家都应对此有清醒认识,就消费者来说则拥有维权的权利。

  人是服务的尺度,技术赋能而非“赋权”

  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迭代,技术转化为应用的速度日新月异,这当然是有诸多好处的。首先在支付、使用过程中提供非现金等数字、线上手段,节省人力、时间成本,方便且卫生。消费者也并不反对这些新技术。

  不过,需要谨记的是,技术赋能服务,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使用者享受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务。在此基础上企业获得相应回报无可厚非,但应以消费者满意为先。不能打着技术升级、优化服务旗号,将强制消费者关注,作为获取顾客信息、推广、谋利的“捷径”。

  技术为企业及其提供的服务进行赋能,并非直接“赋权”给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什么时候都应该得到保护,如果违反消费者意愿、强制让渡其权益,显然是违反相关法规的,也是有悖技术应用本意的;如让消费者烦恼,事实上又是一种服务质量的降低。

  技术要为人服务,人是永远的尺度。技术赋能服务,不能异化为强制用户。站在用户感受和角度看,这是一个新技术带来的普遍问题;从技术伦理来看,是一个关于科技使用怎样向善、以人为本的“大问题”。

  各方有必要引导扫码支付、线上会员卡等应用往更健康、更人性化的方面发展,维护广大使用者权益,推动网络、技术赋能下相关产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

  评论员 马燕 薛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江苏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每一起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中新网南京6月25日电(记者 申冉)25日,江苏警方公布该省公安机关“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的相关成果,并公布了10起典型案例。  据江苏警方公布数据,截至目前,江苏全省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124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000余条,关停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37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  10起典型案...

    时间:06-25
  • 安徽肥西警方打掉一跑分洗钱团伙 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

      中新网合肥6月25日电 (记者 赵强)记者25日从合肥警方获悉,今年1月2日晚,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公安局接到线索,有人在肥西县某购物中心通过刷卡洗钱,数额巨大。此后,肥西警方循线追踪、深挖细查,连续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  警方调查显示,梁某某通过一款聊天软件认识绰号为“猪猪”的上线后,开始邀集人员...

    时间:06-25
  • 2022年以来内蒙古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89起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5日电 (记者 乌娅娜)在第36个“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夕,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25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以来,内蒙古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8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98名,缴获各类毒品折算成海洛因共计30.31公斤。在外省捣毁制毒窝点3处,抓获境外钉子逃犯1名,抓获涉毒网上逃...

    时间:06-25
  • 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布会召开

      中新网拉萨6月25日电(顿旦旺姆)为进一步繁荣发展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了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闻发布会25日在拉萨举行。  西藏自治区社科联主席,自治区社科院党...

    时间:06-25
  • 中德高校联合落户浙江宁波 连通跨文化人才“万里”求学路

      中新网宁波6月25日电 (张益聪)25日,浙江万里学院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联合学院(下称:中德品牌学院)揭牌仪式暨人工智能赋能品牌创新——第二届中德品牌创新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万里学院召开。  基于中德文化融合,中德品牌学院将以人才跨国交流为核心,加强品牌建设的市场应用实践,助力中德两国企业品...

    时间:06-25
  • 对话专业人士:防范燃气事故 这些“要命”问题必须注意

      中新网晋中6月25日电 题:对话专业人士:防范燃气事故 这些“要命”问题必须注意  中新网记者 陆祁国  “燃气安全无小事,这不是口号,而是用大量沉痛教训总结出来的衷告。”对于近期备受民众关注的燃气事故防范话题,王勇如是说。  王勇系山西晋中凝鑫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安全员。17年来,他一直从...

    时间:06-25
  • 重庆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正式揭牌 实现涉案财物跨部门集中管理

      中新网重庆6月25日电 (记者 刘相琳)重庆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25日揭牌。作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的省级涉案财物管理中心,该中心将有效实现公检法等政法机关刑事诉讼涉案财物跨部门集中管理。  据介绍,重庆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由重庆市委政法委牵头,会同公检法机关、财政部门等共同打造,重庆安保集团负责...

    时间:06-25
  • 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中新网广州6月25日电 (记者 郭军)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位于广州南沙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厂区开工建造。  据介绍,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该船具备无限制水域航...

    时间:06-25
  • 中外学人在京共话“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文明互鉴”

      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 (崔白露)“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文明互鉴”出版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中外学界、出版界代表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共话中国对外传播和文明交流互鉴。近日,“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文明互鉴”出版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图为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致辞中表示,讲好...

    时间:06-25
  • 新一轮40℃超高温天气27日上线 局地气温或破极值 高温为何难熄?

      京津冀地区40℃的酷暑高温,终于止步在了“三连击”。对比看今天和昨天15时同时次气温实况,华北、黄淮一带高温范围和强度都已明显缩减,尤其山东不少地方昨天还是接近40℃的酷暑,今天就已不到30℃了,一下凉快不少。  回顾6月以来北方的两轮高温,21-24日这轮高温呈现极端性特点。今天中央气象台也对此...

    时间:06-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