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浙江龙游发生5车追尾事故致6人死亡 善后工作开展中

2023-06-24 09:08: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衢州6月24日电(董易鑫)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公安局6月24日发布警情通报称,2023年6月23日13时51分,351国道龙游段窑三线灯控路口,车辆在等待绿灯通行时,发生一起5车追尾相撞交通事故,并引发燃烧。事故造成6人死亡、2人轻微伤。

  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前往现场处置。目前,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正在全力开展中。警方提醒:出行应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谨慎驾驶。(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气象台6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6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预计,6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广西南部和东部、广东西部和北部及南部沿海、湖南南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海南岛西北部、山东半岛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西东南部沿海、广东西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

    时间:06-25
  • 跳房子、踢毽子、丢沙包 传统小游戏让课间活力满满

      传统小游戏让课间活力满满【跳房子、踢毽子、丢沙包】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刘魏琦)跳房子、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翻花绳……6月20日,汉阳区玫瑰园润泽小学课间的走廊上活力满满,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心、专注地玩起传统小游戏。  为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创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时间:06-25
  • 国内首条跨省轨交系统无感换乘线路开通

      本报苏州6月24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6月24日上午11时,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行,全线28座车站开放,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无感换乘启动。这是国内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对接的线路、首条全自动运行的市域轨交线路、县级市首条全城穿越的轨交。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

    时间:06-25
  • 数据标注员:做人工智能的眼睛

      “我们就像人工智能(AI)的眼睛,带它看世界,理解世界,快速成长。”重庆瑞铭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训练师吴宏羽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人工智能训练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2月,人工智能训练师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

    时间:06-25
  • 在强军征途上实现青春梦想

      每年高招季,军校都吸引着莘莘学子的目光。今年,全军共有30多所院校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士兵招生,军校招生总量达到1.7万名,比去年增加2000余名,专业类别增设了“指技融合类”,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成才空间。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

    时间:06-25
  • 多国气温“爆表”破纪录 2023年厄尔尼诺提前到来?

      今年5月,亚洲不少国家创下高温纪录;近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提前到来的全球升温备受关注。  今年是否会受厄尔尼诺影响,突破2016年的最暖纪录,成为1850年以来全球最暖的年份?6月19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尽管仍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可以高概率预计的...

    时间:06-25
  • 网游“过脸”当生意,触犯刑律担责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朱晓丹 王歆瑶  如今,各大网络游戏平台推出严格管控时间、要求实名注册、设置多重“人脸验证”关卡等多项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但在如此严格的“限游令”下,仍有不法分子在钻漏洞挣钱。  近日,经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

    时间:06-25
  • 国家公园捕获动物非法狩猎被判缓刑

      □ 本报记者   翟小功  □ 本报通讯员 罗凤灵 郝良存  为了预防野猪损坏自家橡胶树、偷食菠萝蜜,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一对父子先后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放置铁夹等进行狩猎,捕获一头野猪和一只猕猴,这对父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近日,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狩猎罪,分别判处父亲符某甲...

    时间:06-25
  • 毕业旅行“课本游”人气旺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高考结束后,不少学子开启了毕业旅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家旅游预订平台获悉,近期,“毕业旅行”搜索量骤然上升,其中“课本游”“文化游”人气颇旺。同时17至19岁人群机票预订量显著增长,机票预订量环比上一周增长3倍,热门目的地为成都、重庆、昆明、上海、北京、长沙、广州、厦...

    时间:06-25
  • 支持起诉为农民工解“薪”忧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吴双江  “工资已经到账了,谢谢检察官!”近日,顺利拿到工资的李某激动地给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杨黎君发来信息。  李某、王某是外地务工人员,2021年10月起,两人在张某的带领下到郑州某建筑公司承建的某房地产项目从事水电工作。2022年6月...

    时间:06-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