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吃竹炭食品排毒养颜、超级高铁来了……这些流言靠谱吗

2023-06-08 01:32:07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陈 曦

  进入5月,新冠病毒又刷了一波存在感。我们在抵御新冠病毒的同时,还要警惕那些成本低、传播快的“流言病毒”。吃竹炭食品排毒养颜、手机电池只能充500次、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破坏环境、“超级高铁”要来了……这些流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焦虑感。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5月流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吃竹炭食品排毒养颜?

  真相:反而会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前几年竹炭花生火爆“出圈”,今年又有主打超酷“工业风”的竹炭饮品闪亮登场。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竹炭蛋糕、竹炭面包、竹炭千层等竹炭食品。网上有这样的说法:竹炭可以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还有助清洁肠道,有排毒养颜的功效。

  对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竹炭食品的排毒功效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竹炭本身有吸附作用,可以被放置在室内或冰箱内,作为吸湿剂、除臭剂等。

  “竹炭的分子直径非常大,这么大的颗粒是不可能被人体吸收的。当该物质进入人体后,其大概率是被原样排出的,因此不仅没有清洁肠道、排毒养颜等功效,反而还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王浩说,人体有自己的代谢系统,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正常的代谢系统排出,没有必要借助竹炭食品来“排毒”。

  王浩强调,竹炭尚未被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因此,目前在我国,竹炭作为添加剂被加入到食品中,是不合法的。“对于竹炭食品,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对待。”他提醒道。

  手机电池只能充500次?

  真相:使用习惯越好充电次数越多

  如今很多人手机不离身,每天都要给手机充电。网传“手机电池只能充电500次,之后就‘寿终正寝’了”,因此许多人觉得,要尽量减少给手机充电的次数。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吉科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能手机所使用的电池基本为锂离子电池,其以含锂化合物为正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反复嵌入与脱嵌的过程。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结构以及所使用的电解液在其工作电压范围内足够稳定,那么手机电池就可以实现无限次的充放电循环。”吉科猛介绍道,在实验室恒温测试中,电池能够实现两三千次以上、稳定的充放电循环。而在现实使用中,手机电池通常只能实现500次至1000次的充放电循环(约能够使用3年至5年)。

  吉科猛解释,日常使用时电池的可充次数之所以较低,是因为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误的手机使用习惯,例如满充甚至过充(此时锂离子将从正极材料中完全拔出,会破坏正极材料的结构)、快充(易导致手机发热,会加速电解液的分解、损耗)等,这些行为理论上都会对关键电池材料的微观结构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进而导致电池容量的不断减少。

  吉科猛提醒,在现实使用中,通常手机电池在完整充放电400次至500次后,电池性能可能就开始出现衰减,如电池容量低于原来的80%。为了尽可能延长手机电池寿命,我们要保持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如不要整晚充电、不要将手机用至关机再充电、避免手机出现过热现象等。

  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破坏环境?

  真相: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此观点

  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海洋油气钻探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捕获伴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封存在海底?

  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6月1日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伴随海上石油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在其正式投用前,随着媒体加大对“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的宣传,这一概念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对于相关工程,有网友表示,把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会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

  对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献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碳封存是一类复杂的工程技术,其中也涉及诸多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氧化碳注入是一种常见的海上碳封存方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将二氧化碳注入海洋的深度越大,封存效果越好。注入至3000米以上深度的海洋中,则70%以上二氧化碳的保存时间超过500年,甚至可达上千年。

  胡献刚表示,实施海底碳封存,在国外已经被证实安全有效。其中,海底碳封存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在挪威。

  1996年,挪威将开采油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通过一口斜井将其注回到海底咸水层,利用咸水层地质结构的气密性来封存二氧化碳,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规模的咸水层碳封存工程。该工程运行20余年来,从未出现过二氧化碳泄漏情况,每年封存二氧化碳100万吨,封存的二氧化碳也未出现过异常活动。

  目前,除我国之外,巴西、澳大利亚、丹麦等国也启动了海底碳封存项目。

  “超级高铁”要来了?

  真相:短期内技术很难落地

  “从杭州到上海只需15分钟”“时速1000公里!第一条‘超级高铁’要来了”……最近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超级高铁”的消息,让不少网友的心也跟着“起飞”,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把。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每项技术落地都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时速1000公里的“超级高铁”难以出现。

  “超级高铁”的消息来“源于”一场名为“高速飞车”的主题科普展。在该展览上,参展人员透露,正在研制的“高速飞车”取得新进展,近期完成了国内首次全尺寸超导航行试验。接下来,相关团队将在试验线上开展更多试验,目标是使“高速飞车”能够实现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科研人员就决定开始研制“超级高铁”,将超声速的飞行技术和轨道交通技术相结合,通过应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技术,实现列车超音速近地“飞行”。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3种高速磁浮技术路线,分别是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和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常导技术,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温超导技术,以及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温超导电动技术。

  不过,现在已有的试验线路均比较短,无法进行长距离试验。此外,业内专家表示,新技术想真正落地,还要考虑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诸多问题。因此,说“超级高铁”要来了,还为时尚早。

  虽然短期内“超级高铁”无法出现,但我国从未停下探索相关技术的脚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出行好“帮手”。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沈阳再通报“17名幼儿腹泻呕吐事件”:为诺如感染

      中新网6月8日电 据“皇姑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沈阳市皇姑区教育局8日发布情况通报称,皇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蒲公英实验幼儿园幼儿呕吐、腹泻问题,经组织区疾控部门对幼儿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现已按疾控专家意见开展相关工作。  此前,皇姑区教育局6月7日发布情况通报称,2023...

    时间:06-08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近期三轮车肇事肇祸典型交通事故案例

      中新网6月8日电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信8日消息,为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近期3起三轮车肇事肇祸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提示驾驶人遵法守规、安全出行。案例详情如下:  5月22日下午,郝某某无证驾驶无牌三轮汽车(违法搭载7人)行驶至山西省忻州市境内一道路长下坡路段时,因操作...

    时间:06-08
  • 中国石油大学:董某某与其在校研究生导师无任何亲属关系

    情况通报  6月7日,网上出现有关我校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毕业生董某某的网帖。经查,董某某与其在校研究生导师无任何亲属关系。特此声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3年6月8日 ​​​  翻译搜索复制...

    时间:06-08
  • 6年盗掘古墓葬40多座,这伙流窜多省作案的盗墓贼终被抓获!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题:6年盗掘古墓葬40多座,这伙流窜多省作案的盗墓贼终被抓获!  中新网记者郭超凯  汉代陶簋、明代弘治十八年萧珮墓志铭、清代五爪龙袍……这些被盗文物均出自同一伙盗墓贼。这伙盗墓贼6年来流窜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甘肃、贵州等多个省份,盗掘古墓葬40多座,盗掘文物上百...

    时间:06-08
  • 最早记载昭君出塞的东汉铜镜流落民间,是谁在盗掘倒卖?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题:最早记载昭君出塞的东汉铜镜流落民间,是谁在盗掘倒卖?  中新网记者郭超凯  2020年,一面东汉铜镜的亮相,引起国内学界和收藏界的极大关注。这面铜镜刻有“中国”与“匈奴”的铭文,并记录有昭君出塞的故事,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载王昭君的文物。然而这样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却是犯罪...

    时间:06-08
  • 公安部门全力保障考生及时应考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张天培)今年高考,各地公安机关提早部署、周密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勤务,确保高考有序开展。比如,广东公安机关聚焦高考安保工作,细化措施安排,确保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涉高考的报警求助;江苏公安机关对考点及周边环境开展安全检查,对校园周边可能引起噪声影响考生学习、休息的...

    时间:06-08
  • 女警首次回母校护考 意外发现身边男警曾护航她高考

      曾经你为我护考 如今我成为了你  女警首次回母校护考,意外发现身边男警六年前曾护航她高考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豪 通讯员 南公宣  6月7日一早,佛山南海公安分局民警陈芷岚便戴齐装备,随同事来到南海狮山石门高级中学考点,这是她2022年入警以来首次参加高考安保工作。6年前,陈芷岚在该校毕...

    时间:06-08
  • 山东济宁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

      本报济南6月7日电 (记者侯琳良)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济宁市健全普惠安全托育服务体系,打响“幼有所育”特色服务品牌。截至目前,托育服务机构达到787家,婴幼儿托位数3.67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

    时间:06-08
  • 【寻味中华|饮食】宁阳“四八席”:一张八仙桌 品味古今礼

      中新社泰安6月8日电 题:宁阳“四八席”:一张八仙桌 品味古今礼  作者 梁犇 吴笑雯 赵峰  凭借四个盘子、八个碗,每席以八人为限,用餐具三十二件而得名的山东泰安宁阳“四八席”,席面丰盛、上菜有序、极具儒风。食客围坐八仙桌,感受着浓浓的乡饮酒礼,品的是团圆喜悦,享的是待客礼遇。  宁阳县“四...

    时间:06-08
  • 高考启幕 交通护航

      又逢一年一度高考季  莘莘学子怀揣梦想奔赴考场  考场内无数学生奋笔疾书逐梦未来  考场外也有一群人竭尽全力温情守护  为保障广大考生顺利、高效到达考场  各地交通部门纷纷开启暖心护考模式  关键词一:公交贴心  北京:423条线路“静音”行驶  当高考碰上工作日,为方便市民出行,...

    时间:06-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