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民歌新唱 广西乐手将壮语山歌融合流行乐脍炙人口

2023-06-06 13:4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崇左6月6日电 题:民歌新唱 广西乐手将壮语山歌融合流行乐脍炙人口

  作者 黄令妍 陈沿佑 唐蔚晴

  “嘛到曼喽咧,啃啃都是呗侬哎(来到我们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呗侬文尼吗喊呐,要军三卓喽咧(今日大家来相会,要敬三杯酒咧)……”今年“壮族三月三”以来,这首节奏欢快的壮语歌曲《呗侬情深》在社交平台上走红,更引发不少网友效仿翻唱。

图为陆建平吉他弹唱。 陈冠言 摄

  “呗侬”源于壮语,意为兄弟姐妹。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者是木棉组合——一支由5位来自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壮族乐手组成的乐队。

图为木棉组合在广西德天跨国瀑布前演唱。 陈冠言 摄

  “我们采用壮族的山歌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进行二次创作、改编,成为新的民歌。”木棉组合主创唱人陆建平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乐队已独立创作几十首音乐作品。

  陆建平是大新县榄圩乡人,自幼喜欢唱歌。他回忆,“小时候,经常看到村民在树下、田边、小溪边唱山歌、对山歌,自己一直受到这种原生态音乐的熏陶。”

  早年间在国有汽修厂当工人,陆建平便自学音乐理论知识,寻找志同道合的音乐爱好者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尝试创作歌曲。2007年进入县文化系统工作后,他顿感如鱼得水。但高兴之余,陆建平很快就发现,文化部门的工作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轻松。比如,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更多人付诸行动。

  一直以来,大新壮族民众普遍爱唱山歌,他们用山歌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达友谊、传授知识,山歌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但随着时代发展,会用方言唱山歌的群体不断减少,壮族山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木棉组合在中越边境景区演唱。 陈冠言 摄

  陆建平希望山歌可以代代传唱。他参与大新县壮族传统民歌调查与研究,着手编写大新民间山歌集,同时尝试将山歌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

  “我们的组合都是壮族人,我想用壮语创作流行歌曲,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文化。”陆建平介绍,壮语发音有6个声调,可谓“自带旋律”,十分适合音乐创作。

  木棉组合中唯一的女演唱者赵秋卓,原本对壮语不甚熟悉。受陆建平邀请加入组合后,她便苦练壮语发音。“一开始用笨办法——用普通话发音做标注,跟壮语实际的发音还是有较大区别,最后只能老老实实靠耳朵听,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赵秋卓的演唱,如今被网友称为作品中的“灵魂女声”。

  “我们的山歌很优美,但曲调过于单一,更多是依赖词的变化。”赵秋卓认为,把山歌原本自由散漫的曲调变一变,加上流行音乐的律动感,更大众化一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年轻一代也更容易接受。

  2015年以来,木棉组合出版了自己的专辑,有了更多演出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广西卫视首届壮语春晚、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和《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中泰文化交流演出中,他们大方地展示着家乡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一开始心里没底,因为歌曲都是壮语,很多人听不懂。”陆建平坦言。但在广阔的舞台上得到外界的肯定,让他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他与组合成员们坚持用壮语创作歌曲,并更加深入民众,观察生活,不断寻找创作灵感。

木棉组合在工作室排练。 陈冠言 摄

  歌圩和歌会,大新壮族俗称“侬垌”。壮族侬峒节是中越边境黑衣壮边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各村屯轮流举办,家家户户准备丰盛菜肴,来者皆是客。大家畅饮高歌,其乐融融。2021年,壮族侬垌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陆建平想到,应该写首歌来表达壮族人在节日中热情好客的情怀,这便是《呗侬情深》的创作源头。

  《呗侬情深》最终成为木棉组合的“出圈”之作,被广泛传唱,被誉为广西“壮族三月三”神曲、必备BGM。陆建平表示,歌曲突然得到全国各地很多朋友的认可,有些意外,同时也感到欣慰。

  “木棉是我们家乡崇左市市花,希望在南国边疆,我们组合能像木棉花一样绽放。”陆建平说,未来考虑更多地将壮族天琴等民族传统乐器引入表演中。他亦希望,借助社交平台的传播,有更多音乐人可以尝试用民歌元素进行融合创作。(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报告两例猴痘病例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6日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目前,该两名患者正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称,两名患者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发现病例后,北京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流调溯源...

    时间:06-06
  • 父子因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捕获野猪、猕猴获刑

      中新网儋州6月6日电 (罗凤灵 郝良存)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一对父子符某甲、符某乙因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捕获野猪、猕猴,近日被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狩猎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6个月。二人表示服判,不上诉。  2020年12月30日,符某甲以预防野猪损坏自家...

    时间:06-06
  • 未来5年重庆红十字系统计划募集款物3亿元

      中新网重庆6月6日电 (记者 钟旖)未来5年,重庆红十字系统计划募集款物3亿元,持续对口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公益慈善项目100个;每年“博爱送万家”救助困难家庭1万余户……6日,记者从在当地召开的重庆市红十字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前述消息。  据介绍,重庆市红十字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重...

    时间:06-06
  • 聚焦生态环保 长三角共同签署7项备忘录或合作协议

      中新社合肥6月6日电 (记者 赵强 吴兰)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会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相关单位联合发布《长三角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报告(2023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报告(2022年)》。  同时,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部门...

    时间:06-06
  • 浙江与加拿大高贵林市开展教育合作 39对学校成“姐妹”

      中新网杭州6月6日电 (童笑雨)6月6日,浙江省—加拿大高贵林市姐妹学校签约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两地39对中小学签订姐妹学校协议。双方约定将通过师生交流、分享教学与管理经验、开发相关语言课程和教学材料等方式,提升教育水平。  近年来,浙江教育“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2022...

    时间:06-06
  • 两院院士陆元九逝世 享年103岁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陆元九,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陆元九于1920年1...

    时间:06-06
  • 2023“东盟伙伴”媒体合作论坛在广西举行

      中新网南宁6月6日电 (陈秋霞 俞靖)6月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东盟伙伴”媒体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200余位媒体人士、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创新·携手·未来”主题展开深入对话交流,为构建更为...

    时间:06-06
  • 云南临沧警方货车空气滤芯器内缴毒10.7公斤

      中新网临沧6月6日电 (冯愿鹏 徐媛)记者6日从云南临沧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该站近日对一辆入境货车开展查验时,在该货车空气滤芯器内缴获毒品10.7公斤。  4月24日16时30分许,该站南伞分站执勤民警依法对一辆从口岸入境的货车实施检查,在对装有空气滤芯的部位进行检查时,发现里面没有滤芯,而是...

    时间:06-06
  • 广西贵港辣椒长势喜人 带动乡村振兴“辣”劲十足

      央视网消息:广西贵港市的辣椒这几天进入了采摘期。在覃塘区谷罗村的一处蔬菜园,一株株翠绿的辣椒长势喜人。  辣椒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除草、施肥、采摘等环节都需要不少季节性劳动力。一个果园从种植到采摘,用工量最高可达近百人,带动周边村农户人均月创收超2000元。据了解,今年,全区预计完成辣...

    时间:06-06
  • 全国“放鱼日”广西增殖放流鳙鱼20万尾

      中新网梧州6月6日电 (张广权)6月6日,广西2023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西江梧州段水生生物放流平台举办。活动期间共向西江梧州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投放鳙鱼20万尾。图为广西2023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黄超 摄  西江干流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河流,西江梧州...

    时间:06-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