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亚洲首例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完成

2023-06-05 18:0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6月5日电 (单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飞教授团队近日在成都为一名喉癌术后复发的65岁男性成功实施了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这是亚洲地区开展的首例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

  “特别感谢华西医院给我第二次生命。”5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的“亚洲地区首例喉移植新闻发布会”上,患者周先生用微弱的声音表示。

  9年前,周先生面临全喉切除术风险。此类患者将失去正常的喉部结构、气管通气及发声功能,严重影响呼吸、吞咽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往,此类患者只能通过使用人工喉、电子喉等进行简单讲话交流。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移植健康的喉部组织和器官,喉移植手术将保留患者的喉部结构及发声功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喉移植手术难度高且复杂。此前,全球仅有三例详细报道的喉移植成功病例(美国2例,波兰1例)。据陈飞介绍,喉移植手术中,喉移植供体稀缺;在供体灌注方面,灌注液从动脉血管灌注压力很大,容易损坏喉供体血管;若供体内血液冲洗不彻底,容易导致血栓堵塞血管、造成喉供体坏死。手术还需解决供体喉的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重建、器官冷缺血时限下的快速显微外科重建、喉移植术中抗排异药物使用等一系列难题。

  据了解,此次手术吻合了6根血管、4根神经,全程用时9个小时。相较于全球第一例喉移植手术,此次手术用时大大缩短,并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供体喉-气管-甲状腺的移植成功率。目前周先生已能经口呼吸、发音、顺利咳出痰液,各项指标稳定、恢复良好。3个月至6个月后,其吞咽、呼吸及发音功能将恢复至最佳状态。

  此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陈飞教授团队长达数年的积累和准备。该团队前期开展了一系列动物喉移植实验,并在实验动物上成功移植且存活。

  “以前由于条件限制,这类手术没有办法开展。”陈飞称,此次手术突破了技术瓶颈,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将为更多此类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向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创业“政策包”

      本报北京6月5日电 (记者贺勇)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北京市教委、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工商联共同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用人单位对就业创业政策知晓度,助推政策落地见效。  活动周期间,北京梳理了针对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包括...

    时间:06-06
  • 直播“约架”恶俗炒作,法办!

      近日,据宿松融媒微信公号消息,安徽省宿松县5名网络主播为实现快速涨粉、吸引关注的目的,通过线上直播“约架”,线下聚众滋事的方式,故意制造热点话题,引发近2万名网民围观。涉事5人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6月5日《新京报》)  很难想象,“约架”这个看起来如此幼稚的行为,竟有人公然...

    时间:06-06
  • 各地综合施策全力护航高考

      2023年高考临近,6月7日起,1291万名考生将走进考场。面对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等新情况,各地各部门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全力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暖心高考”。  精准做好考试防疫  今年是实施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此前,教育部...

    时间:06-06
  • 老年大学准备好了吗

      北京魏公村东南角,是国家老年大学所在地。从双井到魏公村这条线路,退休后的熊应进每周五都要走一次,即便是跨过半个北京城,也乐此不疲。因为这一天,她可以不用管家务,“完全享受自己的时间”。  上老年大学,到底学些什么,哪些课程最受欢迎,老人们最看重什么?近半个月来,记者前往多所老年大学,观察老人们的...

    时间:06-06
  • 摩托骑手拍视频网上“炫技” 专业人士:为了自己安全别盲目跟风

      飙车炫技或违法 教练提醒勿跟风  驾驶两轮车上路“撒把”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在公共道路上炫车技属于危险驾驶  压弯、占用对向车道超车,一边骑着,一边望着旁边车道的摄像机用手比心……部分摩托车骑手为了追求流量,身着靓丽的服装,做着酷炫的动作。骑手这些行为不仅存在着安全隐患,还可能触犯法...

    时间:06-06
  • 北京各高考考点基本准备就绪

      北京各高考考点基本准备就绪  考点新增“智能型手机探测门” 进考点不测体温 根据需要科学佩戴口罩  考点新增“智能型手机探测门”专查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考点不测体温科学佩戴口罩、考生提前1个半小时可进考点……6月7日至10日,本市将有5.8万余名考生走进全市100个考点参加高考。据了解,...

    时间:06-06
  • “让”出温情斑马线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行驶到斑马线前,车流像约好了似的,停下来,让行人先过。而行人点头、致谢,疾步通过。  北京街头,这样的温馨画面逐渐增多。“礼尚往来”之间,互动式出行习惯渐渐养成。  从人让车,到车让人。近几年,北京通过一个个路口“手术”,消除人车交织的乱点、堵点,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公交...

    时间:06-06
  • 警惕!滥用“聪明药”可致命

      高考在即,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提高成绩做最后冲刺,不惜从网上高价购买所谓的“聪明药”。不久前,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的医生就接诊了一位高三年级学生的妈妈,希望开出一种叫“利他林”的药。家长透露她是在一些论坛上看到的,说“聪明药”利他林,能够改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成绩,她也想让孩子试一试。 ...

    时间:06-06
  • 新冠超八次会送命?谣言!重复感染症状反而变轻

      新冠病毒来了一个回马枪。随着“二阳”人数的增多,一些人开始担心多次感染会让病毒在体内累积,造成症状叠加,甚至有传闻称人最多可以感染八次,再多就没命了。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对上述说法予以辟谣。此外,还有更多健康流言此次被“集中打击”。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

    时间:06-06
  • 城市停车收费不能“利”字当头

      当前频繁曝光的停车服务收费乱象,也说明自上而下的指导、规范和监督还远远不够。  “停车31分钟为何要按2小时缴费?”  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有江苏常州的市民反映,当地停车费大多按小时计算,而不是采取15分钟的计价单位,对计费周期的不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记者查询常州市发改委的网站发现,常州...

    时间:06-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