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国丰收地图:三夏时节插秧忙

2023-06-05 12:18:28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芒种时节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刻,既要收割冬小麦,又要种植水稻,抢抓农时,辛勤劳作,让我们从数据和地图中感受这个夏日的忙碌。

  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度过三成

  进入六月,全国小麦已经陆续进入集中收获阶段了。目前(数据截至3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10238万亩,收获进度过三成(30%)。日机收面积2098万亩。四川、湖北麦收进入尾声,安徽进度近六成(60%),河南进度过五成(50%)。

  此时的三夏麦收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再看东北地区的春播,黑龙江春耕生产本周基本结束,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吉林的水稻插秧进度也已经接近尾声。(94.61%)。

  稻田插秧忙 又是一年好“丰”景

  下面就让我们来到水稻的领地。当油菜、小麦们颗粒归仓,土地再次被耕整一新的时候,农民们将田间注满了水,大地变成一面面镜子,映衬着天空的浪漫。这里在等待新的生命入驻——一个个翠绿的水稻秧苗,开始孕育新的丰收的希望。

  插秧,就是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这正是三夏时节一项重要的农活。那么,水稻种子为什么不直接种在稻田里呢?这是因为,通过育秧可以让秧苗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等到小小的秧苗足够强壮后,再移植到大大的水田里,粮食产量就更有保证了。

  水稻版图从南到北 黑龙江稻谷产量第一

  在世界的水稻版图上,我国常年种植水稻的面积占到了全世界的近20%,产量多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家。全世界每生产十碗大米,就有四碗来自中国

  在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很广,从海南岛到黑龙江,跨越数千公里,有着东北、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三大优势产区。在水稻主产区中,有9个省份的稻谷产量超过千万吨。其中,产量冠军非黑龙江莫属,黑龙江2022年稻谷总产量为2718万吨,稳居全国首位。而说到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则要数鱼米之乡的湖南。

  从层次分明的云贵梯田、到一马平川的东北黑土地,甚至是干旱少雨的西北,以及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都变成了生长水稻的“鱼米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早已不再是南方的专属。但南北方依然存在着差别,南方温暖湿热雨水足,水稻可以一年两熟。北方则四季温差大,降雨少,一年只产一季稻。

  机械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50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在山区梯田里,动作娴熟的农民们依然需要手动插秧,空荡荡的水田里很快就“站”起了整齐的秧苗;而在广袤开阔的高标准农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无人驾驶插秧机有序穿梭在田间,一株株秧苗从苗盘分离,被整齐地栽种入田。机械插秧一天能耕种水稻田50亩,效率是人工插秧的近50倍。在与自然的磨合中,人类找到了最适宜的农耕方式,只待来时稻花香。

  稻田里的共生 孕育双倍的希望

  中国人的农业智慧,不仅体现在抢抓农时,在同一片水田里,水稻秧苗们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邻居,稻田里养螃蟹,养螺蛳、养鱼、养虾,通过共生的方式,孕育双倍的希望。而在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时,成群的白鹭或飞过天空,或在稻田里悠闲地踱步、觅食,成为三夏时节,最自然和谐的田园画卷。

  约120天后,等到大地再度染上金黄,农民也将迎来丰收的喜悦。米饭,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一顿饭的灵魂所在,无论是新疆手抓饭、广东煲仔饭、台湾卤肉饭、福建咸饭、扬州炒饭,各式以米饭为主,丰富而又满足的味道都会萦绕在唇舌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些美味,都是勤劳的中国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甘甜滋味。只有在碳水自由时,才能真正理解“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句话沉甸甸的重量。期待今年的好收成,谷满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解密”身边植物 中国园林博物馆自然科普空间上新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徐婧) 今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园林博物馆当天推出“青遇园博馆”生态文化推广公益活动。“园立方·植物星球”自然科普展教主题空间与公众见面,为观众解锁全新博物馆打卡地。“园立方·植物星球”自然科普展教主题...

    时间:06-05
  • 四川首个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宜宾揭牌

      中新网成都6月5日电 (彭屏 伍永杰)长江上游(宜宾段)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于5日在宜宾市李庄古镇景区揭牌,标志着四川省首个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据介绍,该基地由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宜宾市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合作成...

    时间:06-05
  • 让“洱海经验”走得更远 生态纪实文学作品《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在沪首发

      中新网上海6月5日电 (记者 许婧)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生态纪实文学作品《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该书讲述了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奔赴洱海湖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坚守一线十几载,与当地各族人民密切配合,让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

    时间:06-05
  • 江西新余:千年非遗让“无声世界”夏布生花

      中新网新余6月5日电 (朱莹)理线、穿针、落针……手指交错翻飞之间,针线在高雨翠手中若行云流水,深刺浅绣间夏布生花。从外表上看,今年27岁的高雨翠和其他绣娘并无二致,但实际上,她是一名聋哑人士。  “我曾经在服装厂、电子厂工作过,也做过室内设计、美甲师,因为沟通困难,这些工作让我力不从心。”高...

    时间:06-05
  • 广西高考统考报名高达46万余人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中新网南宁6月5日电(林艳华 杨金娇)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5日表示,今年广西高考统考报名人数高达46万余人,比去年增加2万余人,同比增长5.5%,考生规模连续8年大幅增长。  为确保今年高考平安顺利实施,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

    时间:06-05
  • 四川雅砻江流域放流超90万尾鱼苗 年底将累计放流达2200万尾

      中新网甘孜6月5日电 (记者 王鹏)5日上午,四川雅砻江流域四座鱼类增殖放流站放流短须裂腹鱼、细鳞裂腹鱼等鱼苗约91万尾。记者获悉,预计到2023年年底,雅砻江流域将累计放流各类鱼苗达2200万尾。  雅砻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干流全长1571公里,天然落差3...

    时间:06-05
  • 去年以来北京警方侦破环境生态领域刑事案件190余起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徐婧) 2022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共侦破环境生态领域犯罪190余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510余人;办理行政案件140余起,行政拘留250余人,有力维护了首都生态环境安全。  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副总队长王玉在5日召开的“北京警方严厉打击环境生态领域犯罪”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时间:06-05
  • 浙江丽水设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日 推进农遗保护发展

      中新网丽水6月5日电(邵燕飞 周健)6月5日,“中国·丽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日”启动仪式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举行,“丽水农遗保护日倡议书”正式发布。  根据“丽水农遗保护日倡议书”,丽水以法定形式将6月5日定为“丽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日”,旨在进一步普及农遗知识、扩大农遗影响,推动形成人人关注...

    时间:06-05
  • 白鹭飞鱼跃美 杭州2万尾鱼苗被投放新安江湿地

      中新网杭州6月5日电(郭其钰)6月初,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涯湿地公园,盈盈绿意,白鹭翱翔。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天,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建德市在新安江江中心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万尾鳊鱼、花鲢、鲫鱼回归江水,将有效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助推生态文明建设。鱼苗被投放新安江。 建德法院 供图...

    时间:06-05
  • 上海推出“科创+文旅”研修营 邀全球青年来沪创新创业

      中新网上海6月5日电(记者 范宇斌)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日前举行,会上发布了10个上海创新创业研修营,致力于为全球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切实赋能的培训项目,打造全球青年人才在上海发展的桥梁通道。  记者5日从上海市委统战部获悉,由上海市黄浦区委统战部主办的首个研修营即日起开始接...

    时间:06-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