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甘肃探环境资源案统筹管辖及专门审判 司法保护覆盖生态安全

2023-06-02 21:34: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6月2日电 (崔琳)2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该院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为抓手,着眼于流域、林地、草场、空气等环境因素跨行政区划的自然属性,按照司法管辖与行政管辖适度分离的原则,探索环境资源案件的统筹管辖和专门审判。

  会上公开发布的2018年至2022年甘肃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称,甘肃省各级法院共审理环境资源案件24987件,其中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1290件,民事案件19883件,行政案件3207件,公益诉讼案件601件,生态损害赔偿诉讼案件6件。

  同时,发布了十起典型案例,涵盖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司法确认及公益诉讼等不同诉讼类型,包含土地、野生动植物、古墓葬、河流等生态环境要素,涉及土地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矿山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多方面内容,展现出法院系统依法守护生态安全的有力实践。

  甘肃高院副院长席小鸿介绍说,在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该院建立起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制度,并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统一审理,同时实现了甘肃省重点林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案件的跨行政区域司法保护全覆盖,形成了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甘肃模式”。

  “五年来,甘肃法院坚持现代环境司法理念,确保环境资源法律正确实施,统筹适用刑事、民事、行政责任,制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促进资源高效节约合理利用,落实生态环境一体保护和修复,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民众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席小鸿透露,近年来全省法院系统共设立10个生态司法修复基地,补植复绿面积达8611.3亩。

  在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效能方面,甘肃法院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民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优美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妥善审理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案件,通过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引领全社会重视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坚持预防性司法理念,发挥环境司法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在案件审理和执行中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加强环资审判能力建设方面,甘肃法院系统注重加强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先后在全省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调研工作。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流域甘肃段、长江流域甘肃段、甘肃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司法保护进行专项调研,及时转化调研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甘肃高院牵头举办了全省法院环资审判培训班,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和诉讼实务界专家对环资法官进行全员培训,培养适应专业化审理模式需求的环境资源审判团队。

  其间,甘肃高院还与甘肃政法大学共建环境资源审判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为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开展对外研讨交流,拓宽视野,在环境问题全球化和跨地域合作新格局不断对环境资源审判提出新课题的大背景下,立足省情和现实问题,积极予以司法应对。(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携手共建 绿色湾区》倡议书在穗发布 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中新网广州6月3日电 (王坚 宋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之“践行绿色发展、共建绿美湾区”平行论坛2日在广州南沙举行。该大会向大湾区发出了《携手共建 绿色湾区》倡议书,倡议全社会共同携手,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

    时间:06-03
  • 新疆且末逾1万亩大芸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图)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3日电 (王小军 刘雨珊 阿曼江·阿力甫)进入夏季,随着气温日渐升高,新疆巴州且末县大芸的播种工作也如火如荼进行中。  连日来,在新疆巴州且末县的防风治沙工作站内,今年刚引进的新型大芸播种机正在梭梭林中来回穿梭,有序地进行大芸的播种工作。  新疆巴州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

    时间:06-03
  • 当中国“竹乡”遇上长城:浙江安吉携非遗文化亮相居庸关

      中新网6月3日电 题:当中国“竹乡”遇上长城:浙江安吉携非遗文化亮相居庸关  中新财经记者刘亮  竹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曳,竹编包、竹碗、石画等各式精美展品令不少游客驻足。6月2日晚,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上,来自竹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竹灯,照亮了长城。中国优秀民间工艺作品特别展暨“民俗里的湖州...

    时间:06-03
  • 新疆棉花迈向“全产业链”:一朵棉花“链”起一个产业集群

      中新网新疆阿克苏6月3日电 题:新疆棉花迈向“全产业链”:一朵棉花“链”起一个产业集群  作者 苟继鹏  小小的棉籽能生产出5个系列9个品种的产品,棉花秸秆可以被制成高性能人造板材,还有棉纺织行业和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带来的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都在阿克苏地区集聚,新疆棉花产业正向“全产业链”...

    时间:06-03
  • 直击河南小麦“抢收战”:农机手日夜兼程 麦收已逾四成

      中新网周口6月3日电 (杨大勇 王宇 经晓佳)“由于天气原因,许多地方的小麦赶到同一个时期成熟,为了抢收小麦,我连夜从南阳邓州赶到这里。”6月2日,在位于河南周口的黄泛区农场,一位刘姓农机手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他已经两天没怎么休息了。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中国产粮大省河南5月25日至30日遭遇少...

    时间:06-03
  • 熊猫“饭圈化” 边界在哪里?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吉安冰  1992年,摄影师周孟棋第一次到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他清楚地记得,当日看熊猫的观众中,有95%是外国人。“既然有那么多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熊猫,我为何不用镜头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在此后的31年间,周孟棋共拍摄了约10万张大熊猫的照...

    时间:06-03
  • 北京部分公交专用车道允许社会车辆通行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杜燕)6月3日是北京市公交专用车道优化调整措施实施后首个公休日,部分道路公交专用车道允许社会车辆通行。3日,北京交通部门表示,全力保障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下一步将同步开展运行监测工作,持续推进公交专用车道后续优化调整完善工作。  调整完成284公里公交专用车道标识...

    时间:06-03
  • 福建明溪迎来大量“中国最美的小鸟”

      中新网三明6月3日电 (雷朝良)近日,大量蓝喉蜂虎迁徙至有“海西新侨乡”之称的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在明溪县盖洋镇村头村,数只蓝喉蜂虎在枝头嬉戏。 江月兰 摄  在位于明溪县盖洋镇村头村万亩苗木基地的蓝喉蜂虎生态观鸟点,蓝喉蜂虎在枝头上欢快跳跃、自由嬉戏。它们时而站在枝头眺望,时而捕捉空...

    时间:06-03
  •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4个新物种

      中新网宜昌6月3日电 (宗宇)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日发布本底资源调查结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该保护区发现新记录种2053个,并发现4个新物种,分别为鄂西商陆、鄂西蝇子草、五峰黄鹌菜、后河吻虾虎鱼。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北武陵山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

    时间:06-03
  • 外国留学生广西体验非遗之美

      中新社南宁6月3日电 题:外国留学生广西体验非遗之美  作者 黄艳梅 玉庚鑫 唐蔚晴  用茶锤反复捶打铁锅内的茶叶、生姜、蒜米等原料,经过翻炒熬煮,一锅热气腾腾的绿色茶汤出炉,茶香四溢……2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梁马莎在广西南宁市体验“打油茶”。她说:“中国的油茶味道独特,很好喝,这次体验...

    时间:06-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