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2023年高考倒计时10天:多地考场首次配备这个!

2023-05-28 09:04: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袁秀月)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0天时间,再过10天,各地学子们将踏上考场,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

  作为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各地如何部署高考工作

资料图: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向家长挥手致意。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多地报名人数上涨 湖南、四川等地创新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近日,多地都已公布打印准考证以及确切的考试时间。

  近期,部分地区还公布了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可以注意到,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另据媒体报道,今年,四川省高考报考人数超80万,创历史新高。

  此外,今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39.93万人,比去年的38.83万人有所增加。其中,普通高中生35.57万人,“三校生”4.36万人;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有3.25万人次,参加体育类专业考试的有1.88万人。

  今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共计247848人,比去年增加4600人。其中,参与普通高考考场编排考生196678人。

5月22日,安徽省淮南市凤台一中高三学生在晚自习课堂上认真复习,冲刺高考。 陈彬摄

  防范手机作弊 多地首次配备智能安检门

  今年,各地都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多地考场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如云南省透露,今年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考场,所有考点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所有考生经智能安检门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还要进行人工安检,坚决把手机拦在考点之外,各考点均实现5G手机信号屏蔽全覆盖。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中也表示,今年高考入场新增了安检门环节,考生需接受考点、考场双安检。严禁考生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也介绍,该省开展手机作弊专项治理,配备智能安检门,手机带不进、藏不住、用不了,实行“智能安检”,“无声入场”,统一配备文具,大数据筛查核实存疑考生,随机编排考场,跨县监考,视频监考,跨市网上巡考,考后复查比对报名和入场照片,智能筛查考场视频,录取时向高校提供考生试卷图像和入场照片等,多措并施,全面防范考试舞弊,严打涉考犯罪。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还要求,5月底前完成考点智能安检门建设全覆盖,坚决将手机等高科技作弊器材堵在考点之外。

资料图:考生在考点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按防疫要求进行相关查验。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多地明确考生防疫政策

  在疫情防控政策方面,多地有不同程度调整。如福建省要求,要按照“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防疫,加强考生和家长防疫指导。

  山东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要求,考生要做好健康监测。于考前3天起自主开展健康监测,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应立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主动联系考点所在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备,按照相关要求在考点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考试当日或考试期间出现可疑症状的,现场进行抗原检测,检测为阳性的考生将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备用考场考生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信中还表示,请考生考前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确保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江西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也要求,考前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聚集活动,减少疫情感染风险。

  黑龙江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则提到,虽然新冠疫情防控施行“乙类乙管”,但是我们还要做好个人防护,考前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十四届全国数学竞赛决赛近千学子角逐 195人获一等奖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5月26日至28日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从全国1024所高校逾23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922名学生跻身决赛,这近千名优秀学子来自全国32个赛区,他们在决赛上齐聚一堂展开角逐,其中195人获得一等奖。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

    时间:05-28
  • 晋港两地书画家开展“墨赞三晋”联谊交流活动

      中新网晋城5月28日电 (记者 杨杰英)5月28日,“亲情中华·墨赞三晋”晋港书画家晋城交流活动在山西省晋城市举行。  山西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进仁,晋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石云峰等领导出席并讲话,香港广州书画会主席黎铸英等晋港书画家参加活动。活动由晋城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时间:05-28
  • 北京大学生舞蹈节开幕 大学生创新作品讲述中国故事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为展示北京高等学校美育成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2023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27日晚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开幕。本届舞蹈节邀请首都各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展开为期19天的舞蹈盛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大学生的创作能力,以舞蹈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2015年至今...

    时间:05-28
  • 闽台水保专家在榕携手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中新网福州5月28日电 (记者 闫旭)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闽台水保专家携手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28日在福州举行。两岸50位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深化闽台科技交流,促进两岸互融互通。  交流会上,两岸专家对两岸水土保持科教园标准及“山、水、园”标准体系的技术内容进...

    时间:05-28
  • 甘肃万名学子太空探索“斗智” 展现青年科普创新风采

      中新网兰州5月28日电 (魏建军)“砰”一声巨响,两股白色“浓烟”瞬时升起,在场人员为之震惊片刻。原来,这是一场由甘肃科技馆科技辅导老师上演的科学表演秀——《液氮腾飞》,让在场师生更加深入科学地了解了被压缩的氮气的神奇特性,现场见证了科学现象的奇妙。  28日,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

    时间:05-28
  • 探访成都“医育结合”新模式:托育机构如何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中新网成都5月28日电 (记者 王鹏)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深入实施,许多家庭对生育有了新顾虑——孩子不满3岁无法上幼儿园,家长都需要工作,老人带孩子太累,送到托育机构又不放心,怎么办?  在此背景下,“托育机构规范化发展、让家长放心托育”成为必然要求。从2020年起,成都市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托育行业...

    时间:05-28
  • 浙江教育观察:职校学生获得国外名校offer,凭啥?

      中新网金华5月28日电 题:浙江教育观察:职校学生获得国外名校offer,凭啥?  记者 童笑雨  职业教育只能止步于专科吗?这是很多人的疑惑,有的还会给出一个肯定答案。日前,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则喜报,颠覆了这一想法。  据喜报内容,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下称“永康职技校”)国际班的6位...

    时间:05-28
  • 杭电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火出圈” 解决人才培养难题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 (童笑雨 程振伟 李智虎)不久前,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周年总结大会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贡献力Top100榜单第9位,排名前十的高校还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杭电”...

    时间:05-28
  • 广西边检查获6000件手机配件及一批境外电话卡

      中新网南宁5月28日电(罗晓 张婷婷)广西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28日介绍,该边检站日前查获境外电话卡50张、涉私手机显示屏配件6000件,货值约6.5万元人民币。  5月26日9时,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名入境旅客形迹可疑,神情慌张。执勤民警随即对其进一步检查,在该旅客随身...

    时间:05-28
  • 广西南宁上演“港乐之夜”

      中新网南宁5月28日电 (记者 张广权)《一生所爱》港乐金曲视听音乐会·第二季27日晚在广西南宁举行。随着港乐经典音乐作品被轮番奏响,在场观众完成了一次别具风情的音乐之旅。  音乐会由广西交响乐团、南宁市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  音乐会在港乐《一生所爱》中拉开帷幕。随后,广西交响乐团室...

    时间:05-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