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一起走失报警促成失散28年亲人团圆

2023-05-26 17:09:14

来源:武汉晚报

  “在我棋牌室工作的小伙子外出两天没回了”

  一起走失报警促成失散28年亲人团圆

梅某林(右三)在硚口区公安分局宗关街派出所见到失散多年的家人。 通讯员王辉 摄

  “曾警官,我们已经安全到家了,爸爸妈妈拉着弟弟聊了一晚上。整整28年,多亏你们让我们一家终于团聚了。”5月24日一大早,贵州梅女士便给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宗关街派出所民警曾凡忠打来电话,讲述弟弟回家后的场景。

  3月初,硚口区公安分局宗关街派出所在武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持下,从一起走失报警入手,经过两个多月的细致工作,最终促成失散28年的亲人团圆。

  30岁小伙突然不辞而别

  2023年3月6日晚10时,硚口区公安分局宗关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张大爷报警,称在其棋牌室工作了3年的小黄不辞而别,担心他发生意外。

  张大爷告诉接警民警胡亚捷,今年30岁的小黄是福建人,3年前一次偶然机会认识后,小黄便和独居的张大爷一起生活,帮其打理棋牌室。

  3月3日上午,小黄突然骑着自行车外出,张大爷以为他出门玩耍,没太在意。“他的家人在福建居住,武汉这边也没什么朋友。”小黄一走就是两天,张大爷十分担心。

  “他们两人相处十分融洽,邻里街坊对小黄也很好。”社区民警曾凡忠回忆,小黄刚来武汉时,他曾做过调查,尝试联系小黄在福建的家人。但小黄习惯了武汉的生活,不愿回到福建泉州。

  接到报警后,硚口警方立即组织刑侦大队、宗关街派出所警力开始查找。硚口公安刑侦大队民警胡国辉、贾海鹏上门采集小黄的DNA样本,将样本送到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比对协查。宗关街派出所组织警力调看城市视频监控,追查小黄出行的路线。就在民警紧锣密鼓地寻找时,张大爷打来电话,称小黄推着自行车回家了。

  原来,小黄骑车外出想找一份兼职工作,由于出门没带手机,自行车又坏在了路上,于是一路推着自行车走走停停,看到一些招工信息就去询问情况。就这样,小黄在外面待了两天。

  DNA比对发现“惊喜”

  小黄平安回来,他和张大爷的生活也重回正轨。然而,半个月后的一条重要信息让小黄的生活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3月21日,硚口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贾海鹏接到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反馈信息,经过鉴定比对,小黄的DNA配型与28年前贵州省走失儿童梅某林的高度相似。

  “小黄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和兄弟姐妹都在福建生活。”曾凡忠介绍,小黄曾讲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记事起,小黄就生活在福建泉州。

  15岁那年,小黄向父母提出外出打工,后来不辞而别来到武汉帮人打理石材生意。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他便辞掉了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张大爷,张大爷对他关怀备至,让他感觉很温暖,于是留了下来。

  “梅某林的DNA信息今年3月才上传。”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民警介绍,初步比对结果出来后,民警立即设法联系梅某林走失前户籍地贵州省仁怀市公安机关,委托采集梅某林父母血样。经过鉴定复核,警方确认了双方的亲属关系,小黄就是28年前走失的梅某林。

  在仁怀警方的协助下,硚口警方与梅某林家属取得联系,沟通安排认亲事宜。

  家人来汉接“五弟”回家

  5月22日上午,在硚口宗关派出所,记者见到了小黄的亲人——大哥、二姐、三姐。

  “这些年,我们找了很多地方。”二姐梅某连语带哽咽地说:“1995年的某个夜晚,父母临时有事外出,将不到两岁的梅某林留在家中。第二天回家时,发现孩子不见了。”

  28年来,梅某林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只要有消息就立即前往核实,但每次都无功而返。今年3月,梅某林的父母再次配合公安机关采集DNA样本。

  “28年过去了,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是每年父亲的生日,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吃完饭后,父亲都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以前太小不懂,后来才明白,父亲是想念五弟了,总自责当时不该将五弟一个人留在家里。”大哥梅某春说。

  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每到一个城市,三姐梅某敏都会特别留意身边的年轻人。她相信,只要五弟经过她身边,她就能一眼认出。“我们总在网上翻看寻人启事短视频,希望能在其中看到五弟的身影。”梅某敏说。

  当民警曾凡忠将梅某林接到派出所会客室时,二姐一把上前将弟弟拥入怀中,泪水夺眶而出。

  28年再团圆“物是人也是”

  得知自己真正身份叫梅某林,小黄一时难以接受。他说张大爷对他很好,周围的邻居也很关心他,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

  “父亲今年73岁了,得知你在武汉生活,立马就想来找你。他和母亲年龄都大了,我们不放心他们一路颠簸,好说歹说才同意在家等候,他交代我们一定要把你安全带回去。”二姐说道。真情关爱让梅某林放下了思想包袱,他愿意回到贵州家人身边。

  当天下午,梅某林和哥哥姐姐来到张大爷家,感谢张大爷多年对五弟的照顾。

  5月23日,梅某林随哥姐返回贵州。梅某林的父母早早就等在家门口迎接。时隔28年,一家人终于团聚。

  据了解,今年以来,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共采集检测血液样本324份,比中并复核4个家庭,目前已有2个家庭认亲团圆。

  武汉晚报记者张轶 通讯员王辉 袁野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黑龙江省首次通过TIR国际道路运输公约出口货物

      中新社绥芬河5月26日电 (记者 王琳)标有TIR标示牌、满载362件岩棉条的龙运集团货运车辆26日从绥芬河公路口岸启程,最终将抵达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这是黑龙江省首次通过TIR国际道路运输公约出口货物、直达俄罗斯城市。  《国际公路车辆运输规定》简称TIR,是全球唯一的跨境货物运输通关协定。TIR协定...

    时间:05-26
  • 第十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开幕 聚焦后疫情时代大学发展

      中新社长春5月26日电 (记者 吕盛楠)第十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26日晚间在长春开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90余位大学女校长参会,与会者围绕后疫情时代发挥现代女性领导力,推进大学创新性发展等展开讨论、交流。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创建于2001年。多年来,该论坛为不同国家彼此加深在教育和文化...

    时间:05-26
  • 西藏发现高达102.3米巨树 西藏柏木成亚洲第一高树种

      中新社拉萨5月26日电 (记者 赵朗)记者26日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获悉,由北京大学牵头的联合调查队在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芝市波密县境内,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巨树(西藏柏木)。此次发现刷新了按树种排名的世界最高树列表,西藏柏木成为仅次于美国海岸红杉的世界第二高树种,同时也...

    时间:05-26
  • 专家:以AIGC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领社会治理变革

      中新网贵阳5月26日电 (记者 张伟)以“数治无疆·智治无界”为主题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基层治理发展论坛26日在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上举行。论坛由软通智慧主办,旨在聚焦时代热点,共谱AIGC与基层治理融合新篇;构筑交流平台,打造产业前沿思想理论主阵地;链接产业生态,擘...

    时间:05-26
  • 川渝监狱管理局签订五项协作机制 共同维护川渝安全稳定

      中新网重庆5月26日电 (记者 刘相琳)四川省监狱管理局与重庆市监狱管理局26日在重庆签订“五项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川渝监狱系统共建协作水平,发挥监狱工作职能,共同维护川渝两地安全稳定。  2020年,川渝司法行政系统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该框架协议下,川渝两地监狱管理局签署《深化战略合作...

    时间:05-26
  •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游正伟:做“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基础研究

      中新网上海5月26日电 (许婧 朱一超)一身干练的深蓝色条纹衬衫,一副窄框眼镜,一个稍显老旧的黑色商务双肩包......“这个实验结果蛮有意思的!”“这个研究有意思!”这个常常把“有意思”挂在嘴边的高校教师,正是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系主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方向学...

    时间:05-26
  • 双胞胎孕妇及时入境就医 中蒙边境上演跨国生命大救援

      中新网二连浩特5月26日电 题:双胞胎孕妇及时入境就医 中蒙边境上演跨国生命大救援  作者 李爱平 郭鹏杰  714公里跋涉,10分钟快速通关。  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5月26日,这里上演了一场跨国生命大救援。  25日17时许,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指挥中心接到...

    时间:05-26
  • 凝聚人才力量 重庆市启动英才“智汇圈”建设

      中新网重庆5月26日电 (记者 钟旖)重庆市26日正式启动英才“智汇圈”建设。  据介绍,“智汇圈”是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起,重庆英才A卡持卡人才牵头组建的行业领域学术交流圈,将分专业、分领域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助力揭榜挂帅等活动。  具体来看,“智汇圈”...

    时间:05-26
  • 湖南娄底“90后”海归回乡当“新农人” 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

      中新网娄底5月26日电(傅煜 李建东 谭小斌)既能扛着锄头上山、撸起裤管下田,也能操作无人机、智能插秧机等现代农用机械。在湖南娄底蛇形山镇姚桥村,回乡当起“新农人”的“90后”海归女硕士肖源,正努力探索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初夏的姚桥村,青山、果园、稻田、池塘交织相依,“旧农人”“新...

    时间:05-26
  •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上海虹口嘉兴街道垃圾分类四年间

      中新网上海5月26日电 (李秋莹)“粽子叶是干垃圾,榴莲壳是干垃圾……”大家还记得被“你是什么垃圾”支配的日子吗?你现在的垃圾分类坚持得如何?垃圾分类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上海市虹口区生活垃圾分类展示馆 李秋莹 摄  从今年起,我国将于每年5月第四周开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

    时间:05-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