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为人民群众打造生动美育课堂

2023-05-24 06:26:22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正式提出“全民艺术普及”;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全民艺术普及”上升为法律规定。

  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提升人民群众的美育素养,是各级文化馆的重要责任。上海市除了市一级的群众艺术馆,还有18个区级文化馆、220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5600个村(居)文化活动室。近年来,上海市各级文化馆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全力建设“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将各级文化馆打造成为全年龄段人群服务的美育课堂,引领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民文化节是上海各级文化馆开展全民美育的重要抓手。十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将艺术普及、人文教育、市民素养提升融于一项项具体活动中,激起市民对崇高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不断提升市民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美育之河的重要源泉。上海市民文化节通过举办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市民在阅读、背诵、知晓、理解、运用传统文化经典中,燃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上海市民文化节还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合作推出“电影中的真善美”“阅读中的真善美”“艺术中的真善美”系列征文活动,邀请市民用文字记录一部电影、一本好书、一场好戏中的真善美。如今,走过了十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又踏上了新征程。从今年开始,上海市民文化节将每年4月8日的“文化服务日”升级为“城市美育日”,这意味着该文化品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上海的公共文化工作正向着“全民美育”迈进。

  文化馆一般都是白天开放,晚上关闭。可很多上班族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为此,2016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推出市民艺术夜校,面向18到55岁的中青年人群开设艺术课程,受到白领们的热烈欢迎。很多人结束一天的忙碌,下班后来不及吃晚饭就直接赶到文化馆上课,他们将艺术夜校看作“都市中的艺术家园”“忙碌工作、生活之余的心灵栖息地”。七年来,年轻白领们上课的热情不断高涨,艺术夜校的课程不断扩容,校区和教学点位也不断增加。2022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首次实现上海16区全覆盖。

  为满足更多市民的美育需求,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目前已在上海数字文化馆上开通40门免费“云体验”课程,同步推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国学、非遗等8个门类的线上课程,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还实现了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各分校均开设了线上直播课程,并利用线上优势,将直播课程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大大拓展了美育的覆盖范围。今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将不仅在教学点、课程、学员人数方面实现倍增,还将首次推出提高班,并面向在沪外籍人士开设专题培训课程。

  开展全民美育,仅仅靠文化馆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上海“社会大美育”主要实施单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目前正牵头统筹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计划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社会大美育”旨在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目前已经有70家博物馆、美术馆、剧场、院团、图书馆、非遗场馆等6大类机构加入,所有“社会大美育课堂”将立足特色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形成主打品牌。每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每年将推出至少20场面向市民、免费或公益开放的高品质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接下来,我们将遴选和征集更多符合条件的专业场馆、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更多品牌项目,并积极推动美育项目下沉到社区、校园、楼宇、商圈、企业,进一步提升人群覆盖率,让更多市民走得进场馆、看得见艺术。

  虽然通过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等项目,我们为上海的全民艺术普及打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但社会美育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接下来,我们将凝聚社会各方共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美育中来,努力为全民美育水平的提升贡献文化馆人的力量。

  (作者:吴鹏宏,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互联网协会:警惕!“AI换脸”新骗局

      今年以来,ChatGPT和GPT-4等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信息科技领域的热点,引起公众对AI技术的广泛关注和热情。但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近期,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

    时间:05-24
  • 呵护“一老一小”,把暖心服务做到家门口

      呵护“一老一小”,把暖心服务做到家门口  ——上海静安率先构建社区“宝宝屋”和居家养老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同时,...

    时间:05-24
  • 辽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厅级干部刘磊一案已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24日消息,日前,辽宁省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刘磊(副厅级)涉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由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时间:05-24
  • 武汉“镜画第一人”:以镜为纸 绘市井百态

      中新网武汉5月24日电 题:武汉“镜画第一人”:以镜为纸 绘市井百态  作者 武一力  左手按压着镜子,右手攥着美工刀片,透过灯光,一只毛发蓬松、瞪大双眼的小猫跃然“镜”上。近日,记者来到画家盛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工作室看到,他正在一块巴掌大的镜子上作画、雕刻。  盛焰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

    时间:05-24
  • 网红饲养员:看背影我就能认出“花花”

      记者走进成都熊猫基地,听谭爷爷、段子手保安讲述顶流女明星“花花”的守护故事  网红饲养员:看背影我就能认出“花花”  因为外形极具辨识度,呆萌可爱,而且性格温顺亲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花花”成了“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前往基地看“花花”的游客络...

    时间:05-24
  • 歧视非英语乘客,不只是语言偏见

      穆姗  5月21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搭乘国泰航空时,发现有空乘人员歧视非英语乘客。一名乘客“想要向‘只会英文’的乘务员拿毛毯”,因为英语表达不流畅,受到空乘人员私下嘲笑;另有乘客尝试用英文询问空乘如何填写入境卡时,同样得到不耐烦的回答。5月23日晚,国泰航空发布声明,对三名涉事的空中服...

    时间:05-24
  • 别让“农科院”的牌子成了商家赚钱的幌子

      ■视点  近日,农科院发布的一则声明引发关注。声明称,个别商家在生产的“好福燕麦麸圈”等产品上擅自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名称。该产品生产厂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其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无关,中国农业科学院亦未以任何形式授权该企业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名称。  此前,上海市消保...

    时间:05-24
  • 电商“顺手买一件”别成“低质”商品流窜地

      ■观察家  规范“顺手买一件”,这一零售电商新玩法才能更好地持续下去。  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期在电商平台购物后的结算页面常会出现“顺手买一件”的促销,每次的商品都不一样,与选购店铺也没有关系,这些促销商品看似比“原价”便宜,但不一定都划算,部分商品甚至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并涉嫌价格欺诈...

    时间:05-24
  • 应对“最难入学年” “挖潜”与“提质”并重

      ■社论  处理好入学“高峰”与“低谷”,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发展规划。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进入5月,全国各地的“幼升小”招生工作陆续开启。杭州市教育局透露,杭州市2022年共招收一年级新生约12.5万名,但2023年目前摸底的潜在适龄生源在15万左右,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 ...

    时间:05-24
  • 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在北京揭晓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余湛奕)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航天员刘洋的《把祝福和梦想写进繁星》等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23日在北京揭晓。  这100封家书中,既有告慰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传承清廉家风的警示家书,也有记录改革进程的纪实家书,战“贫”、抗“疫”的励志家书,还有感人肺腑的军地“两地书...

    时间:05-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