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驼峰”上的大漠戈壁文物保护队:守护散落戈壁的远古文明

2023-05-16 15:0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阿拉善5月16日电 题:“驼峰”上的大漠戈壁文物保护队:守护散落戈壁的远古文明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一串串清脆的驼铃声在大漠里悠悠响起,远处没有“大漠孤烟直”,只有罕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的工作场景。

  “编外”文物工作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域辽阔,地广人稀,文物遗址众多,大多数地处山区、荒漠和戈壁腹地。仅在阿拉善左旗境内,就有40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汉代至西夏和明代3个时期的长城遗址在这里均有分布。

图为保护队队员敖特根巴特尔。(资料图) 诺敏供图

  由于这些文物点分散且偏远,使得原本就人手短缺的阿拉善左旗文物管理局难以负担巡护文物遗址的责任。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当地的农牧民骑上心爱的双峰驼,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点巡护志愿服务,开创了内蒙古西部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护工作的先河。

  这些“编外”文物工作者,他们的足迹遍布茫茫戈壁,对散布在戈壁的文物遗址如数家珍。

图为保护队女队员哈萨娜。 诺敏供图

  33年前,大学毕业的铁木尔萨那被分配到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苏木相当于乡镇)工作。一次,他在去牧民家的途中发现了烽火台、城址、岩画等,便萌生了保护文物遗址的想法。

  购买书籍、请教名师、外出学习……2012年,铁木尔萨那组织6个嘎查(嘎查相当于村)组建“乌力吉苏木自愿文物保护队”,为每个看护员分了文物遗址点,开展两月一次的义务巡查。

  敖特根巴特尔是乌力吉苏木的一个普通牧民,这些年来,他同样一直自愿参加文物保护。“刚开始那几年,完全是公益性的行为,还要时不时地倒贴油钱、修车费和食宿费,但我觉得值得。”敖特根巴特尔说。

图为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队员合影。(资料图) 哈萨娜供图

  44位牧民组成保护队

  随着大量不可移动文物点不断被发现,零散农牧民的自愿义务巡护已不能满足文物遗址安全工作的实际需求。

图为保护队队员骑骆驼巡护。(资料图) 哈萨娜供图

  2015年,当地成立了一支由农牧民组成的基层文物保护队伍——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队员从成立之初的10人,发展到覆盖文物遗址较集中的8个苏木44人,其中3人是国家级保护员。

  铁木尔萨那说,保护队队员经过集中的文物安全知识和业务培训,熟悉业务领域相关常识,然后根据居住地点有效分配巡查点段,以流动的形式直接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野外巡查不容易,对女队员来说更不容易。

  队员哈萨娜负责汉至西夏长城——大敖包烽火台、小敖包烽火台、阿拉善王府博物馆的巡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每月两次巡查。巡查日志记录了烽火台的位置和情况,照片留下了烽火台历经沧桑的容貌,也记录了哈萨娜巡查的脚步。在她的守护下,烽火台安然无恙。

  哈萨娜是文物保护员,也是文物保护宣传员。她走到哪里,文物保护宣传就做到哪里。她向熟悉的牧民、路过的外地人介绍烽火台历史、保护文物的意义、破坏文物的后果,“拉家常式”的宣传,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民众文物保护意识。

图为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部分队员合影。(资料图) 哈萨娜供图

  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自成立以来,队员们徒步或骑摩托车、骆驼到汽车难以到达的沙漠戈壁深处,对各时期200余处烽火台、城障址、岩画群、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

  铁木尔萨那告诉记者,队员们利用劳作之余不定期对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巡查、管护。“同时,还向周围民众进行文物保护宣传,视文物保护为己任,无私奉献,时刻守护着文物安全。”铁木尔萨那说。

  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荣获“2021年度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荣誉称号,队员们像一峰峰坚韧不拔的骆驼,跋涉在苍茫的大漠戈壁上,凭着一腔对文物保护的执着热爱,践行着守护文物安全的承诺。

  保护队还与政府职能部门结合,打击盗掘古遗址古墓葬、倒卖文物等文物犯罪,使得阿拉善左旗境内不可移动文物点及各时期长城得到了长效、有效看护。

  敖特根巴特尔说,穿越戈壁滩去保护遗址文物很苦,很孤独,甚至很危险,但保护队的队员们从未退缩。“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清楚保护文物的意义,已把巡查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合成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肉”

      中新社杭州5月16日电 (童笑雨 柯溢能)5月16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下称“浙大”)获悉,该校细胞培养鱼肉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成功合成中国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未来,在3D打印的仿生结构中“长”出的鱼肉或能量产,走上餐桌。  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最有潜力解决未来人类...

    时间:05-16
  • 中国科技馆健康主题周活动举办“心血管健康”专家健康课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助力健康中国·共话健康真意”主题周活动之一,“心血管健康”专家健康课5月16日在中国科技馆“共话健康真意”展厅举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增武应邀授课,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围绕“心血管疾病成因及预防”“如...

    时间:05-16
  •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丨用文旅搭起陕西与中亚间的“彩虹桥”

      “一带一路”倡议给陕西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开发丝路文化旅游,叫响丝路旅游品牌,陕西旅游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动人魅力。开发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将丝绸之路打造成为一条旅游黄金线,陕西一直在行动。  5月8日,在陕西旅游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旅游合作签约仪式上,记者见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中...

    时间:05-16
  • 友谊之花绽丝路

      2013年,一个改变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万里丝路迸发出时代的活力,跨越千年再度联通东西。  在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殷殷嘱托中,陕西勇立潮头、抢抓机遇,大力开拓交流渠道,搭建...

    时间:05-16
  • 一口地道陕西话 哈萨克斯坦女学者与中国的“丝路情缘”

      中国和中亚国家在密切交流中相知相亲、互融互通。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文化商贸交流由来已久、绵延至今。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位和中国结缘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索菲娅·乌舒洛娃。她是中亚国家海关和贸易相关法律方面的学者,也是地地道道的西安媳妇。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和中国的故事。  这位说着陕西口音普...

    时间:05-16
  • 扩大招生增设热门前沿专业 北京七高校发布2023年高招政策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16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七所北京高校,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高考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了七校高考招生信息,全面解读了七校办学特色、优势专业、招生录取政策以及...

    时间:05-16
  • 2023年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启动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余湛奕)记者16日从全国妇联获悉,日前,以“家教伴成长 协同育新人”为主题,全国妇联、教育部正式启动2023年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  启动式上,家长代表、中小学校长、儿童校外活动阵地负责人从各自角度就“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在“家庭教育第...

    时间:05-16
  • 鹤岗市第六届梨花节开幕 万株梨花盛放迎客

      中新网鹤岗5月16日电 (记者 王琳)16日,2023年鹤岗市第六届梨花节暨盛夏消费季在鹤岗市人民广场开幕。在该市面积最大的梨园“梨花谷”,万株梨花雪白娇俏,游客置身花海、拍照打卡,好似一幅古韵国画。  鹤岗市梨花谷内分为科普宣教区、梨园区、鹿园区、观鸟区、生态区等七个区域,栽培梨树1万株、葡萄...

    时间:05-16
  • 云南省昆明等4城亮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

      中新网昆明5月16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从16日召开的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2023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昭通、曲靖、玉溪专场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上述4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军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246天,良好119天...

    时间:05-16
  • 浙江东阳优化营商环境至“末梢” 村企事“一喊就灵”

      中新网金华5月16日电(董易鑫 李磊 马强)“我们的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也重。镇里知道情况后,立马成立了协助我们开展工作的项目推进专班,镇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驻点办公。现在,不仅是跑部门沟通协调还是帮助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控规评审,一喊镇村干部,准‘灵’。”16日,浙江金华东阳市佐村镇一开发项...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