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安徽西递村:桃花源里人家

2023-05-14 05:56:34

来源:光明日报

  开栏的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暮色炊烟,田园诗意,岁月流转,意韵悠长。我国广大乡村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历史、独特的乡情民俗,它们隐于青山绿水间,寄托着人们心底的浓浓乡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不少乡村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本期起,本版开设《走进美丽乡村》栏目,带读者走进乡间田野,尽览美景如画,感受山乡巨变,领略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故事。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跻身国家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1年入选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这就是坐落在黄山南麓的安徽省黟县西递村。

  四面环山,俯瞰,西递村像一只巨大的船,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村口那座石牌坊便是这“船”的“帆”了,而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俨然一个个安适幽静的“船舱”。春天,西递四周开满了油菜花,村庄浮在无边的花海里,黑的瓦,白的墙,尤其在微雨中,活生生一幅江南烟雨图。

  “这座胡文光牌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用黟县特有的青石建造,牌楼上的石雕,代表着徽派石雕的最高水平。”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对记者说,西递村历史上曾修建过13座牌坊,如今只剩下这一座,成为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

  穿行在西递,那些自带怀旧光环的老屋和幽深的马头墙,以及被岁月磨得斑驳的墙面,让人恍如隔世,探出墙头的凌霄花如同皖南人内敛的热情。偶尔,一座门头下,小巷拐角处,恬静的白发老妪守着一个小小的烤红薯摊、油炸毛豆腐锅,或者就是几支当季的栀子花,也不说话,西递的烟火气悠然而来。

  “西递始建于北宋,现有一千多人口,村内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一般都是青瓦、白墙,从屋外到屋里,从地面到屋顶,集石、砖、木三雕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胡傲立说,西递以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精致的徽派民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名扬天下,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走进前后背向三间三楼结构的履福堂,厅堂陈挂着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的楹联。“这些楹联非常准确地浓缩了贾而好儒的徽商精神,当年,‘无徽不成镇’的徽州商人之所以遍及全国,靠的就是这种向善、书香、宽厚的精神。”胡傲立说。

  在“大夫第”,记者注意到,观景楼下方门额上,嵌有一块“作退一步想”的石雕题额。胡傲立告诉记者:“黟县将古人‘谦让和合、豁达通融’的精髓与消费维权调解有机融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总结提炼出以‘听、理、思、退、和、行’为主要内容的‘作退一步想消费维权工作法’,助力‘画里乡村’社会治理。”

  下午六点,西递的大型水幕光影秀准时上演,村口明经湖上灯光亮起,配合灯光和音乐,形态各异的水柱、水雾将夜晚的西递村装点成一幅璀璨长卷,娓娓讲述着古村落的前世今生。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胡维民告诉记者,这是皖南唯一一处以徽派古村落为主体,融合了投影、水幕,旨在丰富西递旅游产品,盘活旅游夜经济

  晚上九点,西递商铺关门打烊,村落回归了乡村特有的宁静。梆、梆、梆……有打更声在幽静的小巷里传来,夜被衬托得更加沉静。胡傲立的声音也压低下来:“西递是活态古村落,防火工作一点马虎不得,所以我们成立了打更队,提醒村民夜间关门,注意用火用电。”

  (本报记者 常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钟南山:罕见病防治要形成全国性的合力

      中新网广州5月14日电 (蔡敏婕 林捷)2023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会上表示,罕见病防治关键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要在防治及组织上形成全国性的合力。同时,还需要将以企业为主体搭建医检创新生态圈提上议程。  “企业不单是成果转化的承接方,还需要主动...

    时间:05-14
  • 多措并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央视网消息:眼下,正值华子鱼产卵期。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多措并举,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收。   达里湖中的华子鱼是在淡水河道中产卵繁殖,在半苏打型碱水湖中生长。在达里湖上游的贡格尔河河道中可以看到,渔场工作人员专门为华子鱼铺设羊胡...

    时间:05-14
  • 夏收拉开序幕 机械化助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央视网消息:眼下,我国夏收已经拉开了序幕。作为夏粮最早成熟的麦区,西南麦区冬小麦面积1500万亩左右,占全国小麦产量的4.5%。目前,收获已过三成。在全国多地,大量农机在田间穿梭忙碌,助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农机助力 小麦收割与后续备耕一气呵成  在四川梓潼,24.68万...

    时间:05-14
  • 广东台山米粉:海内外台山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中新网江门5月14日电 题:广东台山米粉:海内外台山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一份猪杂炒米粉,微辣!”“一份牛腩汤米粉,一份咸鸡鱼饼汤米粉,放生菜!”“两份鹅肠炊米粉,加蛋!”这些呼喊式的下单对白,如今每天在广东台山经营早餐、宵夜的食肆中不断重复。不同的烹饪方式和配料,令米粉呈...

    时间:05-14
  •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陆续落地:平均降价84% 每年节约260亿元

      央视网消息:近日,山东、湖南、江西等地陆续落地国家组织的高值医用耗材骨科脊柱类集采中选结果。此次集采相关产品平均降价84%,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  湖南娄底的邹女士患腰椎间盘突出已经7年,需要手术才能根治。但手术仅耗材费用就要两万多...

    时间:05-14
  • 我国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 人才活力持续释放

      央视网消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消息,中国高技能人才已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人才活力持续释放。5月以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比拼在多地如火如荼进行。  10号,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小吃专项赛在河南济源开幕,100多位选手参加角逐,200多种特色小吃同台竞技,上演一...

    时间:05-14
  • 节能减碳 我国海上油田群加速绿色化智能化开发

      央视网消息:恩平20-4海上钻采平台是恩平油田群第七个海上生产设施,恩平油田群是我国第一个在设计阶段就采用了智能化、绿色化方案的油田群。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海上油气田绿色化智能化开发。  恩平油田群首次在海上油田新项目中采用台风无人生产工艺,可在陆地远程操...

    时间:05-14
  • 万吨级海上油气平台下半年投产 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昨天(5月13日),在广东珠江口盆地水深近百米的海域,重量超过15000吨的中海油恩平20-4海上钻采平台与海底导管架对接成功。创造了我国海上油气平台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重量的新纪录,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经过近6个小时的作业,下午六点,恩平20-4海上钻采平台与...

    时间:05-14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 | 多元新业态赋能 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湖州路径”

      近年来,全域旅游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沉浸式体验成为传统景区升级、新兴景区繁荣的必备要素。如何融合农业、时尚、文化等多种因素,把“家乡特色”转化为“城市名片”,发展区域品牌已成为体现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象征。  被誉为“江南古镇封面”的湖州南浔,一直致力于...

    时间:05-14
  • “跨界无感”,长三角共绘一张“实景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5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魏其濛)一条横跨元荡湖、长度585米的桥,连接了上海市青浦区与江苏省吴江区。居住在周围的市民在桥上散步,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次“跨省游”。这座桥建成的背后凝聚了上海和江苏跨省域合作的政策协同效率,也是...

    时间:05-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