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高考倒计时不足1个月,教育部部署这个重中之重

2023-05-11 00:0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袁秀月)距离2023年高考不到1个月时间,高考工作提上日程。

  5月9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教育部长对2023年高考工作作出部署,强调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

资料图:考生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等待进入考场。殷立勤 摄

  教育部长: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

  根据教育部消息,当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保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怀进鹏强调,今年的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做好今年高考工作意义重大。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图片来源:微言教育

  一要强化底线思维,全力保障试题试卷安全,严格考务规范操作,统筹做好考试防疫等工作,进一步织密考试组织的“防护网”。

  二要强化综合治理,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进一步守住考场安全的“主阵地”。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统筹推进相关专项改革,进一步打好高考改革的“攻坚战”。

  四要强化应急处突,敢于担当作为,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数字化指挥,进一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五要强化宣传服务,继续开展“高考护航行动”,解决好考生“急难愁盼”,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加大各类涉考涉招培训机构治理,传递以生为本的“正能量”。

    资料图:2022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图为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考点,考生等待进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多地报考人数呈增加趋势 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此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促进高校招生入学机会公平。通知还要求,严查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虚假学籍等违规情况,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近期,多地陆续公布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今年湖南高考报名人数为68万,比去年增加了2.5万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江西有近54万名考生参加今年6月的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上升。

  此外,广州市共有5823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6月份文化课考试,比2022年增加1355人。海口市考生共20058人,比2022年增加2533人,首次突破2万考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资料图:北京实验学校(海淀)考点,考生“刷脸”核验信息。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多地还对2023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部署,如四川出炉2023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七条新规,其中提到,2023年实现录取名册电子化,不再打印、寄发纸质名册。

  对于疫情防控政策也有所调整。该新规提到,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及时完善组考防疫方案。同时要求各地设置备用考场,配备备用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应考尽考”。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以及高温、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依法依规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产妇凌晨突发“脐带脱垂” 医护半跪托举展开抢救

      中新网哈尔滨5月11日电 (林颖 董宇翔)黑龙江省医院11日发布消息,该院产科近日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营救。一名深夜急诊入院的产妇突发“脐带脱垂”,腹中胎儿因脐带受压供血供氧被阻断,如不及时处理随时有可能胎死腹中,当班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启动“紧急脐带脱垂抢救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紧急...

    时间:05-11
  • 守护“最美仙境” 寻访“三千奇峰”里的气象站

      中新网张家界5月11日电 (记者 陈溯)一提起张家界,人们大多会联想到“仙境”这个词。随着经济转暖,张家界再一次热闹起来,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张家界各大景区接待游客8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23.18%,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地涌向这座“人间仙境”。而在这背后,有一股“气象力量”在默默守护,守护着这...

    时间:05-11
  • 山西晋城警方抓获22年前命案逃犯:对受害人连捅数刀

      中新网晋城5月11日电 (记者 李庭耀)22年前,郝某根持折叠刀朝受害人赵某波身上连捅数刀,致其抢救无效死亡。22年后,听到民警叫出他真实姓名的那一刻,郝某根没有拒捕和反抗。记者11日从山西省晋城市公安局获悉,晋城警方在河南新乡抓获22年前命案逃犯。  警方介绍,2000年9月1日,犯罪嫌疑人王某民(已判决...

    时间:05-11
  • 泄露个人信息?智能充电桩面临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已成充电桩面临的主要问题  警惕 充电平台泄露个人信息  当你对着车机发出“Hi”指令,它可以非常快捷地引导你前往某合作充电桩充电,这个操作过程正成为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的习惯。不过,如此智慧的智能网联,也为充电桩带来了新的安全漏洞。记者留意到,近一年来,不仅国外研究机构对充电桩...

    时间:05-11
  • 吴谢宇案二审恢复审理:5月19日开庭,此前一审判处死刑

      澎湃新闻从吴谢宇案二审辩护律师徐昕处获悉,吴谢宇案二审恢复审理,并将于5月19日9点公开开庭审理,福建高院通知的开庭地点为福州中院第二法庭。  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

    时间:05-11
  •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案

      中新网重庆5月11日电(梁钦卿)2023年5月11日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张波在婚姻存续期间,与叶诚尘建立不正当男女关系。2020年2月,张波与陈某某离婚,叶诚尘明知张波的子女张某甲和张某乙将由陈某某抚养,仍视其为...

    时间:05-11
  • 重庆姐弟坠亡案二审宣判:对张波、叶诚尘维持死刑原判

      中新网5月11日电 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2023年5月11日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张波在婚姻存续期间,与叶诚尘建立不正当男女关系。2020年2月,张波与陈某某离婚,叶诚尘明知张波的子女张某甲和张某乙将...

    时间:05-11
  • 今日北京最高温26℃午后南风较大 傍晚西部北部或有雷雨光顾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5月11日)白天,北京天气将由晴转阴,最高气温26℃左右;午后南风增大,阵风可达5~6级;前半夜西部、北部或有雷雨天气光顾,市民外出需备好雨具。  昨天,北京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午后略显炎热,监测显示,截至10日16时,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为27.8℃。今晨,北京云量增多,阳光透过云层洒下。  受...

    时间:05-11
  • 泄露个人信息 信息安全成充电桩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你对着车机发出“Hi”指令,它可以非常快捷地引导你前往某合作充电桩充电,这个操作过程正成为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的习惯。不过,如此智慧的智能网联,也为充电桩带来了新的安全漏洞。记者留意到,近一年来,不仅国外研究机构对充电桩数据安全发出了警示;在国内,上周,工信部也罕见地通报了部分充电桩平台存在...

    时间:05-11
  •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不认识的蘑菇最好都别尝!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叶卡斯)进入雨季后,各类野生蘑菇繁殖旺盛,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情况时有发生。专家表示,目前民间流行的“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等说法其实是毒蘑菇的识别误区,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摘与尝试不认识的蘑菇。  据介绍,人们在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上存...

    时间:05-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