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走!到线下聚会,砸破社恐之墙

2023-05-09 06:02: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陌生的社交场合总是放不开、想交新朋友又不敢“破圈”、害怕尴尬只能低头“刷”手机……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线下面对面社交中,正面临着“社交卡顿”的情况:一方面没办法自如应对一些线下社交场合;另一方面会产生回避社交的心理,不愿意社交。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年轻人“社交卡顿”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更好地走到线下去社交?在中国青年报社出品的新一期《参数》节目中,几名年轻人分享了他们对于社交的看法。

  “有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拥抱”

  北京理工大学的00后王涛,每隔一两周就会约同在北京的高中老友们线下聚会。4月的一个周末,他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朝阳公园,铺开野餐垫,围坐在一起,一边玩游戏,一边愉快地交流。“虽然我们在线上也会聊天,但这么好的天气一起出门踏青,是个很难得的机会。”王涛表示,相比于线上社交只能隔着屏幕交流,线下大家聚在一起,更能感受对方的情绪,会更快乐一些。

  在深圳工作的95后卢子暄(化名)表示,自己很少在线上与别人进行深度交谈,更多是发一些娱乐消遣的内容。在她看来,线上沟通无法真正地了解对方的性格和状态,线下的形象才更加真实、立体。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马云骏告诉记者,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线上社交的发展,“网络游戏和即时通信软件的出现,让对话能在线上完成,很多人可能会图方便,不想出门,更多地选择在线上社交”。

  “我觉得线下社交很重要。”今年23岁的学生丁香(化名)认为,现在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一个个电子屏幕上,对周围环境却缺乏感知,“不能完全依靠线上的人来提供心理慰藉,因为有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拥抱”。

  北京联合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张婍表示,当年轻人把很多时间放在线上,大脑负荷很大,会出现脑和身“脱节”的状态,当人处于这种失衡状态时,身体活力会下降,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进而产生社交回避等情况。“在线下社交时,会有一种‘具身’的体验,感官是打开的,这会让我们的情感体验更丰富,更能体会到与他人连接的快乐。”

  什么样的社交会被年轻人回避

  回想起曾经参加社区组织的联谊活动,在医疗行业工作的90后卢卢(化名)现在依然会感到尴尬。“在自我介绍环节,要说自己是谁、做什么,在那种场合很难敞开自己。”卢卢感觉,现在一些线下社交活动目的性太强,并且活动内容也不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很多人只是去凑人数。”相比于线下联谊会,卢卢更喜欢瑜伽、手工类的社交活动,她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专注于活动本身。

  卢子暄也表示,如果一场联谊是单纯的交友,自己会考虑参加,如果目的是“脱单”就不会去。“人多的时候,特别是在陌生的场合,不太能放松自己,会显得不自在,也没办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0.6%的受访青年表示回避社交的原因是“当下一些社交逐渐变味,目的性强,为年轻人所不喜”。

  张婍认为,现在年轻人社交很追求真实性。“年轻人希望有机会更好地表现自己,但在一个陌生场合,可能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也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从而不愿意社交。”但张婍也表示,这种想法不一定是真实的,“大家都觉得在社交场合有很多人看着自己,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带着好奇心去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可能压力就没有那么大。”

  王涛觉得,只有让参与联谊的人感到舒服,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才算是比较高质量的社交,“希望给大家一个拉近彼此的机会,而不是简单把大家聚一块。比如喜欢打球的,可以组织线下观赛,这样也更有共同语言。”

  在丁香看来,社区也应该在年轻人社交中发挥一定作用,“如果能举办一些集市、线下工作坊,我觉得能更好地调动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大家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破除“社交卡顿”,勇敢迈出第一步

  平时阳光开朗的00后学生冯程朗偶尔也会感到孤独,“有时会想一个人去咖啡店看书,或是去河边散心。”面对这种孤独感,冯程朗表示接受,“我们不应该抗拒,因为它挺正常的”。

  丁香也认为,适度的孤独感可能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在孤独中会自省、思考很多东西,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更好地和孤独相处”。

  调查显示,71.3%的受访青年表示太多的虚拟社交反而会感到更孤独。88.1%的受访青年觉得线下面对面的社交重要。

  张婍表示,孤独感和归属感都是身体重要的力量,但也要警惕,如果只享受孤独,不建立与他人的连接,可能会丧失自己在人群中的定位和自我价值感。“要寻求一种平衡,当一个人待的时间太长时,要试着给朋友打个电话,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当社交过度时,也要找个独处的时间。”

  那么,如何更好地克服线下社交障碍?调查中,63.1%的受访青年建议年轻人放平心态,减少对于沟通失败的担忧。

  中国科学院大学24岁的硕士研究生孙玉坤认为,摆脱“社交卡顿”,首先不能有太多顾虑。“大可不必担心在社交中出错,要大胆社交。哪怕在社交场合中不表达什么,只是感受这个氛围,时间长了,也会有改善的。”

  冯程朗觉得,可以让身边熟悉的朋友帮助自己“破局”,逐渐拓展社交圈。“之前我到一个新环境时,也挺内向的。后来有一次朋友陪我去了,我就慢慢变得开朗、健谈。”

  王涛认为,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并将这些优势作为社交的突破口,“当把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外界时,会有人被你吸引,主动和你聊天,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越来越自信,愿意与其他人社交。”

  如何勇敢地迈出社交的第一步?张婍认为应该从心态和行动两方面尝试。“我们经常会给自己贴上‘社交障碍’的标签,首先要把这些标签撕掉。”她表示,要认识到“不擅长社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要学会自我关怀,“自我评价越低,就越缺乏自信,表现可能会越糟糕。要告诉自己大家都会犯错,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在行动上张婍建议,把社交难度划分等级,从易到难一点点突破,“比如可以罗列几种让自己觉得有挑战的线下社交场景,按照难易程度从1-10打分,然后分难度、分阶段地做,用小胜利带来大胜利,信心就会慢慢积累起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徐丹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公安机关对哈尔滨私拆承重墙事件责任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记者从哈尔滨市松北区政府了解到,5月9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利民学苑小区租户私拆承重墙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事件调查组,市区两级组建工作专班,连夜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处置。相关调查、监测、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事件发生后,松北区第一时间建立应急处置工作专班,开展应急处置工...

    时间:05-09
  • 警方通报高空扔狗事件:涉事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中新网5月9日电 据上城警方官微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5月8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一则“情侣吵架从8楼将萨摩耶扔下”信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民关注。  经前期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对王某华(男,40岁)高空扔狗行为,以涉嫌高空抛物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图自上城警方官方微...

    时间:05-09
  • “挖呀挖”爆火,要挖出哪些法律问题?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韦香惠)“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这是近日一则引起不小舆论争议的儿歌(以下简称:“挖呀挖”)。目前,关于其创作者身份、网络暴力、内容侵权等问题还在持续受到关注,中新网就此进行综合梳理后,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律师。  问题一:谁是“挖呀挖”的原创...

    时间:05-09
  • 山西汾阳一小区发生火灾致3人死亡

      中新网吕梁5月9日电(记者 范丽芳)5月9日,记者从山西吕梁汾阳市政府新闻办获悉,5月8日晚,汾阳市一居民小区住宅楼发生火灾,致3人死亡。  5月8日23时许,汾阳市钟楼佳苑小区发生火情,造成人员被困。初步判断为四楼管道井电表箱着火。涉火建筑高17层,现共有住户46户128人。经紧急疏散救援,23名受伤人员已...

    时间:05-09
  • 探访甘肃古浪富民新村“蝶变”之路

      中新网甘肃武威5月9日电(戴文昌)8日,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天空下起了小雨,雨雾弥漫更加美丽,干净整洁的村道四通八达,整齐划一的房屋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画卷由远及近,映入眼帘。  当日,甘肃省“解码陇原新乡村”大型全媒体宣传...

    时间:05-09
  • 长沙首条旅游云巴开通 可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

      中新网长沙5月9日电 (记者 唐小晴)湖南湘江新区大王山欢乐云巴9日在长沙正式开通,并对外运营。这是全球首条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定位的旅游云巴专线。  云巴是比亚迪历时7年累计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自主研发打造的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智能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跨界融合了汽车和轨道交通技术,...

    时间:05-09
  • 跨域生态环境一体化联保共治助力元荡岸线生态修复

      跨域生态环境一体化联保共治助力元荡岸线生态修复|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  东方网记者范易成5月7日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活动今天深入位于沪苏省际边界的的元荡,了解了其在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方面的诸多实践。  据介绍,元荡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时间:05-09
  • 打造生态“乐园” 极危鸟类黄胸鹀“组团”现身马洲岛生态湿地

      央视网消息:7日,在江苏靖江的马洲岛生态湿地,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到了30多只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组团”出现。  黄胸鹀属小型鸟类,体长14至15厘米,其喙为圆锥形,雄鸟胸部呈鲜黄色,雌鸟胸部呈淡黄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的平原地带,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沼泽附近的灌丛、...

    时间:05-09
  • 机械化播种提质增效 黑龙江旱田农作物已播种9773.4万亩

      央视网消息:眼下,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正有序推进。截至5月6日,黑龙江省旱田农作物已播种9773.4万亩,机械化播种大幅提升了播种质量,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绥化市兰西县临江镇的玉米播种地块,一台现代化播种机正在进行满负荷作业。通过导航播种、智能监测等数字化设备,可以使播下的每一粒...

    时间:05-09
  • 一次旅程游遍东北全貌 重庆“全景东北”旅游专列开行

      央视网消息:7日晚上,“全景东北”旅游专列从重庆北站开出,这是重庆地区首次开行“一次旅程,游遍东北全貌”的旅游专列。  5月7日22时10分,一趟载着700余名旅客的旅游专列从重庆北站始发,前往东北地区旅游观光。该趟旅游专列为期16天,旅客可在途中游览盘锦红海滩风景廊道、哈尔滨中央大街、漠河北极村...

    时间:05-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