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现代黄梅戏“看家人”袁媛:用创新浇灌古老“黄梅花”

2023-05-04 12:0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合肥5月4日电 题:现代黄梅戏“看家人”袁媛:用创新浇灌古老“黄梅花”

  中新社记者 张强

  嗓音清亮、扮相秀丽,这是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袁媛给中新社记者的初印象。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袁媛忙着和同事在剧场排练,“备战”即将举行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现代黄梅戏《共产党宣言》进入决赛不容易,我们争取把这部剧做得更精细,让它以最佳姿态展现。”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等名扬海内外。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袁媛介绍,《共产党宣言》改编自同名话剧,用黄梅戏的艺术手法展现一段母子情,表现红色基因的传承,曾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其中《心有信仰》一段,入选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

  袁媛表示,《共产党宣言》主创团队创新使用音乐、舞蹈来展现女主林雨霏被抓捕和受刑的画面。十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黄梅戏的传承创新,曾塑造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红梅赞》中的江姐、《孔雀西北飞》中的刘金芝、《青春作伴》中的童华等形象。

  黄梅清唱剧《红梅赞》是袁媛艺术生涯的首部大戏,在剧中饰演女主江姐。自此,袁媛参演的基本上都是原创现代黄梅戏,她对现代黄梅戏有自己的理解,业内称她为现代黄梅戏的“看家人”。

  袁媛介绍,《红梅赞》是新一代黄梅戏人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老师的致敬和对黄梅戏的创新。“我们把乐队搬上舞台,和演员同台,加上数字大屏,形式变得新颖,这在传统戏曲中是没有的。”

  袁媛认为,黄梅戏的传承有优势,它属于中国南北交界地区的剧种,是从采茶调演变而来,语言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所以黄梅戏传唱度高,被外国人称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

  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团副团长,袁媛致力于培养黄梅戏接班人。为让更多年轻演员站上舞台,她组织小梅花剧团独立复排黄梅戏大型经典剧目《红丝错》,反响很好。“全团‘出道’,他们平均年龄25岁,虽然有压力,但也有活力。”

  袁媛有本笔记本,记录了她的演出轨迹。记者翻看发现,她曾出访法国、安哥拉、菲律宾、美国世界多地。

  袁媛指着一张照片向中新社记者感慨道:“艺术真的是无国界,我们在俄罗斯演出《天仙配》时,台下坐满了外国人。我们唱的是中国话,但演出结束后,所有人起立鼓掌,十几分钟不离开,更有好几百外国人到后台希望和我们进一步交流。”

  袁媛认为,黄梅戏要更好地走出去,应该把最传统的东西展示出来,不管是服饰造型,还是音乐唱腔,都是外国人喜欢的点。“我们要有文化自信。”

  与舞台上的“闹腾”相比,生活中的袁媛比较安静,不喜欢逛街,除了工作,就宅在家里看书,或在网上报名学习各种兴趣爱好班。“黄梅戏演员都非常单纯,除了一日三餐就是练功。”

  如今,袁媛已成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中坚力量之一。她说:“我只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力所能及地创新新剧和研究新的表现手法,让黄梅戏在我们这一代能有更好的发展。”(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五一小长假”催热西安乡村游:村不空了 钱包鼓了

      中新网西安5月4日电 题:“五一小长假”催热西安乡村游:村不空了 钱包鼓了  作者 党田野 杨英琦  “五一”小长假,古城西安人如潮涌。在将这座城市“让”给外地游客后,不少西安民众选择暂别闹市,寻找“安心之所”。  离开西安主城区向南行驶数十公里,便来到秦岭山脚下的抱龙村。随着西安旅游市场...

    时间:05-04
  • 今晚播出!《奔跑的青春——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传递闪闪发光的青春力量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拼搏的故事精彩纷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奔跑的青春——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将于5月4日晚8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音乐频道(CCTV-15),央广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文艺之声,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央广网、云听等平台与广大受众见面。  做...

    时间:05-04
  • 湖北宜城新农人:返乡“归雁”筑梦乡村

      中新网襄阳5月4日电 (李锋 钟军 张雨亭)“靠着这些返乡年轻人,我家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了。”家住湖北省宜城市板桥店镇的张茂香近日说道。依托互联网,当地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搭上了电商产业的“快车”,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余飞是土生土长的板桥店镇人,过去父辈种植的豌豆、红薯、...

    时间:05-04
  • “Z世代”进入殡葬行业 打破冷门职业的刻板印象

      中新网南宁5月4日电 题:“Z世代”进入殡葬行业 打破冷门职业的刻板印象  作者 韦佳秀  为逝者净身穿衣、整容化妆,进行遗体防腐、缝合以及器官重塑,是广西“95后”女孩许彬玺作为遗体防腐整容师的工作日常。  近日,许彬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就职的5年来,她一直担任遗...

    时间:05-04
  • 长沙“四大名校”初升高恢复全省招生?湖南省教育厅辟谣

      中新网5月4日电 据湖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4日,“自主学小奥”“橙柚果园人”等自媒体发布“今年起四大名校初升高恢复全省招生”的信息。湖南省教育厅郑重声明:此消息为不实消息。湖南省自2021年全面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禁止跨区域招生,并对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图...

    时间:05-04
  • 长三角近三年最火热“五一”假期“吸睛”也“吸金”

      中新社南京5月4日电(记者 朱晓颖)“逛逛逛”“买买买”成长三角人今年“五一”假期的行动关键词。客流交织、消费火热、交通繁忙,多个端口的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刚刚经历了近三年来最热闹的“五一”假期,商业体、景点既赚足眼球流量,也吸来真金白银。  “看山看海,也看人山人海。”长三角人迎来久...

    时间:05-04
  • 长三角多地加入“暴雨圈” 气温如搭“过山车”

      中新社南京5月4日电 (记者 杨颜慈)2023年“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长三角多地进入“暴雨圈”,气温进入“速滑”通道。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4日白天到夜间,随着降雨系统东移,主雨带移至江南北部等地,其中安徽南部等地有大暴雨(100毫米~120毫米);此外,长江中下游一带还将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

    时间:05-04
  • “数字乡村”“数商兴农”“沐光行动” 陕西多举措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中新网西安5月4日电 (李一璠)记者4日从陕西官方获悉,陕西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建设省级数字“三农”协同管理平台,2023年开展智慧农业农村项目(一期)建设,融合“一中心五平台”核心功能与技术,打通25个省级信息系统数据与应用,整合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  日前,陕西省乡...

    时间:05-04
  • 北京5月5日起 开始采集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 5月1日起,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开通,家长可在该平台上查询市、区入学政策。  5月5日至31日,北京将进行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采集。小学学龄儿童家长需要登录小学入学服务系统,确认入学登记的区,选择对应的户籍类型入口,在规定时间内注册,并填写...

    时间:05-04
  • 广东百名新农人影像展揭幕:“90后”高学历人才成返乡创业主力军

      中新网广州5月4日电 (记者 许青青)青春逢盛世,兴农正当时。5月4日青年节,兴农力量时代担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百名新农人影像展,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开幕。影像展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以广东省21个地市105名深入乡村一线的新农人形象为墨,勾勒出广东乡村青年人才振兴的蓬勃态...

    时间:05-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