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寻味中华丨名楼】“晨钟暮鼓”忆长安

2023-05-04 10:1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安5月4日电 题:“晨钟暮鼓”忆长安

  作者 张一辰 杨英琦

  “‘陕西村’无人不知西安钟楼。西安是我们祖辈的故乡,钟楼就是故乡的起点。”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主席、“陕西村”第六任村长安胡塞自幼深谙钟楼的意义。

  19世纪末,安胡塞的祖先们从陕西出发,进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形成了“中亚东干族”的海外华人族群。其中,陕西籍回族华人的聚居地也被称为“陕西村”,在这些“乡党”对故乡的记忆里,总少不了西安钟鼓楼的轮廓。安胡塞说,很多“陕西村”的老一辈还曾把家盖成钟楼的模样。

  西安钟楼和鼓楼,均为明代建筑。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五一”假期,夜幕下的西安钟楼游人如织。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在西安老城区,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分别与明城墙东、西、南、北四门相接。“无论走进哪座城门,只要一直向前就能到达钟楼。”对于安胡塞来说,西安的四方布局是最好辨认的回家路。“我仍记得1994年,第一次入城门、登钟楼的我完成了父辈‘回家’的心愿。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拾级而上登上古都“中心”,精巧的斗拱、华丽的彩绘引人驻足。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馆长王磊介绍,经历多年岁月风霜,钟鼓楼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助其“延年益寿”不可“大动干戈”。王磊说:“以彩绘保护为例,我们近些年只对其做过一次清洁工作。修旧如旧、存其原貌,才是最终目的。”

  “70克黄金可以做什么?除了制成金条、首饰,也可锻造成约3800张金箔,层层贴附在钟楼的宝顶之上,在日月风光中熠熠生辉。”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业务部负责人张清三向中新社记者“解密”。

  谈及钟鼓楼的修缮保护,张清三说:“中国古代建筑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做好保护与传承是文物工作者应尽之义,我们每年会邀请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专家为钟鼓楼‘把脉’。”

2月14日,在西安钟楼之上遥望鼓楼(右)。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鼓楼在钟楼西北侧,古时,它们共同执守着报时、报警和发布启闭城门信号的职责。随着时代变迁,“晨钟暮鼓”之声渐息,但钟鼓楼下,车水马龙之景依旧。

  华灯初上,夜幕四合,“新一代”乐声在钟鼓楼广场响起。下沉式的广场成为天然音乐会场地,也成了西安近来屡次“出圈”的青年聚集地。从“晨钟暮鼓”到“早秦腔晚摇滚”,钟鼓楼聆听着一代代西安人青春的回声。

  今年“五一”期间,钟鼓楼接待游客近八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6%,门票收入超230万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增长5.37%。“节假日里,鼓楼上的鼓乐编钟演出总会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这是一种对西安鼓乐及‘晨钟暮鼓’仪式的活态化展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验为人们带来独特感受。”王磊说。

  “钟鼓楼就像生活中的‘影子’,走哪都绕不开。”离开家乡二十四年,从事中日文化交流的西安人刘剑说,钟鼓楼见证了自己与祖辈的血脉相连,也联结着游子对故土的牵挂。他感叹,在钟鼓楼的“影子”中,寄托着浓浓乡愁。

  台湾青年建筑师黄洁如八年前选择来大陆“闯一闯”。“初见之时,西安钟楼‘重檐三滴水’的建筑形制之美深深吸引着我,鼓楼梁架式木结构的楼阁建筑,则让我对其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黄洁如对钟鼓楼的“第一印象”历历在目。

  如今,已在西安安家、创业的黄洁如,对钟鼓楼的“惦念”更多来自美食的吸引。鼓楼下的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羊肉泡馍、灌汤包子、凉糕粽子等陕西风味小吃一应俱全,更成为海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从钟楼券洞到钟楼地下通道;从旧街窄巷到钟鼓楼广场……近年来,地铁、广场、新兴街区在钟鼓楼周身不断更新,但它们承载的烟火气一如往昔。

2月14日,西安鼓楼上,游客络绎不绝。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钟鼓楼周边的环境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其承载着的文化内涵。”王磊称,如今,钟鼓楼已从一个城市的地理符号,转变为城市的文化标签,“我们所守护的不仅是一座建筑、一段历史,更是西安人久违的城市记忆。”(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五一小长假”催热西安乡村游:村不空了 钱包鼓了

      中新网西安5月4日电 题:“五一小长假”催热西安乡村游:村不空了 钱包鼓了  作者 党田野 杨英琦  “五一”小长假,古城西安人如潮涌。在将这座城市“让”给外地游客后,不少西安民众选择暂别闹市,寻找“安心之所”。  离开西安主城区向南行驶数十公里,便来到秦岭山脚下的抱龙村。随着西安旅游市场...

    时间:05-04
  • 今晚播出!《奔跑的青春——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传递闪闪发光的青春力量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拼搏的故事精彩纷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奔跑的青春——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将于5月4日晚8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音乐频道(CCTV-15),央广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文艺之声,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央广网、云听等平台与广大受众见面。  做...

    时间:05-04
  • 湖北宜城新农人:返乡“归雁”筑梦乡村

      中新网襄阳5月4日电 (李锋 钟军 张雨亭)“靠着这些返乡年轻人,我家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了。”家住湖北省宜城市板桥店镇的张茂香近日说道。依托互联网,当地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搭上了电商产业的“快车”,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余飞是土生土长的板桥店镇人,过去父辈种植的豌豆、红薯、...

    时间:05-04
  • “Z世代”进入殡葬行业 打破冷门职业的刻板印象

      中新网南宁5月4日电 题:“Z世代”进入殡葬行业 打破冷门职业的刻板印象  作者 韦佳秀  为逝者净身穿衣、整容化妆,进行遗体防腐、缝合以及器官重塑,是广西“95后”女孩许彬玺作为遗体防腐整容师的工作日常。  近日,许彬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就职的5年来,她一直担任遗...

    时间:05-04
  • 长沙“四大名校”初升高恢复全省招生?湖南省教育厅辟谣

      中新网5月4日电 据湖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4日,“自主学小奥”“橙柚果园人”等自媒体发布“今年起四大名校初升高恢复全省招生”的信息。湖南省教育厅郑重声明:此消息为不实消息。湖南省自2021年全面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禁止跨区域招生,并对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图...

    时间:05-04
  • 长三角近三年最火热“五一”假期“吸睛”也“吸金”

      中新社南京5月4日电(记者 朱晓颖)“逛逛逛”“买买买”成长三角人今年“五一”假期的行动关键词。客流交织、消费火热、交通繁忙,多个端口的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刚刚经历了近三年来最热闹的“五一”假期,商业体、景点既赚足眼球流量,也吸来真金白银。  “看山看海,也看人山人海。”长三角人迎来久...

    时间:05-04
  • 长三角多地加入“暴雨圈” 气温如搭“过山车”

      中新社南京5月4日电 (记者 杨颜慈)2023年“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长三角多地进入“暴雨圈”,气温进入“速滑”通道。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4日白天到夜间,随着降雨系统东移,主雨带移至江南北部等地,其中安徽南部等地有大暴雨(100毫米~120毫米);此外,长江中下游一带还将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

    时间:05-04
  • “数字乡村”“数商兴农”“沐光行动” 陕西多举措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中新网西安5月4日电 (李一璠)记者4日从陕西官方获悉,陕西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建设省级数字“三农”协同管理平台,2023年开展智慧农业农村项目(一期)建设,融合“一中心五平台”核心功能与技术,打通25个省级信息系统数据与应用,整合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  日前,陕西省乡...

    时间:05-04
  • 北京5月5日起 开始采集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 5月1日起,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开通,家长可在该平台上查询市、区入学政策。  5月5日至31日,北京将进行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采集。小学学龄儿童家长需要登录小学入学服务系统,确认入学登记的区,选择对应的户籍类型入口,在规定时间内注册,并填写...

    时间:05-04
  • 广东百名新农人影像展揭幕:“90后”高学历人才成返乡创业主力军

      中新网广州5月4日电 (记者 许青青)青春逢盛世,兴农正当时。5月4日青年节,兴农力量时代担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百名新农人影像展,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开幕。影像展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以广东省21个地市105名深入乡村一线的新农人形象为墨,勾勒出广东乡村青年人才振兴的蓬勃态...

    时间:05-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