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国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第一人张树鹏:我只是征服了自己

2023-05-03 05:17: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对话中国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第一人

  张树鹏:我只是征服了自己

  近日,知名翼装飞行家、探险家张树鹏,在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成功完成“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挑战。4月30日12点30分,张树鹏乘坐直升机,升至天门洞后方上空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度,在与天门洞直线距离850米的位置,身着翼装从机舱起跳,以平均180公里的时速穿越天门洞。

  穿越天门洞的那一瞬间,镜头旁情不自禁传出一声呼喊。随着降落伞顺利打开,安全降落后,张树鹏也成为首位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中国人。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话张树鹏,了解他这一壮举的背后故事。

  对话

  对天门山熟悉程度可能超过景区工作人员

  北青报:做这次翼装飞行挑战,为什么会选择天门山的天门洞?

  张树鹏:我多年来一直在天门山进行训练,这里的场地特别适合翼装飞行。悬崖的相对高度——从起跳台到地面在1000米左右,而且翼装飞行的世界锦标赛也多次在这里举办。在国内来说,这也是条件最成熟的场地。我对这里的地形地貌越来越了解,也想做一次挑战活动,所以选择了天门山的天门洞。

  北青报:在挑战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张树鹏:每次翼装飞行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像这种重大飞行活动,更是要提前做好推演。我在深圳、广州的基地也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长期在天门山训练,实际上对那里的环境已经立体地刻印在我的脑海。

  北青报:之前进行过试飞吗?

  张树鹏:我在天门山进行了1200多次翼装飞行,对天门山的熟悉程度,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对飞行有影响的地貌和山形等,我都进行了留意,所以并不紧张。在4月29日,我也进行了两次试飞,验证了相关数据,比如在不同时段天门山后山光线的影响等。最终,我决定在中午时分的最佳时段进行挑战。

  天气是影响飞行的最大因素

  北青报:一般来讲,对翼装飞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张树鹏:天气是最大的影响。如果当天气象条件不好,比如存在降雨、大风、云雾,这些都可能导致飞行活动无法进行。

  根据以往的规律来看,在4月底5月初,天门山一般天气都不错。团队成员需要对飞行气象有专业的评估。再加上我们采用线上实时的行业气象信息,对气象的判断就非常准。从直升机上起跳到打开降落伞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加上降落共用时约两分钟。如果在很适合的天气下,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之内,气象条件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未来想拿到翼装飞行世锦赛金牌

  北青报:请介绍一下你的个人经历?

  张树鹏:我老家在内蒙古。接触到翼装飞行之后,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已经有十几年了。在从事翼装飞行前,2009年我是一名滑翔伞国家队队员,当年获得滑翔伞世界锦标赛冠军,这也是中国滑翔伞运动项目的第一块世锦赛金牌。

  赛事结束之后,我想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目标,后来机缘巧合就迷上了翼装飞行。

  北青报:在翼装飞行运动中,你取得过什么样成绩?

  张树鹏:2017年9月,我在天门山举行的翼装飞行世锦赛中获得精准穿靶赛亚军,创造了亚洲人在此项赛事中的最佳成绩。后来,也获得过类似赛事的第三名、第四名等成绩。未来我想拿到一次翼装飞行世锦赛的金牌。

  经过科学训练普通人也能成为爱好者

  北青报:翼装飞行是一个极限运动项目,参加的人多吗?

  张树鹏:从专业运动员角度来说,世界上只有100多人从事这一项目。当然,会有很多翼装飞行爱好者存在。

  北青报:家人支持你从事这项运动吗?

  张树鹏:作为专业运动员,我接受的都是科学训练,所以家人并不担心我。另外,运动员都是稳步推进,循序渐进来提高,不会上来就挑战高难度。

  北青报:网络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应该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不能从事危险的项目。另一种认为,人类只有不断挑战,才能有更多的进步。你怎么看?

  张树鹏:经常有人说自己征服了大海或者高山,我不这样看。我认为只是征服了自己。在飞行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融入了大自然,大自然在这一刻张开怀抱接纳了我。

  北青报:如果有人希望从事这一运动,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张树鹏:若是有人真的感兴趣,一定要正确客观了解这一项目,看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能够达到要求。通过科学训练,一点一点提高,普通人也能成为爱好者。(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董振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丰台站今夜预计到达旅客1.5万余人 增开免费摆渡车

      5月3日23时至4日6时,北京丰台站预计到达23趟列车,到达旅客1.5万余人,夜间大客流疏散压力较大,特别是列车集中到达时,网约车需求量激增,等候时间较长。为进一步做好夜间抵达旅客服务保障工作,北京丰台站办提示您:可以优先选择地铁、夜班公交和免费摆渡车接驳换乘,提高出行效率。以下多项暖心服务为夜晚返...

    时间:05-03
  • 山东省成立聊城鲁西化工“5·1”爆炸着火事故调查组

      2023年5月1日,中化集团鲁西化工集团聊城鲁西双氧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着火事故。山东省政府成立由山东省应急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总工会、省消防救援总队和聊城市政府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中化集团聊城鲁西双氧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1”爆炸着火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

    时间:05-03
  • 迎大运青年说:在运动成都遇见青春中国

      大运正青春,一起向未来。  近段时间,无数的青春身影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80多天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拉开帷幕。  为迎接这场全球青春盛会,场馆建设、赛事筹备等工作稳步推进,成都更是全城“接棒”,全力以赴迎接大运会:2万名赛事志愿者、1000余支各行业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各...

    时间:05-03
  • 五一假期江西为文旅市场环境“塑形” 优质服务迎四方客

      中新网南昌5月3日电 (记者 李韵涵)门票预约、开放停车位、对外地旅游车辆“柔性执法”……在即将过去的五一假期,江西不断优化服务,为文旅市场环境“塑形”。  据了解,在节前和假日期间,省文旅厅安排专人在江西省旅游数据平台对全省所有5A、部分4A景区视频监控进行抽查,发现视频故障、游客扎堆聚集...

    时间:05-03
  • 中国民众假期跨城追剧、打卡博物馆 文旅融合更精彩

      中新社北京5月3日电 (记者 应妮)今年“五一”假期,“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受到中国民众青睐,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让这个假期更精彩。  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热成为旅游新风尚,“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亦成为中国民众出游新方式,各地相继推出看展式...

    时间:05-03
  • 新疆乡村增收“领路人”:见证乡村发展“新天地”

      中新网新疆墨玉5月3日电 (喇小飞 惠丰蕾 赵飞)“一茬、两茬、三茬……五茬以上的枝子一定要打掉,让果实结得更好,通过科学技术管理来增加产量。”  这两天,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派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巴格其村第一书记秦新民马不停蹄地在村里的设施农业大棚中穿行,关注蔬菜的长势。虽然...

    时间:05-03
  • 年轻人的假期:心向山野乡间 寻找减压新方式

      中新网长春5月3日电 (高龙安)在远离市区的书院,读书、写书法、看风景;到乡间的木工坊,做木工、结识新朋友……这个“五一”假期,不少年轻人选择离开城市,去山野乡间寻找放松心灵的度假方式。  难得闲下来,吉林长春市民小杨决定去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凤凰晴书院”看一天书。不同于打卡“网红”景点,...

    时间:05-03
  • “向日葵”列车长的“五一”假期

      中新网深圳5月3日电 题:“向日葵”列车长的“五一”假期  作者 黄伟伟 郭军  “小朋友,当心脚下。”“别着急,还有时间,拿好行李。”5月1日11时40分,深圳站站台上人头攒动,络绎不绝的旅客纷纷踏上开往南昌的G2732次列车,列车长罗阿倩正在组织旅客有序上车。  在赣深高铁线上,有个“90后”车班,最大...

    时间:05-03
  • 文旅观察:施光南故乡为啥能成为“希望的田野”?

      中新网金华5月3日电 题:文旅观察:施光南故乡为啥能成为“希望的田野”?  记者 王题题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很多人不清楚,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作者施光南是浙江金华人。  施光南,祖籍金华市金东区,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中...

    时间:05-03
  • “现象级大展”掀起沪上“五一”假期观展热潮

      中新社上海5月3日电 (王笈)“五一”假期,“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在上海博物馆火热展出,3日14时许,该展迎来第40万名观众,创下中国公立博物馆单个收费展览新纪录。  这位“幸运观众”是一名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90后”,4月29日从北京赶到上海参加朋友的婚礼,为了参观此展,特地将回...

    时间:05-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