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高考倒计时一个月,如何冲刺更有效

2023-05-02 05:37:47

来源:光明日报

  高考倒计时一个月,如何冲刺更有效

  ——名师为考生答疑解惑

  2023年高考即将到来,超过一千万名考生将要迎来属于他们的一次人生大考。

  “作文如何做准备”“数学‘刷题’还来得及吗”……在临考前的冲刺阶段,记者就考生们关心的问题,邀请名师答疑解惑,说说最后复习的备考要点、注意事项,让考生们轻松上阵,从容应考。

  最后一个月 作文升格仍有望

  学生提问:语文考试作文很重要。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做准备?

  山西省特级教师刘补明:尽管作文应考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只要真琢磨、肯下功,且得法不言弃,仍有一定的提分升格空间。

  考场作文首先要遵守常识,遵循经验。临近考试,考生需沉下心来,整合梳理这些常识与经验,特别注意领悟教材中关于写作的人文主题与具体任务。另外,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考场作文命题走势及其任务要求,阅卷老师评价规则以及审美需求,写作应考作文的经验与体悟等,也在关注范围之内。及时发现问题,打磨修正,并参照范文典例,对近期自己的应考作文加以复盘,定能受益匪浅。考场作文的“颜值、品相”非常重要,特别需要加强考文的“养颜护理”。标点使用、文字书写、文辞选用、分层设段、标题呈现、观点亮相、收尾照应、卷面印象等等,均在考量与提升分值内,万不可掉以轻心。忽视任何细节,都有可能导致品相打折、质量损伤。

  与此同时,考场作文是需要关怀时代的。近年来的考文命题,总会或显或隐关注热门话题,彰显时代风骨,回应民众心声。考生可在仅剩不多的备考时日里,盘点一年来的核心话题或热门词语,掰开揉碎,咀嚼品评,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特有的作文元素,存储到记忆的“后备箱”,但有召唤,即派用场。特别推荐的是,考生应对一年来主流媒体的经典时评短论,筛选浏览,借仿化用,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背景,积累一定的现实材料和鲜活语言。

  写好考场作文,不仅需要厚实根基,更需要培植灵感。灵感的发生,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任何猜题、宿构、套作等,都是不可取的,只能利用好自身智慧源泉,加速对想象力的培养和对创造性的开掘。面对文题,要善于捕捉闪光的一瞬间,突破瓶颈,聚焦关键,从容而智慧地表达思想,彰显写作个性。学会从语言层面入手,生活层面展开,哲学层面思考,美学层面升华,多元思辨,立体权衡。

  考场作文是一首青春的赞歌,这歌词里,有你有他更有“我”。在备考中,考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定位。大凡为文,一定要感于“我”胸,发于“我”心,出于“我”手。如何处理“我”与自然、“我”与时代、“我”与社会、“我”与他人的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考文地盘“我”做主,“我”,可能是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我”,也可能是一个被角色和任务化了的“我”。“我”是新生辈的一员,也是准备接受挑选的对象,理应朝气蓬勃,怀揣梦想。备考时,盘点经历,感悟成长,激活思辨,让写作处于感奋与灵动状态,做到笔墨不锈,文辞不涩,思维不固,观点不偏。

  注重对“错题”“典型题”的反复练习

  学生提问:复习数学现在还有啥诀窍?“刷题”还来得及吗?

  天津市南开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康玥:还有一个月高考,立足当下来看,我想告诉学生的是,如果你平时数学成绩比较低,那现在“刷题”会有一定作用。如果你的成绩已经稳定在中上等水平,那通过“刷题”提升成绩,起到的效果往往不及预期。那么,现在究竟应该怎样复习数学科目?

  一是要加强分析能力,完善逻辑分析体系。高中数学的学习绝不是方法的收集和套用,关键在于探究题目条件与解法之间的必然联系、逻辑关系,并根据问题特点主动选择适合于此题的方法。如果你只是为了解题,机械套用所学方法,忽略题目本身的特点和结构,尽管也可能得到正确答案,但花费的时间会更多,出错的概率也会变大。因此,认真分析问题,主动采用恰当方法,根据题目特点设计适合于它的解法,完善逻辑分析体系,是当下的复习关键之一。

  二是注重“错题”“典型题”练习,这是成绩提高的“加速器”。一个具体的数学题目由“不会”到“会”,绝对不是听人讲解、做好笔记、理解答案思路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自己通过反复练习独立地将其解答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改错题”,但并不是“错题”改好了就说明自己掌握了,很多人只不过是将“答案”重新复制了一遍,对于成绩提升并无帮助。在我看来,一段时间后自己能够不借助答案完全解答出来且结果正确,才算真正达到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错题改好了”。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错题”“典型题”反复练习,持之以恒。

  三是坚定的心理和信念,这是最可靠的“秘诀”。高中三年的学习不会一帆风顺,任何学生在学习或考试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在困难阶段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学校,咬牙坚持,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完成好高考前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

  作息规律不宜强行改变

  学生提问:高考马上到来,大家都很紧张。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调整?

  河北张家口一中特级教师尤立增:面对高考,几乎所有考生都存在考前的焦虑与紧张,只不过因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与状态,严重者如失眠、头痛、易怒、情绪低落等。其实,考前适度焦虑未必是坏事。适度紧张会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有助于大脑保持足够的兴奋。但这种焦虑和紧张一旦超出范围,则会削弱高考备考战斗力,影响复习效率。因此,高考生有必要正确了解自己的现状和问题,及时调整心态。

  第一,明确自我定位。目标定得过高,容易因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而目标定得太低,则会影响潜能发挥。如同跳高比赛,你只有跳过1.7米的能力,可你总是把横杆放在1.9米处,等待你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你总是把横杆放在1.5米处,虽然每一次都能轻松越过,但你的能力却始终无法充分展示。因此,要根据模拟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目标。

  第二,运用积极自我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和怎样行动。要学会“关门”。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既不对昨天耿耿于怀,也不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忧心忡忡。要学会“计算”。算自己做对的事,越算越有信心。既不对考试中自己的失误过度懊恼,也不对现有条件和环境过多抱怨。要学会“舍得”。当高考临近,你越发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复习无从下手,这时要学会“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抓关键问题。你还可以每天大声朗读一段励志文字,这类语言暗示既可以提振信心,也可以积累作文素材。

  第三,调整好作息节律。最后冲刺阶段,要拒绝搞疲劳战术。有些学生一味“开夜车”,导致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进而心情烦躁、信心减弱。有些专家提出要“早睡早起”,我不甚认同。因为学生已经形成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强行改变,会使得生物钟紊乱,我建议将高三形成的作息规律保持到高考以后。

  第四,学会沟通交流。有的学生总是把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别扭,越琢磨越没信心。因此,要学会沟通交流,学会释放不良情绪,如把心事写在日记本上。同时,也要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内心的苦闷倾诉出来,并得到他们的安慰、鼓励和支持,这样有利于释放心理压力,也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

  回归课本 关注新旧课标差异

  学生提问:进考场前,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重要事项?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副校长钱华:备考最后阶段做好“三个回归”,能帮助考生实现新的突破。

  第一,回归课本。今年很多省份的高三学生,都是第一批正式使用新教材的考生。2023年高考评价体系反复提到关注教材,注重基础性。因此,对于新旧课标中的差异如何在新教材里呈现,需要考生密切关注。新增的知识点、和旧教材不一致的表述、典型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重要的实验和探究等,考生都应做好耐心细致的梳理与复习。

  第二,回归真题。最后阶段,考生要保持手感,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后有限时间内,建议考生更多回归真题,将近几年的高考整卷作为练习材料,从审题、答题、标准答案的分析等多个角度体会命题思路,感悟考查重点,警醒疏漏知识点。事实上,核心知识点、经典题型一定会在高考中反复出现。

  第三,回归错题。很多考生解题中存在惯性思维,且难以纠正。我在一线教学中发现,高三一年做了无数模拟卷,但不少考生依然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如审题不清、相似概念辨析不清等。事实上,失分点其实就是增分点。此时的考生需认真梳理重要模拟卷上的典型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对错题进行圈点批注,对典型错题做好归档工作,避免在高考中再发生类似错误,减少因失误带来的丢分。

  与此同时,我还想强调的是,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很多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考生的饮食起居是考前良好状态的重要保证,做好以下几点很关键:

  第一,时间调节。考前两周左右就要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让大脑的“兴奋点”尽量与高考时间完美契合。

  第二,劳逸结合。备考阶段每天最好都能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但不宜过于剧烈。同时,每天应设置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毕竟高考是非常消耗脑力和体力的一项活动。晚上不玩手机,不要熬夜,睡前可以听听轻音乐,看几篇美文,喝一杯热牛奶提升睡眠质量。

  第三,健康饮食。每天要确保摄入充足的糖类和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做到营养要均衡、烹调要适合自己平常口味,尽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来“提神醒脑”。

  第四,关注气候。春夏之交,气候变化多端,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考生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环境通风,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感染疾病影响考试。

  (本报记者 晋浩天)

  链接

  高招“三大专项计划”答问

  问题:“三大专项计划”招生对象分别针对哪些学生?

  解答:国家专项计划面向脱贫地区定向招生;地方专项计划面向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按照中央脱贫攻坚有关部署,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3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计划政策。

  问题:怎样了解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

  解答:实施区域的农村范围由各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考生可根据各省市招办发布的相关规定,查看具体实施区域。

  问题:专项计划定向招生是否意味着定向就业?

  解答:专项计划定向招生与就业无直接联系,并不是定向就业。

  问题:报考“三大专项计划”要注意什么?

  解答:从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整理)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探秘铁路编组站:“钢铁蜘蛛侠”这样织就行车网

      中新网南宁5月2日电(蒋雪林 李伊 李福明)“推进、减速、连接、停车……”对讲机里传来一条条指令,“1号请求进入车挡撤除防溜”,“1号请求进入车挡撤除防溜,调车长明白。”得到回应后,黄明甲按下“紧急停车”指令,有条不紊地撤除铁鞋,松开人力制动机,只听“咔擦”一声,闸链应声而落。  这是国铁南宁...

    时间:05-02
  • “五一”假期美丽乡村“流量”足引客来

      央视网消息:这个“五一”假期,农村消费市场火热。去乡村来一场露营、民宿之旅,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  一顶帐篷,三五亲朋好友,“五一”假期,这里的美丽乡村“流量”足。  在青岛市即墨区这个占地20多亩的露营基地,为了迎接“五一”露营游的小高峰,新增设了7个酒店型露营帐篷,即便如此,也早早被预订一...

    时间:05-02
  • 西安铁警:“一站式”服务护航旅客“五一”假期出行

      中新网西安5月2日电 (阿琳娜 王小东)“五一”小长假期间,西安铁路公安处全体民警坚守岗位一线,辖区各单位立足“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为旅客“保驾护航”,为全国来往陕西的游客营造平安有序温馨的出行环境。  从小长假前两日,西安火车站就迎来客流高峰,西安站派出所副所长...

    时间:05-02
  • 新疆喀什古城再添“风华” 旅行拍摄“火热”出圈

      中新网新疆喀什5月2日电(记者 孙亭文)今年“五一”假期,在新疆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喀什古城里,络绎不绝的人群中,不时会遇到摄影师带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旅拍游客,赶往彩虹巷、布袋巷等网红打卡点,又或者随意在一面墙、一扇门前,拍一套旅行写真,留下美好的时刻,“这组写真是对喀什古城最美好的回忆...

    时间:05-02
  • 森林里的“最美巡护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5月2日电 题:森林里的“最美巡护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作者 张玮 隋海涛  站一班岗,守一片林。5月2日一大早,记者循着护林员的脚步走进深山,触摸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坚韧和脉动。  森林“哨兵”:守好大门,守住绿色  “您好,请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并写明入山理由。”...

    时间:05-02
  • 广元剑门关推出多项免费服务 游客称“来值了”

      中新网广元5月2日电 (王春波 苗志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一首《蜀道难》,道尽了蜀道艰险。如今到四川广元剑阁县的游客只要能全文背诵这首《蜀道难》,就能奖给剑门关景区门票一张。  得知有这样的活动,成都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晨文在家准备了4天。5月1日,他凭实力在剑门关景区挑...

    时间:05-02
  • 通讯:藏身在黄河大峡谷中的骡驮轿:别样婚俗“五一”出彩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2日电 题:藏身在黄河大峡谷中的骡驮轿:别样婚俗“五一”出彩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喜婆婆,咱走了,鸣——锣,开——道……”  5月2日下午3点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景区一处开阔地,随着主持人特意拖长的声调,骡驮轿婚俗节目宣告开始。  “铛铛”“铛铛”……20多...

    时间:05-02
  •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 创业富乡亲

      中新网锡林郭勒5月2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创业富乡亲  作者 奥蓝  “人们都说,高雅回老家后,每天骑马、喂鱼、养花、带村民跳舞。不务正业!”5月初,小河沿周边的大片草场已有绿意,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高雅也忙得不可开交。这些天,她一边带着村民们开直播、推广当地土特产,...

    时间:05-02
  • 乡约福建:东山做大芦笋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福建东山5月2日电 (朱春燕 陈曦)眼下,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芦笋进入今年的第一次采收期,长在土里“白玉簪”长势喜人。  在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微风吹拂下,远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芦笋清香。在芦笋田地里,藏在沙地里的芦笋被农户“一刨一掘一折”采挖出来,农户黄龙妹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

    时间:05-02
  • “红苹果”变“金苹果” 山西大宁“一颗宁脆果”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中新网临汾5月2日电 题:“红苹果”变“金苹果” 山西大宁“一颗宁脆果”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作者 杨静  “目前正在整理果园、铺设地布,这样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减少果园杂草生长。”2日,在山西省大宁县曲峨镇白村的苹果园里,冯元明与村民们正在覆盖地布,“今年10月,果园中的100余亩‘宁脆’...

    时间:05-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