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为乡村注入活力 90后乡村规划师驻村记

2023-05-02 05:25:5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青年旅舍、公益书屋、露天剧场和活动中心,这些一般出现在城市里的配套设施出现在一个位于大山脚下的古村落里。小村落是怎么变的呢?这还得从2018年说起。那一年,90后女孩刘琳来到安徽天柱山脚下的万涧村,她和村民们说自己是从北京来的乡村规划师,要给这个古村落规划未来发展。从此她就住在了村里。

  刘琳有个习惯,会将每天的工作内容写在记录本上,如今已经写了30多本。乡村规划师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她的记录本上写了些什么内容?大城市来的小年轻能给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做好规划吗?对于她的到来,村民们一度议论纷纷。

  长期驻村 为村落发展出谋划策

  乡村规划师究竟是干什么的?原来,2017年,安徽省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刘琳是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派驻到这里的。乡村规划师不是画几张图纸、写几页方案就走,而是要长期住在村子里,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既要想办法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又要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还要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潜山市的万涧村有很多古建筑亟待保护。乡村规划师进村第一件事就是要改造老屋。

  2020年十一假期,刘琳从2号下午开始讨论改造方案,一直讨论到晚上10点返回休息。3号,与施工方一起去看老屋现场,之后继续讨论改造方案。在刘琳进村之后,陆续又有一些热爱乡村工作的年轻人,从天南海北来到万涧村,加入她的乡村规划师团队。

  老屋年久失修 村落空心化严重

  刘琳,1991年出生,五年前从北京来到万涧村,成了这里的乡村规划师。她可是带着任务来的。四川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她,进入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2017年,安徽省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潜山市的万涧村成为试点村落之一,2018年刘琳就被派来了这里。

  乡村规划师 刘琳:规划其实是偏统筹前瞻,事实上它真的是能够去统筹当下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乡村的发展路径。

  万涧村是天柱山脚下的一个传统古村落,在狭长地带,沿着溪流山涧,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古民居。这里的杨家老宅、杨家花屋等古建筑,已有400多年历史。刘琳刚到万涧村时,看到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荒草没膝的撂荒土地和年久失修的老屋。

  乡村规划师 刘琳:其实我老家本身也是农村的,我很清楚乡村的孩子经过学习,然后慢慢地远离乡土。让我真正的坚持说乡村的事儿可以干,其实是在我现在的单位。我认为从规划的视角,去介入乡村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 我记得2018年我刚来的时候,这个地方经常下雨,每一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拿着我的手机,去花屋、老屋拍那些快要倒的房子,我特别担心就是我还没做什么,它已经倒了。

  传统建筑保护性维修,是刘琳刚来到这里就着手去做的第一件事,要在“保护古村落传统风貌”和“提高村民宜居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刘琳和团队小伙伴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

  在刘琳看来,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现场协调,遇到问题时团队可以一起商量,最终都能想办法解决。而最让她头疼和无奈的,就是当初村民们的误解和质疑。

  然而,刘琳并没有因此灰心,她和伙伴们仔细琢磨,逐渐找到了打破误解的办法。他们开始走家入户,主动和村民们聊天,真诚交往。有位老人在村里干保洁,刘琳就帮着他一起干活,从此他们成了忘年交。

  记录本记录老屋改造工作的点点滴滴

  刘琳把自己在村子里经历的大事小情的都记到本子上,五年来,这样的笔记她写了30多本。

  改造老屋事务繁杂,一点一滴都被刘琳记在了记录本上。正是这种扎扎实实、真心实意的态度,让万涧村村民们真的把这些远道而来的乡村规划师当成自家人,放心把村落交给他们规划。

  规划师们各显专长 帮助村民增收

  一边进行老屋改造,另一边,规划师开始谋划着帮助村民们增收。团队里有一名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的年轻人,叫许浩。他提出把村里的撂荒地利用起来,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带领村民们种植金丝皇菊等农产品。另一名规划师孙艺鸣则擅长拍摄视频,正好可以承担农产品的推广工作

  他们先征得村干部的同意,组建起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名为“回味乡愁”。村民们可以用入股的形式进行参与,定期获得收益。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老芮,是土生土长的万涧村人,在外打拼了大半辈子,骨子里的“思乡情结”又让他回到了这里。

  回味乡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芮品高:我们在菊花田里面种菊花,上山采竹笋,最多的一年有1万多2万块钱。

  孙艺鸣在刘琳团队中负责宣传运营,当初她来到万涧村本想要拍一部关于中国乡村的纪录片,但拍着拍着,她便爱上这里、留了下来,加入乡村规划师的团队中。前不久,她开始筹划如何提高村里农产品的知名度,擅长拍视频的优势也发挥了作用。

  乡村规划师 刘琳:我们本身在做陪伴式的乡村规划,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去筛选一些合作团队,有建筑、有景观、有投融资,有各种农业的,我们其实打的是一个配合战,一步一步地带着村民跟上来,一起去做。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已经剥离开了建的过程,而是说我建、管、用,怎么样在地化可持续运营下去,因为村子还是村民的村子,它不应该成为游客的村子,而应该成为本地人的村子。

  帮助村民成立社团 陪伴式乡村规划

  村子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们收入增加了。规划师们开始布局如何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过得更快乐。规划师们为万涧村规划了一系列社团,老年协会、书屋小馆长办公室、诗歌协会、戏剧协会……为这些组织的发展规划了大致方向,希望实现高度村民互助,村民自治、社会共助的模式。在刘琳画下发展路径图两年之后的今天,这些一一落地了。

  维修老屋、添景造绿,在这群年轻规划师们的带动下,古老的村落越来越美。这里闲置的5000多平方米老屋,还被系统改造成了社区公共空间,有老年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还有青年旅社和旅游服务中心。看到村子发生着实实在在的新变化,刘琳他们成了如今村民们口中的“好孩子”。

  万涧村村民 李楠云:孩子在我们村里,帮我们家搞得是很好的,一切都是很棒的,我们就一直都想协助他们,很努力。

  乡村规划师们骑电动车、拿着喇叭喊,向村民们进行活动宣传。

  乡村规划师 陈雪梅:整个村子非常的狭长,村民也都是依着小河来修建的房子,所以我们如果不拿着喇叭去喊,可能我们在下涧办活动上涧的人压根就不知道。

  如今,在乡村规划师们的带动下,村民们一起努力,不仅让乡村建设发生着改变,大家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乡村规划师 刘琳:万涧村只有二三十个留守的孩子,在我看来就是这二三十个孩子,就是这个村子的希望,是可能以后有机会,会回到这个地方的。

  乡村规划师 陈雪梅:教育它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式的成长,就是跟他们一起慢慢成长。

  为青春留下记忆 为乡村注入活力

  看了乡村规划师和古村落的故事。我们理解了乡村规划师不只是规划建筑,建了之后要管,管了之后要可持续地用好。不是画一张很美的规划图丢给村民,而是陪伴式地和村民一起把规划变成现实。

  来到万涧村的刘琳已经开始介入到下一个乡村的规划工作当中。她的工作记录本描绘着湖北省丹江口市蔡湾村的未来。刘琳说,她希望以后能帮很多乡村进行规划,就像集邮一样,把这一个个规划建设后的“和美乡村”贴满自己的青春之路。(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五一”假期美丽乡村“流量”足引客来

      央视网消息:这个“五一”假期,农村消费市场火热。去乡村来一场露营、民宿之旅,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  一顶帐篷,三五亲朋好友,“五一”假期,这里的美丽乡村“流量”足。  在青岛市即墨区这个占地20多亩的露营基地,为了迎接“五一”露营游的小高峰,新增设了7个酒店型露营帐篷,即便如此,也早早被预订一...

    时间:05-02
  • 西安铁警:“一站式”服务护航旅客“五一”假期出行

      中新网西安5月2日电 (阿琳娜 王小东)“五一”小长假期间,西安铁路公安处全体民警坚守岗位一线,辖区各单位立足“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为旅客“保驾护航”,为全国来往陕西的游客营造平安有序温馨的出行环境。  从小长假前两日,西安火车站就迎来客流高峰,西安站派出所副所长...

    时间:05-02
  • 新疆喀什古城再添“风华” 旅行拍摄“火热”出圈

      中新网新疆喀什5月2日电(记者 孙亭文)今年“五一”假期,在新疆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喀什古城里,络绎不绝的人群中,不时会遇到摄影师带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旅拍游客,赶往彩虹巷、布袋巷等网红打卡点,又或者随意在一面墙、一扇门前,拍一套旅行写真,留下美好的时刻,“这组写真是对喀什古城最美好的回忆...

    时间:05-02
  • 森林里的“最美巡护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5月2日电 题:森林里的“最美巡护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作者 张玮 隋海涛  站一班岗,守一片林。5月2日一大早,记者循着护林员的脚步走进深山,触摸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坚韧和脉动。  森林“哨兵”:守好大门,守住绿色  “您好,请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并写明入山理由。”...

    时间:05-02
  • 广元剑门关推出多项免费服务 游客称“来值了”

      中新网广元5月2日电 (王春波 苗志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一首《蜀道难》,道尽了蜀道艰险。如今到四川广元剑阁县的游客只要能全文背诵这首《蜀道难》,就能奖给剑门关景区门票一张。  得知有这样的活动,成都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晨文在家准备了4天。5月1日,他凭实力在剑门关景区挑...

    时间:05-02
  • 通讯:藏身在黄河大峡谷中的骡驮轿:别样婚俗“五一”出彩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2日电 题:藏身在黄河大峡谷中的骡驮轿:别样婚俗“五一”出彩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喜婆婆,咱走了,鸣——锣,开——道……”  5月2日下午3点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景区一处开阔地,随着主持人特意拖长的声调,骡驮轿婚俗节目宣告开始。  “铛铛”“铛铛”……20多...

    时间:05-02
  •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 创业富乡亲

      中新网锡林郭勒5月2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创业富乡亲  作者 奥蓝  “人们都说,高雅回老家后,每天骑马、喂鱼、养花、带村民跳舞。不务正业!”5月初,小河沿周边的大片草场已有绿意,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高雅也忙得不可开交。这些天,她一边带着村民们开直播、推广当地土特产,...

    时间:05-02
  • 乡约福建:东山做大芦笋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福建东山5月2日电 (朱春燕 陈曦)眼下,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芦笋进入今年的第一次采收期,长在土里“白玉簪”长势喜人。  在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微风吹拂下,远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芦笋清香。在芦笋田地里,藏在沙地里的芦笋被农户“一刨一掘一折”采挖出来,农户黄龙妹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

    时间:05-02
  • “红苹果”变“金苹果” 山西大宁“一颗宁脆果”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中新网临汾5月2日电 题:“红苹果”变“金苹果” 山西大宁“一颗宁脆果”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作者 杨静  “目前正在整理果园、铺设地布,这样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减少果园杂草生长。”2日,在山西省大宁县曲峨镇白村的苹果园里,冯元明与村民们正在覆盖地布,“今年10月,果园中的100余亩‘宁脆’...

    时间:05-02
  • 大别山区郭窑村的“窑变”:让“盆景”变“风景”

      中新网信阳5月2日电 (杨大勇 阚力)瓦盆、陶碗、花盆……看着新鲜出炉的陶瓷,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商城县双椿铺镇郭窑村的村民喜笑颜开,如今这个被称为信阳市“最后的陶瓷村落”焕发出新生机。当地结合郭窑村的陶瓷文化,逐步打造成陶艺研学基地、陶艺体验基地、陶瓷展销基地、休闲旅游基地,让民间传统...

    时间:05-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