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一条“彩带”串起“三兴”——记者蹲点大运河天津段看杨柳青青

2023-05-01 23:01: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4月30日电(记者毛振华 宋瑞)“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一首悠扬的民谣,道出古时天津漕运的兴盛,也道出穿越历史的大运河繁华。

  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条流动的“彩带”,使沿岸物资和文化充分交流。得益于大运河的穿针引线,近年来,大运河天津段两岸呈现出文旅兴、生态兴、商贸兴的新貌。

  文旅兴:千年古镇传出新时代回响

  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千年古镇杨柳青,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步入古镇,民俗文化馆内琳琅满目的年画、剪纸等非遗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杨柳青年画DIY体验区,最是热闹。只见游客拿刷子蘸上些许墨汁,粉刷在木版上,红纸拓印,反复抹匀,年画轮廓跃然纸上。

  “年画制作体验吸引了不少亲子团、学研团,预约排到了5月底。”杨柳青民俗文化馆负责人夏婷说。

  杨柳青古镇因杨柳青年画闻名,曾经的漕运兴旺带来了丰富的年画题材。时至今日,“年画+旅游”的红利依旧释放。截至2022年底,全镇设有近80家年画作坊、60多家年画店铺。

  这其中,“玉成号”年画坊今年以来游客不断,店主张宏忙得不亦乐乎。“年画反映了时代变迁,比如今年最新设计的‘吉兔启祥瑞’等年画受到游客欢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夏婷感触颇深。“不少外地游客寻着年画来,带动了古镇旅游复苏。”

  如今,杨柳青古镇景区内近200家商铺正在营业,签新租、续旧租的小店店主越来越多。杨柳青镇镇长高庆锡说,通过盘活运河、年画文化资源,古镇正积极打造“年画之乡·运河明珠”文旅新品牌,让古镇的核心文旅产业更加“精致”。

  生态兴:保水护绿助力乡村振兴

  将一艘长约1米的无人小船放入大运河,待小船推开波浪驶向河道中央,蹲守在岸边的梅鹏蔚打开电脑,仔细查看无人船传送回来的声呐图像。

  梅鹏蔚是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研究室主任,他时常沿大运河及其支流开展河道巡查。“借助声呐无人船、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能清晰看到大运河水质明显提升。”

  京杭大运河在天津境内分为南运河、北运河两段,总长170多公里。得益于这些年下力气开展生态保护,运河两岸生机勃勃、一步一景。

  随着天气转暖,前不久,位于红桥区北运河畔的桃花堤迎来桃花盛放期,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拉开帷幕。在一片花海中,书画体验、美食市集等活动精彩不断,吸引大批游客踏青赏花。

  “我们的桃花堤,是久负盛名的津门胜景,是北运河上的一颗明珠。”红桥区文旅局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曹可润手持话筒,将桃花堤的过往娓娓道来。曹可润小学就在桃花堤旁的桃花园小学就读,桃花堤四溢的花香充满了童年的回忆。

  运河水滋养了两岸。如今,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已成为天津春季大型旅游文化综合活动之一。

  不只是桃花堤,武清区的北运河郊野公园、红桥区的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西青区的御河景观……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文化公园在天津建成,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运河周边生态改善,还撑起了乡村振兴。辛口镇党委书记马静说,当地远近闻名的特产沙窝萝卜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商贸兴:运河经济激发城市新活力

  “千家市远晨分集,两岸沙平夜退潮”。明清时期,天津运河是漕粮抵达京师的要道,在京杭大运河中处于枢纽地位。沿着水路通达四方的商贸繁华绵延至今,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辰区双街村沿大运河而建。穿过村中古色古香的牌坊,便是双街古街的各式商铺。两侧墙壁上生动刻画的壁画,讲述着明清时期双街人的临河生活。

  “运河哺育了双街村的祖祖辈辈。”双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春东说,2010年,双街村沿北运河,先后建成双街古街和紫御园,每到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来此“打卡”。以古街为中心发散开,双街村街道上人流不息,大型商超消费旺盛,一片现代化城镇的景象。

  大运河天津段下游的中北镇,一座座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落地。作为其中最早的一批,经营了11年、汇聚近2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永旺梦乐城天津中北店,最近人流如织。

  三岔河口周边的店铺云集,曹庄花市人群的熙熙攘攘,独流镇飘出的老醋香……一个又一个商贸点位勾勒出运河沿线商业带,进一步提升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感。

  “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西青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万松认为,随着时代发展,更要深入了解运河承载的文化内涵,将其传承好,从而繁荣运河周边文旅、商贸、艺术,赋能群众高品质生活,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西安铁警:“一站式”服务护航旅客“五一”假期出行

      中新网西安5月2日电 (阿琳娜 王小东)“五一”小长假期间,西安铁路公安处全体民警坚守岗位一线,辖区各单位立足“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为旅客“保驾护航”,为全国来往陕西的游客营造平安有序温馨的出行环境。  从小长假前两日,西安火车站就迎来客流高峰,西安站派出所副所长...

    时间:05-02
  • 新疆喀什古城再添“风华” 旅行拍摄“火热”出圈

      中新网新疆喀什5月2日电(记者 孙亭文)今年“五一”假期,在新疆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喀什古城里,络绎不绝的人群中,不时会遇到摄影师带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旅拍游客,赶往彩虹巷、布袋巷等网红打卡点,又或者随意在一面墙、一扇门前,拍一套旅行写真,留下美好的时刻,“这组写真是对喀什古城最美好的回忆...

    时间:05-02
  • 森林里的“最美巡护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5月2日电 题:森林里的“最美巡护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作者 张玮 隋海涛  站一班岗,守一片林。5月2日一大早,记者循着护林员的脚步走进深山,触摸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坚韧和脉动。  森林“哨兵”:守好大门,守住绿色  “您好,请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并写明入山理由。”...

    时间:05-02
  • 广元剑门关推出多项免费服务 游客称“来值了”

      中新网广元5月2日电 (王春波 苗志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一首《蜀道难》,道尽了蜀道艰险。如今到四川广元剑阁县的游客只要能全文背诵这首《蜀道难》,就能奖给剑门关景区门票一张。  得知有这样的活动,成都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晨文在家准备了4天。5月1日,他凭实力在剑门关景区挑...

    时间:05-02
  • 通讯:藏身在黄河大峡谷中的骡驮轿:别样婚俗“五一”出彩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2日电 题:藏身在黄河大峡谷中的骡驮轿:别样婚俗“五一”出彩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喜婆婆,咱走了,鸣——锣,开——道……”  5月2日下午3点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景区一处开阔地,随着主持人特意拖长的声调,骡驮轿婚俗节目宣告开始。  “铛铛”“铛铛”……20多...

    时间:05-02
  •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 创业富乡亲

      中新网锡林郭勒5月2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马背姑娘:驰马飒“河沿”创业富乡亲  作者 奥蓝  “人们都说,高雅回老家后,每天骑马、喂鱼、养花、带村民跳舞。不务正业!”5月初,小河沿周边的大片草场已有绿意,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高雅也忙得不可开交。这些天,她一边带着村民们开直播、推广当地土特产,...

    时间:05-02
  • 乡约福建:东山做大芦笋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福建东山5月2日电 (朱春燕 陈曦)眼下,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芦笋进入今年的第一次采收期,长在土里“白玉簪”长势喜人。  在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微风吹拂下,远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芦笋清香。在芦笋田地里,藏在沙地里的芦笋被农户“一刨一掘一折”采挖出来,农户黄龙妹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

    时间:05-02
  • “红苹果”变“金苹果” 山西大宁“一颗宁脆果”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中新网临汾5月2日电 题:“红苹果”变“金苹果” 山西大宁“一颗宁脆果”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作者 杨静  “目前正在整理果园、铺设地布,这样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减少果园杂草生长。”2日,在山西省大宁县曲峨镇白村的苹果园里,冯元明与村民们正在覆盖地布,“今年10月,果园中的100余亩‘宁脆’...

    时间:05-02
  • 大别山区郭窑村的“窑变”:让“盆景”变“风景”

      中新网信阳5月2日电 (杨大勇 阚力)瓦盆、陶碗、花盆……看着新鲜出炉的陶瓷,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商城县双椿铺镇郭窑村的村民喜笑颜开,如今这个被称为信阳市“最后的陶瓷村落”焕发出新生机。当地结合郭窑村的陶瓷文化,逐步打造成陶艺研学基地、陶艺体验基地、陶瓷展销基地、休闲旅游基地,让民间传统...

    时间:05-02
  • 广西柳州开通“夜宵美食公交”专线 便利游客“打卡”夜市

      中新网柳州5月2日电 (林馨 刘俊聪)“五一”假期,广西柳州市各大夜市人头攒动,各地吃货前来“打卡”。为方便游客逛夜市、吃夜宵,柳州开通“夜宵美食公交”专线,一站直达柳州各大热门夜市。  连日来,各地游客因“网红小吃”螺蛳粉,慕名前来柳州。夜幕降临,柳州的夜生活刚刚拉开帷幕,各大夜市里,螺蛳粉、...

    时间:05-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