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古人如何吃烧烤?博物馆里的文物告诉你

2023-04-28 14:13:43

来源:扬子晚报

  “肉串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

  老祖宗们也这么吃烧烤吗?博物馆里的文物告诉你

  淄博烧烤火出圈。在烧得通红的火炉上放上一把子肉串,再整一把灵魂孜然辣椒面,小饼一卷,大呼过瘾。如今烧烤遍布全国,还有不少地方发展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烤串品类:西北派粗犷风的新疆红柳烤肉、东北派海陆都吃的锦州烧烤、西南派啥都能烤的云南烧烤、东南派精致海鲜的广东烧烤……当然,还有烧烤发源地之一的徐州烧烤。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怎么撸串儿?博物馆里的文物告诉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汉画像石记录 徐州先民们是这样撸串儿的

  要看徐州先民们怎么吃烧烤,那还得去一趟徐州博物馆,这座城市打汉代就有了烧烤“三件套”,老祖宗们“十个腰子十个球,大呼辣椒大呼油”豪迈派烧烤风格也延续至今。但是古人吃烧烤的场景到底是怎样的呢?图像记录就藏在徐州的汉画像石中。

  徐州博物馆汉画馆办公室副主任陈钊告诉记者,在徐州博物馆的主陈列楼中就有个“烤盆”,其用途推测除了烤火取暖外,也是烤肉用具,主陈列楼中还有一块包含烧烤内容的汉画像石,在汉画馆内还有四块画像石也描绘了古人吃烤肉的场面。

  最典型的、存有烧烤饮食记录的是一块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石,这块画像石出土于铜山汉王东沿村,高78cm,宽70cm,厚25cm,使用的是平面剔地浅浮雕的技法雕刻。画面一共分为三层,最上面一层刻有两个人,位于中间的人手持一把长刀,正在案上切肉,右边的人一手持便面煽火,一手持烤串在做烧烤,左上角悬挂一些肉类食物,最左侧有一只被捆住四蹄等待宰杀的羊;中间一层也有两人,左边一人坐在炉灶前,右边一人站在水井前汲水,画面上还有一些耳杯等器物;最下面一层为车马出行的场面。在这块汉画像石中我们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咱们如今吃烤肉差不多,羊肉是上烤炉的最佳选择之一,画中的人将肉切块,串在签上,然后放在火上烤,和如今咱们的吃法大差不离的。

  虽然烹饪的方式差不多,但我们如果真的穿越回了汉代,恐怕也还吃不惯汉代版的烤串,陈钊介绍,和现代相比,汉代的烹饪方式已经和现代基本差不多了,但口味和今天不太一样,从考古和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是没有现在那么多香料,“因为当时西域引进的香料还没有普及全国。比如说煮肉,就是煮白条肉,然后蘸酱吃。我推测烤肉也类似,烤好的肉蘸酱吃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在徐州还出土过肉酱、马蹄酱等。”现在吃烤肉也有蘸酱的吃法,但在食材处理中香料必不可少,尤其是来自西域的孜然,汉代人的烤肉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或许下回吃烤肉的时候,不撒香料吃吃看就知道了。

  烤串儿小史 一串美味的烧烤是怎么来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徐州并不能称之为烧烤的起源地,而应该称之为最早开始记录烧烤这种饮食的地方。以火烤肉至熟,这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熟食烹饪方式,烧烤也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美食之一,用火烧烤加工食物的方式也是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生活的标志之一。考古发现,早在6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遗址中就发现过不少被火烧过的动物骨头遗存,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嘉兴马家浜文化遗址中还出土过陶制长条形烧火架,其功能就被推测为类似于今天使用的烧烤架。

  到商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资料的丰富,烧烤的方法也开始升级,烤肉有了专门的称法“炙”,《礼记》记载:“炙,贯之火上也。”也就是把肉串起来放在火上烧。不过那时候的烧烤是贵族专供,也是祭祀用品,比如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曾出土过一件烧烤器,由上盘下炉组成,炉作浅盘形,敞口平底,下有三足,出土时炉内尚有十几块未烧过的木炭,曾侯乙的日常菜谱中多半也有烤肉这么一道菜。

  汉代起烧烤才真正作为一种美食普及开来,据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常以烧烤鹿肝生肚下酒”,比如在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墓出土的云纹漆案上就放置着饮酒的漆卮和漆耳杯、五个盛装食物的小漆盘还有竹筷,出土的辛追家食谱里也记载有牛炙、牛劦炙、豕炙、鹿炙、炙鸡、烤鲫鱼等烧烤美食。宁夏中卫常乐汉墓还曾出土过汉代的羊肉串,棺前的漆盒里还发现了三个类似“饼”的谷物制品,该墓中还出土了一册墨书,上面写着“闾丘入厨十枚”,注明这些东西是一个叫闾丘的人送给墓主人的祭品,这么来看,烤串配小饼的吃法没准汉代就已经有了。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烧烤还不是如今的街头美食,只有贵族才实现了“烧烤自由”。 东汉晚期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就刻画了当时贵族的后厨是怎么做烧烤的:两个仆人在烤炉前,一个人拿着用签子串好的肉,一个人拿着扇子控制火候,这不就妥妥的大排档场景吗?

  可以发现,从汉代起,烧烤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烧烤食材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单单是简单的牛肉、羊肉了,还出现了烤鱼、烤兔子等。据陈钊介绍,在汉代,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是汉代饮食变得丰富的物质基础,仅以徐州出土的汉墓文物和汉画像石记载来看,汉代已经有了稻米、小麦、谷子、高粱等主食作物,猪、牛、羊、鸡、鸭、鹅、鱼也是样样不缺,调味品制作技艺也有了很大进步,比如豆酱、麦酱、虾酱、胡椒、麻油等,还有了米酒、葡萄酒等饮品。

  从一种宗教祭祀食品到贵族阶层的专属美食再到街巷中的烟火气,一串烧烤串起了千年沉淀的饮食文明,一手撸串一手酒,吃的是烧烤的焦香,品的是历史的厚重。(沈昭 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生活走上舞台 新疆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为何能吸引观众?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8日电 (左丹丹)在新疆,只要是在蒙古族民众聚居的地方,每逢喜庆节日、婚礼宴会、家庭聚会等活动,就能听到动人心弦的民歌,欣赏到传统的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托布秀尔乐器所弹奏出来的音乐节奏,能够让舞蹈的动作更加有表现力”。前不久,记者在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

    时间:04-28
  • 大型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月季花城”南阳

      中新网4月28日电 (记者 陈溯)28日,大型主题公益系列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开幕式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南阳素有“月季花城”的美誉,是“中国月季之乡”和世界月季...

    时间:04-28
  • 农民乐团、中药香包……马庄村走出了自己的“文化兴村”路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里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果颇丰、代表性强。4月22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

    时间:04-28
  • “观鸟热”带旺农家乐 广西龙州县弄岗村“鸟窝”变“金窝”

      中新网崇左4月28日电 题:“观鸟热”带旺农家乐 广西龙州县弄岗村“鸟窝”变“金窝”  作者 韦露 岳浩 陈海堂 廖柳伶  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逐卜乡弄岗村陇亨屯,毗邻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大山深处,远离城市,却是弄岗穗鹛、印支绿鹊等“明星鸟种”的汇聚地,也是海内外观鸟圈、摄影...

    时间:04-28
  • “提供逾2000个岗位” 乌鲁木齐举办特色产业专场招聘会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8日电 (王小军 周璇)28日,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哈密市专场招聘会在乌鲁木齐市成功举办,53家企事业单位为求职者提供2301个岗位。  活动现场设立了招聘区、政策宣传区、职业指导区、综合服务区,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同时在中国新疆人才网举办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

    时间:04-28
  • “民歌大观”走进西双版纳:音乐“唱通”中老两国民心

      中新网西双版纳4月28日电 (记者 缪超)“朝辞春城彩云间,坐着高铁去看海……”4月28日,“民歌大观”第九期《坐着高铁去看海》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走进与老挝接壤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通过音乐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老挝民众间的相互了解。  蜿蜒数千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从中国青藏高原出...

    时间:04-28
  • 北京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98% 自主分类习惯逐步养成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徐婧)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全品类、全链条、全覆盖原则推动实施垃圾分类。当前,北京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到98%以上。  记者28日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获悉,北京坚持系统治理,聚焦“...

    时间:04-28
  • 安徽黄山日最大承载量调整为4万人

      中新网安徽黄山4月28日电 (刘浩)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28日消息,该景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经黄山市人民政府核准,现将黄山风景区日最大承载量调整为4万人。  其中冬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日最大承载量为3万人。  实际执行中将根据生态保护、接待能力及天气状...

    时间:04-28
  • 边城呼玛开江主题文化周启幕:赏美景品江鱼观鄂伦春祈福

      中新网大兴安岭4月28日电(王婷 记者姜辉)赏跑冰排美景,品开江鱼美味,观鄂伦春祈福。28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江畔公园内彩旗招展,人头攒动,以“南有钱塘观潮,北有呼玛开江”之“开放呼玛,江迎天下”为主题的呼玛县第十届开江主题文化周活动正式启幕。  本届开江主题文化周活动丰富多彩,重头戏当属...

    时间:04-28
  • 湖北省启动百万大学生留鄂创业安居行动

      中新网武汉4月28日电 (记者 张芹)湖北省百万大学生留鄂创业安居行动启动仪式28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以“宜居湖北 才聚荆楚”为主题。  百万大学生留鄂创业安居行动着力于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致力于将湖北打造成“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的人才沃土和创新高地。...

    时间:04-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