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工人评“教授” 职业“天花板”这样打破

2023-04-28 06:09:2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观察】

  编者按

  近日,各地一些产业工人、技能人才评上正高级职称、成为“工人教授”的话题持续引发热议。这一变化背后,是我国人才理念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在产业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技能人才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如何为其发展破除职业壁垒,促进人才资源高效配置?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高技能人才评职称”的话题。

  他年纪不大,却早已是“全国技术能手”,数百位青年口中的“师傅”;他学历不高,却评上了正高级工程师,“完成了一件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回想起自己评上高级职称的那个瞬间,山东青岛中启胶建集团钢筋工人宋德强笑了:“工友们一听说,都轰动了,感觉比我还兴奋。”让他们感到喜悦的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突破”,更让产业工人群体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多重可能、广阔空间。

  近年来,为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制度,党和国家新政迭出——

  2018年,发布《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2021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2022年3月,技能人才“新八级工”制度正式实施,特级技师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则待遇更高……各地相继出台具体细则、推动政策落地,为很多像宋德强一样肯钻研、有本事的工人搭建起更大的舞台。

  贯通:打破“单通道” 构建“立交桥”

  17岁时,初中毕业的宋德强站在了人生路口上。几经周折,他终于谋到了一份绑扎钢筋的生计。“别人看来,没黑没白地‘绑’在工地上,能有什么前途!”可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还被工友送了个绰号——“一根筋”。

  带着一股倔劲儿,他常在工地泡上一两天,没日没夜地钻研一道程序;为了保证每架钢梁万无一失,从下料、加工到成形,他拿着图纸挨个检查……千锤百炼中,宋德强成了工程行业的好把式,“全国优秀农民工”“山东省首席技师”等殊荣接踵而至。

  当年的“一根筋”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工匠”,但,有个遗憾在他心中盘桓了好几年:“产业工人再有本事,也很难像技术人员一样搞研发、做管理,总有些施展不开。”

  “按照以前的职业发展路径,绝大部分技能人才一辈子只能固定在某个工种上,沿着‘单通道’一条道跑到黑。”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刘铁说。

  长期以来,我国对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执行不同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两者对应的待遇不同,且难以贯通。“技能类与技术类资历序列之间缺乏横向衔接,技能人才职业通道狭窄、路径单一,形成了‘职业天花板’现象。”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童天表示。

  反观现实发展,工业生产方式不断更新迭代,两类人才从事的一些岗位界限越来越模糊。

  “尤其是在航天、军工、电子等领域,不少技能人才从事的工作带有研究性质,而技术人员也参与一线操作,技师与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差异逐渐缩小,并呈现深度融合趋势。”一些受访者认为。

  产业工人的呼声与时代进步的节奏交织、融合,一场打通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的实践日渐深入。例如,江苏省苏州市成立全国首个高技能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门为高技能人才组织专项评审。山东省在技工院校内部打通两类人才的双向评价通道,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院校的职称评审,为其职业发展架起“立交桥”。

  “这类举措致力于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对于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说,2021年底,我国共有1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取得了职称。

  如今,宋德强、刘铁都已拿到期盼已久的“小红本”,上面印着“高级工程师”几个大字。“有了认可度和荣誉感,那还不更得鼓足干劲?新时代,咱们工人更有力量。”宋德强说。

  评价:避免“一刀切” 晋级凭本事

  深夜,刘铁仍在伏案看书,职称面试的资料上满是密密匝匝的笔迹,勾画着红的、蓝的波浪线。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他终于闯到了面试环节。

  “面试场上,几个评委齐刷刷坐成一排。”刘铁说,不紧张是假的,但自己把机械原理的书籍都看过了,再加上10多年一线生产经验,心里有谱。

  不出所料,评委问了“螺栓的防松方式,齿轮的失效形式,机械设备装配的顺序要求”等问题,“都是平常会遇到的情况,处理过不知多少次,自然能应对”。最终,他“闯关”成功,成为鞍钢机械专业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

  江苏亨通光电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轩传吴曾参与过一次机械专业的职称评审,身份是现场评委。

  “实际生产中的能力与贡献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轩传吴举例说,“一位参评者在某项目中是第二或第三参与者,我们会请他具体回答‘负责哪个环节、专利内容是什么、技术路径有哪些’等问题。有技术沉淀的工人可以讲得很细致,小到一个螺丝怎么拧、一个盘扣怎么调整,都能说得明白透彻。”

  这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的评审标准高度契合:淡化学历条件,强化技能贡献,突出技能创效。

  “比如,技师、高级技师取得职业技能等级一定年限后,就可以相应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不受原始学历限制。评审中,我们重视成果转化、解决难题、工艺改进等能力,将创新成果的分值定到了40%的权重。如果能以第一作者身份总结公司的特色技能操作法,可以计40分,相当于专技人员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数。”轩传吴举例说。

  记者翻阅了中央与地方有关畅通两类人才职称评定的规定,发现几乎都对“完善相应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解释,“破除学历、论文限制”“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评定重点”等内容被普遍强调。

  李万君,中国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焊接工人,手握一支焊枪,见证了中国铁路由“绿皮车”到“和谐号”再到“复兴号”的嬗变过程。他告诉记者,30多年来,自己完成了百余次技术攻关,有二十多项国家专利,最终破格评上正高级工程师,并作为高技能人才在高校任教。后来,还申报了高教系列职称,成为“工人教授”。

  据悉,很多地方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中作出贡献,有绝招、绝活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或是获得全国、省部级技能大奖的高技能人才建立职称评定“快车道”,可直接参评副高、正高职称。

  激活:有位者当有为 释放集群效应

  评上高级职称后,宋德强发现工资卡里每月多了1000元。“公司为获取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工人分别增加每月150元、600元、1000元津贴,还有股权、期权等多项激励办法,让大家更有闯劲。”

  “工资薪酬也跟着提升,都是实打实的红利。”李万君说,高级工程师的待遇与公司高管一样,收入可观。

  “打破职业‘天花板’后,高技能人才享有更多发展机会。”亨通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村表示,这些一线职工走上管理岗位后,对基层的管理普遍更接地气、更加务实,值得期待。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技能人才评职称,不单要看增“量”,更要注重“质”变,要立足长远谋划人才管理制度中培训、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举措,推动多轨制、多元化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真正让有位者有为,充分释放“工匠集群”效应,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多活力。

  评上正高级工程师后,宋德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成立了钢筋班组,把自己琢磨出来的门道传授给年轻人。如今,这个班组已有150人,60多人获得了中高级技师资格证书。宋刚刚就是他徒弟中的一位,也是“全国技术能手”,风里来雨里去地跟师傅学手艺,印象尤深的一句话就是“一根钢条,就像人的脊梁。脊梁不能歪,人才立得住;钢筋扎得牢,大厦才坚固”。而他,又把这句话传给了自己的徒弟,力争带出来更多技术能手。

  李万君深知,只有将技术传下去,才能让人才泉源涌出汩汩活水。在“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里,他累计组织培训400多次,培训焊工2万多人次。他还常常走上职业院校的三尺讲台,讲述大国工匠的故事,点燃青年的希望。

  从一名机械点检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刘铁心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于是,他发起成立青年高技能人才协会,日常开展焊接、装配、机器人控制等培训练习,让大家相互切磋。此外,由他带领的创新团队已累计完成技术攻关230多项,为企业创收8000多万元。

  “要重视人才的业绩贡献、知识贡献与团队贡献。”李谷村认为,应鼓励他们牵头研发项目,突破更多核心技术;引导其实现岗位经验的“萃取”,把所在岗位核心技能转化为课程、制度和流程表单,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培养其“传帮带”的意识,担负起培养青年人才的责任。

  在调研中,童天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行业正整合跨区域、跨工种、跨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展培训、研修、攻关等活动,深度参与重大项目攻关、申报专利、人才梯队建设规划等工作,充分释放了人才活力,提升了管理和经济效益。“只有让人才智识竞相迸发,才能为制造强国注入无限力量。”他满怀感慨。

  (本报记者 李晓)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苏雁、刘艳杰、邱玥、王斯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官方:五一假期沙尘天气总体较弱 5月预计将有2-3次沙尘天气

      中新网4月28日电 中国气象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会上表示,“五一”假期期间,沙尘天气总体较弱,但西北部分地区仍有沙尘天气影响。5月,预计将有2-3次沙尘天气过程。  会上有记者提问:感觉今年沙尘天气开始更早,比往年更多,今年整个沙尘情况和近年常年相比是怎么样的?偏多的原...

    时间:04-28
  • 重庆民心佳园夜市搬“新家”迎“五一”

      中新网重庆4月28日电 题:重庆民心佳园夜市搬“新家”迎“五一”  作者 黄维正  翻飞的锅铲,滋滋作响的铁板,孜然混合着麻辣的辛香,刺激着食客的味蕾,让忙碌一天的人们路过时胃口大开,不自觉地驻足停留。  “老板,来2串豆干、2串苕皮……”从北京慕名而来的游客陈先生一连点了多份烧烤。“最近山...

    时间:04-28
  • 【光明时评】高校思政课 喜闻乐见才能更有精气神

      作者:李玉滑  2023年4月20日,在云南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勉励云南大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04-28
  • 30小时跟踪 我国首次迁地保护长江江豚放归 专家:目前或已适应新环境

      据湖北省林业局消息,4月25日,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头经过两年野化训练穿着“保护背心”的长江江豚首次被放归长江。与此同时,科研工作者对放归后的长江江豚进行了不间断地监控保护,并从群聚适应性、环境影响性及水域适应性等多方面进行监测,实时掌握长...

    时间:04-28
  • “五一”假日运输提前部署 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五一”假期临近,针对即将到来的大客流,交通部门提前部署,增加运力、优化服务,确保旅客安全有序出行。  全国铁路“五一”假期运输今天(4月27日)启动,至5月4日,为期8天。其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预计日均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

    时间:04-28
  • 北京假期首日北风劲吹 外出仍需防风防沙

      北京今天午后阵风加大伴扬沙 假期首日北风劲吹外出仍需防风防沙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4月28日)早晨,北京大部有轻雾,白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最高气温25℃,午后风力加大,阵风7级,局地有扬沙。预计五一小长假首日,北京北风仍将在线,阵风6、7级,午后或有扬沙,出行需注意防护。  今晨5时左右,南郊观象台气温为1...

    时间:04-28
  • 五一假期全国露营天气指数地图出炉 看哪里适合原地“躺平”

      中国天气网讯 “五一”假期将至,旅游市场一片火爆,你想好去哪儿玩儿了吗?除了长线旅游,很多朋友更倾向周边游,选择在大自然中“躺平”——于是露营火了。“五一”假期的天气适合露营吗?来看五一假期全国露营天气指数地图。  在大自然中“躺平” 哪些地方适宜露营?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

    时间:04-28
  • 江南华南将有较强降雨过程 北方地区将有大风降温和沙尘天气

      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8日,贵州东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大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28日至29日,受冷空气大风影响,北方地区将有大风降温和沙尘天气。  江南华南将有较强降雨过程  4月28日08时至29日08时,贵州东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大部、...

    时间:04-28
  • “五一”这些景点已约满,别跑空!

      “五一”假期在即,出游的热潮已经开始。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泰山景区等多个热门旅游景点“五一”假期期间的门票已售罄或部分售罄,要去以下这些景点的游客请注意,别跑空↓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购票小程序显示,故宫博物院4月28日至5月3日的门票已经约满。同时,从26日开始,将午门外东侧的...

    时间:04-28
  • “乙类乙管”后的首个“五一”假期,如何安全出游?

      新闻1+1丨“五一”假期,如何安全出游?  “乙类乙管”后的首个“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时隔 3 年,今年能放心出游了吗?总体上,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型疫情的可能性较小。酒店订单爆满,各地文旅部门严阵以待。今年五一假期,如何应对?一起来看。  哪类人群要格外注意?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

    时间:04-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