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规范打卡内容发布与传播 别让社交媒体平台成危险“秀场”

2023-04-21 02:30:36

来源:科技日报

  网络上的部分打卡行为可能引起他人尤其是部分鉴别能力不强的群体的模仿。对于鉴别能力不强的群体来说,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主播或网红就像“老师”一般,其行为无论是否危险,都可能被视为值得模仿的对象。

  ◎实习记者 李诏宇

  在闲暇的周末或休假时间,人们往往愿意离开喧嚣的城市,前往各种旅游景点放松身心。在旅游过程中,前往一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热度较高的“网红”地点游览、拍照,完成“打卡”,成为许多人的行程之一。

  然而,在这种打卡行为背后,可能暗藏风险。

  前几天,一块石头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据了解,该岩石位于悬崖旁,因其位置险峻而被称为“试胆石”。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被曝光后,它迅速成为了知名网红地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出于安全考虑,当地有关部门不得不将“试胆石”拆除。

  4月17日,有专家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试胆石”本无罪,有关社交媒体平台应切实承担起管理和监督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范类似暗藏危险的网红点打卡行为带来安全隐患。

  网红打卡地或暗藏风险

  “当游客在一些网红景点游玩时,可能只顾拍摄(照)效果,而不顾安全风险,硬要去悬崖、河道、矿洞等一些危险的地方拍照打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陶盈表示。

  陶盈介绍,类似在“试胆石”上拍照的危险打卡行为并非孤例。相比“试胆石”事件的有惊无险,有些危险行为已经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例如,2019年某网红打卡地,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造成了13名进入峡谷的游客遇难。

  一般来说,网友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或提升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而在网红点进行打卡。。“显然,出于这样的目的而置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于不顾,是绝对不应该提倡的。” 陶盈说。

  陶盈指出,在危险网红点打卡有可能危害行为者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财产损失、受伤乃至死亡等危害性后果。还有可能引起他人尤其是部分鉴别能力不强的群体的模仿。对于鉴别能力不强的群体来说,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主播或网红就像“老师”一般,其行为无论是否危险,都可能被视为值得模仿的对象。

  在危险网红点打卡不仅可能对他人的生命产生潜在性威胁,更有可能触犯民法典等有关法律。

  “治理此类危险打卡行为,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陶盈表示。

  据了解,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技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规律和趋势,可以有效地监测有关危险打卡的内容,提高监管的效率与精确度;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网络信息预警系统,可以在监测到相关热点事件后,及时向公众发送警示信息,引导公众远离相关危险行为。

  社交媒体平台应做好监管治理

  此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时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也是管网治网的重要目标。危险网红地点打卡作为典型的互联网不文明行为,对其进行治理刻不容缓。

  “治理危险打卡,需要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发力。”陶盈说,“其中,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有关网络信息的重要发布平台,对于危险打卡行为的监管和治理当仁不让。”

  社交媒体平台对于发布于其上的危险打卡行为负有审查的监管义务。“这种审查不仅包括发布流程、发布信息填报等形式上的审查,更应该是基于高度注意义务的全面审查。”陶盈表示,“基于报偿理论和危险控制理论,社交媒体平台对于危险打卡等具有危害性或潜在危害性的发布内容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对于因为怠于履行监管责任而产生的涉及危险网红地点打卡的危害后果,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基于自身过错承担与过错程度和原因相应的责任。”

  陶盈指出,社交媒体平台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手段,为危险打卡的治理贡献独特的平台力量。“对于一些有可能具有危险性的内容,比如在悬崖边拍照、深入无人的森林等,平台应该在相应的发帖(视频)中做好标识,提醒观众此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于上述行为,平台还应该调整有关算法,减少推荐的比重,避免过度传播,造成不良的传播导向;当危险打卡内容受到用户举报之后,平台应该在科学评估后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防止影响扩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浙江为市场主体减免处罚1.6亿元

      中新网杭州4月21日电(奚金燕 朱睿)21日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浙江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出台实施一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案件2600余件,减轻处罚案件3400余件,共减免金额约1.6亿余元。  早在2019年,为进一步优...

    时间:04-21
  • 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全面开湖

      中新网哈尔滨4月21日电(于金鑫 王璐璐 记者 王妮娜)大地回暖,春草萌动。4月21日,冰封了近半年之久的兴凯湖褪去“冰衣”,已全面开湖。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面积4380平方公里,北部三分之一属于中国,南部三分之二属于俄罗斯,是中俄最大界湖。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兴凯湖的冰封期。兴凯湖开湖...

    时间:04-21
  • 黑龙江:“表土剥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新网大庆4月21日电 题:黑龙江:“表土剥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新网记者 姜辉  “谷雨”刚过,黑龙江省各地都在抢抓农时,全力春播。在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双榆树村跨省域国家统筹补充耕地项目现场,60多亩黑黝黝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准备播种。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通过技术改...

    时间:04-21
  • 重庆推出肿瘤防治系列动漫短片 提高民众防癌抗癌意识

      中新网重庆4月21日电(记者贾楠)记者21日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推出《胖熊医生谈肿瘤防治》系列动漫短片,就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癌症的预防和筛查进行科普,并对网络癌症谣言进行辟谣,帮助公众正确提高防癌抗癌的意识。  根据重庆市最新报告肿瘤新发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发病...

    时间:04-21
  • 城市里的“守书人”:只为人与书的惊喜相遇

      中新网武汉4月21日电 题:城市里的“守书人”:只为人与书的惊喜相遇  作者 武一力  49岁的马成勇在武汉经营着一家专营二手书的旧书社。近日,当得知记者想要前来探访时,他欣然答应,“宣传读书,是好事。”  书社名“泉之”,意为“知识如泉水,源源不断”。它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青龙巷,南靠黄鹤楼,西接...

    时间:04-21
  • 北京举办“首都版权之夜” 探索版权线下互动新形式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徐婧) “2022年北京市版权十件大事”展示保护成果、“首都版权之夜”邀公众感受版权对传统文化赋能……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在全市组织开展“4·26”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  宣传周期间,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版权局)会同世界知识产...

    时间:04-21
  • 海外华媒走进成都温江 聚焦“两河一心”文旅新空间

      中新网成都4月21日电 (王利文 祝欢)“呜……”小火车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金马河沿岸的鲁家滩湿地公园中缓缓行驶。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绿道上,跑步和骑自行车的市民络绎不绝。鲁家滩湿地公园的美景被小火车动态相连,为沿线消费新场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副总裁杨军不禁感叹,...

    时间:04-21
  • 近百名台湾同胞赴桂参访 与广西民众欢度“壮族三月三”

      中新网南宁4月21日电(蒋雪林 王以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廖品琥20日晚在南宁会见台湾民意代表傅崐萁、孔文吉及台湾台东县议会副议长林琮翰等一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明彪陪同会见。  傅崐萁一行将和近百名台湾同胞一起,出席2023年中华一家亲——桂台各民族欢度“壮族三月三”活动...

    时间:04-21
  •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开工建设

      中新网广州4月21日电 (记者 王坚)记者21日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于20日正式开工建设。下一步,该厅将集中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工程全面建设。  在该工程B1施工标段郑村倒虹吸出口施工现场,多台大型设备忙碌运转,数十名工人正在隧洞上方进行浇筑施工作业。目前,该工程43家...

    时间:04-21
  • 珠江流域联合开展2023年超标洪水水文应急监测演练

      中新网广州4月21日电 (记者 王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21日发布消息称,该委联合相关部门在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至高要干流河段以及区间的重要支流上,首次开展2023年珠江流域超标洪水水文应急监测演练。  珠江委介绍,此次演练背景模拟西江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西江中下游河段出现...

    时间:04-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