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

2023-04-13 13:4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韩冬野 李牧 汤睿 于里涵)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简称“移植仿生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400多名海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

  今天,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怀指导下,清华器官移植临床学科踔厉奋发,为研究院提供坚实的临床支撑。自2018年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先后获得全部六种实体器官移植资质,构建起以肝脏移植为引领,肝、肾移植高质量快速发展,心、肺、小肠移植特色化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器官移植中心。除各类常规器官移植手术,中心还开展包括极危重超低体重婴儿亲体肝移植,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慢性移植物失功再次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自体小肠移植,以及国内首例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等复杂疑难手术。为开展高质量医学研究,业已建立起了国家肝胆疾病标准数据库和清华大学临床生物样本资源中心。器官移植临床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和科技瓶颈,研究院的成立,将为突破临床医学难题注入新动能。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回顾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理念并指出,当前处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清华大学正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模式,清华医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移植仿生院成立于这个大背景之下,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作出清华贡献。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表示,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再生医学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前沿领域,清华大学引领性地提出临床驱动型医工结合式的新医科发展模式,希望移植仿生院的建设能推动产出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惠及中国众多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顾问委员会主席黄洁夫表示,清华大学的临床器官移植已经展示出雄厚的技术实力,医学学科特别是在医工结合的基础上,从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上发力,是医学发展最好的突破口。希望充分利用和支持清华移植仿生院这个平台,为发展国家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作出清华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指出,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交融,特别是在前沿领域和高端医疗技术实现医工合作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新医科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是一个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清华大学成立移植仿生院,锚定这个尖端医学领域勠力深耕,是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进一步整合优质学术资源,系统集成,创新突破,着力破解制约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助力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移植仿生院院长董家鸿表示,移植仿生院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国际科学前沿建立的清华大学校级实体科研机构,汇聚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精密仪器、材料科学、数智科技、医疗管理和医学法学等多个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将以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新医科发展模式,着力攻克制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瓶颈问题,打造引领全球的移植与仿生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国家行业治理的高端智库。目前,研究院已经确定了六大研究方向,包括移植生物学,移植肿瘤学,器官再生修复,器官仿生工程,组织工程,移植伦理与法治。

  当天,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OPO人员职业发展与关爱专项基金项目启动。

  在“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国际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共研前沿医学。论坛特设的“器官移植院士论坛”环节,六位重量级院士先后进行主题报告;“器官移植国际前沿论道”环节,海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学术分享。此外,海内外专家共研“器官移植社会治理”“器官移植基础与临床”“器官再生与仿生”“器官移植圆桌论坛”等热点问题,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航天科工首次展出系列化三维地形测绘雷达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马帅莎)4月13日,第十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首次展出轻小型无人机载Ka波段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简称“Mini-InSAR”)和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简称“毫米波InSAR”),两款雷达可以提供1:5000和1:10000标准比例尺三维地形测绘。  据介绍,这...

    时间:04-13
  • 广西启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 扩大就业惠民生

      中新网南宁4月13日电(戚海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3日介绍,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和扩大就业,广西多个部门联合举办广西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建供需交流平台。  2023年广西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服务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专场招聘会近日在广西钦州市...

    时间:04-13
  • 西藏普兰:向42名戍边卫国民警颁发纪念章

      中新网拉萨4月13日电 (钟悦祺)12日,西藏普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举办戍守边疆纪念章颁发仪式,向42名普兰移民管理警察颁发了戍守边疆纪念章,感谢他们始终牢记戍边使命,忠诚履职尽责,为普兰口岸长期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图为获得铜质纪念章的民警杨军。 格热 摄  颁发仪式上,宣读了授予戍守边疆纪念章...

    时间:04-13
  • 山西建立网上“土地超市” 扎实推进“标准地”改革

      中新网太原4月13日电 (任丽娜)“下一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推进‘标准地’改革,打造数字地图,建立网上‘土地超市’,实现网上土地招商。”13日,记者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山西将进一步扎实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  在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的2023年第一次全省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厅际...

    时间:04-13
  • 北京发布沙尘大风双预警 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12日开始,京城遭遇沙尘回流。13日白天北京天空昏黄,晴朗被沙尘遮盖,大部地区最低能见度为3至5公里。北京市气象部门表示,此次随南风回京的浮尘将于13日夜间逐渐减弱,随着冷空气南下,14日将有新一波沙尘进京。  北京市气象台13日相继发布沙尘、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目前...

    时间:04-13
  • 中越海警开展2023年首次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海警局13日消息,为深化中越海警海上执法合作,共同维护北部湾海域安全稳定,4月11日至13日,中国海警4304舰、4302舰与越南海警8004船、8003船开展了2023年第一次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  4月11日至13日,中越海警开展2023年第一次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中国海警局...

    时间:04-13
  • 甘肃持续推动多项“温暖工程”为中小学教育“拴心留人”

      中新网兰州4月13日电 (闫姣)13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实事惠民生 实干兴陇原”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专场上,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邓伟介绍了该省中小学“建宿舍增学位扩食堂改厕所”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中小学“拴心留人”的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项目方面,2018年至2020年,我们在2...

    时间:04-13
  • 探访杭州“无废学校”: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中新网杭州4月13日电 (钱晨菲)13日,杭州召开“无废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记者实地探访全国“无废公众教育”试点学校——杭州市春晖小学。学生用可回收物制作的“无废地球”手工作品。 钱晨菲 摄  利用废旧纸板兑换学习用品、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小制作活动、推出“剩菜剩饭称重制度”从源头减少...

    时间:04-13
  • 念好“山海经” 福建宁德多部门携手守护“海洋蓝”

      中新网宁德4月13日电 (叶茂 吕若萱)13日,随着海洋伏季休渔期的临近,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宁德海警局在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开展“携手同心,保护三都澳渔业资源”——2023年宁德海洋伏季休渔普法宣传,加强宁德市海洋渔业资源保护。  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位于霞浦县东南海...

    时间:04-13
  • “大美青海·魅力海西”浙江工会青海海西疗休养精品路线发布

      中新网杭州4月13日电 (记者 李江宁)“浙江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州以来,两省逐渐实现了资源共享、市场共兴、发展共赢。每年超过10万的浙江籍游客来青海观光旅游,有效提升了青海省文化旅游品牌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我们借助这次浙江职工疗休养线路推介会,希望让更多的人在感知大美青海的同时,来青海感受...

    时间:04-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