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一个大学生决定跳江 只为解救一只被困野鸟

2023-03-23 02:39:19

来源:成都商报

  一个大学生决定跳江 只为解救一只被困野鸟

  事发水域属于嘉陵江内河,当事人会游泳 岸上同伴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应急准备

  初春三月的一天,四川南充,一名大学生跳江救下一只因废弃渔线缠住左腿被困的野鸟。

  因担心下水救鸟可能会违反学校“禁止私自下水”的规定,他和同伴返校后没跟其他人提起这事。

  那天,接到报警的荆溪派出所副所长马家伟去了现场,野鸟被困位置距岸边远,他决定和同事去附近找船,船还没找到,就得知野鸟获救了。两周后,他在电话里一直不停地对记者说,“那几个大学生真的很有爱心,结局也让人心里暖暖的。”

  但在“救鸟行动”主角小松(化名)的眼里,解救野鸟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一个平常的周末,和朋友外出踏春,返程途中看到一只野鸟被渔线缠住,自己下水顺手救下而已。后经检查,这只被救的野鸟,是当地常见鸟类——白骨顶鸡,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为何要冒险下水去救一只野鸟呢?小松说:“那毕竟是一个生命啊。”

  解救被困江中的野鸟

  事情发生在3月初的一个普通下午。王元刚手机里保存着几段营救野鸟的视频,画面中,一名脱掉衣服的小伙下到嘉陵江内河,正朝困住野鸟的那丛枯树枝游去。岸上的人,目光一直随着小伙移动,等待他去靠近那只野鸟。

  这段五分钟的营救过程比想象中要顺利。游向野鸟的小伙正是小松,他游到野鸟身边,原打算直接解开缠住野鸟左腿的渔线,但失败了;他又尝试折断缠着渔线另一端的枯树枝,但江水很深,身高1米7的他踩不到底,无法借力,一下、两下、三下……好在枯树枝最终还是被折断了。

  小松带着野鸟顺利游回岸边,大家心里终于踏实下来。上岸的时候,王元刚看到小松冷得直发抖,脸色有些发白。

  作为现场最专业的鸟类救助人士,王元刚对这只被解救的野鸟做了初步检查,这是一只成年白骨顶鸡,一种南充本地常见的鸟类,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其左腿被渔线缠住的地方出现些许水肿,但不严重。渔线被剪断后,鸟儿的精神看起来好了很多,王元刚摸了一下它的食囊,还有食物残留……

  “被困时间应在5个小时内。”王元刚说,如果当天没被及时发现并解救,这只白骨顶鸡可能会饿死或因体力不支溺亡。确定野鸟的身体状况适合原地放生后,小松的同伴将其带到江边,贴近水面,松手放开……野鸟扑打着翅膀,朝远处水面飞去。

  野鸟获救后,王元刚想联系媒体报道这事,但小松和同伴显得有些顾虑,担心下水的行为可能会违反学校“禁止私自下水”的规定。在他们心里,救鸟本来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那毕竟是一个生命啊”

  “就是一个平常的周末,我和同学外出踏春,返程途中看到一只被渔线缠住的野鸟,下水顺手救下而已。”小松说。

  “为何要冒险去救一只野鸟呢?” “那毕竟是一个生命啊。”在他看来,这根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电话里简单聊了一阵之后,小松和记者结束了首次通话。几天后,记者又约小松见面,这一次他讲述的细节让人心头一暖。

  救鸟那天3月5日是周末。当天午饭后,他和三名同学决定去校外踏春,目的地是距学校几公里外的桑树坝岛。

  “我们是准备回校的时候,发现那只被困的野鸟。”小松说,他们当时正沿着嘉陵江内河边的小路准备返回主路。平静的内河水面上,有水鸟猛地潜入水下,一会儿又从另一处水面冒出来。小松的目光最终落在对岸江面的一只野鸟身上。他盯着看了许久,发现野鸟不停扑腾翅膀,但始终没能离开身下那片水域,总是绕着身边的枯树枝打转,“不对,它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缠住了。”

  同伴们的目光也被这只“原地打转”的野鸟吸引了,几人决定先绕过去看个究竟。这是一棵倒伏在江中的枯树,距岸边四五米远,但河岸距水面落差高达四五米,人只能站在岸边俯视那只野鸟。一见有人靠近,野鸟扑腾得更厉害,原来,这是野鸟被困住了,它的腿被一根废弃的钓鱼线缠住,而钓鱼线另一端又缠在枯树枝上。

  根据野鸟的特征,小松和朋友在网上查询得知这是一只白骨顶鸡,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几个人没按计划回到主路,决定留下来为这只野鸟做些什么……

  “没想过会发生意外,对营救有信心”

  为营救野鸟,他们先联系了南充野生动物救助站,得知救助站在蓬安县,太远了。工作人员向他们提供了南充市鸟类救助站站长王元刚的电话。在联系鸟类救助站的同时,他们又拨打了12345市长热线,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让他们先拨110报警。

  下午5点45分,小松拨通了110报警电话。不久,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荆溪派出所副所长马家伟和同事来了,“必须要船才行,离岸边太远了,从最近能下水的岸边游过去,也有二三十米远。”马家伟说,当时,鸟类救助站站长王元刚还没到,他和同事决定先去附近看能否找到船只。

  马家伟和同事离开不久,王元刚也到了。他到江边一看,也犯难,没有船只无法营救,而现在是禁渔期想找船也不容易。天就要黑了,小松提出,自己游过去营救这只野鸟,“如果今天不把它救起来,它绝对会死的。”

  作为鸟类救助站站长,王元刚明白放弃营救的后果,但他更担心人的安全。他心里闪现一个关于生命最本能的比较:不管怎样,人命至少应该比鸟命更重要吧。

  为说服大家,小松称,自己曾当过兵,会游泳,还参加过冬泳……“他学动物医学,内心深处对动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时真的很让我感动。”王元刚说,小松的话让他有了一些信心。

  下水的地方,选在距被困野鸟二三十米远的一处近水平台。但是,王元刚还是担心营救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比如小松下水后会不会抽筋、会不会也被渔线缠住……以防万一,几人又去附近找来两根长竹竿,作为救鸟行动的应急预案之一。

  “还有其他人会游泳吗?”王元刚多问了一句,小松的一名同伴站了出来,他让对方也做好准备,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救援。

  小松后来告诉记者,当天他和同伴一直没想过放弃营救这只野鸟,“我们也是学这些的,知道时间越久,它肯定死路一条,这种事情不能拖,越早越好,越拖风险越大,还是要早一点救出来。”

  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没想过会发生意外,我一开始就对这次营救很有信心。”小松说,自己会游泳,事发水域属于嘉陵江内河,水流平静,不会遭遇急流,而且岸上的人也做了应急准备。

  那天下午,找了一圈没找到船的马家伟给王元刚打电话,想问问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却在电话里得知野鸟已被成功解救,这让他也很高兴。两周后,在电话里,马家伟一直不停地对记者说:“那几个大学生真的很有爱心,结局也让人心里暖暖的。”

  延伸阅读

  “如果见死不救

  会成为遗憾”

  “救鸟行动”发生两周后,记者再次来到野鸟被困的桑树坝岛事发水域。

  这里属于南充市顺庆区荆溪街道办辖区,在这个面积3000多亩的小岛上,原本住有1000多人,因下游电站蓄水,江水上涨,小岛靠陆地一侧的小河沟水位跟着抬升,水面变得更加开阔,成为嘉陵江的一条内河道,岛上居民早已搬迁。

  刘光辉今年60多岁,曾是桑树坝居委会书记,搬迁前一直在桑树坝岛生活。在他小时候的记忆里,岛上总能看到很多水鸟,后来随着人类活动频繁,水鸟数量减少,但近年来随着岛上人类活动减少,生态变好,水鸟又多了起来。

  王元刚说,南充现有鸟类接近300种,其中湿地鸟类资源接近100种,在当天营救白骨顶鸡的这片水域,就有野鸭、白鹭、白骨顶鸡、灰鹭等种类的水鸟,自己以前没遇到过水鸟被渔线缠住的求助,更多的是受伤或中毒的鸟儿,以及坠落幼鸟等方面的救助。

  王元刚说,南充鸟类救助站成立四年多,自己救助了3000多只鸟类,其中不乏一级、二级、三级保护鸟类,但这一次是让自己最感动,也最难忘的一次,尽管这只获救的白骨顶鸡并非名贵鸟类,只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小松说,自己来自农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动物,总觉得动物也有情感。几年前,他高中毕业考上南充某高校后,申请保留学籍,去当了两年兵,退役后又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对于下水救鸟一事,小松和同伴没跟人提起过,“这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不看见(被困的野鸟)还好,既然看见了,但见死不救,它就会一直成为我忘不掉的一个念想,成为一个遗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土壤有机碳降解受何影响?跨度超3000公里剖面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储量最大的活跃碳库,理解土壤有机碳周转(即降解)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组成复杂的土壤有机碳降解受何影响,也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聚焦研究。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所)的最新消息说,基于中国...

    时间:03-23
  • 鄱阳湖水位明显上涨 重回7米线

      中新社南昌3月23日电 (记者 李韵涵)受持续降雨及长江干流水位上涨影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出现明显上涨,重回7米线以上。  记者23日从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了解到,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当日8时实时水位为7.73米,较22日上涨0.43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266平方公里,容积8.83亿立方米。  受冷空...

    时间:03-23
  • 【寻味中华】藏茶: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回响

      中新社雅安3月23日电 题:藏茶: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回响  中新社记者 王鹏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句广为流传的茶谚是藏族人重视饮茶的明证。但少有人知的是,藏茶并不产自西藏,而是来自四川雅安,已有1300多年历史。  3月下旬,位于横断山脉东麓、四川盆地西缘的雅安...

    时间:03-23
  • 上海专家挑战年龄极限 为101岁脑梗患者成功动脉取栓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一位突发脑梗的101岁老人在上海成功接受了动脉取栓治疗,手术后接连闯关。记者22日获悉,在医院的病房里,老人正在快速康复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万杰清当日告诉记者,以往,这样的百岁老人很少有抢救成功的先例。这位专...

    时间:03-23
  • 新疆博斯腾湖:水天一色 百鸟翔集 奏响“春日恋曲”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23日电(郭玉顺 杨辈兰 米尔扎提)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近日,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迎来了大批迁徙候鸟在这里停留栖息,它们或腾空盘旋引吭高歌或贴水嬉戏觅食追逐,构成了一幅百鸟翔集生态壮美的春日画卷。大批迁徙而来的候鸟在湖边停留栖息。  杨辈兰 摄  初春的博斯...

    时间:03-23
  • “城市摆渡者”如何与数字社会同行?

      【《中国新闻》报记者李腾飞报道】数据显示,全国外卖骑手、快递员约有1700万人。对于他们来说,职业作用和社会身份的“不兼容”,一直都是个难解的问题。  如今,中国正在全力构建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如何重新认识这个群体,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星...

    时间:03-23
  • 游客因未购物被导游辱骂?张家界文旅局:正式立案

      中新网3月23日电 22日,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就“导游因游客未购物辱骂游客”短视频发布通报。通报显示,21日该事件已正式立案,具体情况和发生原因需进一步核查。  经初步核实,视频中旅游团为2022年7月19日张家界中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接待的为期4天的旅游团,事件发生地为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墨...

    时间:03-23
  • 4月1日起广西南宁至香港高铁恢复开行

      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4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逐步增开广深港高铁香港西九龙站与广东省内以及省外的跨境高铁列车。这也意味着,广西南宁东至香港西九龙高铁列车恢复开行。  据介绍,4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逐步增开广深港高铁香港西九龙站与广东省内跨境高铁列车40列、与广东省外的长途...

    时间:03-23
  • 新闻1+1|城市“停车难”,如何不再难?

      “办事10分钟,停车1小时”,相信不少驾驶员都有过“停车难”的经历。眼下,我国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多种举措,开放更多的停车资源。本期《新闻1+1》关注:城市“停车难”,如何不再难?  江苏南京:推进停车资源共享 缓解“停车难”  近日,江苏南京宣布,将拿出327处机关事业单位的3561个车位,供市民错峰使用。 ...

    时间:03-23
  • 江南中南部有强降水 华北南部等地有大风沙尘天气

      中新网3月23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3-25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自北向南先后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月23日8时至24日8时,新疆西南部、内蒙古东南部和中西部、青海东北部、甘肃中部、宁夏北部、...

    时间:03-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