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南京街头的和服 讨论不止于“合不合适”

2023-03-22 07:04: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3月20日,一个春日的下午,南京古鸡鸣寺门口,一名女子身着和服,在盛开的樱花树下拍照。一名路过的游客看到这一场景,觉得“穿和服在南京游玩这种行为,多少有些不尊重历史,伤风败俗”,便向景区巡逻员反映了这一情况,还拨打了政务服务热线12345。

  这名游客说,巡逻员接到投诉后,表示“这个只能从道德上进行谴责,毕竟是穿衣自由”。

  相比景区工作人员谨慎的表述,网民对此事的观点,两极分化明显。有人认为,和服不是军国主义服饰,也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在正常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中时有出现,既然是穿衣自由,在道德上也没什么好谴责的。也有人认为,南京曾饱受侵华日军蹂躏,死难同胞数十万之多,在这样一座具有特殊历史记忆的城市里,身着日本传统服饰旅游,不是穿衣自由的范畴,而应被明令禁止。

  客观而言,清明节将至,在祭奠英烈、缅怀逝者的氛围中,出现在南京街头的日式装束,确实可能伤害部分民众的个人情感。有人对这类现象提出批评、表达不满,也是很正常的事。然而,这起事件的争议点在于:当个人的穿衣选择与旁人的心情感受发生碰撞时,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更恰当的?公权力又该如何为此类冲突合理划界?

  回到南京古鸡鸣寺这起事件的情境中,不妨试想:如果是我们对那名和服女子不满,可以怎么做?在收到巡逻员的回复之后,或许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她谈谈?询问她是否有穿和服拍照的必要理由,提醒她这种做法可能引发争议、让其他民众的心情受到伤害。如果交流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心里又迈不过这道坎儿,我们也可以对此类做法提出质疑,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对这名女子有多不满,当事人在采取实际行动时都应严守法律,切不可因为一时激愤,做出侮辱对方人格、泄露对方隐私的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社会矛盾可能会变成法律矛盾,闹得一地鸡毛、两败俱伤。

  在现实中,发起投诉的游客并未在现场挑起争端,虽然发布了视频,但至少没有拍到对方正脸。从这个角度看,这起事件在引发讨论的同时没有“失控”,算得上是一件幸事。不过,针对“有人穿和服”这样的事,是否有必要拨打12345,也是一个值得说道说道的问题。

  从政府施政理念上看,12345当然人人可打,先不谈市民反映的问题是否在政府职能范围之内,只要市民在主观上有这个意愿,就有权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过,从实用主义的视角出发,我们必须承认,政府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能否把有限的行政工作容量用在最紧要的“刀刃上”,决定着社会的整体福祉是高是低。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体会过,关键时刻的一通12345电话,可能拯救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生命。即便在平时,大多数城市的12345也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面对这些事实,我们在拨打12345寻求政府行动时,最好还是提前想一想:这件事适不适合由政府处理?又有多强的迫切性需要政府来管?相比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工程隐患、影响民众生活的刺耳噪音、让人办不成事的陈规懒政……“有一个人在街上穿和服”这样的个案,未必是政府最该马上去处理的当务之急。当然,如果有人穿着侵华日军军服招摇过市,那政府一定要管,不仅要管,还要严肃追究涉事人员的法律责任——事件的严重程度不同,自然有不同对策,不可混为一谈。

  在认识到“和服争议”并非法律、政策问题的基础上,社会可以讨论,像和服这种带有浓重日本文化色彩的事物,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出现,什么情况下不宜出现?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同:国人在日料店、日漫展里穿和服,肯定没问题,在烈士陵园、抗战纪念馆穿和服,肯定不合适。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更多场合判断标准相对模糊,但也并非没有原则可循。譬如说,在某些全民共知、社会意义重大的特殊日期,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穿和服出门,肯定会引发公众负面感受。而在其他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判断,一个穿和服出门的人有Cosplay、拍照等正常动机,而非故意“挑事”,那么就算有人会感到不适,也不宜太过上纲上线。

  毕竟,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有大量的文化、经贸交流。日本品牌的工业制品、日本制作的文化产品……在很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已司空见惯,有些品牌与内容和中国方面还有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对南京这座城市而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永远不能磨灭,但这并不影响南京成为一座国际化大城市,接纳与日本军国主义无涉的日本事物进来。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中国人而言,14年抗战留下的历史伤痕至今仍会不时作痛。个人当然有法律许可范围内的自由,但在法律的标准之上,每个人在行事时,最好还是多考虑考虑人文、社会范畴的价值判断,对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有所体察,这样既能让社会更加和谐,也能免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华北豹身影

      中新社石家庄3月22日电 (赵丹媚 姚伟强)据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2日消息,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驼梁保护区)工作人员回收布设在林中红外相机的视频资料时,在多架红外相机中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北豹的身影。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20日,红外相机共采集华北豹视频信息11次。  河...

    时间:03-22
  • 官方通报“三亚租车被坑”事件:6人被刑事拘留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三亚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官方微博消息,3月22日,在三亚召开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新闻发布会上,市公安局天涯分局副局长黄泽和针对近期自媒体发布“三亚租车被坑”视频事件的调查结果进行通报。  据悉,3月15日12时许,一则关于“三亚租车必然被坑?全程揭秘黑心套路”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

    时间:03-22
  • 跋涉4000公里的“水礼物”滋养西藏儿童求学路

      中新网拉萨3月22日电 题:跋涉4000公里的“水礼物”滋养西藏儿童求学路  作者 谢牧 张德峰  第三十一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地处海拔4700米的西藏那曲香茂乡小学师生们迎来一份来自数千公里之外的特殊“水礼物”。  这份“礼物”约有半个标准集装箱那么大,它的屋顶装有几块太阳能光伏板,这间铁皮...

    时间:03-22
  • 黑龙江:沙尘侵袭 局地能见度不足1000米

      中新网哈尔滨3月22日电 (记者 姜辉)受寒潮大风影响,22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南部、哈尔滨西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1000米。哈尔滨市气象台22日11时30分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22日一早,哈尔滨市沙尘弥漫,太阳躲在沙尘后面发出昏黄的光亮,街路两侧停靠的车辆上都覆...

    时间:03-22
  • 钱塘江岸发现搁浅江豚 浙江海宁多方力量紧急营救

      中新网嘉兴3月22日电(张雨滴 宋洋)3月22日上午,浙江省海宁市公安局尖山派出所接到民众报警称,在江岸的滩涂上发现两头“海豚”搁浅。  早上7时许,在钱塘江边施工的项目建筑工人万师傅望向江面,发现有两条鱼在扭动尾巴。“我以为是鲢鱼,或是青鱼,肯定搁浅了,就下去看看。”万师傅说。  万师傅拿着一...

    时间:03-22
  • 殴打学生老师被解聘 校方:正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和处理

      中新网宁德3月22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连日来,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小学部四年二班的家长群中,家长们纷纷讨论着自家孩子被老师殴打一事。  “当时,派出所民警在手机上有将监控放给我们看,孩子母亲看后当场就哭了。”一名家长晓春(化名)21日对中新网记者说,希望孩子今后在学校能得到更好的...

    时间:03-22
  • 天津出现今年最强沙尘天气 气象专家解读起沙原因

      中新网天津3月22日电 (记者 王君妍)3月21日下午,受蒙古气旋影响,蒙古国沙源地和我国内蒙古地区出现大范围起沙,并随着气旋后部冷空气大风向下游输送,我国青海北部、甘肃中南部、宁夏、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黑龙江中西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先后出现沙尘天气。  记者从天...

    时间:03-22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青海报告发病率连续下降 成功治疗率超九成

      中新网西宁3月22日电 (记者 张添福)3月24日是全球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记者22日从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近年来,青海省从政府承诺、财政投入、规划制定、机构建设、资源配置、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着手,加大防治工作力度,最大程度减轻肺结核给各族民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  据...

    时间:03-22
  • 甘南:躬身“叩”响生态之门 昂首“挺”起精神脊梁

      中新网兰州3月22日电 (南如卓玛 史静静)2023年初春时节,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上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雪,漫山遍野的牛羊与波光粼粼的河道交相辉映。在“羚城”合作,人们步履匆匆,餐饮、客栈、演艺吧、藏装店……都在有序打理着。这座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似乎在等待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尊贵客人...

    时间:03-22
  • “土专家”显神通

      “土专家”显神通  讲述人: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街道农民 王钦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是辣椒之乡,我们的朝天椒远销国内外。今年我们种植了3万亩辣椒,主推的是遵辣9号、朝天椒8号和卓椒8号三个品种。虽然种子和肥料年前都已配备到位,可有的农民因为没有得到技术指导,心里没底。立春后,农技站的科...

    时间:03-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