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在新疆兵团感受刀郎木卡姆的魅力

2023-03-17 21:36: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7日电 题:在新疆兵团感受刀郎木卡姆的魅力

  作者 史玉江

  阳春三月,南疆大地春风拂面,暖阳高照。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永安镇民族风情街,走进“吐逊·那买提乐器销售店”,只见吐逊·那买提正在为新制作的都塔尔试音,独特韵味的琴声在店内回荡,仿佛要带着聆听者去找寻刀郎人的足迹。

在图木舒克市,会表演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的民间艺人,被当地人称为“刀郎民间艺人”。 奉正云 摄

  民族乐器匠人痴心都塔尔

  都塔尔在当地民间有许多传说。“先辈们食用羊肉后,把羊肠丢弃在草地上,风一吹,发现这些这些风干的羊肠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于是他们把羊肠挂在挖空的木头上,制成简陋的都塔尔。”吐逊·那买提说,早期的都塔尔与弹拨尔相似,外形像个长柄的大水瓢,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多采用经自然干燥,新疆特有的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成。

  “都塔尔体形略大,只有2根线;弹拨尔体形小,有5根线;萨塔尔有13根线;热瓦甫一般有5—7根线。每个品种乐器用线数量有差别,弹奏出的声音也有差别。”谈起乐器,吐逊·那买提说得头头是道。

  “我们这的老艺人,一般是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如果使用别人的乐器,会找不到感觉。”吐逊·那买提表示,就像我们使用习惯的器具,要是换另外一件的话,就感觉不顺手。

  从小受父亲影响的吐逊·那买提,第一次见到还是雏形的都塔尔就喜欢上了它,但因家庭贫困,一直没有机会学习。

  “通过几年自学,我在已会制作四种乐器,但不知道乐器外形如何装饰。”吐逊·那买提说,1995年,他利用几年积攒下的积蓄,到喀什向老艺人学习乐器外形装饰技术。

  “那段时光,我每天都会弹琴,不然心里就空落落的。”吐逊·那买提说,这两年还收了两个徒弟,打算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记者注意到,58岁的吐逊·那买提,因长年制作乐器,手上留有不少的疤痕。

  如今,这位双手布满老茧、双鬓斑白的老人,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民族乐器制作匠人。

收藏在博物馆内的卡龙琴。 史玉江 摄

  非遗“刀郎文化”遗韵悠长

  都塔尔、弹拨尔、萨塔尔、卡龙琴……据称起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经塔克拉玛干沙漠一路北去,在叶尔羌河两岸,有广袤的草地荒原和繁盛的原始胡杨林,以及曾在这片绿洲中繁衍生息的刀郎人,乐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很早以前,这里的刀郎先民多以渔猎、农耕为生。他们将生产生活内容以歌舞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刀郎文化”。“刀郎文化”是维吾尔文化的一个分支,乡村生活气息浓郁,曾有研究者多次到刀郎地区探索,但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以民谣传唱的形式存在,长期以来都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无文献典籍记载。直到现在,在新疆麦盖提、阿瓦提、巴楚等县,有许多人仍自称为刀郎人,并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刀郎。

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融媒体供图

  刀郎人酷爱音乐和舞蹈,坊间称,会说话就会唱刀郎木卡姆,会走路就会跳刀郎麦西莱甫。2006年5月20日,刀郎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而都塔尔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都塔尔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融媒体供图

  刀郎木卡姆在图木舒克“别具一格”

  “你穿着雪白的裙子,镶着鲜红的花边,等待着心上的人儿,呆呆地坐着望眼欲穿……”在音乐的伴奏下,苍劲有力的男声呐喊着。雄浑的唱腔淳朴真挚,似乎在触碰人的内心。

  一首《勃姆巴亚宛》敲打出永不落幕的刀郎木卡姆,

  一首《牡丹汗》弹出维吾尔族姑娘的柔情万种,

  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唱出动人的爱情故事。

  不久前,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馆,当地组织的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汇演现场欢声雷动,在热烈的气氛感染下,有民众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跟着旋律舞动……

五十一团成立刀郎文化工作室,并请有影响力的刀郎民间艺人教授。 古丽努尔·托合提 摄

  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是刀郎木卡姆的一种,流传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四十四团、五〇团、五十一团、五十三团等地。2007年入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作为“刀郎文化”的代表之一,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融合了蒙古多喇舞与维吾尔族刀郎舞传统文化,是生活在“丝路驿站”图木舒克的少数民族与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是刀郎木卡姆的一种。 奉正云 摄

  “刀郎文化”正焕发着新的魅力

  在图木舒克市,会表演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的民间艺人,被当地人称为“刀郎民间艺人”。近年来,当地加大对“刀郎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在为当地刀郎民间艺人建档立卡的同时,成立了以民间老艺人为骨干的民间艺术团。

  2022年初,五十一团成立刀郎文化工作室,并请有影响力的刀郎民间艺人教授。该团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工作室有20多人,已收录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的9首曲目。“我们还动员团场的年轻人参与刀郎文化的学习,现在是一个师傅带1至2名徒弟。”

  每当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举办大型活动、晚会时,刀郎文化工作室的艺人都是特邀嘉宾,他们会换上华丽的演出服,组队演出。

每逢春夏秋季,五十一团团文化广场欢声笑语,艺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弹奏。 古丽努尔·托合提 摄

  每逢春夏秋季,五十一团团文化广场欢声笑语。艺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弹奏,姑娘和小伙们跳着“刀郎舞”,周边有很多居民观赏。如今,在该团一些连队的广场、树下、田间……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跳的舞是上学时老师教的,现在很喜欢和朋友一起跳。”苏比·艾合买提是该团十二连会跳刀郎舞的年轻人,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常听长辈给我讲刀郎人的故事。”

  “唱着刀郎木卡姆,跳着麦西热甫,喝着慕萨莱斯……”在四十四团永安镇民族风情街,琴声和空气已经融为一体,“刀郎文化”正焕发着新魅力。(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流感每年都会季节性流行 不必自行囤药测抗原

      有媒体报道称,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阳性率连续六周攀升,已经达到41.6%。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也了解到,一些电商平台的甲流抗原检测试剂搜索量大增,部分抗流感药物销售量有所增加。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流感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医护人员有着丰富的流感治...

    时间:03-18
  • 满园美景令人神往 大学校门要否打开?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唐梓丹  “春暖花开,微风不燥,我想去大学校园看看!”这是当下不少毕业校友、在校生的亲朋、观光游客由衷发出的感慨。  疫情让原本开放包容的大学竖起一道道无形的围墙。现如今,乌云逐渐褪去,不少人迫不及待地想到大学校园看看,并提出疑问——“大学校园开放”究竟何时...

    时间:03-18
  • 小城里的男青年,涌入相亲直播间

      傍晚不到5点,王孟阁的院子里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十多名男青年搀扶着父母,坐在厢房外的板凳上等候。王孟阁身穿红棉背心,脖子上挂着大红围巾,拿着一瓶发胶喷雾,对着一排神情严肃、略显紧张的小伙子一顿倒腾。  王孟阁今年52岁,是临沂有名的相亲主播。作为北方的直播电商基地,临沂本地仅在某短视频平台做...

    时间:03-18
  • 大学和大学排行榜,谁成就了谁?

      淡化各类排名在大学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影响,有助于高校将发展的目标更加聚焦到拔尖人才培养,聚焦到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聚焦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聚焦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上  ■李粤江  近期,美国知名大学的医学院、法学院纷纷宣布退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的排名,至此,在...

    时间:03-18
  • 突破专业壁垒,文科生求职不必自我设限

      ■本报记者 吴金娇  在这个毕业季,文科生找工作难上加难?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孙宜菲用能力证明:求职不必自我设限!  截至目前,她已收到5份来自“大厂”的录用通知,涉及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具体岗位选择上,她还做了个另类的决定——放弃看似专业最对口的总经理助...

    时间:03-18
  • 网络短片描绘美丽中国

      近日,由中宣部新闻局、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指导,“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办,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习平台协助组织、共同实施的2022年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秋赛、冬赛结果揭晓。近600件优秀作品,120件获奖作品充分展现了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以中华大地为画布,以时代发展为主题,以丰...

    时间:03-18
  •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它们缘何入选?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2022年,这10项重大科学进展从600余项推荐的科学研究进展中一路“过关斩将”,经两院院士、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及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和项...

    时间:03-18
  • 特色工匠学院助产业工人提素升级

      本报讯 (记者彭冰 柳姗姗)近日,吉林省首家“六新产业”工匠学院——吉林省新能源工匠学院揭牌,同时首期培训班开班。这是吉林省总在工匠学院建设工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近来,吉林省总聚焦全省经济发展着力点,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通过构建全周期的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体系,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

    时间:03-18
  • 她们的故事“在路上”

      她,54岁,货车司机,单人单车往返新疆20年;  她,44岁,网约车司机,工作之余热心公益;  她,30岁,上班室内设计师,下班兼职外卖骑手,还拍短视频讲述骑手的工作……  妇女节刚刚过去不久,《工人日报》记者采访3位“有故事”的女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听她们的故事。她们是孩子的妈妈、妈妈的女儿、家里的“半...

    时间:03-18
  • 春季生长黄金期,家长如何选对方法?

      阅读提示  人均身高持续增长,身高与职场竞争力、择偶标准,乃至个人魅力指数等挂钩的错误观点也在肆意增长,一些家长产生了“身高焦虑”。医生提醒,孩子身高有客观规律,家长应避免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等方式“拔苗助长”。  春季,被不少家长视作“拔高干预黄金期”,有的家长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睡...

    时间:03-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