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用5G技术种辣椒的“新农人”

2023-03-16 15:43:34

来源:中工网

  “手里有两把刷子,心里有一杆秤砣,用自己的真本事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这才是‘新农人’的担当!”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偌飞说。

  曾经梦想走出农村的“农三代”王偌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种辣椒,辞掉年薪一百五六十万的企业高管职位,从深圳返回故乡,并带领父老乡亲闯出了一条辣椒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好路子。

王偌飞在麦田里检查小麦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用5G技术种辣椒

  在临颍县5G智慧辣椒种植应用基地,一排排“灯塔”状的水肥传感器矗立田间,无人植保机忙着给辣椒追肥,多功能气象站随时监测着天气状况。

  “5G技术就像是作物的大脑和眼睛。”王偌飞介绍,通过5G网络,将多功能气象站、水肥一体机、近地遥感无人机等物联网设备数据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就能实现作物管理和收获的自动化。

  “返乡前,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智能传感器。随着智慧农业的深入发展,我觉得这一新兴技术在农业应用上大有可为。”王偌飞说。

  2019年5月,王偌飞带领团队从深圳回到漯河,创立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团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出“5G+智能化设备+大数据计算+精细化服务”的大数据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建成上千亩的5G智慧辣椒种植应用基地,实现了辣椒种植的规模化发展、数字化升级。

  2020年,专家测产验收小组对“5G+辣椒”的模式进行现场测产:鲜椒平均亩产759千克,提高30%以上;坏果率降低40%以上;每亩经济效益预计提高35%以上。同时,水、肥、农药、人工等成本降低了约50%。

  “我的梦想,就是让全世界都吃上我们用5G技术种的辣椒!”王偌飞兴奋地说。

  “把老乡们从苦累中解放出来”

  临颍县王岗镇素有“中国辣椒第一镇”之誉,这里有30年“麦椒套种”的传统。

  “以往种辣椒苦得很!”临颍县王岗镇的辣椒种植户王会婵说道,“移栽辣椒时,麦穗儿已长得老高,弯着腰跪在地上,麦芒扎得脸生疼,膝盖套着垫布也磨得红肿。”因长期受到辣素腐蚀,她的指甲已严重变形。同时,由于辣椒种植管理成本高,需先育苗、再移栽,收获期每人一天最多摘半亩。

  “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子孙,家中世代务农,因此深知椒农的艰辛与不易。”王偌飞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老乡从苦、累、穷中解放出来!

  经过4年的努力,如今,在临颍县第二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里,簇新的二代无人播种机、施肥机、收割机等一字排开。这些联合洛阳一拖等公司共同攻关研发的特种农机设备,是王偌飞团队艰辛得来的“战果”。

  “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无人播种机直播,老乡们不用再受苦了!”王偌飞神采奕奕地说,“一台辣椒直播机,每天可播种60亩以上,地膜和滴灌带铺设一次性完成,比原来的人工分步铺设效率提高80倍以上!”

  除了播种收获机械化外,他带领的团队围绕“种、管、收、加、储、销、服”七大环节,推动辣椒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实现了管理、初加工、储存等全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

王偌飞在田地里劳作(受访者供图)

  “新农人”的力量

  “辣椒一茬接着一茬长,智慧农业也需要新一代农民为其注入活力。”王偌飞说。

  通过对家乡辣椒种植业的调研,王偌飞发现,现在的辣椒种植户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知识困难。“种地的人不会用设备,导致建好的智慧平台难以大显身手。”

  因此,从2020年起,王偌飞陆续引进多名高学历年轻技术人员,投身智慧农田管理。次年,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又启动“零元创业人人持证”项目,以发工资和分红的形式,提高返乡青年收入,让其回得来、留得住。

  “80后”陈邦兵就是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之一。“自己本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能利用先进技术减轻农民辛苦、促进农民增收,也算是为乡村振兴做了一些实事。”他说。

  另外,在王偌飞的主导下,产业园区开展托管服务带农增收,把农户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农户通过村集体将土地托管给服务中心,农户只负责种和收,服务中心包揽水、肥、药等管理,实现了‘农户干两头、企业管中间、集体托两家’。”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介绍,在王偌飞探索的“三方分享”联带模式下,农户和村集体还能拿到二次分红,分享到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返乡创业就是为了让农民获益,他们得了实惠,我才踏实!”王偌飞说。

  普通农户从“责任田”解放出来,大有可为;返乡创业的新型青年农民,运用现代技术轻松种地。就这样,一亩亩良田吸吮着阳光奋力生长,拉开了新一年丰收的序幕。(中工网 王佳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海口荔枝花飘香 吸引“追花人”追花逐蜜

      中新网海口3月16日电 (凌楠)3月春色盎然,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一带的野生荔枝树正处于盛花期,迎来全国各地众多“追花人”安营扎寨,收获甜蜜。海口永兴镇农村成片荔枝花竞相怒放。 凌楠 摄  “现在是野生荔枝花、龙眼花流蜜期,这里的蜂蜜品质特别好。”今年40岁的蜂农冯伟军,有着14年的养蜂经验。他...

    时间:03-16
  • 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进入薄冰期

      中新网哈尔滨3月16日电 (张方洲 郑成金 记者 王妮娜)3月16日,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冬捕期结束,正式进入薄冰期。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是中俄最大界湖,环湖多沼泽,面积达4380平方公里,北面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属我国,南部属俄罗斯。兴凯湖的冰期很长,这里是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肃慎人渔猎文化的发源地...

    时间:03-16
  • 智慧城轨助力打造“轨道上的中国都市圈”

      中新社南京3月16日电 (记者 朱晓颖)室内色温、气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调节,车体轻量化水平在行业内领先,时速达160公里……中国中车市域D型车16日亮相南京。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南京)暨2023中国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大会3月15日至17日在南京举行,国内外120余家铁...

    时间:03-16
  • 工人在工地吃饭被驱赶 广西柳州城管回应称占用公共区域

      中新网柳州3月16日电(林馨)近日,一段城管执法队员在工地劝离卖盒饭的摊贩,与工地工人发生争执的视频引发关注。3月16日,广西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柳东分局对此回应称,该行为占用公共区域。项目管理方已增设用餐窗口,解决工人用餐不便问题。  据网上流传视频画面显示,数十名工人在一空地摊贩点吃...

    时间:03-16
  • 全球首台“小型智能机器人移动CT”在成都亮相

      中新网成都3月16日电(记者 王鹏)第十届四川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16日在成都开幕,全球首台“小型智能机器人移动CT”正式亮相。  该“小型智能机器人移动CT”由四川省人民医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医工交叉研发团队联合研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自屏蔽、低辐射剂量、低能耗的特点,并实现了“人机对话、语...

    时间:03-16
  • 黑龙江绥芬河:罕见“白神兽”受困居民区 警民联手救助

      中新网绥芬河3月16日电(姜昆 许越群 记者姜辉)“傻狍子”作为“东北神兽”,相信很多人都见过,那么你见过白色的“傻狍子”吗?近日,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牡丹江边境管理支队北寒边境派出所民警联合绥芬河市林草局工作人员,共同救治了一只被困在居民区的野生白狍。  据北寒边境派出所民警介绍,日...

    时间:03-16
  • 甘肃省侨联“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揭牌

      中新网兰州3月16日电 (闫姣 九美旦增)16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与甘肃省侨联共建的甘肃省侨联“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兰州市举行。  甘肃省侨联主席闫鹏勋说,针对甘肃企业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往来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法律问题、法律风险防范、相关维权机制建...

    时间:03-16
  • 甘肃男子潜逃25年被牡丹江警方抓获

      中新网牡丹江3月16日电(记者 姜辉)16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发布消息,该公安局东安分局所队联合,经过缜密侦查,成功将一名涉嫌故意杀人罪,被甘肃陇南警方网上通缉25年的在逃人员抓捕归案。  据办案民警介绍,近日,牡丹江市公安局东安分局民警在工作中获悉,在牡丹江市东安区某小区居住的“张某”与涉...

    时间:03-16
  • 黑龙江省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00万亩

      中新网哈尔滨3月16日电 (记者 姜辉)黑龙江省春季造林绿化暨森林草原防火电视电话会议16日在哈尔滨市召开,2022年,黑龙江省完成营造林122.59万亩,实施村庄绿化5.7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今年,黑龙江省将抢抓春季造林有利时机,确保高质量完成全省营造林100万亩的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精准落实造林...

    时间:03-16
  • 浙江乡村观察:一树梨花何以引客排队“打卡”?

      中新网宁波3月16日电(记者 林波)一江春水映梨花。近日,在浙江宁波东钱湖畔的鄞州区东钱湖镇利民村,一棵梨树“火”了。一簇簇雪白的梨花,如团团云絮,随风飘扬,一早便有游客来到此地拍照“打卡”,留下关于春天的美好故事。  今年87岁的郑才康是利民村的村民,50多年前当他种下这棵树时,万万没想到有如今...

    时间:03-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