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藏着怎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2023-02-28 11:2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8日电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上午的暖阳,洒向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大地,换上鹰舞舞服的哈萨克族牧民杰恩斯汗·沙拉皮,在冬不拉乐曲的伴奏声中,与他儿子一起,用舞蹈语言,描述着捕猎的故事。

  对驯鹰有着特殊情感的父子俩来说,鹰舞不是模拟动物的过程,而是对传统游牧生活记忆的传承。

  哈萨克族鹰舞讲述草原上的驯鹰故事

杰恩斯汗·沙拉皮(左)在鹰舞中扮演鹰的角色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 摄

  哈萨克族鹰舞,在哈萨克语称为“布尔库特毕”,是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7岁的杰恩斯汗·沙拉皮从五岁开始,与父亲学习鹰舞,在他们的家族中,他是鹰舞的第四代传承人。

  2010年杰恩斯汗·沙拉皮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哈萨克族动物模拟舞(乌尔库特毕)》的代表性传承人,继承和传播鹰舞,让哈萨克族鹰舞文化得到实质性地保护与传播。

  鹰舞的动作由鹰头、鹰尾、鹰翅膀等多个部位的动作组合而成,只有对驯鹰传统有足够了解的人,才能在鹰舞的每一个动作中,理解其背后的内涵与意义。

  杰恩斯汗·沙拉皮身上的舞服,是他用7张黑山羊羊皮缝制的,打开衣服中间的拉链,里面有根木棍支撑着头部,颈部安装了滑轮,方便转动。仔细观察,鹰头配有牛皮眼罩,鹰爪上可见逼真的纹路。

  换上舞服,杰恩斯汗·沙拉皮的上身都被包裹在舞服中。他跳上板凳,向两侧展开翅膀,再用舞服内的木棍左右调整着鹰的头部,一只扑闪着翅膀的金雕活灵活现展现在眼前。

  除了鹰舞的舞服,杰恩斯汗·沙拉皮儿子身着传统游牧猎人的服饰,一条祖传的狐狸皮,成为舞蹈中唯一的道具。

  鹰舞有专门伴奏的音乐,是杰恩斯汗·沙拉皮多年前找到哈萨克族乐曲制作人谱的曲。音乐、道具、服装,几乎每一项都是独特的。

  “听村子的老人说,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每年夏牧场上举办婚礼,他都会跳着鹰舞给大家助兴。”杰恩斯汗·沙拉皮说,到他这一代,哈萨克族鹰舞已成为走向舞台的民间艺术,他所在的阿克苏乡鹰舞庄园,成为向游客展示哈萨克族鹰舞的旅游目的地。

  与鹰共舞演绎人与自然的共生

杰恩斯汗·沙拉皮(左)与儿子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 摄

  杰恩斯汗·沙拉皮归纳出哈萨克族鹰舞的八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有着一定的含义。他眼中的哈萨克族鹰舞,是从驯鹰传统中衍生出来的舞蹈文化。

  杰恩斯汗·沙拉皮的家族,有着驯鹰的传统,他从小观察鹰的习性,想在动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见到的,以及父亲留给他的回忆。

  哈萨克族人传统的游牧生活中,马和鹰在狩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杰恩斯汗·沙拉皮父亲的童年时期,哪户驯鹰的人家里熬鹰,周围的邻里都会来到这家,弹着冬不拉,唱着歌,让“熬鹰”过程不再漫长。他父亲还观察到,在冬不拉的乐曲声中,雏鹰会缓缓张开翅膀,经验告诉他们,这是融入牧人家庭生活的开始。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鹰不是捕猎工具,而是家庭成员,驯鹰也不只是生存技能,是游牧文化之一。考虑未来把鹰放回大自然,驯鹰人家格外珍惜与鹰一起的生活时光,在这样的情感下形成了鹰舞。”

  教更多的人学习哈萨克族鹰舞

  每当说到鹰舞的动作,杰恩斯汗·沙拉皮总会下意识地伸展着胳膊,并前后左右地扭动着脖子,这是他积累多年的功夫,也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习惯。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鹰的头部会朝着6个方向转动,这是别的飞禽没有的特点,我还看到鹰能从高处垂直飞向山谷,再直线上升,这是鹰在天空中嬉戏,只要说到鹰的习性,孩子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下的年轻人,早已告别了游牧生活,每当杰恩斯汗·沙拉皮教儿子跳鹰舞,都会分解动作,并讲述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我曾经带过20多个孩子,他们非常喜欢鹰舞,我想组织这些孩子们,一起摆出鹰的造型,在广场上共舞,以立体的阵型,把驯鹰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杰恩斯汗·沙拉皮为鹰舞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担忧鹰舞的未来。他希望鹰舞成为传播驯鹰文化的载体之一,在舞蹈的形式中得到绽放。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鹰舞的动作能让我们的脊椎得到活动与放松,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黑走马能被万人共舞,成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相信鹰舞也可以。”(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葛洲坝船闸举行消防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中新网宜昌2月28日电(郑阳)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葛洲坝船闸处、三峡葛洲坝海事处、长航公安局宜昌分局葛洲坝船闸派出所、葛洲坝紫阳消防救援站等多家单位,2月28日上午在葛洲坝开展船舶火灾应急救援实战演练。葛洲坝船舶火灾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现场。 郑阳 摄  此次演练设定葛洲坝二号船闸执行上...

    时间:02-28
  • 三十三年黄土高原坚守 只为乡村孩子多多读书

      洛川县,地处陕西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之乡,革命纪念地延安的另一张名片。  二月积雪还未融化,离县城50公里山路的秦关中心小学,伴着朗朗读书声,迎来特殊的开学第一课。22日,西安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专业作家范墩子,为孩子们上一堂写作课,同时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行动带来了2000多册图书,300余套书包、...

    时间:02-28
  • 【五洲望乡】动图概览侨乡温州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温州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江心屿,“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楠溪江,“壶穴奇观、华夏一绝”——铜铃山,“中国第一高瀑”——百丈漈……得天独厚的旅游和文化资源造就了大美温州。  温州是...

    时间:02-28
  • 【五洲望乡】动图概览侨乡青田

      青田县地处浙江东南部,境内括苍、洞宫、雁荡等山峦起伏,“华东漓江”之称的瓯江流淌全境,可谓群山倚天,湍流踞险,山水相映。  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理条件,青田先民智慧地创造出了“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迄今已逾1300年。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

    时间:02-28
  • 山西实施补偿办法化解“人兽冲突” 狩猎等情形致害不予补偿

      中新网太原2月28日电 (高瑞峰)28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西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与财产损害补偿办法》(下称《办法》)。该《办法》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详细列明了适用范围、经费来源、不予补偿情形、补偿标准、办理程序等具体内容,并明确了在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补...

    时间:02-28
  • 团结奋斗 忠诚履职丨数字化转型助力培养拔尖人才

      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在教育领域里,数字化转型正在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32年。他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即将就加大博士生培养的改革力度等相关问题建言献策。  记者见到汪小帆时,他正在上海大学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了解...

    时间:02-28
  • 朱自清笔下的百年老火车站 预计今年上半年局部“复活”

      中新网南京2月28日电(记者 申冉)28日,记者从南京市建设部门获悉,作为江苏省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和南京市城市更新第二批试点,因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回忆性散文《背影》而闻名海内外、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南京浦口火车站,其历史风貌区内的部分区域“微更新”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对外开放...

    时间:02-28
  • 中科院科学节首个专场活动将在武汉启动

      中新网武汉2月28日电(马芙蓉 陈长丽 王以豪)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科院科学节首次在北京主场外设置的专场——武汉专场,将于3月4日至5日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举办,届时60余个项目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普盛宴。  科学节是中科院自主品牌的全国性科普嘉年华,自20...

    时间:02-28
  • 江苏滨海集中展陈36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英勇事迹

      中新网盐城2月28日电(盛伟为 戴训鹏 徐文婷)28日上午,江苏滨海举办的“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事迹展”,带领当地民众回望烽火岁月,感悟“铁军”精神。  江苏滨海是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秋,八路军第五纵队挥师南下,在滨海创建了黄海...

    时间:02-28
  • 四川“幺哥”8年森防时光:跨越3000公里的守护

      中新网呼伦贝尔2月28日电 题:四川“幺哥”8年森防时光:跨越3000公里的守护  作者 张玮 韩丹丹  再过半个月,内蒙古大兴安岭便进入春季防火期,这几天,额尔古纳市森林消防大队十中队战斗一班班长刘守福和队友们开展新一轮的防火演练。  “90后”的刘守福是地道的四川“幺哥”,2015年背起行囊入伍,2...

    时间:0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