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法医胡治国:与“亡灵”对话探寻真相

2023-02-22 03:22:58

来源:法治日报

  从业22年为多起杀人案明确侦查方向

  法医胡治国:与“亡灵”对话探寻真相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何志斌

  近5年来,检验尸体780余具,解剖尸体160余具,认定他杀性质50余起,通过尸检为20余起杀人案找出侦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固定关键证据。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质认定准确,致死工具判断准确率98%以上,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90%以上,作案过程分析判断符合率95%……这些亮眼的数字和成绩,都归属于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副所长胡治国。

  让死者“开口说话”

  法医,经常打交道的是尸体,是死者痛苦和恐惧的表情,以及尸体腐败产生难闻的有毒气味。这一份在常人眼中可能难以接受的工作,胡治国一干就是22年。

  2019年5月31日,镇江谏壁某钢铁厂内,有人坠楼身亡。经初步勘验,符合高坠特征。但胡治国却没有简单了事,他在现场和尸体上发现了几处细微疑点。胡治国当即一头扎进尸体与坠落现场的比对中。

  几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一身汗水的胡治国抬起头,镜片上也是一片湿漉水迹。“死者高坠不能形成头部部分损伤。”据此,他断定这是一起凶杀案。胡治国在死者住所处发现有疑似血迹伴有擦拭痕,两者对应,帮助被伪装高空坠落的死者“开口说话”找出真凶。

  “唉,太可惜了,一个大活人就这么烧没了。”一间烧毁的民房,一具烧焦的尸体,一个痛不欲生的儿子……2022年2月的一个中午,丹阳市河阳镇联观村,一处“失火”现场,听着死者家属的哭声和周边群众的阵阵议论,紧急赶到现场的胡治国冷静而细致地开展现场勘查检验。

  尸体体表烧毁严重,损伤消失,检验难度异乎寻常。但丝丝疑点让胡治国对死者儿子的陈述产生怀疑。“用事实说话,让死者瞑目。”秉持着这份信念,通过细致工作,胡治国明确死者系被他人杀死后焚尸。

  “每一起勘查、每一次解剖、每一起鉴定,不单单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搜集分析现场证据、尸体解剖,查明死者死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致亡工具,为案件侦破找到重要线索和证据,这是胡治国的工作日常;让死者“开口”讲述真相,是胡治国的不懈追求。

  啃下块块“硬骨头”

  分尸、焚尸、白骨化尸体……这些恐怖的字眼,对胡治国来说已经稀松平常。“近年来,一些恶性案件的发生,对法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啃下这一块块‘硬骨头’。”胡治国说。

  查明死亡原因和致伤方式是案件侦办及后续工作的基础。

  发生在句容的一起杀人埋尸案中,尸体高度腐败,恶臭难闻,损伤因腐败而不明显,初步检验未见明显致命伤。胡治国不顾恶臭,反复仔细检验死者颈部,不放过任何可疑损伤,终于在死者咽喉部位发现少量黏膜及软组织出血,同时结合其他死亡征象,最终明确了死因及致伤方式,为案件侦办提供了重要依据。

  “看到暗藏的事实被我们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面纱,直至水落石出,我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胡治国说。

  2022年3月,镇江一建筑工地宿舍发生火灾,多人死亡。接报后,胡治国立即带领同事快速完成了7具死者尸体的初步检验,为及时明确死者身份提供了依据。在该案事件的后续处置中,尸体需要进一步检验,以确认死者是否系火场死亡。

  尸体高度炭化且经过冰柜冷冻,极大地增加了检验的难度。没有片刻迟疑,胡治国和战友们立即放弃周末休息,加班加点。尸体冷冻无法检验,胡治国就反复用热毛巾给尸体解冻;为节约时间,午饭随便扒两口;吃完午饭顾不上休息,随即再次投入到检验工作中,争分夺秒,圆满完成尸体检验任务。

  为生者伸张正义

  作为一名法医,除了日常与尸体对话、为死者沉冤昭雪,胡治国还要为生者伸张正义、提供帮助。这就需要他做大量的活体检验、伤情鉴定等工作。在故意伤害类的案件中,被害人的伤情鉴定结果往往会左右判决结果。

  对于每一起鉴定,胡治国都慎重对待、仔细研判,充分发挥法医的专业技术水平,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最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行业标准要求,坚决不允许任何一处出现纰漏从而影响到案件的最终结果,力求公平正义得到有效保障。仅2017年以来,他就接待伤者1500余人次,审阅病历资料4000余份,受理疑难复杂鉴定及重新鉴定200余例。

  在其于2022年1月受理的一例伤害案件中,伤者被人用拳头打到眼部,眼球内部结构有损伤,会造成一定的视力障碍。在检验视力过程中,伤者极不配合,只说看不见。按照这个检查结果,鉴定意见将达到重伤程度,必然会加重对方的责任。

  伤情是真是假、是轻是重,关系重大。通过走访数名医学专家,研究病历及相关眼部检查资料,胡治国初步判断伤者的眼部损伤不会导致看不见,应该还有一部分视力,而如何获得客观的视力检查结果成为准确鉴定的关键。经过积极和医生沟通,胡治国针对性制定了视力检查措施,“戳穿”伤者的伪装,获得了客观的视力检查结果,最终评定损伤程度为轻伤,有效避免了一起错案的发生。

  22年的钻研与沉浸,胡治国的专业技能日臻成熟,入选公安部全国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并取得警务技术正高级任职资格(法医病理专业)。

  胡治国对工作充满热爱,对未来满怀信心:“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一步步踏实走下去。”

  《法治日报》2023年2月22日06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多地疾控部门提醒防范它!诺如,是个什么病毒?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春节开学季,多地疾控部门提醒防范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近十天内,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先后发布了3则诺如病毒相关的健康提示。那么,什么是诺如病毒?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

    时间:02-22
  • 江苏丹阳通报学校个别班级停课情况:因春季传染病流行

      中新网镇江2月22日电(徐珊珊)近期,江苏镇江丹阳市中小学个别班级临时停课。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日傍晚就此通报,停课原因为春季传染病流行。当地同时发布相关停课情况和该市春季流行病情况。  根据通报,今年开学以来,该市陆续有22个班级出现发热、咳嗽等聚集性疫情,3个班级出现发热、呕吐、腹...

    时间:02-22
  • 评论:“粉发女孩”离世,网暴悲剧何时终结?

      “粉发女孩”离世,网暴悲剧何时终结?   据2月20日澎湃新闻报道,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曾因染粉色头发在爷爷的病床前分享考上研究生的喜讯,而遭遇大规模网暴。近日,郑灵华的朋友在社交平台写道,“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

    时间:02-22
  • 江苏宿迁建立离婚登记“冷静期”调解制度消弭赌气离婚

      江苏宿迁建立离婚登记“冷静期”调解制度消弭赌气离婚  1719对登记离婚夫妻破镜重圆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程  遥 丁国娟  前不久,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来了两位要求离婚的市民张凯、王芳芳。令夫妻俩没想到的是,按照当...

    时间:02-22
  • 多领域加速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约4700亿元,中国北斗所带来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今年正在进一步深度融入各行各业。  开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北斗农机活跃在田间地头。在湖北钟祥,当地农机局这几天正忙着给驾驶员们培训北斗自动驾驶...

    时间:02-22
  • 各地藏族群众欢度藏历新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2月21日)是藏历水兔新年,各地藏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跳锅庄、品美食,喜迎新年。  在西藏山南,人们背金水、打酥油茶、喝青稞酒,各种活动喜庆祥和。在拉萨,大家看藏戏、跳锅庄,欢度新年。  在四川甘孜、阿坝等地,赛马比赛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在云南...

    时间:02-22
  • 花开中国 春意融融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各地鲜花盛开,风景如画。人们踏春赏花,亲近自然,感受春日美好时光。  梅花盛放报春来。河南郑州绿博园各色梅花悄然绽放。河北邢台的红梅、蜡梅竞相开放。陕西岚皋植物园里春意盎然。湖北十堰,盛开的梅花焕发出勃勃生机,传递着春的气息。浙江安...

    时间:02-22
  • 重庆忠县一老人去世11年后又出现?警方:正调查核实

      中新网2月22日电 据重庆市忠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消息,2月21日,网传重庆忠县一老人去世11年后又“出现”,引发网友关注。获此信息后,忠县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忠县公安局提醒,因该事件正在调查,请大家理性对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以官...

    时间:02-22
  • 广西南宁:“四不”窗口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26岁的黄颖还记得,去年7月从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她在网络上海投了多份简历,都没有回音。  去年9月的一天,黄颖偶然在“南宁人社”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关于南宁人社创新设立“四不”反映窗口的推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来到“四不”窗口...

    时间:02-22
  • 【走进区域看发展】重庆:这个80米深坑,藏着一个“龙首”工程

      中国经济网重庆2月21日讯(记者宋雅静)2月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最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金刚沱泵站施工现场,它是重庆市唯一的大型泵站,更是形成长江、嘉陵江两江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的“龙首”工程。金刚沱泵站施工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

    时间:0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