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国援非医疗队:让友谊之花绽放非洲大地

2023-02-21 17:5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2月21日电 题:中国援非医疗队:让友谊之花绽放非洲大地

  中新网记者 韩章云

  从1月初至今,中国援埃塞俄比亚、援赞比亚第24批医疗队,援厄立特里亚第16批医疗队的62名队员一直在河南省卫健委接受出国前培训。

  按照计划,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市卫健委牵头组建的上述三支援外医疗队将于今年3月远赴非洲,接棒中国已持续60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5批医疗队向当地捐赠医疗器械。(资料图) 河南省卫健委供图

  虽与非洲大陆相距甚远,然而,河南自1973年首次向埃塞俄比亚派遣援外医疗队开始,跨越国界的医疗援助就将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援非医疗队感人故事多

  2月18日,是常克亮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的第365天,他是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5批医疗队成员。回国进入倒计时,中新网记者连线采访了常克亮。

  “当地医疗设备落后是中国援非医疗队面临的共同难题。”常克亮说,为了能顺利进行手术、开展医疗诊治工作,医疗队从国内筹集资金购买器械空运至厄立特里亚,队员们也通过各种渠道自费购买专业耗材。援厄期间,中国医疗队会同厄立特里亚医生成功为5名患者完成脊柱外科手术,填补了厄立特里亚此类临床手术的空白。

  在赞比亚,一名产妇在手术室产下3名婴儿后才发现还有1名婴儿仍在体内,当地医生不知如何应对,关键时刻,中国援赞比亚第23批医疗队及时救治,帮助产妇和婴儿转危为安。四胞胎自此有了中文名字:“中中”“赞赞”“友友”“好好”。

  在埃塞俄比亚,为挽救一名高空坠落严重受伤的9个月大女婴的生命,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3批医疗队连续解决手术用血缺乏、婴儿麻醉困难、手术器械不足等难题,历时7个小时手术助患儿转危为安,患儿最终痊愈出院。该医疗队队长张志韧在连线记者时介绍,这是团队援埃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援非医疗队诊治量繁重

  中国援非医疗工作量巨大。由于受助国医疗条件落后,许多急难手术只有中国医疗队有能力完成,这也大大增加了医疗队的工作量。

  尽管如此,队员们仍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河南省卫健委统计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工作有多么繁重:2022年,在援助厄立特里亚的前10个月,医疗队完成2500余台手术,诊治患者超过2万人次;援助埃塞俄比亚近1年来,医疗队共服务当地民众6.6万人次;援助赞比亚近1年来,医疗队接诊患者16750余人次。

  那么,中国医疗队如何实现了如此惊人的诊治量?

  “我们作为身着白衣的和平使者,肩负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任务。”张志韧说,每当因医疗资源匮乏导致诊治遇阻时,“祖国、大使馆、中资企业、当地华侨华人都倾力予以支援。”

  “初来厄立特里亚,我就感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友好,他们会对我们说‘你好’‘China’,这个时候倍感荣耀。”常克亮说,救治患者是自己的职责,身后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身在异国他乡也觉得安心。

  友谊之花绽放非洲大地

  据河南省卫健委数据,河南与非洲国家的卫生健康合作已经走过50年历程,累计派出医疗队64批1302人次,诊治受援国民众725多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5.5万余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8900余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00多项,为促进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巩固和增进中非传统友谊,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3批医疗队麻醉医生赵勇辉为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资料图) 河南省卫健委供图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梅庚年、陈雅琴和唐秀荣3名援外医疗队员牺牲在异国他乡。其中,梅庚年是河南省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首任队长,埃塞俄比亚政府为其举行葬礼,专门建造墓地,立碑予以纪念,当地一家居民两代人坚持48年为其守墓。中国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梅庚年奖学金”,修建并命名了“梅庚年路”,以纪念梅庚年为中非友好合作事业作出的贡献。

  那么,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持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医疗队远赴非洲救死扶伤?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4批医疗队队长陈召起内心经常回荡的一句话诠释着这样的答案:“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八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在皖开幕

      中新社合肥2月21日电 (记者 张强 赵强)第八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开幕式21日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  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是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机制框架下重要的人文合作项目,由中俄双方轮流主办。  俄罗斯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

    时间:02-21
  • 云南公布2022年水生态“成绩单” 劣Ⅴ类水质断面攻坚见成效

      中新网昆明2月21日电 (罗婕)云南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21日在昆明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云南集中攻坚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取得初步成效,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1.6%,国控劣Ⅴ类断面由7个减少为3个,省控由16个减少为10个,降幅明显。  云南生态...

    时间:02-21
  • “乙类乙管”实施以来珠海各口岸客流量快速增长

      中新网珠海2月21日电 (记者 邓媛雯)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21日对外公布,自1月8日“乙类乙管”政策实行以来,珠海各口岸客流量快速增长,其中,青茂口岸旅客验放量再创新高。  “目前,青茂口岸每日出境高峰约为7时30分至9时30分,入境高峰为16时至19时。”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茂边检站相关负责人...

    时间:02-21
  • 江西立法规范无线电管理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中新网南昌2月21日电 (记者 吴鹏泉)“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无线电技术和应用已迅速普及并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出台《江西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缓解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结构性紧缺问题,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在2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

    时间:02-21
  • 广东茂名市举办2023年慈善晚会

      中新网茂名2月21日电 (梁盛 梁天宇)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21日晚,广东茂名市举办2023年慈善晚会,唱响茂名公益主旋律,为好心茂名、文化茂名增光添彩。  该场晚会围绕大社会救助、大儿童保障、大社会养老、大慈善公益、大社会治理等主题内容排演节目,依托茂名独特文化资源和文艺人才,精心谋划,温暖...

    时间:02-21
  • “客家首府”福建长汀:“百壶宴” 请八方客

      中新网福建长汀2月21日电 (丘伟华)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客家首府”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升平村的一年一度“百壶宴”民俗活动火热进行,斗轿、游神、喝“福”酒,热闹且壮观的场面吸引众多游客、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一睹风采。民众畅怀开饮喝“福”酒。 丘嘉瑞 摄  活动现场,升平村村民...

    时间:02-21
  • 西藏林芝:跨越一千公里的团聚

      中新网拉萨2月21日电 (孙月)夜晚,星光如银纱般倾泻,西藏林芝边境管理支队背崩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南木加站在执勤点解放大桥上,遥看着远方回家的路,心里不禁酸了起来,这次恐怕又失约了。  “还在看孩子的照片呢!想她们了就休假回家看看。”同事代青旺加拍了拍看得入神的南木加。“等过段时间吧,最近单位...

    时间:02-21
  • 青藏铁路拉萨车务段保障藏历新年旅客出行

      中新网拉萨2月21日电 (孙呈统)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车务段21日介绍,藏历水兔新年期间,探亲、旅游、务工等客流相对集中,为满足民众出行需求,2月19日至26日,拉萨至日喀则加开Z8801次临时旅客列车,2月20日至27日日喀则至拉萨加开Z8802次临时旅客列车。今年藏历新年期间,拉萨车务段预计发送旅客1....

    时间:02-21
  • 航空业复苏 “飞机搓澡工”也忙碌起来

      中新网上海2月21日电 (李佳佳 李盛)“航班量上来了,飞机利用率高了,清洗飞机的需求也慢慢多了起来。”2月20日晚7时,一架东航涂装的A321客机刚刚完成一天的飞行任务,停放至虹桥机场东航机库门口的停机坪。机务工作人员完成了飞机航后相关的检查,客舱清洁人员开始在机舱内有条不紊地进行服务设备设施...

    时间:02-21
  • 浙江小村“二月二”民俗大荟萃:摸龙须 捣年糕 牛耕地

      中新网宁波2月21日电(林波 吴敏勇)摸龙须、捣年糕、牛耕地、剃喜头……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田洋湖村,“二月二”民俗文化节热闹上演,吸引当地村民与四方游客前来祈福体验。百家“筝糕”现场。 章铭书 摄  当日9时,随着茶山老龙从黄猫洞岗...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