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舞龙祈福迎“二月二” 多家老字号上线二月二“龙食”

2023-02-20 02:14:33

来源:新京报

  舞龙祈福迎“二月二”

  2月19日,北京舞龙协会在念坛公园举行舞龙祈福活动,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现场10支舞龙队为市民带来中华龙、空竹、大刀等传统民俗表演。

  北京中华龙舞龙队队长魏利全介绍,“中华龙舞起来”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巨龙腾飞,以此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龙精神。

  二月二·关注

  “龙抬头”指的是什么?

  2月21日迎来“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指的是什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

  “东方苍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动地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角宿作龙头,亢宿为脖颈,氐宿为胸膛,房宿为龙腹,心宿是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代表龙尾。”王科超说,“龙抬头”反映的就是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形象,像是“龙头”抬了起来。

  何时能看到“龙抬头”?

  几点能看到“龙抬头”?

  在大约2000年前,中国古人看到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在日落后不久。由于存在岁差,如今人们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晚上八九点才能看到“龙抬头”。

  今年看到“龙抬头”的时间相对更晚,大约在2月21日晚上十点。王科超解释,除了岁差经年累月的影响,相同的恒星天象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与公历日期的早晚也有关系。同一颗恒星,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大约4分钟升起。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对应公历日期2月21日,当天“龙抬头”时间比2021年3月14日的“二月二,龙抬头”晚一个多小时。

  在农历二月初二之后的近两个月内,公众在晚上不同时间段可以看到“龙头”角宿从地平线升起的景象。整条“苍龙”从地平线升起需要约6个小时。公历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公众入夜后就能看到整个苍龙的“龙形”出现在夜空中。据新华社

  二月二·美食

  多家老字号上线二月二“龙食”

  新京报讯 (记者王萍)2月19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多家餐饮老字号了解到,这几天与“二月二龙抬头”相关的“龙胆”“龙鳞”等传统民俗美食已经开始上线销售,众多消费者询问购买。

  护国寺小吃起源店经理张猛告诉新京报记者,从上上周开始,门店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电话,都是消费者询问今年什么时候开始销售“龙胆”。在传统民俗中,“二月二吃龙食”的习俗之一,就是要吃“龙胆”,一方面有“壮胆”的寓意,另一方面则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张猛说,护国寺小吃的“龙胆”,用黍子面制作,口味除了传统的红豆馅,今年还推出了蛋黄芝士馅、巧克力馅等口味。“预计临近‘二月二’的时候将达到销售高峰,单店销量将接近每天4000枚。”此外,护国寺小吃地安门店还新推出穿成串儿状的“MINI版龙胆”,方便游客边走边吃。

  “二月二”除了吃“龙胆”,民间还讲究吃“龙眼”“龙耳”“龙鳞”等多种“龙食”。在烤肉宛除了可以吃“龙胆”,还可以吃到“龙眼”小点心;烤肉季的五色水饺也被称为“龙耳”,现捏的饺子不但像耳朵,还和元宝相似,象征着“耳聪目明”“招财进宝”;曲园酒楼、砂锅居、长椿街马凯餐厅等老字号推出了薄饼搭配酱肉的“龙鳞套餐”;鸿宾楼的特色“烹龙胆”与甜食的“龙胆”不同,鸿宾楼金牌名厨、行政总厨周艳宾介绍,“烹龙胆”有点像传统的肚包肉,鸿宾楼用鸡汤提前将其煨制入味,再配上鲍汁,十分鲜美。”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新京报》2023年2月20日第A04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杭州西湖区一小学10名学生抗原阳性,目前症状平稳

      关于网传西湖区某小学出现多例阳性学生停课的通报...

    时间:02-20
  • 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多阴雨雪天气 东南部海域有大风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0日至22日,西北地区东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或暴雪;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西部等地有小雨,局地中雨。东南部海域有大风,中央气象台2月20日06时继续发布海上大风预报。  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多阴雨雪天气  20日至22日,西...

    时间:02-20
  • 高烧不退,不是新冠!近期多种病毒高发

      近期多位网友称自己开始发烧,有网友担心“是不是又复阳了”等问题。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8日向中新网表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

    时间:02-20
  • 如何填补数字鸿沟,让“老有所乐”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 王 彦  电影市场复苏,影院重新拥抱人群。但在大多数观众已习惯线上购票的当下,一则“82岁老伯想看电影但买票买到崩溃”的消息近日刷屏社交媒体。  消息里的陆老伯身在上海,遭遇了线下观影的三重难题:手持“老年机”的他对着影院的自助取票机一筹莫展;影院现场找不到排片信息;线下票价...

    时间:02-20
  • 双双辞职回家带娃,学霸夫妇如何获得育儿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鹏  她叫吴兴,他叫莫黎。他们双双毕业于985高校,相知相恋15年后,昔日大学同学终成佳人、组建了小家庭,并在30出头的年纪完成“人生晋级”。为人父母后,他们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夫妻俩把高薪工作都辞了,全职回家带娃。  顶着“零收入”的压力,在家陪伴孩子成长;每年阅读数十本育儿书籍,坚持...

    时间:02-20
  • 《狂飙》带火陈皮销售 专家:不建议盲目购买高价老陈皮

      专家:不建议盲目购买高价老陈皮  本报讯(实习记者 柴嵘)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陈皮成了养生“新宠”,价格翻番,销量猛涨。对此,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刘洋提醒,陈皮并非越贵越好,不建议消费者盲目购买高价老陈皮。在正规医院和药店购买的普通陈皮,药效上一般都有保证。  在电视剧《狂飙...

    时间:02-20
  • 出海后旅行社临时更改目的地 违约还是欺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苏倩雯、李宇欣  随着旅游、餐饮等消费的加速回暖,朋友圈又热闹起来,大家忙着天南地北,在人山人海中打卡。可旅游有时也会碰上“闹心事”,小童满心欢喜参加潜水团,想的是与热带鱼共舞,与海龟同游,谁知跟团游遭遇“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  说好中沙“七...

    时间:02-20
  • 政务服务就应禁说“服务忌语”

      来论  “不清楚”“急什么,没看我正忙着吗”“我不是说过了吗”“快点,我下班了”……这些都是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的禁忌用语。近日,北京市智慧政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与服务规范》线上主题培训,以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行为规范及服务能力。(2月19日《...

    时间:02-20
  • 医保新政实施后 三高“老病号”:自己掏的药钱变少了

      武汉晚报讯(记者胡琼之 江梦晴 通讯员张雅琴)“以前,抓药要先挂号、交费再取药,跑上跑下很麻烦。现在,一张社保卡就可以在便民门诊把药全配齐,时间又短。”2月18日,记者在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55岁的李先生在便民门诊,挂号、看诊、量血压、开药、取药,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全流程。  5年前...

    时间:02-20
  • 7点前早餐半价,这样的“大学教育”可以有

      近日,一所学校因早餐火了。  据浙江日报报道,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推出了限时半价早餐活动。不论是包子馒头瘦肉粥,还是面条馄饨蛋炒饭,只要在早上7点前点餐,都是半价。活动第二天早上6点多,食堂早餐档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对于这项旨在帮助大学生养成早起习惯的活动,网友纷纷点赞称,“叫醒大学生的不...

    时间:0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