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重庆万州盘活“指尖经济”:“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

2023-02-17 15:0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2月17日电(杨梦逸 黄玉保)拈一根轻巧的绣花针,绣出花鸟虫鱼、绣出春夏秋冬、绣出三峡的美丽风光。这一针一线都承载着重庆万州的“绣娘”们最精妙的生命力,她们以布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绣出的色彩斑斓的锦绣图卷。

  一根针、一条线、一群人,指尖技艺如何变身“指尖经济”?17日,记者走进万州,探寻“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背后的故事。

  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

  1999年,26岁的黑龙江姑娘史磊,与丈夫一道带着2岁的孩子从家乡来到万州。在这里,史磊发现有不少农村妇女会绣鞋垫,祖辈相传的贴花绣、挑花绣等不仅针法巧妙,各种花草鱼鸟图案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但由于产品单一,这种传统刺绣市场接纳度低,一双鞋垫仅卖十几块钱,不少“绣娘”因缺少收入转行,年轻人更不愿拿起绣花针,刺绣市场也变得萧条。

  一次偶然的机会,史磊将鞋垫作为礼物带回老家,并随口说是花了一百多块钱在市场上买的,没想到有很多亲戚朋友都想要这个鞋垫,让史磊代为购买。史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如果将这些老手艺人召集起来,培训刺绣工人,既能传承民间刺绣技艺,又能赚钱,一举多得。

刺绣成品展示。 黄玉保 摄

  2005年,史磊与朋友合伙创办了刺绣手工艺品公司。她多次深入“苏绣、蜀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产地考察取经,在吸收其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地区刺绣特点和技法,创造性提出打造“三峡绣”这一独具特色的手工刺绣工艺,经过改良,融入多种技法的“三峡绣”在市场上受到追捧,一步一步打开了销路,产品供不应求,指尖技艺慢慢变身“指尖经济”。

  “绣花针”助力残疾人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招收的学员全部是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妇女,她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刺绣,文化程度低,部分妇女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长期生病,不愿与人交流,教起来难,学起来慢。

  为让这些“零基础”的学员们尽快掌握刺绣技艺,史磊提出了一系列暖心措施:车间选在低楼层,让有残疾的妇女进出不吃力;伙食高标准,让大家吃得饱吃得有营养;培训技师“精挑细选”,不光有高超的技艺,还有爱心、有耐心;绣花架按绣娘们的身高“量身定做”;聘请专业人员对“绣娘们”开展健康讲座和医疗义诊,全方位为她们的生活、工作着想,让她们能静下心来学习……

  “真的是梦想成真,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现在我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每个月还有节余补帖家用。”杨小英是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第一批学员,来自偏远农村、左手残疾。刚到公司时,杨小英很自卑,担心自己学不会绣花这种细活,被人看不起。

  为打消杨小英的顾虑,史磊一再给她加油打气,并让师傅“点对点”对她进行辅导。如今,杨小英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每个月有近4000元的稳定收入。

  随着一批又一批学员学成“毕业”,在家门口就业,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固定员工也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增加到如今的近百人,其中残疾人占了四分之一。

  “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

  “现在万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府的服务也越来越周到,我们发展的动力更足,信心满满。”史磊介绍,目前公司的产品涵盖了“储绣家居”“小家碧玉”“天工典藏”等三大系列,创造性地拓展了传统刺绣工艺的应用领域,将刺绣工艺巧妙而完美地应用于环境艺术、家居装饰、经典服饰、实用工艺品、收藏级艺术品及个性化定制等多个领域。同时,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在恒合土家族乡打造的集“产、学、游”为一体的体验中心将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将直接解决80名农村妇女特别是残疾妇女就近就业。

  为进一步实现对传统刺绣工艺的保护和有效传承,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的科技团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国内首个非遗领域完美实现线上个性化定制的“PCP个性化定制平台”“OMS人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EMP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多个产业型软件平台,用“研发数字化”“生产智能化”“销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有效解决传统工艺在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瓶颈,并通过体系化的平台优化机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销售体验度,充分开拓和挖掘“个性化定制市场”的巨大需求,建立以重庆为核心、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非遗产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营销平台。

  未来三年内,该公司将逐步打造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相互促进的产业模式,从而实现传统工艺的高附加值转换,带动农村劳动力800人以上实现在家门口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18日北京将出现雨雪天气 夜间最低温降至-5℃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从北京市气象部门获悉,预计18日早晨至入夜,北京将出现一次雨雪天气过程,伴随气温下降,能见度较低。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表示,18日北京市城区为雨或雨夹雪,基本无积雪;山区小到中雪。受冷空气影响,预计白天最高气温降至2℃左右,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

    时间:02-17
  • 北京“南水”利用总量达85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逾1500万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7日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自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以来,北京市优先将南水用于城市供水,建成13座以南水为水源的城市公共供水水厂,南水处理总规模达到470万立方米/日,南水利用总量达到85亿立方米。目前北京城市供水水源70%为南水,1500余万民众从中受益。  北京市近...

    时间:02-17
  • 流浪男子离家44年 内蒙古警方助力亲人团圆

      中新网赤峰2月17日电 题:流浪男子离家44年 内蒙古警方助力亲人团圆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我终于找到家了。”200多公里的距离,但郭某却走了44年。  1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安局获悉,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流浪乞讨男子郭某终于回到了阔别44年的家。  2022年12月,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区...

    时间:02-17
  • 2023年春运福建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长577%

      中新网厦门2月17日电 (黄秋雅 汪桢)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相关人士17日称,今年春运期间(1月7日至2月15日),福建口岸出入境人员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较去年春运增长577%。  今年春运期间,福建边检部门全力保障出入境旅客顺畅通关,有效维护福建口岸正常出入境秩序。据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时间:02-17
  • 甘肃天水“空中课堂”:名师好课送进家 催生创新教育内容

      中新网兰州2月17日电 (崔琳 闫锁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化学老师李斐,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舞动右手,一边大声讲着课,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要点,还时不时回头提醒上网课的学生们做笔记……视频中的李斐获赞无数。  时下,天水市三万多名中小学教师正通过“一根根网线、一块块屏幕、一个个线上...

    时间:02-17
  • 2023世界雷达博览会暨“雷达与未来”全球峰会4月在北京举办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世界雷达博览会组委会2月17日在北京宣布,主题为“雷达融合世界,数智引领未来”的2023第十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将于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023第三届“雷达与未来”全球峰会同期举办。  本届世界雷达博览会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时间:02-17
  • 天津海关查获违规进境螳螂卵鞘

      中新网天津2月17日电 (记者 王君妍)日前,天津邮局海关查获违规进境螳螂虫卵300余头。  此前,天津邮局海关在对进境邮件进行机检审图时,发现一申报为“拖鞋”的邮件图像存在异常。经人工开拆查验,在拖鞋底部挖空暗格内查获用锡纸包裹的纸盒,纸盒内部的泡沫间夹藏卵鞘14个,共计虫卵300余头。后经天津...

    时间:02-17
  • 天津滨海机场至黄骅班线恢复运行

      中新网天津2月17日电 (记者 王君妍 通讯员 陈新颖 李翰春)记者17日从天津滨海机场获悉,自2月16日起,天津滨海机场客运站至黄骅市中捷客运站的地面班线恢复运行。  此前受疫情影响,客运站多条班线先后停止运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和调整,省际班线运行也随之放开。为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

    时间:02-17
  • 内蒙古新生村迎新“春”:樱桃花开葡萄冒芽 特色种植富农家

      中新网兴安盟2月17日电题:内蒙古新生村迎新“春”:樱桃花开葡萄冒芽 特色种植富农家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春回大地,暖阳浸心。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的特色种植农户们迎来新一年的北国之“春”,无论是争奇斗艳的樱桃花,还是迎春发芽的葡萄树都努力生长着。  这几日,当地的特色蔬果产业开始进入繁忙...

    时间:02-17
  • 山东各地多领域齐发力 助推乡村产业多点“开花”

      中新网济南2月17日电 (记者 沙见龙)“我们抢抓农时,使用机器进行播种,省时省力种植整齐,能够保障稳产增收。”眼下,正值春耕春播黄金期,山东兰陵南桥镇蔬茂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社长李金者正在田间地头督导无人驾驶一体机播种土豆的进度。在岱岳区范镇,蔬菜大棚内村民操控手扶拖拉机耕地。 陈阳 摄  ...

    时间:02-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