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平均降价55%,种植牙价格打下来了

2023-02-17 10:29:21

来源:半月谈网

  平均降价55%,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参与集采……近期,被称为“史上最难集采”的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成都开标。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到,此次集采降价超过预期,将为后面扩大医疗器械品种范围采购探索有效路径。

  平均降价55% ,集采效果超预期

  集采前,种一颗牙大约需要1万至3万元;集采后,普遍降到万元以内。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医保局指导和协调下,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形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采购联盟。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参与集采,采购需求量共287万套。

  2023年1月11日上午,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一间开标室座无虚席,参与投标的企业代表、相关专家、多省医保部门的代表等都翘首以盼,共同期待重要的开标时刻。

  上午10点,现场开标工作正式启动。工作人员现场开启文件袋、大声唱读投标函、展示投标情况。听着一个个标书中的报价,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主任满毅原本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了:“比预期还好。”

  满毅介绍,一直以来,种植牙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缺牙的最佳修复方式,患者需求也比较大,仅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一年的种植牙数量就超过6000颗。但是,在高昂的价格面前,普通患者无力承担。“现在,平均降价超过一半,患者负担小了很多。”满毅说。

  本次集采预计每年可节约患者费用40亿元左右,共有55家企业参与,其中39家拟中选,中选率71%。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开标现场,多款产品“踩线”或是接近“踩线”报价,企业参与度较高。“虽然集采价格降了,但是量很大。以前,我们这样的四川本土企业由于市场知名度不高,很难跟进口产品竞争,现在加入集采,就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四川鸿政博恩口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雅成说。

  “以前种植牙收费价格不太规范,经常出现一颗牙打包一口价收费的情况,但是其中各个部分具体收多少钱,患者并不了解。现在,价格更加公开透明了。”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昌松说。

  通过多项措施协同发力,预计2023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种植牙费用综合治理结果落地实施,患者将全面享受到降价后的种植牙服务。

  “史上最难集采”克服三重挑战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以往耗材集采,此次集采耗时近1年时间,克服了三重困难。

  一是民营医疗机构占比大,协调难。种植牙市场化程度很高,民营医疗机构约占80%的市场份额。与以往集采不同,本次集采付出了大量精力动员民营医疗机构参加集采。经过努力,约1.4万家民营医疗机构参与集采报量,占本次集采医疗机构总数的80%。

  “可以说是最难的一次集采。”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主任赵应成说,因为种植牙没有进入医保目录,医院可以根据具体运行成本自行定价,需要老百姓自掏腰包。一直以来,价格都不算规范。同时,涉及大量民营医疗机构,很多时候,需要一家家去协调,非常困难。

  二是种植体品牌集中度高,包括多个部件,集采规则流程设计困难。赵应成介绍,此次集采既要挤出价格水分,也要让更多头部品牌能够中选,更好保障临床使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最终,引入了工程领域集采的设计规则,同时,还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和意愿适当开展分组竞争,将医疗机构需求量大、且能全国供应的企业分在A组,其他企业分在B组。

  “种植体系统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种植体、修复基台、配件包,在临床上一般由同一企业的产品成套使用。为防范部分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或因未纳入集采而涨价,我们通过多次调研,实行了多部件组合成套采购。”赵应成说。

  三是种植牙费用构成复杂,除种植体、牙冠等耗材外,医疗服务费用占比较高。多位业内人士介绍,在单颗牙常规种植费用中,种植体耗材费用约占1/3,医疗费用占了40%以上,还有牙冠的费用。因此,仅靠种植牙集采难以让群众感受到明显减负效果,需要开展综合治理。

  社会反映“三大担心”

  相关人士反映,虽然此次集采效果超过预期,但大家也有一定的担心,期盼能加强监督与执行,让集采效果落地不打折扣。

  ——担心民营医疗机构“变相涨价”,呼吁加强监督与日常价格预警。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此次集采后,公立医院将“零差率”执行,但民营医疗机构的口腔种植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也有部分群众担心民营医疗机构“变相涨价”。

  “去年,我去民营医院种一颗牙花了2万多元,想趁着集采落地后再去种另一颗牙,但害怕民营医院暗中加价,比如增加服务费、后续康复治疗费等。”成都市民李先生说。

  ——担心国产种植牙“无人问津”,呼吁加强引导。多数种植牙从业者表示,患者更愿意选择进口种植体,认为进口优于国产,这样的消费观念短期难以改变。“此次种植牙集采不包量,这就意味着每个中选产品还需要去自己开拓医院等渠道,这对国产厂家是一大挑战,进口品牌深耕市场多年,国产产品要想真正进入一些医院,困难重重。”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担心群众“随意种牙”,呼吁增强口腔健康观念。“种植牙是牙齿缺失治疗的最后一步,而不是有牙缺失,就立即想种牙。我们更希望患者先及时补牙。因为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种植牙手术,也不能保障百分之百成功。”满毅说,当前还需要增加群众的口腔健康知识,尤其是定期对牙齿进行体检的意识。

  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董小红

  原标题:《种植牙价格打下来了》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18日北京将出现雨雪天气 夜间最低温降至-5℃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从北京市气象部门获悉,预计18日早晨至入夜,北京将出现一次雨雪天气过程,伴随气温下降,能见度较低。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表示,18日北京市城区为雨或雨夹雪,基本无积雪;山区小到中雪。受冷空气影响,预计白天最高气温降至2℃左右,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

    时间:02-17
  • 北京“南水”利用总量达85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逾1500万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7日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自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以来,北京市优先将南水用于城市供水,建成13座以南水为水源的城市公共供水水厂,南水处理总规模达到470万立方米/日,南水利用总量达到85亿立方米。目前北京城市供水水源70%为南水,1500余万民众从中受益。  北京市近...

    时间:02-17
  • 流浪男子离家44年 内蒙古警方助力亲人团圆

      中新网赤峰2月17日电 题:流浪男子离家44年 内蒙古警方助力亲人团圆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我终于找到家了。”200多公里的距离,但郭某却走了44年。  1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安局获悉,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流浪乞讨男子郭某终于回到了阔别44年的家。  2022年12月,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区...

    时间:02-17
  • 2023年春运福建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长577%

      中新网厦门2月17日电 (黄秋雅 汪桢)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相关人士17日称,今年春运期间(1月7日至2月15日),福建口岸出入境人员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较去年春运增长577%。  今年春运期间,福建边检部门全力保障出入境旅客顺畅通关,有效维护福建口岸正常出入境秩序。据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时间:02-17
  • 甘肃天水“空中课堂”:名师好课送进家 催生创新教育内容

      中新网兰州2月17日电 (崔琳 闫锁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化学老师李斐,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舞动右手,一边大声讲着课,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要点,还时不时回头提醒上网课的学生们做笔记……视频中的李斐获赞无数。  时下,天水市三万多名中小学教师正通过“一根根网线、一块块屏幕、一个个线上...

    时间:02-17
  • 2023世界雷达博览会暨“雷达与未来”全球峰会4月在北京举办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世界雷达博览会组委会2月17日在北京宣布,主题为“雷达融合世界,数智引领未来”的2023第十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将于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023第三届“雷达与未来”全球峰会同期举办。  本届世界雷达博览会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时间:02-17
  • 天津海关查获违规进境螳螂卵鞘

      中新网天津2月17日电 (记者 王君妍)日前,天津邮局海关查获违规进境螳螂虫卵300余头。  此前,天津邮局海关在对进境邮件进行机检审图时,发现一申报为“拖鞋”的邮件图像存在异常。经人工开拆查验,在拖鞋底部挖空暗格内查获用锡纸包裹的纸盒,纸盒内部的泡沫间夹藏卵鞘14个,共计虫卵300余头。后经天津...

    时间:02-17
  • 天津滨海机场至黄骅班线恢复运行

      中新网天津2月17日电 (记者 王君妍 通讯员 陈新颖 李翰春)记者17日从天津滨海机场获悉,自2月16日起,天津滨海机场客运站至黄骅市中捷客运站的地面班线恢复运行。  此前受疫情影响,客运站多条班线先后停止运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和调整,省际班线运行也随之放开。为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

    时间:02-17
  • 内蒙古新生村迎新“春”:樱桃花开葡萄冒芽 特色种植富农家

      中新网兴安盟2月17日电题:内蒙古新生村迎新“春”:樱桃花开葡萄冒芽 特色种植富农家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春回大地,暖阳浸心。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的特色种植农户们迎来新一年的北国之“春”,无论是争奇斗艳的樱桃花,还是迎春发芽的葡萄树都努力生长着。  这几日,当地的特色蔬果产业开始进入繁忙...

    时间:02-17
  • 山东各地多领域齐发力 助推乡村产业多点“开花”

      中新网济南2月17日电 (记者 沙见龙)“我们抢抓农时,使用机器进行播种,省时省力种植整齐,能够保障稳产增收。”眼下,正值春耕春播黄金期,山东兰陵南桥镇蔬茂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社长李金者正在田间地头督导无人驾驶一体机播种土豆的进度。在岱岳区范镇,蔬菜大棚内村民操控手扶拖拉机耕地。 陈阳 摄  ...

    时间:02-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