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开年“抢人”背后:“去”“留”都是答案

2023-02-15 14:46:1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热评丨开年“抢人”背后:“去”“留”都是答案

  举办各类招聘会超2万场,发布就业岗位超1300万个,包路费、涨薪酬,拎包入住,带薪培训……今年的春风行动,在“开局就是冲刺”的激烈氛围中,热气腾腾,大招频出。

  “求贤若渴”,是地方谋发展企业谋实力的应有姿态。不过,今年东部产业优势地区“抢人”情绪尤其高涨,既体现了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拼经济”的强烈愿望,也客观反映出年初劳动力紧缺的现实。

  “以前是一车一车把员工拉过来,现在他们拼命留人。”在接受采访时,浙江嵊州服装协会秘书长朱婧如此感慨。与过去鼓励务工人员前往外地打拼改善家庭收入不同,如今,传统的劳务输出地方“留人”的愿望日益迫切。

  与此同时,急需劳动力的企业不仅采取包车、包机等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点对点”无缝衔接,政府人社部门领导前往劳务输出地“一线作战”,也成为“抢人大战”的标准配置。

  新年伊始,劳动力的“抢”与“留”,既呈现了新发展阶段国情社情的变化与挑战,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破题思路。

  讨论当下劳动力市场格局,“新生代农民工”是绕不开的概念。年轻一代的务工人员整体文化水平高、精力充沛、眼界开阔,逐步成为劳务市场的主力。综合素质更高的他们,对产业升级换代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同时,他们利益诉求多元、权利意识高,对用人地方劳动力承接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在劳务输出大县贵州三都,一名年轻母亲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小时候)我也是留守儿童,如果去的话小孩可以给我安排吗?”很多年轻务工人员对“留守家乡”有着切肤之感,他们不希望下一代重复自己的成长路径,期待更紧密地陪伴孩子成长。

  把孩子留在身边,办法无非两种:第一种就是带着孩子一起前往务工地方,但需要解决孩子的托育、上学等问题,逐步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子女教育安,则父母心安。现实中,随迁子女享受教育这项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可能面临阻碍,那些诚意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地方,往往在“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让务工群体对城市更有归属感。之所以春节后每每出现“招工难”,就是因为劳动力流动频繁,务工者难以稳定留在一个地方、一家企业工作。除了子女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还包括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解决好这些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何让务工人员“留下来”的难题有望迎刃而解。

  让务工人员在家乡工作,既有收入的基本保障,也能拥有更多时间陪伴子女成长,是回答上述问题的第二个答案。贵州三都县人社局副局长韦红云也认为,最好的状态是就近就业。近年来,当地加快发展森工、茶叶加工等产业,也积极前往外地招商。显然,这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优质产业不是“等来的”,就业岗位不会“从天而降”。传统劳务输出地产业基础薄弱,吸引资本、产业进入需要做好更扎实的服务。在开春的“抢人大战”中,有的劳务输出输入地就发生观念的友好“碰撞”。一方希望务工者在本地接受培训,最好就留在家乡工作;另一方则担心出钱培训以后务工者不前往就业,企业更是面临劳动力的“燃眉之急”。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想去的话就是想学技术。”这位求职者的话,说出了很大一部分年轻务工人员的心声。新一代务工者的思想观念已经转变,他们不会受限于“等、靠、要”,而是在学习中成长,在拼搏中奋进,他们也都有一个“工匠”的梦想。尊重和回应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诉求,才能创造更多可能。

  “留下”还是“回去”,并没有标准答案。赋予新一代更多选择机会,提升劳动力要素配置水平,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还须一道努力,找准企业发展与劳动者就业的平衡点。

  (文丨王钟的)(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云南开远:滇越铁路焕新“返场” 续写百年“旧时光”

      中新网云南红河2月15日电 题:云南开远:滇越铁路焕新“返场” 续写百年“旧时光”  作者 熊佳欣  在云南省红河州,有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开远市,穿城而过的百年米轨与新开通的高铁在此时空交汇。近日,记者乘弥蒙高铁列车前往开远,体验焕新“返场”的米轨“小慢车”,走进滇越铁路主题街区,品...

    时间:02-15
  • 西藏3人盗窃古桥国家二级文物 均获刑10年

      中新网拉萨2月15日电 (记者 赵朗)记者15日从西藏自治区拉孜县公安局获悉,近日,由拉孜县人民法院一审审理的彭措林铁索桥索链盗窃案,经日喀则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依旧维持原判,分别依法判处被告人久某、巴某、吉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一万元。图为盗窃的文物 拉孜县公安局供图  彭措林铁索桥位于日...

    时间:02-15
  • 探访西藏唯一天主教堂:东西方文化在此融合

      中新社昌都2月15日电 题:探访西藏唯一天主教堂:东西方文化在此融合  作者 李林  傍晚,西藏澜沧江畔的一处山坡上,一阵钟声在风中飘荡。钟声源自盐井天主教堂,这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位于国道214线旁的西藏昌都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由法国传教士建于1865年。2月13日,盐井天...

    时间:02-15
  • 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开学 精准落实防疫举措

      中新社上海2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15日,上海约165万名中小学生和53万名幼儿迎来春季学期。各高校也按照校历陆续开学。  上海市教委表示,开学前,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科学精准落细落实开学返校各项工作。按照“乙类乙管”要求,教育部门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措施,在开学前就面向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发布相关...

    时间:02-15
  • 基层派出所的新春守护:一抹“警察蓝”护万家灯火

      中新网长治2月15日电 题:基层派出所的新春守护:一抹“警察蓝”护万家灯火  作者 李庭耀 张俊杰  巡逻防控、便民服务、隐患排查、打击处置……春节期间,山西长治襄垣县古韩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都在岗位值班备勤,用一抹“警察蓝”守护万家灯火。  “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古韩派出所根据辖...

    时间:02-15
  • 宁夏中卫:小站民警的第9个春运

      中新网中卫2月15日电 (记者 于晶)在宁夏中卫有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站——干塘站,它地处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北邻腾格里沙漠,南接祁连山余脉,地处包兰、干武线交汇处。  2月15日,记者来到干塘站,这里并没有电视新闻中的春运那样,到处都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景象,但对于银川铁路公安处干塘...

    时间:02-15
  • 新疆:在网络平台征集意见建议 确定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15日电 (张家伟)记者从15日召开的“自治区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月14日-30日通过新疆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了《关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自治区2023年民生实事建议的公告》,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关于民生实事的意见建议,确定了20...

    时间:02-15
  • 内蒙古开鲁:四级专家“传经送宝” 助现代农业“丰”景更好

      中新网通辽2月15日电 题:内蒙古开鲁:四级专家“传经送宝” 助现代农业“丰”景更好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这次培训班,主要针对去年整个环节生产问题的分析,提出注意事项,这样有助于今年开好局、更大面积地推广密植滴灌高产这项技术,全面提升开鲁玉米的产量,为国家千亿斤粮食提升行动做贡献。”谈...

    时间:02-15
  • “Z世代”警花的首次春运记忆:青春绽放在藏蓝警营

      中新网西安2月15日电 题:“Z世代”警花的首次春运记忆:青春绽放在藏蓝警营  作者 刘耀武 李一璠  “往年春运我是拎着大包小包赶车的一员,现在我成了守护这庞大客流平安的一员,只有亲身站在这个岗位上,才真正体会到万千旅客安全出行的背后,是这么多人的坚守和付出。”97年出生的警花杨思琦正在陕...

    时间:02-15
  • 警方侦破特大海产品走私案 涉案金额达14.2亿元

      资金交易异常牵出家族式走私团伙  广东湛江海关缉私局今天(15日)向外公布,近日破获一起海关总署缉私局挂牌督办的特大海产品走私案,犯罪团伙自2021年以来,以伪报边民互市贸易的手段,走私进口海参、鱼肚等海产品案值高达14.2亿元。  这起案件的侦破历时一年多时间。2021年,湛江海关缉私局茂名分局...

    时间:0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