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年过35,弃文从医

2023-02-08 05:48: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36岁的李闯戴着破洞草帽,穿着松松垮垮的旧裤子走进高考考场时,差点被警察拦在门外。他尴尬地解释,“我不是家长,我是考生”。

  他是人类学硕士,重新参加高考是想学医。这件事传到李闯老同学的耳中,大家反应不大,有人说,“这么多年了,他还在折腾呢?”

  李闯1.9米的大个儿,辞职后留起了胡子和头发,胡子最长时长到胸口,头发在脑后挽起。他常穿着一件“半永久”毛衣,在直播里讲《聊斋志异》《红楼梦》,或者带着大家打八段锦。一位关注他很久的粉丝评价,“看起来他的人生没有主线,但每条支线都足够精彩。”

  在大学时他曾自己办刊物,大四休学跑去当了两年兵。硕士毕业后他在出版社做了5年编辑,又“裸辞”回胡同里开小卖部,中间还上武当山的道观当了半年义工,至今没房、没车、未婚。

  李闯将自己的经历写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夸他是“逆社会时钟”,也有人讽刺他是“北京爷们儿不差钱”。很多人把他当成“导师”和“树洞”。有的向他哭诉自己的猫得了重病,也有50多岁的阿姨专门下载微博跟他畅聊人生。还有人来小卖部找他表白,把李闯吓得不轻。

  26岁的林海在豆瓣上关注李闯,是看到了他发的一张照片:“烟酒饮料”的牌子旁竖着古琴。李闯配文,“良辰美景,抱着琴坐门口弹了一会儿。路过一对中年夫妇,女的说,‘嚯,这个可太雅了!’”

  她和李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冷门专业、喜爱历史和阅读、容易焦虑。但林海崇尚效率,在生活中习惯做“多手准备”。今年她刚从香港读研回来,要同时准备省考、国考和雅思考试,简历一份接一份投向快消外企、出版社、报社等单位。

  她一路关注着李闯的昵称从出版社的“李小编”,改为开小卖部的“李小贩”,直到他重新高考。有天李闯发帖咨询一道高中考题,林海从大学就兼职给高中生补习,提出帮他补习历史,两人遂成为“网友”。

  林海第一次来小卖部找李闯,电动车一下子骑过了,拐回头才看到那个藏在灰墙中的小门脸。那天他们聊了6个小时,她回忆起来大多是琐事,比如去哪儿游泳、腰椎间盘突出怎么治、如何练五禽戏。

  她在李闯身上看到,“原来鸡蛋还可以放在一个篮子里”。焦虑时,她喜欢听李闯在播客里讲故事,“就像跟朋友打电话”。听着李闯的经历,她第一次觉得,“好像退一步也没关系”。

  只有李闯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并不“逍遥”。他的“折腾”,是为了摆脱家庭和工作带来的焦虑。他对抗焦虑症已经快10年了。第一次爆发,是在出版社工作时。

  由于责任感强,加上自己本来就喜欢看书、听讲座、参加展览,工作慢慢成为李闯私人生活的一部分。那时他经常一天就睡4个小时,持续一个月。有时他的月工作量,抵得上合同里规定的全年工作计划。由于营销活动多、出差过于频繁,他甚至会在酒店忘记自己身处哪个城市。

  同事对李闯的评价是“挺爱琢磨”“较真儿”。他会把自己负责品牌系列的所有书,一本不落摆在工位上,也会为自己设计的文创香囊,去药店配方。

  他刚进出版社,给自己的定位是,“帮助好的创作者,把他们的作品出版,然后交给读者”。有一次,他帮一位“被低估”的英国学者办签售会,结束后,老爷子开心地捂着脸笑,“我长这么大都没写过这么多遍自己的名字。”

  渐渐地,他发现大部分工作任务是“快消品制造”。一些他“看过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但具备畅销书气质的书,需要硬着头皮营销。而一些他真正觉得有价值、想出版的书,却出于各种原因,迟迟难以面世。

  工作第三年,他开始心慌、失眠,常常刚入睡就哆嗦着惊醒。他尝试过针灸、心理咨询、下班走两万步,但仍睡不好。到第五年,李闯算了算,除去房租和看病,自己基本在“赔钱上班”。再加上母亲当时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他最终决定辞职。

  恰逢亲戚在胡同里有一间闲置的公租房,他以帮亲戚看房为由,住进了胡同,和上一任租户一样,开起了小卖部。

  父母一开始很反对李闯回到胡同。李闯出生在胡同,母亲是幼儿园教师,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北京大兴。父亲换了很多工作,在工厂、酒店、公园干过,还当过协警。“我们属于闯不出去那种人,希望他能闯出去。”母亲解释儿子名字“闯”的由来。

  他们一家三口挤在2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没有空调、洗澡要上公共澡堂。直到18岁离开家,李闯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桌子和柜子,只有一张床。

  小时候,母亲对李闯要求很严,看重他的成绩,教训他的工具包括棍子、扫把、苍蝇拍、女士风衣的腰带。五年级时他有次数学考了87分,回家后作业本就被母亲撕了。长大后,当他想考博,母亲动员了一大帮亲戚来反对,“不能读书太多,读书都快读傻了,该找工作过日子了。”

  在父母眼中,最好的出路是国企和公务员。“我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没有必要挑战新东西,要和大家保持一致”。家里很多表兄弟是国企员工,李闯想从出版社辞职时,父母叫来不少亲戚劝他,“忍一忍就过去了,又不会开除你。”

  母亲常评价李闯“太清高”,曾建议他逢年过节给领导发祝福短信,李闯说,“多虚伪啊”。现在重回大学,李闯想申请英语免修,母亲让他送领导一些小礼物,理由是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如此办事。

  关于“读书是不是为了赚钱”,他们也有很大分歧。母亲坚信,儿子是“大器晚成”,“我们这是迟开的花朵”。“他读了那么多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还是没有压力,等他找了对象结了婚,需要了,他不会把这些知识变成钱吗?他就是不想赚。”

  李闯不同意母亲的看法。他认为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更智慧”,“读得越多,你会发现赚钱这件事儿本身只是一个选择,你值得做的事非常多。她这么说当然也是给我台阶下,其实我无论是对挣钱的渴望、挣钱的能力、知识储备,都不太行。我穷得很有理由。”

  李闯的屋里有满满两墙书,约2000本。他一直没什么物质欲望,用的电脑屏幕碎了两次,写文章时,经常要用鼠标把窗口往右边拉一拉,才能看清自己写的是什么。上一个手机用到屏幕露出电路板,最终“卒”于泡脚盆。

  到出版社工作后,他租住在胡同里的平房,没法做饭,用的是公共厕所。10多平方米的家里,7个书架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进门都要侧着身走。冬天他舍不得开暖气,睡觉之前在屋里压腿,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身上暖和了再睡。

  高中宿舍5个人,当年只有李闯考上了重点本科,而现在其他人都在银行、国企有着收入不错的工作,“家庭和睦”。李闯小卖部的收入只有一两千元。

  他有时想,自己活得好像一直“很窝心”,“觉得自己好像不懒,也挺努力的,但是不知道我得到了一些什么东西。”

  当初他退伍后考研本校,结果因为差一分被调剂去外省。毕业后想考博,家人反对。找到工作,结果工作量越来越大,工资也只有五六千元。看着读书不如自己多的人却比自己有钱,他心里也会“酸”,“如果我的成绩和我的社会地位能够配得上我的努力,我心里应该会更踏实。”

  辞职后,李闯的生活变得缓慢而规律。在小卖部,早上五六点,他被扫街大叔的簸箕拖在地上的咣当声、街坊的聊天声吵醒。八点半,下夜班的保安会来买水和吃的。上午常会有来买啤酒的大爷,中午人也不少,李闯一边做午饭,一边扭头往外看,人来了就关火往外跑,有时候饭是捂熟的。

  下午3点,学生放学,叽叽喳喳来买冰镇饮料和口香糖。到了晚上,老头老太太出来开座谈会,推着轮椅、拿着小凳子、摇着大蒲扇,以小卖部为圆心,左边坐一波,右边坐一波。李闯就在屋子里弹古琴或者吉他,“有种在胡同开演唱会的感觉”。

  李闯觉得左邻右舍的“幸福感”并不来自收入、房产和社会地位,而缘于心态。“对于其他街坊们来说,吃晚饭的时候有二两白酒配炸酱面,今天的日子就不赖。如果谁偶尔去某家小店吃了一碗咸淡合口的豆腐脑,里面的肉末都值得和其他街坊炫耀一下。”李闯在日记里写道。

  焦虑得到缓解,但并未消失。他不停地收拾柜台,把冰箱里的冰棍都朝同一个方向放整齐。他每天必须看书,写文章和专栏,告诫自己不能停止知识积累。

  有段时间,他吃东西总呛到气管,担心是中风或者癫痫的前兆,查了喉镜、鼻镜、脑部核磁。最后才发现是因为经常紧张,导致食管反流,胃酸腐蚀让咽喉处控制吞咽的部分变得迟钝。

  对工作的焦虑变成了对身体的过分关注。现在,李闯每天要照镜子检查面部和舌头,鼻子上长了一个痘,他会想是哪个对应的脏腑出了问题。不敢刮胡子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把自己刮伤。

  这也是他想转行学医的重要原因。他想通过学医治好自己“过分理论化的毛病”,也希望学会一些医学手段,缓解焦虑带来的躯体症状。

  不过,这个给自己治病的过程注定缓慢。36岁的大一新生李闯,此前一直在家上网课,未与师生谋面。一次班会,老师提问李闯一个时政热点,想借此引入主题。李闯老老实实打字回答“不知道”。老师很生气,“不知道你不会查一下吗?”大家私下都以为这是个年龄小、有点愣的“萌妹”。

  老师下课前问谁还有问题,经常只有他举手,害得大家拖堂,“感觉老师有点烦我”。后来同学们告诉他,老师这么问只是客套一下。

  有其他想转行的网友来咨询重新高考的他,但付诸行动的终究是少数。有次一个网友问了几句,就说,“算了,我爸妈让我赶紧结婚生孩子。”很多人想重新学医,是觉得当医生工资高,问他“学哪一科出来好找工作”“怎么样能尽快毕业”。

  李闯再次毕业时,年龄将超过40岁。他没什么长远规划。“对于缓解焦虑,可能我一直在瞎折腾,甚至(焦虑)还加重了,看起来挺可笑的。但我没有躺平,我还在探索一种出路。”一想到未来自己就能看懂药方、给自己开药,李闯就很知足了。

  他探索出了一些日常策略对抗焦虑。状态好的时候,他会多阅读,“看到历史上倒霉的人多了去了,会感觉很多人跟自己在一起。”在感染新冠后的焦虑日子里,他读《鼠疫》《昨日的世界》,看不同时空下的人类,如何经历相似的挣扎。

  “看这些能给我很多鼓励和希望,你再坚持一下,今天就是痛苦的最后一天。如果今天不是,明天不是,那没准儿后天就是了。”

  每次录播客和或者拍视频,结尾李闯会把有点“丧”的声线上扬,祝大家“生活愉快,逍遥自在”。这也是他的愿望,“有人说我总在‘更换赛道’,但我更愿意把人生比成广场。我往哪个方向走都可以,关键是这个方向的选择权是不是在自己手中。”

  (文中林海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晶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桂林官方通报“购物团消费不达标不给房间卡”:已立案 从严查处

      中新网桂林2月8日电(杨宗盛 赵琳露)针对“购物团消费不达标不给房间卡”事件,2月7日晚,广西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回应称,经初步核查,桂林市万邦国际旅行社、导游涉嫌“不合理低价游”和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网传一名网友参团来广西旅游时被强制购物,因没有达到消费标准,导...

    时间:02-08
  • “欢迎光临!” 中国试点恢复出境游首发团来了

      全球连线|“欢迎光临!” 中国试点恢复出境游首发团来了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2月6日是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首日。时隔三年,中国出境团队游按下“重启键”,泰国、阿联酋等国纷纷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欢迎首批中国旅游团的到来。  泰国:“欢迎光临!”  当地时间6日上午8时左右,中国春秋航空...

    时间:02-08
  • 2月10日起,河北取消本省参保群众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2月10日起 河北取消本省参保群众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日前,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取消我省参保群众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23年2月10日起,河北省参保人员在已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京津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看病就医,不再办...

    时间:02-08
  • 甘肃兰州因降雪致一起多车相撞事故 部分车辆起火

      2月8日凌晨,甘肃中东部地区开始迎来降雪。受此影响,兰州水秦路多处(市区前往机场及兰州新区方向)发生交通事故,其中一处路段30余辆车相撞,导致部分车辆起火。  事故发生后,水秦路傅家窑入口实施交通临时管制。据了解,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兰州市相关负责人已抵达现场进行处置。(总台记者 柴世文 王皓...

    时间:02-08
  • 新冠“乙类乙管”满月记

      2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首日共28万人次出入境。同日,文化和旅游部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当天凌晨,全国相关出境旅游团队从各地陆续出发。  时隔3年,这一“进”一“出”重新开启的时间点,也恰与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满...

    时间:02-08
  • 全国首例古村落保护民事公益诉讼修复执行案执结

      中新网南昌2月8日电 (李韵涵 邓小摇)8日,记者从江西省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全国首例古村落保护民事公益诉讼修复执行案执结,“三公旧第”门楼已修复完成。  “金溪县法院委托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会管理和监督使用‘全国首例古村落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涉人文遗迹修复资金的‘三公旧第’...

    时间:02-08
  • 今年来中东部最强雨雪过程进入鼎盛期 江南等地有暴雨北方局地暴雪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2月8日),我国中东部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雨雪过程进入鼎盛时段,江南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西北等局地有暴雪。明天,中东部雨雪减弱;后天,北方雨雪过程基本结束。气温方面,未来一周,两次冷空气过程接连来袭,北方多地气温多起伏,公众请注意及时调整着装,谨防感冒。  今年来中东部...

    时间:02-08
  • 杭州西湖网红“汤屋”后续处理:收归国有 保留景观

      已收归国有 将保留景观 杭州西湖网红“汤屋”后续处理措施来了  记者 叶怡霖  最近几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园边一座建筑因酷似“汤屋”,而成为网红打卡点。走红之后,被网友质疑涉嫌违建。2022年11月,相关部门对“汤屋”中涉嫌违法建(构)筑物予以没收处理并公示,再次引起公众对这一网红景观的...

    时间:02-08
  • 我国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暴雪蓝色预警发布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8日至9日,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西藏东部、西北地区、华北、黄淮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预计2月8日08时至2月9日08时,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东部、宁夏大部、...

    时间:02-08
  • 北京部分地区今夜起小雪飘落 明天最高温降至冰点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2月8日)白天,北京晴转多云,最高气温7℃,夜间多云转阴,山区有小雪。明天凌晨到前半夜,北京西部北部有小雪,明天白天气温明显下降,最高气温将降至冰点,公众请注意添衣保暖。  昨天,北京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6.4℃,较前一天略有下降。  今天,北京气温变化不大,夜间山区...

    时间:02-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