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离开传统职场 为自己打工“数字游民”看上去很美

2023-02-08 00:28: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为自己打工“数字游民”看上去很美

  离开传统职场 持续由线上获得收入

  青春派职场

  “游民”原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而有了“数字”二字作为前缀,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数字游民”如今特指依靠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办公,离开传统职场,打破工作时空限制,持续由线上获得收入的生活方式。 这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越发受到追捧。

  工作边旅行 “再也不想回到传统职场”

  “滴滴答答答、滴滴答答答……”凌晨4点,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青年旅馆的狭小床铺上,手机闹钟响起。Yeye翻身起床,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点击进入“视频会议”。屏幕的另一端在中国,正是北京时间下午5点。

  从亚欧大陆到南美洲,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互联网连接起身处两地的Yeye和同事们。

  这是Yeye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当不少职场打工人朝九晚六上班时,她每天工作四至五个小时,“居无定所”,工作之余四处旅行,每周换个小镇或城市,每两三个月换个国家。

  Yeye通常会在早上20分钟的会议结束后,躺回被窝补一觉,醒后再起床处理工作,下午则背包出门游玩。

  她曾把自己的生活定义为:带着电脑工作的背包客在南美慢旅行。后来,她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一名“数字游民”。

  此前,Yeye是一名标准白领。2016年本科毕业后,她进入北京一家社会企业工作,租住在二环,骑车10分钟到位于三环的办公室上班。企业文化开放、同事关系友好、薪资待遇不错,但她总觉得“缺了点啥”。

  2018年辞职后,她买了一张飞往哥伦比亚波哥大的机票。没想到,原计划中的度假变成了旅居,一待就是三年。她一边工作一边旅行,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墨西哥、古巴、哥伦比亚、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秘鲁……

  在这期间,她的工作和收入分为全职和兼职两部分,她一边在公司做远程项目经理,进行海外教育项目市场营销,一边做口语教练,偶尔做珠宝买手、自由撰稿人等。她的总体收入比在北京时降低了大约20%-30%,但每月花销不超过5000元,还能有几千元的结余。

  工作、旅行、不赶时间、顺便学学西班牙语……这样的生活状态让Yeye再也不想回到传统职场。

  从2021年起,她放弃了全职工作,成了“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推广者,通过自媒体进行内容创作,并和朋友在大理合开了一家“数字游民”共享办公空间。

  破解孤独困境 为“数字游民”建一个“家”

  “游牧”生活并不总是美好。旅途中,孤独总会在不经意间袭来。2019年Yeye从南美回国,住进新疆的一家青旅,当其他游客商量着去骑骆驼、滑沙时,她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9点。“当时没有人和我一起工作,但凡有一个‘数字游民’和我一起都会觉得好些。那一刻我特别孤独。”

  而作为“游牧”了十多年的资深“数字游民”,许崧找到了破解孤独困境的出路。许崧自2004年起和妻子背包流浪,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出版过《美国走着瞧》《西亚走着瞧》等旅行笔记,后来他们选择定居在大理。大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这是一个建立了熟人关系、包含多样生活方式的社区。而新型的社区关系正是治疗孤独的解药。

  2021年,他和朋友阿德在浙江安吉横山村发起了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希望能“复刻”大理模式。这间公社由一间废弃的竹木加工厂改造而来,依照“数字游民”的Co-working(共享办公)和Co-living(共享居住)需求,设置了共享办公区、宿舍区及各项配套。

  宿舍区有2人至6人共享的房间,也有集装箱2人大床房,收费标准从几百元到千元不等,最高不会超过2000元/月。园区内设有共享厨房,也有食堂,还可以通过手机点外卖。而在办公区、会议室、咖啡区,“游民”们都可以随时停留、工作、聊天、娱乐、分享。

  插画师沚枫自2019年起进入完全自由职业状态,到安吉是想认识有趣的“游民”朋友,而这里也确实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对社交的态度。

  沚枫一度不太热衷社交。进入自由职业状态后,他前后两次租过共享办公空间工位,每次时长大约在两至三个月,但都与人交流不多。为了避免陷入封闭和低沉,他常常刻意安排自己参加一些知识分享交流活动。

  入住“数字游民”公社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沚枫感受到了久违的“人情味”。“这些最终聚到一起的人本身有很多共同的特质,比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大家在这里有了共同的生活经历,彼此更容易建立起情感链接。”沚枫说。

  运营新模式 为乡村聚集更多年轻人

  自2021年年末开放内测邀请以来,“DNA”已经先后入住4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的年轻人从事文化创意方向的工作,如编辑、翻译、插画师、设计师等,剩下的三分之一大多是程序员,还有一些年轻人处在失业状态,正在寻找人生方向。

  2022年年末,从大厂裸辞的阿绿开始尝试“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学习文艺理论、心理学,尝试写小说,和不同的“游民”朋友交流。她不想再回到原本的工作状态,打算和伙伴们一起创业做服务“数字游民”和放大“数字游民”价值的平台,也计划参与到一些文旅或乡村振兴的项目中。

  一年多来,沚枫接到了不少新的工作项目:以手帐形式呈现地产公司楼书、绘制安吉创意设计中心ACDC的100创新名人墙画像、制作白茶原小报……其中,部分工作的收入与大城市收费水平相当。同时,他还参与到乡村振兴外部项目的前期调研和策划中。

  实际上,许崧和伙伴阿德在最初发起“数字游民”公社时就与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他们希望为乡村聚集更多的年轻人,而“数字游民”聚集到乡村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社的运营进入正轨后,许崧和“游民”伙伴们在安吉余村开始了乡村振兴新项目,主要进行策划、空间设计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将在2023年3月份试运营。与此同时,江西、四川、江苏、山东等地也先后有乡村有意向与团队合作……

  “麻省理工毕业生拿到硅谷和洛杉矶的工作offer,他选择去硅谷是不是顺理成章?如果有一天,中国出现了一流的乡村,北清复交等名校学生同时收到来自安吉和上海的工作offer,他也会愿意到安吉生活。” 许崧畅想着,聚集一批批志同道合的“游民”伙伴,大家像“细胞”一样分裂,共同投入到“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推广和乡村振兴中。

  “‘游民’们通常在各地生活6至18个月,会跟当地发生深刻的联系。当‘数字游民生态’逐渐发展,全国会有几十上百个‘数字游民’据点,全世界有上千个‘数字游民’据点,那是不是可以想象,未来‘游民’们会在路上结婚生子?新的教育需求、新的学习模式会不会也由此形成?”许崧说。 文/本报记者 陈静 统筹/林艳 张彬 供图/受访者

  潮流档案

  何为“数字游民”?

  “数字游民”这一概念最初由Tsugio Makimoto和David Manners在《Digital Nomad》(1997)一书中提出,他们预言,移动和便携式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一种新生活方式的产生,人们可以摆脱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重构工作与休闲的关系。

  如今,“数字游民”已经从畅想变成了现实。国内“数字游民”部落创始人Jarod Zhang对此给出的定义是,“数字游民”是一种被数字信息技术赋能的全新生活方式,它的受众特指那些完全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并借此打破工作工作地点间的强关系,达成地理位置自由和时间自由,并尽享地理套利红利,全球移动生活的人群。Jarod 提出了“数字游民”现金流的四个象限:远程工作、自由职业、互联网创业、线上投资。他认为,文案、设计、翻译、编程等自由职业是由传统工作到“数字游民”生活方式门槛最低的转型切入点之一。远程工作则是实现“数字游民”生活方式途径中最稳妥的一条,能够享有稳定收入也能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前两者在短时间内最易达成,但从追求自由度的角度考量,创业、投资是更加长远的选择。

  在世界著名的“数字游民”资讯网站Nomadlist.com上,“数字游民”的发展被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7年至2013年。蒂姆·费里斯撰写的《每周工作4小时》描述了一种远程工作和地理套利(大意指赚发达国家/一线城市工资,在发展中国家/四线小城消费)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使远程工作成为可能,这几年间出现了第一批早期“数字游民”。

  第二阶段为2014年至2020年,在以硅谷为标志的科技公司聚集地,远程工作变得日常化,科技工作者领衔了第二波“数字游民”的潮流。在这期间,全球兴起了清迈、巴厘岛、麦德林、布达佩斯、里斯本等多个“数字游民”中心(即“数字游民”聚集较多的地方)。有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清迈当地“数字游民”的数量从数十名增加到数千名。该阶段也涌现出更多针对独立远程工作者的企业,共同工作空间、共同生活空间帮助“数字游民”减少了“游牧”生活中的孤独。

  第三阶段为2021年至2028年,新冠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完成工作,这为“数字游民”进入主流视野提供了机会。

  该网站预测,2028年至2035年为“数字游民”发展的第四阶段,预计将有10亿人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远离故土,“游牧”在世界各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今年来中东部最强雨雪过程进入鼎盛期 江南等地有暴雨北方局地暴雪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2月8日),我国中东部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雨雪过程进入鼎盛时段,江南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西北等局地有暴雪。明天,中东部雨雪减弱;后天,北方雨雪过程基本结束。气温方面,未来一周,两次冷空气过程接连来袭,北方多地气温多起伏,公众请注意及时调整着装,谨防感冒。  今年来中东部...

    时间:02-08
  • 杭州西湖网红“汤屋”后续处理:收归国有 保留景观

      已收归国有 将保留景观 杭州西湖网红“汤屋”后续处理措施来了  记者 叶怡霖  最近几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园边一座建筑因酷似“汤屋”,而成为网红打卡点。走红之后,被网友质疑涉嫌违建。2022年11月,相关部门对“汤屋”中涉嫌违法建(构)筑物予以没收处理并公示,再次引起公众对这一网红景观的...

    时间:02-08
  • 我国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暴雪蓝色预警发布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8日至9日,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西藏东部、西北地区、华北、黄淮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预计2月8日08时至2月9日08时,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东部、宁夏大部、...

    时间:02-08
  • 北京部分地区今夜起小雪飘落 明天最高温降至冰点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2月8日)白天,北京晴转多云,最高气温7℃,夜间多云转阴,山区有小雪。明天凌晨到前半夜,北京西部北部有小雪,明天白天气温明显下降,最高气温将降至冰点,公众请注意添衣保暖。  昨天,北京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6.4℃,较前一天略有下降。  今天,北京气温变化不大,夜间山区...

    时间:02-08
  • 无通谋型赌博贿赂的认定逻辑及证明思路

      赌博本身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数额和情节,应被给予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通过赌博方式实施受贿敛财的情形并不少见。2007年“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通过赌博方式收受请托人财物属于受贿犯罪。但由于赌博的特殊性,认...

    时间:02-08
  • 特稿:三孩“战事”

      【特稿173】三孩“战事”  “是个男孩。”王彦听到护士对她说。随后,她看到了被递到眼前的那个小小的婴儿。  当天是兔年正月初五。分娩后的疲惫感和新生命顺利诞生带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包围了凌晨时分躺在产床上的王彦。  王彦对这种状态并不陌生。38岁这年,她第三次成为妈妈。  2021年5...

    时间:02-08
  • “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警示了什么

      近日,有网友分享视频:发现大量布洛芬连同其他药物一起被扔在楼下垃圾桶里,这些药品均未拆封,保守估计有上百盒。另有网友晒出自己购买的1000片退烧药,因到货较晚,失去了用途,处理很棘手。此后,“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登上微博热搜,连同此前多起类似事件,引发“过期药危害有多大”和“囤药过多如何处理...

    时间:02-08
  • 30岁成求职门槛?以法律向就业歧视说“不”

      最近,正值春招时段,有媒体记者在多个招聘平台上看到,一些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而在此前,这个“门槛”还是35岁——“如果你到了35岁,还做着最基层的工作,那你很可能会成为被‘优化’的对象。”数年前,一篇题为《一位15年资深HR直言: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早已是公开...

    时间:02-08
  • “用工荒”与“求职难”为什么同时存在

      春节过后,“抢人大战”硝烟又起。与大学生求职季各地“抢人”的对象有所区别,春节后的“抢人”侧重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务工人员。由于大批回乡务工人员尚未返岗,而企业迎来新一轮订单爆发期,服务业也恢复热火朝天的场面,用工成本上升、阶段性用工短缺问题集中爆发。  ...

    时间:02-08
  • 打响“抢人大战” 更需下好“留人大棋”

      “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春节的年味儿还未散去,多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抢人大战”已悄然打响。为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不少地方春节前夕就“先人一步”,将招聘会搬到了农民工家门口,通过现场摆台、“直播带岗”,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招到了人,用工大省们也为务工...

    时间:02-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