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广西北流:乡村规划既增“颜值”又留乡愁

2023-02-06 09:57:47

来源:光明日报

  古朴民居,小桥流水,树木葱茏,用旧式砖瓦打造的庭院,老石槽中花草摇曳,在怀旧意境间透出勃勃生机——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满眼皆是诗情画意,既有“颜值”,又留乡愁,好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美丽画卷。

  近年来,北流市已完成6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正在编制52个村庄规划。新圩镇河村先后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西埌镇木棉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民安镇丰村、民乐镇万平村获评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最近,河村村庄规划入选我国第一批村庄规划推荐案例,成为美丽中国乡村建设典范。

  “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

  “几年前,村民搬迁之后,河村留下许多泥砖瓦房,成了一个空心村,破败陈旧,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现在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家平带着记者,一路参观村里的共享农庄、民宿客栈、茶馆、图书馆、艺术工作室、村史馆。“我们因地制宜,把乡村旅游、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文化振兴等作为产业融合的切入点,既保留生态本底,又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陈家平说。

  北流市以行政村高清航拍作为工作底图,划定“三区三线”,让群众明白哪些区域和红线不能碰,哪些区域界线可以建;将规划浓缩呈现在一张图纸上,聘请设计团队对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进行统一设计建设,发展村庄多样性,做到“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

  2022年,北流市遴选6个行政村作为试点村,首推“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采用简化的“一村一图一表一则”形式,编制完成实用成本低并兼具特色的村庄规划,将乡村规划师分配到各镇,实行挂点全程服务。全市22个镇均已配备乡村规划师,村庄规划编制覆盖118个行政村。

  “村庄规划虽小,却肩负大使命,指引着乡村振兴科学实施。”乡村规划师林丽婷介绍,河村在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帮助下,制订了村庄规划,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将散乱、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对村庄、田、林、水、路等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村群众按照“修旧如旧,就地取材”原则,保存原貌,留住乡愁。

  “现在村里那么漂亮,又有了村办企业,我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再也不用到处漂了。”从东莞返乡的村民谭芝告诉记者,河村引进了一家箱包厂,为7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

  西埌镇木棉村有38亩连片竹林,有狮舞、陶瓷等民族传统文化。设计者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农耕文化进行村庄设计,引进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对闲置房屋修旧如旧,打造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创新基地。

  “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这是北流乡村规划的理念。他们动员回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民理事会、党员义工、群众志愿者等8支队伍,让群众参与乡村规划全过程,挖掘各村农耕、民俗、家风、家训、非遗等乡土文化,将本地村落民居特色元素运用其中。

  2021年,看到乡村规划带来的商机,从事家具行业的木棉村村民柯璎芝便流转100亩农田,打造生态种植园,带动村民一起创业致富。“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一定会越来越美。”柯璎芝说。

  “结合农民意愿和产业发展需求,尽可能把规划做到通俗易懂又便于落地。”北流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徐庆强告诉记者,他们组建了一个有农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设计院”,将乡土特色与时代气息交织相融,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

  在村庄规划上适当“留白”

  “我们在规划中预留出用地机动指标,用于宅基地、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的建设,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民安镇党委书记李一宁告诉记者,该镇丰村结合铜石岭国际旅游度假区进行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推进全村改造,推动旅游、文化、度假、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北流市遵循“先有规划后建项目”原则,针对村庄规划相对稳定、乡村建设相对动态的特点,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村民集体意愿,在村庄规划上适当“留白”,为乡村民生设施、文旅设施及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弹性空间。

  “景区开发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既可以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让村民增加收入,公司、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三赢’。”民安镇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广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将1.2万亩山林、土地流转给铜石岭景区,每年收益60万元,再将自治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200万元资金入股景区,村集体每年可分红10万元,景区吸纳100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今的丰村已变身网红旅游打卡点,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村民李科耀开心地说:“今天的农村不一样啦!环境美丽,文化活跃,生活丰足,村风民风也都会跟着变好,我们都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通过规划整合资金、土地、产业等要素,我们已利用闲置土地签约落地企业近100家。”北流市委书记刘启表示,北流市将以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示范区为抓手,建设三个农业产业园,打造五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重点发展三个特色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本报通讯员 李宏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原古城西宁的春节:商家忙人气旺

      中新网西宁2月6日电 题:高原古城西宁的春节:商家忙人气旺  作者李隽  接近2月6日凌晨1点,青海省西宁市民李方才从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观看正月十五酥油花回到西宁家中。  “几年了,今天总算看上了酥油花,这些师傅真是手巧,把酥油做成这么精美的花,真是百看不厌。”李方翻看着照片回味感慨道。  ...

    时间:02-06
  • 新疆兵团手艺人用绣塑布偶技艺秀出新疆“老故事”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6日电 题:新疆兵团手艺人用绣塑布偶技艺秀出新疆“老故事”  作者 戚亚平 翟薇 魏巍  卖哈密瓜的老人、翩翩起舞的少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家小院、骑着马转场的牧民……  这些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景,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手工艺人王菊,用绣塑布偶艺术生动展...

    时间:02-06
  • 听星云大师讲慈航菩萨的故事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清晨,惊闻星云大师示寂,很是悲痛与不舍。为大师于佛前虔诵《阿弥陀经》,再结来缘。  一直以来,出生江苏的星云大师致力于实践人间佛教理念,推动公民做“三好”“四给”之人,其效果之巨,令人欣叹。据知,因仰止大师,皈依门...

    时间:02-06
  • 女毒贩隐姓埋名潜逃大凉山9年 难逃内蒙古警方法网

      中新网鄂尔多斯2月6日电 (记者 张林虎)“这些年我不敢与家人联系,每天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现在反而解脱了。”面对突然降临的警察,31岁的毒贩罗某如是说道。  9年前,2名四川籍女子运输毒品被抓,但主犯罗某却成了“漏网之鱼”,从此音讯全无。  2014年9月10日,东胜警方在对一辆成都到鄂尔多斯的长途...

    时间:02-06
  • 3年建5桥 广西小站民警愿做“土”警察

      中新网南宁2月6日电(姚鹏鹏 陈思安)“要做一个‘土’警察,跟民众做朋友,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工作才会水到渠成。”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公安处贵港站派出所线路民警覃鸿伟6日说。图为覃鸿伟带领村民修桥。 王荣鑫 摄  广西贵港市覃塘站是一座黎湛线上仅供列车中转避让的四等小站。春运期间,覃鸿伟和...

    时间:02-06
  • 2022年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暖干特征明显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气象局6日对外公布的《中国气候公报(2022)》(简称“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突出。  当天,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对公报内容进行介绍。  贾小龙表示,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气候,全面反映中...

    时间:02-06
  • 一线调研 实干见闻丨安徽:“新春第一会”的背后

      春节之后,全国各地呈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政府企业铆足干劲,动如脱兔、奋跃而上、飞速奔跑。今天(6日)起,新闻频道将连续推出报道《一线调研 实干见闻》。 最近,各地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强调政策靠前发力和力争“开门稳”。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中部省份安徽连续两年的“新春第一会”,都是聚焦优化...

    时间:02-06
  • 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竹节参” 现身阴条岭

      中新网重庆2月6日电 (傅春蓉 梁钦卿)2月6日,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发布消息称,他们在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科考时,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竹节参。  竹节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有名贵药用价值,又名神草、血参、昭参、峨三七、...

    时间:02-06
  • 中国气象局:2月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6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预计2月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当天,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2023年2月气候趋势预测。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在发布会上表示,1月中国气候总体呈暖干特征,1月全国平均气温-4.4℃,总体较常年...

    时间:02-06
  • 江苏沛县举行元宵节揉花表演 传统民俗得以创新传承

      中新网徐州2月6日电(朱志庚 苗永乐)2月5日,元宵节当天晚上,江苏沛县安国镇上演当地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揉花表演。悬挂在木棍上端的铁篮随着表演者的有力旋转,融化的金属液体在空中形成闪耀的光环,美轮美奂。航拍揉花表演。 胡锐 摄  当天晚上七点,第十二届揉花节暨元宵联欢晚会在安国镇三...

    时间:02-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