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正月十五闹元宵,都“闹”些啥?

2023-02-05 09:02:47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古时称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或灯节,这夜则被称为“元夜”“元夕”。顾名思义,正月十五上元节最被人熟知的传统便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

民众结伴赏灯。受访者供图

  “画面太美不敢看”“山海经文化美轮美奂”“好像走进了汤婆婆的油屋”.....

“豫园打造山海奇豫记”的异想世界。受访者供图

  让网友们发文赞美的,正是上海豫园灯会。

“豫园打造山海奇豫记”的异想世界。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豫园灯会以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为蓝本,用灯彩艺术的形式将其复原于上海的闹市之中,给徜徉在其中的游人,呈现了“山海奇豫记”的异想世界,也带去了灯火暖心的情感抚慰。

豫园内人气十足。受访者供图

  独属于中国人的情人节、狂欢节

  千禧年播出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年少的太平公主偷溜出宫,走失在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民间元宵灯市,而后揭错面具与丰神俊逸的薛绍初遇,从此“一见薛绍误终生”。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里,太平公主和薛绍开启纠葛感情的原点在于元宵节——一场灯火璀璨的全民狂欢。

《大明宫词》截图。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赵李娜认为,元宵节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女性的节日,“封建社会留给女性抛头露面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上元节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机会。在这一天全民狂欢,对女性的束缚稍稍放松,所以这也算她们较为禁锢生活中的一点亮色。”

园内游客身着汉服赏灯。受访者供图

  元宵节这天,无论已婚还是未婚,女子都很珍惜难得的出游机会,往往打扮得很隆重。从南宋笔记《武林旧事》中描写的场景可见一斑:妇女佩戴着珠翠等五彩斑斓的装饰品,比如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等,还有戴灯笼造型的“灯球”耳饰。

  大概同一时期的《岁时广记》也有记载:都城仕女有神戴灯球,灯笼大如枣粟,加珠茸之类。灯球饰品在南宋民俗画家李嵩的《市担婴戏图》《货郎图》中都有展现。

《市担婴戏图》(局部)。受访者供图

  除了配饰,服装才是整套造型的重中之重。与我们普遍认为古人在喜庆佳节偏爱红色不同,宋代以来,人们特别是妇女会在元宵节穿白色,《武林旧事》《帝京景物略》中相关记载以及当时一些小说中的描写可证明这一节令服饰习俗。

穿汉服观灯的游客。受访者供图 

  对此赵李娜认为:“也许是因为民间那句‘要想俏,一身孝’的说法,所以当时妇女尤其是年轻女性逛灯市时都穿白袄。这表达了她们一些可爱的小倔强——我就要俏,其他我不管。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主要和元宵节的满月遥相辉映有关。总之,古代女性在元宵节的服饰呈现出独特的雅致审美。”

  首饰戴齐了,白袄子穿上了,整个人都美美哒了!接下来干点什么呢?姐妹们走起来,燃烧燃烧卡路里!

豫园内人气十足。受访者供图

  清道光年间苏州文士顾禄的《清嘉录》中有记录: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元宵节这天不仅要赏花灯、猜灯谜,妇女还可以结伴出游,走过三座桥,以此祈福新年健康无恙、无病无灾,因而“走三桥”也被称为“走百病”,这一习俗大致从明代定性,盛行于明清乃至近现代社会。

  清代《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用“是夜倾城出游”来呈现当时女子“走三桥”盛况。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元宵节不仅给了传统社会的女子出门游乐的机会,也为她们提供了交际的机会。

  轻松喜悦的节日氛围让青年男女们有了相识相知的可能,故有元宵节是古代情人节的说法。《大明宫词》中的“名场面”之所以二十年后还为观众津津乐道,就在于太平和薛绍初遇在元宵节并不突兀,而是符合传统生活实际的艺术再创作。

图为江西上饶村民敲起锣鼓、吹起唢呐,舞动着板凳龙,场面十分震撼。艾世民 摄

  “元宵节是留给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最后一抹浪漫和狂欢。”赵李娜认为,与春节期间的祭灶、祭祖、拜年、接财神等比较庄重严肃的习俗相比,元宵节不是事关生存的节日,而是处理人们情感和微妙心理的大派对。

  灯节:古人对火与星空的崇拜

  “原始社会利用火带来熟食和光明后,引发了人们对于火的崇拜,后来古人又开始崇拜天上的星星。所以说最古老的元宵节就是对火、星星这样发亮物的原始崇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勤建介绍,很早楚地民间就有了祭祀“太一天神”的习俗,具体表现为从正月十五日傍晚开始点灯到天明。

图为花灯展吸引无数游人前往探访。刘俊聪 摄

  对火的原始崇拜到了汉代形成了民俗化、社会化趋势。汉代社会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民间也广泛存在祭祀“太一天神”的现象。

豫园内人气十足。受访者供图

  后来,这种全民习俗又演变成了社会性的庆典活动。隋唐时期,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满城灯火宛如点点繁星。

豫园内设二十四节气花灯供人观赏。受访者供图

  诗人苏味道作诗《正月十五夜》,描述了神都洛阳元宵夜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其中首句便是成语“火树银花”的出处。

民众站在兔形花灯下。韦亮 摄

  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观灯乐行》则描绘了长安城元宵夜灯山人海的盛世图景:“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图为春节期间,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的新春灯会。张一辰 摄

  自古每逢节日必有假日,汉代在元宵节放假,唐代也不例外。

  盛唐之时,元宵节已经有了三天的假期,“上元三夜灯之始,盛唐也。玄宗正月十五前后二夜,金吾弛禁,开市燃灯,永为式”。也就是在唐玄宗时期,正月十五以及前后两夜,民众可彻夜游乐,赏灯庆祝。

  到了明代,赏灯期直接拉长到了10天,这也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太原古县城内的花灯。韦亮 摄

  在千余年的演变中,南北方花灯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北方花灯的形态和花式更显正式、粗犷,南方花灯形式更多样自由、工艺更繁复、生活气息更浓厚。

图为贵州台江舞龙嘘花。冯桂菊 摄

  以浙江沿海为例,当地的元宵节灯笼多为“鱼灯”,以各色各样的鱼为创作灵感制成灯罩。而上海多为“兔子灯”,取兔子温和、繁殖能力强之意,期待人丁兴旺。

兔子灯。受访者供图

  元宵节的花灯其实是灯笼发展中的一种形式,就喜庆场合常出现的圆灯笼来说,追根溯源是中国人对太阳、鸟和卵生神话的古老崇拜。

  陈勤建认为,崇拜“圆”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深刻认同,“圆的东西带有生殖意味,给予‘兴旺发达’,或者说生命的延续。实际上我们是在无意识地继承远古对子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崇敬,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承。”

图为江西上饶村民在为舞板凳龙做准备。艾世民 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熊月之在接受采访时评价,“灯会,是传统民俗中的一抹亮色。这种年俗,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花灯、灯组、演艺活动。看上去眼花缭乱、分外热闹,本质上是通过具有仪式感的内容,承载和传递历史、文化和情感。”

古县城内举行民俗表演。太原古县城供图

  在陈勤建看来,元宵节赏花灯是极其重要的节庆仪式感,“节庆仪式感往深里说,这种文化的存在代表了一种文化身份,再进一步讲这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文化人性,文化身份正是由无数这样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或者说民俗活动组合起来的。”

  今天,你准备怎么“闹元宵”?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东佛山发生3.2级地震 广深有震感

      中新社广州2月5日电 (记者 王坚)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5日11时许发生3.2级地震,震中当地震感强烈。佛山、广州、深圳等地民众表示有震感。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传出。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日11时38分,佛山市三水区(北纬23.27度,东经112.95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000米。  广...

    时间:02-05
  • 广西:开行“点对点务工专列” 助力务工者赴粤返岗

      央视网消息:D3755次列车每天12:35从柳州出发,16:34抵达广州南站。最近这段时间,在这趟列车上,每天都有来自柳州市各县区的数百名务工人员,他们免费搭乘这趟列车,赴粤务工。这也是柳州火车站连续四年组织开行“点对点务工专列”。  早上7点30分左右,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龙泉村的麦兆迪夫妻俩,就赶到...

    时间:02-05
  • “一揽子”惠民措施激发旅游活力 节后出行热度不减

      央视网消息:在经历了火热的春节假期后,旅游消费加速升温。今年的元宵节恰逢周末,全国各地纷纷推出赏花灯、猜灯谜、坐游船、放烟花等充满民俗特色的活动,为游客欢度元宵佳节提供多种选择,掀起新一股出游热潮,有望进一步推动消费需求稳步释放。  近一周,“夜游”“灯会”等关键词在各旅游平台搜索量大...

    时间:02-05
  • “巡线三兄弟”用双脚丈量塔克拉玛干沙漠

      格库铁路央塔克至阿拉干区段,是一望无边的干枯胡杨和绵延起伏的沙丘,丝路古道曾经的繁华已被时间与风沙淹没,蜿蜒流淌的塔里木河水结了一层薄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金光。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若羌站派出所“巡线三兄弟”正坐在沙地上抖动着鞋里的细沙进行“比试”:看看谁鞋里沙子最多...

    时间:02-05
  • 元宵节铁路短途客流增长 将迎学生返程高峰

      中新网广州2月5日电 (郭军 胡靖 郭静)2月5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123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48.7%,恢复到2019年春运同期103.7%。  据广铁集团通报,2月5日,广东地区铁路预计发送68.2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76.6%。客流主要以省内短途出行为主,出行方向集中在湛江、潮州、梅州...

    时间:02-05
  • 为何这般“闹”元宵节?小习俗传承千年记忆

      中新网上海2月5日电 题:为何此般“闹”元宵节?小习俗传承千年记忆  作者谢梦圆  “这个兔子身上为什么有那么多花纹啊?而且还会亮,好漂亮啊!”6岁的小秋指着悬挂的彩色兔子灯好奇地问身边的妈妈。5日,赏花灯、猜灯谜、包汤圆等元宵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举行,现场上百个造型各异的花...

    时间:02-05
  • 吉林赴京旅客遇上列车联欢迎元宵佳节

      (新春走基层)吉林赴京旅客遇上列车联欢迎元宵佳节  中新网长春2月5日电 (张瑶 潘洁)“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2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长春客运段吉林至北京G3624次列车车厢装扮一新,旅客一上车就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精心策划的列车联欢节目,更让...

    时间:02-05
  • 开着复兴号回家乡

      【春运进行时】   午后的阳光在铁轨上跳跃,仔细检查确认各仪表数据正常、司机室门已锁闭后,动车组司机杜萧确认开车信号,动车缓缓从长沙站驶出站台,一路向西,开往湖南最西边的龙山县。  “开着复兴号回家乡,感觉既骄傲又自豪。”杜萧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机务段的一名动车组司机,家乡...

    时间:02-05
  • 广西大寨村:从“老房子过冬”到“新民宿过年”

      (新春见闻)广西大寨村:从“老房子过冬”到“新民宿过年”  中新社桂林2月5日电 题:广西大寨村:从“老房子过冬”到“新民宿过年”  作者 蒋丰慧 赵琳露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的村民们喜气盈盈过新年。从农历大年初一到十五,村民们“抬金狗”贺岁、唱彩...

    时间:02-05
  • 中国援外医生海外度元宵:患者的微笑比汤圆更甜

      (新春见闻)中国援外医生海外度元宵:患者的微笑比汤圆更甜  中新社重庆2月5日电 题:中国援外医生海外度元宵:患者的微笑比汤圆更甜  作者 梁钦卿 杨畅  工作一上午后,第12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下称“巴新”)中国医疗队队员刘洪波回到驻地,吃上了热腾腾的汤圆。这是他一生中首次在海外过元宵节。...

    时间:02-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