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北京加强春运返程重点火车站运力保障

2023-01-27 18:0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北京今天迎抵京客流高峰。为做好火车站旅客接驳运输服务,交通行业在26日各项保障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公交开行多条地铁摆渡线、在出租车调度站设置临时合乘区等措施,服务抵京旅客接续出行需求。

  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延长运营时间

  1月27日(正月初六),北京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开展延时运营,保障乘客夜间接驳出行。

  北京丰台站:16号线丰台站延长运营近4小时,上行(往北安河方向)末班车时间由22:49延长至02:30。0:00前行车间隔为15分,0点后间隔为20分,期间加开临客14列,沿途各站只出不进,延长运营终点为西苑站。

  北京朝阳站:地铁14号线延长运营1小时,东风北桥站上行延长至00:38,下行末班车延长至23:48;地铁6号线延长运营1小时,青年路站上行至草房延长至1:30,下行至金安桥延长至1:00,间隔15分。

  北京南站:地铁4号线北京南站上行延长1小时至00:19,下行末班车延长半小时至23:59;同时,地铁14号线北京南站加强接驳保障

  北京西站:地铁7号线延长运营1小时,全程末班车(终点站为环球度假区站)时间延长至23:59;半程末班车(终点站为高楼金站)时间延长至次日0:14。

  1月28日(正月初七),在地铁4号线、7号线延长运营1小时的基础上,6号线、14号线、16号线等重点线路做好延长运营时间准备工作,视客流情况开展保障

  在返程高峰期间,加强直接接驳各重点车站的6座轨道车站运营组织,6号线青年路站、14号线东风北桥站重点加强接驳准备,应对北京朝阳站可能出现的夜间大客流,保障乘客出行。

北京加强重点火车站运力保障。图为北京丰台火车站。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地面公交:开行多条地铁直达摆渡线

  北京加强春运返程夜班车运力。始发途经火车站的16条夜班线路将加密首车至次日1时的行车间隔;并结合各火车站临客客流的情况在周边场站安排1-2部机动车,应对夜间集中到站客流。

  北京重点做好朝阳站接驳保障。加大413路等4条日间线路运力配备;使用大型通道车开行北京朝阳站地铁直达摆渡线,接驳地铁10号线、14号线;联动地铁6号线延时,地面公交增加朝阳站直达6号线青年路站摆渡车,方便抵京旅客快速接驳地铁;根据铁路夜间临客到站和地铁延时情况,适时延长地铁接驳车运营时间,满足夜间到站旅客的出行需求。在周边场站安排备车20部,根据客流需求,及时加入运营。朝阳站下车的旅客,可乘坐夜13路前往朝阳门、阜成门、海淀五路居等公交站。可乘坐北京朝阳站地铁直达摆渡线,换乘地铁10号线、14号线。可乘坐北京朝阳站地铁6号线摆渡车直达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

  北京将做好北京丰台站的夜间接驳保障。在丰台站0时至5时增加夜间摆渡线路的运力投入,一站直达式摆渡至夏家胡同站,与夜30路、夜7路搭建形成一张覆盖三环全线的夜班线网,方便抵京旅客出行。

  北京还将做好北京西站的晚间接驳保障。北京西站北广场增设夜15、夜22路的春运临时站。3条日班线路增加夜间备车。西站北广场的9路、21路、387路等3条线路从1月26日(正月初五)开始至2月15日(正月二十五),每日23时至次日5时,每条线路配备3至5部机动车,根据列车到达和客流情况加入运营。23点至次日凌晨1点,在调度站增加摆渡车和专线车(国贸,大兴),提升旅客离站效率。

  北京西站下车的旅客,可乘坐夜14路前往西直门、蓟门桥、国家体育馆等公交站。可乘坐夜23前往牛街、洋桥、吕家营等公交站。可乘坐夜15路前往丽泽桥、北京南站南广场等公交站。可乘坐夜22路前往玉泉营桥、西红门西站等公交站。可乘坐夜5路前往宣武门、前门、北京站等公交站。可乘坐夜8路前往西直门、海淀黄庄、地铁北宫门站等公交站。可乘坐夜36路前往德胜门、鼓楼外大街、和平东桥南站等公交站。

  此外,北京做好北京南站的晚间接驳保障。北京南站下车的旅客,可乘坐夜15路前往丽泽桥、北京西站南广场等公交站。可乘坐夜17路前往永定门、天桥、北京站东等公交站。可乘坐夜24路前往崇文门、北京站、和平东桥南等公交站。可乘坐高铁快巴前往三元桥、六里桥等公交站。

北京加强重点火车站运力保障。图为北京丰台火车站。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出租汽车:设临时合乘区

  北京做好火车站地区特别是23时后出租运力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交通部门视调度站运营情况,及时联系交通广播、奇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发布出租车需求信息,引导出租司机到站运营;调度站安排人员到站区周边路侧引导空驶巡游车进站。

  交通部门协调首约、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调派车站周边网约车前往场站停车场网约车上客区,接单疏运旅客。网约车平台通过奖励机制,引导网约车驾驶员前往运营。

  交通部门表示,遇突发大客流等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调派出租应急保障运力,实施现场循环保障。在调度站设置临时合乘区,倡导排队旅客通过拼车等方式打车,提升离站效率,减少等候时间。

  据悉,北京设置“北京榜样·京城的哥”先锋示范岗,帮助老幼病残等行动不便的乘客快速乘车,协助调度站工作人员维护运营秩序,解答出租车驾驶员相关问题,为旅客提供快速导乘信息等服务。(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乡村旅游如何破解千村一面?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乡村旅游成为春节假期的出行热点。浓浓的乡土味中饱含年味、家味,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假期离开城市、返乡归田,或是感受热闹的集会、画年画、贴春联,或是感受青山绿水、鸟鸣啾啾,原生态乡村游备受青睐。  据悉,近年来国家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6000多个省级、千余个国...

    时间:01-28
  • 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

      本报讯(实习记者 何蕊)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开展促就业“国聘行动”,面向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集中发布优质就业岗位。  各部门明确,要严格招聘审核,多利用数字技术审查招聘单位资质...

    时间:01-28
  • 旅游市场交出3年来最亮眼成绩单

      疫情以来首个不用“就地过年”的春节落下帷幕,旅游市场交出了3年以来最亮眼成绩单。昨晚,文旅部发布统计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据多家旅游平台同日发布的数据,今年...

    时间:01-28
  • 元宵夜将迎来年度最小满月 2月里这些天象值得期待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今年年度最小满月将出现在元宵节后半夜,即2月6日凌晨。北京天文馆专家表示,最大满月和最小满月直径相差约14%,亮度也有所不同,不过这个差别普通人通过肉眼很难察觉得到。  即将到来的2月,还有几场天象值得期待。2月15日将上演心宿二合月。天文馆专家介绍,心宿二靠近黄道,经常从月...

    时间:01-28
  • 从赤道海岸的酷暑到北极周边的严寒,“天鲸号”回家了

      阅读提示  5年里,船员们经历了赤道海岸的酷暑,体会了北极周边的冰冻严寒,从西非的海底硬岩到东欧的砂石鹅卵,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带着对妻儿的牵挂、对父母的惦念,驾驭着“天鲸号”辗转于欧亚非大陆,穿梭于各大洋之间。  “‘天鲸号’回来啦!”伴随着阵阵呐喊声,一艘蓝色大船缓缓驶入海港。这是我国...

    时间:01-28
  • 科技让非遗有了新“玩法”

      本报讯(光明网记者李航)“没想到现在能在线上逛庙会、玩游戏,还可以在线下兑换春节福袋。”今年春节,不少像王科翔一样的北京市民,通过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形式,体验到了“厂甸庙会”这项国家级非遗的魅力。  厂甸庙会是北京市西城区首批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非遗项目,与成都青羊宫庙会、南京夫子庙庙会...

    时间:01-28
  • 加强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新冠科普知识宣传

      【抗疫中 我们众志成城62】  儿童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健康保障人群,但其自身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足,应当如何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这需要多部门、多渠道进行新冠科普知识宣传。一是在宣传对象方面,对儿童宣传防控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老师、家长...

    时间:01-28
  • 同一家族8代人,山东一村庄拍摄2200多人“全村福”

      近日,一则山东村庄拍摄2200多村民“全村福”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现场照片可以看到,大批村民站到架子上,由专业摄影师对大家进行拍摄。1月27日,拍摄了这张“全村福”的山东济宁邹城市后八里沟村的村干部曹敏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村里的人基本都属于宋姓家族,此次“全村福”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90多岁的...

    时间:01-28
  • 两款国产新冠口服药上市申请已经受理 药品种类不断上升

      随着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个长假春节假期结束,作为新冠治疗药物关注焦点的小分子口服药,也将在春节结束后迎来上市竞速。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前一周,就有两款新冠口服药提交了上市申请,并且已经被受理。  1月16日,先声药业宣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开发...

    时间:01-28
  • “一天下来被扫十几次”,如何防止人脸识别技术滥用?

      打开手机,上海市民陈宽发现,每天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的App太多。“从手机银行App到购物软件,从化妆类App到游戏防沉迷……一天下来,脸要被扫十几次。”  对此,陈宽感到颇为担忧:“虽然有些App使用人脸识别是出于使用需求和安全考虑,但也并没给我们拒绝使用的权利,这是否属于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随着人脸识...

    时间:01-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