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告别大山开启新生活——甘肃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新康村见闻

2023-01-26 11:58:35

来源:经济日报

  农历腊月廿九,冬日暖阳洒向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新康村。循着锣鼓声,记者来到新康学校的操场上,此时已聚集不少人。春节前,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主要领导干部来到这里慰问看望移民搬迁的乡亲们。

  新康是个焕然一新的村。2021年8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受地质灾害困扰和威胁的甘南州舟曲县3107户、12361名群众,陆续告别大山,搬迁至兰州新区,开启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慰问演出开始前,52岁的康鲁久草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在舞台前跳起了锅庄舞。舞台上,“携手共绘同心圆·勠力筑梦新生活”的字样格外醒目,演员们载歌载舞,唱响《藏家儿女心向党》,舞起《欢歌新生活》。

  新康村新面貌

  新康村里,人们不会忘记昔日大山里生活的艰辛。

  “一次泥石流,把山上的地都冲到了房顶上,你说害怕不?”余青莲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以前老房子的视频,这是舟曲县曲告纳镇西务村的一片山坡,“住在山里,一到下雨天就不敢睡踏实觉。离县城也远,进城要倒三次车,花2个多小时”。

  2021年初,舟曲县立节镇北山村和果耶镇磨里村、果耶村两村相继发生滑坡险情和灾情。加之近年来全县降雨较多,地质灾害高发,严重威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几个月后,经过30多稿讨论修改的《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在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搬迁工作也随之启动。

  “新区地域开阔,产业集中,人口承载能力较强,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便于搬迁群众就业。”兰州新区移民办主任胡学文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兰州新区将承接各类移民搬迁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以最快速度、最强保障、最高效率保障搬迁安置。目前,舟曲第一批避险搬迁已经实现“三年计划两年完成”。

  2022年6月,余青莲家搬进了新康村。记者走进这座农家小院时,余青莲正在熏腊肉。“买这座房子共花了19万多元,政府补贴了10万元,还有5万元的无息贷款,我们只筹集了4万多元。”

  曾经住在舟曲县武坪镇黄加村的刘永成一家,2021年9月搬到了新康村。在他的记忆里,过去住在一座出门难、看病难、上学难的大山里。坐在新房子里围炉畅谈,刘永成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便利”。

  在新康村,刘永成的新家离兰州中川机场不到半小时,离银兰高铁秦王川站只有5分钟车程。“出门方便,教育条件好,大医院离得也近。”刘永成自己在外开出租车,家里人在兰州新区就近打工。

  “我不会忘记那座山,但再也不想回到那座山。”40岁的刘永成看着红旺的炉火说,“我16岁的时候出门打工,就是想离开大山去闯荡。现在的好日子,正是当年想要的。”

  新家园新生活

  新康村里,人们对眼前的幸福满怀激动和感恩。

  “党和政府对我们好得很!”在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的花卉温室,桑永先麻利地整理着手中的鲜花,欢快的话语中透着幸福和满足。2021年之前,桑永先家住舟曲果耶镇磨里村,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待在家里操心孩子,是她一成不变的生活。

  整村搬迁到兰州新区后,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桑永先在花卉温室里找到了一份鲜花包装的工作,她的生活也悄然发生变化。“以前娃娃上学远,要走山路。现在离家就几分钟,孩子上学我上班,一点都不耽误。”桑永先说,自己这份工作每个月有35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跟丈夫在外打工带回家的钱差不多。

  桑永先的2个孩子都在新康学校上学,这是一所占地40多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22年9月正式招生。“学校各项设施非常齐全,比很多城区学校的设施都好。”去年,成都女孩胡婧雅研究生毕业后,通过考试来到了新康学校担任语文老师。半年多来,她看到这座移民村的精神面貌正慢慢发生变化。

  “村民们很朴实,以前住在大山里,有不少人都不识字,很多孩子性格也内向。”细心的胡婧雅发现,在逐渐融入新村的生活后,学生们越来越开朗,“我有个小目标,不仅要把孩子教好,还要让他们回家后跟家长也多交流,慢慢带动村民们多学习”。

  新康学校旁边,是正在建设的村医疗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已经封顶,对面是正在内部装修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党委副书记李春才介绍,养老服务中心主要功能布局为老年人休息室、护理站、厨房、餐厅、输液室、检查治疗室及办公室等,建成后将实现医养融合的新模式。

  新起点新期盼

  新康村里,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憧憬。

  “过完年,我想组个劳务队,带着大家一起干。”农历腊月廿五,韩海兰对上门走访的西岔园区包村干部陶汉军说出了自己的新打算,“我们不怕吃苦,好日子要靠自己奋斗”。

  韩海兰的老家在舟曲县果耶镇真庄磨村,2021年8月,她和家人成为舟曲避险搬迁到兰州新区的首批移民。在新区相关部门介绍下,她当过超市收银员,也在一处工地上干过。已经完全适应新环境的韩海兰,对自己有了新要求:“新区建设项目多,带劳务队找活儿的机会也多。”

  “移民村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大家就业。你愿意吃苦,自己也考虑成熟了,我们一起想办法。”韩海兰的新年计划,得到了陶汉军的肯定。一年多来,陶汉军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跟新康村周边企业、园区联系对接,帮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目前,兰州新区已为搬迁群众举办8次专场就业招聘会,联系就业单位184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组织开展技能培训45期,培训3000多人次。已解决了3400多人上岗就业,月工资最多能达到6000元,培育扶持了120余户家庭自主创业。

  从舟曲果耶镇磨里村搬来的王百兰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的食用菌温室里,王百兰熟练地采摘着香菇。在这里,像王百兰一样通过农技培训成为食用菌产业工人的有350多名,其中舟曲移民群众190余名,月均收入可达4000元。

  “搬迁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在慰问演出现场,甘南州委副书记杨君鼓励大家,新环境、新生活、新起点,乡亲们要学习掌握技能、积极就业创业,传唱一曲曲欢天喜地、感恩奋进的时代赞歌,描绘一幅幅安居乐业、万象更新的绚丽画卷。(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除夕至初五北京烟花爆竹禁放成效持续向好

      本报讯(记者 张蕾)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昨晚通报,春节期间,全市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不懈怠、不放松,坚定禁放目标,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禁放规定,确保了今年除夕至初五禁放成效持续向好。  1月26日初五当日,全市继续开通市、区、街乡镇三级禁放看护指挥部,各区、各部门组织力量协同...

    时间:01-27
  • 留守娃娃的春节

      农历新年伊始,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鞭炮声不绝于耳。  福清是著名侨乡,许多人远赴南非、阿根廷等地经商,有的人长达十年都漂泊在外。留守乡村的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只能在周末时与“屏幕里的爸爸妈妈”聊上几句。  这个春节,随着入境政策调整,部分家长选择返乡过年。但几家过大...

    时间:01-27
  • 这场迟到的团圆饭,“老鄂”再也无法赴约

      “说好等你回家一起吃年饭的,你怎么就食言了……”  1月24日,抱着鄂红兵的遗像,付莉怎么也不愿相信,一向言而有信的丈夫,这次却失约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刺痛着在场亲朋和战友的心。  3天前,55岁的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白沙洲街派出所一级警长、涂家沟社区民警鄂红兵在和家里人撂下一句“有行动”...

    时间:01-27
  • 长途旅行、亲友聚会……春节假期,警惕“假日综合征”

      正值春节假期,由于长途旅行和亲友聚会等因素,许多人可能出现劳累、寒冷、激动、饱餐和熬夜等问题。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提示,熬夜等可以使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2倍以上,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衰和高血压等疾病。因此,要警惕“假日综合征”,避免让自己和家人疲惫不堪,...

    时间:01-27
  • 春节期间“上门代厨”服务走俏 月嫂转职做临时厨娘

      年夜饭是中国春节的重头戏。近年来,一项新职业——上门厨师悄然兴起。一家政公司经理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年前招募的厨师早早都被预约,7天下来,每个厨师平均收益都能达到万元以上。  家政公司厨师档期全满  “我们公司三十多个厨师,新年时候都约满了,现在只能从外面请了。”北京一家家政公司的梁...

    时间:01-27
  • 北京公路、铁路陆续迎来返程高峰

      本报讯(记者 刘洋 王薇)从昨天开始,北京市公路、铁路陆续迎来返京高峰。公路方面,据北京市交通委预计,今天16时至20时,出京通道市界入口附近、进出城区主要通道进城方向部分路段将出现拥堵。铁路方面,据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预计,昨日铁路到京旅客46万人次。针对返程客流高峰,北京局集团公司和北...

    时间:01-27
  • 北京地铁4号线、7号线延长运营

      据北京地铁公司消息,为做好节日期间火车站地区轨道交通运输接续保障工作,2023年1月26日(正月初五)至1月28日(正月初七),7号线运营时间延长1小时。京港地铁方面,1月26日至28日地铁4号线上行由公益西桥站开往安河桥北站的末班车由23:16延长至次日0:12,下行由安河桥北站开往公益西桥站的末班车由22:48延...

    时间:01-27
  • 中缅边境瑞丽口岸时隔1030天重迎客运出入境流量

      中新网云南瑞丽1月26日电 (陈泓辰 姜博怀)“我和妻子是跨国婚姻,三年了,终于能来到中国跟妻子孩子团聚,内心非常激动!”25日18时许,缅甸籍华侨丹吞温通过中缅边境瑞丽口岸顺利进入中国。他是该口岸时隔1030天后迎来的第一名入境旅客。  当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盖下近三年来第一枚入境验讫章,面...

    时间:01-26
  • 过年 | 坚守大山33年的“天梯信使” 见证山村巨变

      央视网消息:春节前夕,随着网购、邮寄年货的需求量剧增,“快递小哥”的配送压力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人手少、路程远,投递员们就更加辛苦。在湖南石门县壶瓶山区的村子里,有一位坚守了33年的邮政投递员杜登文,他从不通公路翻山越岭送邮件,到现在公路村村通,开面包车投递,见证了这片大山的变迁。...

    时间:01-26
  • 广西开出全国首趟“点对点”返岗务工专列

      中新网桂林1月26日电(李育全 郑长贤)600名务工人员26日在桂林北站搭乘G2961次列车赴粤返岗复工,这是今年全国首趟“点对点”返岗务工专列,将有效缓解各大企业春节后用工短缺压力,促进民众就业增收,助力广西乡村振兴。  据了解,广西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600多万人前往广东就业务工。特别是随着疫情...

    时间:01-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